分析魏晋南北朝那些没有登基的继承人,保持平和的心态才是正道

做人要向大海一样,既能风平浪静,也能澎湃人生。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没有一定会实现的事情。普通人面对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或许会抱怨一下,然后继续接受平淡的生活。可原本就高高在上的富贵人士,或许就难以接受。为了得到他们认为理应属于自己的东西,会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从而失去得更多,甚至会危及自身的性命。关于这一点,在魏晋南北朝那些没有成功登基的继承人身上,有充分的体现。

自西晋末年爆发八王之乱以来,天下纷争久久不能平息。随着周边的胡人部落陆续进入西晋国土,中原地区更加混乱了。在这个武力至上的时代,谁有强大的军队,谁有足够的力量,就可以雄据一方,建立起国家。于是出现了大大小小的许多国家,然后互相攻伐,导致这些国家的政权极不稳定。只要这些国家出现了不合格的统治者,就很有可能被旁边的国家所灭,因此深深的危机感笼罩在这些统治者身上。随着一些国家陆续被消灭,更加重了危机感,这就要求掌管国家的君王必须具备统治国家的能力,否则就等着悲惨的结局。

分析魏晋南北朝那些没有登基的继承人,保持平和的心态才是正道


在大争之世,一个国家的君王必须有足够的能力,才会让这个国家走向兴盛。显然,年幼的孩子不是君王的合格人选,不是每个少年都具备甘罗这样的才华。可局势的发展往往不遂人愿,在君王去世以后,此时的继承人却很年幼。这时就必须做出一个决断,是把国家交给年幼的孩子,还有另选年长的亲属,来治理这个国家。答案是明确的,为了这个国家的未来前途,必须让年长的亲属来当君王,如此才能保证局势的稳定。相应地出现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当这个国家本来的继承人长大以后,会不会索要曾经属于自己的皇位。

由于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混乱局势,出现了多个皇位继承人,因为年幼而失去了继承皇位的机会。当然这些继承人里面,有的人能够坦然面对,然后等待机会,而不会去刻意强求。可有的继承人就没有办法保持淡定,面对曾经属于自己的皇位,必须想尽办法夺回来。不过想夺回皇位,可没有这么容易,基本上以失败而告终。在这些失败的继承人里面,西秦的乞伏公府和陈朝的陈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另外陈昌失去皇位并不是因为年幼,而是不在国内,难以继承。不过东晋的司马岳,因为耐心等待,最后竟然等到了属于自己的皇位。话说回来,即使司马丕没有等到皇位,也可以保证自己富贵一生,从而得到善终。


分析魏晋南北朝那些没有登基的继承人,保持平和的心态才是正道


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民。古代的皇位具有很大的诱惑力,让任何人都难以拒绝。魏晋南北朝出现了那么多权臣,他们为了掌握权势费尽了心机,目的就是为了篡夺皇位,让自己取而代之。因此那些没有登上皇位的继承人,想夺回皇位的心理完全可以理解。可惜不是任何事情都会如愿,保持平和的心态,坦然去面对,最后即使没有找回皇位,也能保全自己的富贵

一:西秦的乞伏公府和陈朝的陈昌执意夺回皇位,结果事与愿违,落得悲惨结局。

分析魏晋南北朝那些没有登基的继承人,保持平和的心态才是正道


面对曾经属于自己的皇位,大多数继承人很难保持冷静,往往会耿耿于怀。在他们年幼的时候,所发生的这些事情,并没有经过自己的同意,因此有趁人之危的嫌疑。况且皇位原本就属于自己,现在已经成年了,按道理说自己有权取回。可一国之君的位置,非常特殊而关键,不像一般的官吏,这可关系到国家的兴衰,还有黎民百姓的祸福。因此不可能像小孩子过家家那样,随便给予别人。还有一国之君若要把皇位让给别人,除了自己愿意以外,手下的大臣们也得同意,因此非常复杂而危险。

由于皇位的特殊性,长大以后的继承人要想夺回皇位,注定不是一条容易之路,而且还充满了诸多凶险。皇位的诱惑力很大,许多英雄豪杰为了得到它,经过了多少血雨腥风,甚至上演了种种尔虞我诈,最终登上皇位时已经满面沧桑。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不拼尽全力试一下,怎么知道不能夺回属于自己的皇位。还有皇位这么重要的东西,如果不去拿回,怎么对得起父辈的艰苦创业,说得严重一点,简直愧对列祖列宗。因此在大多数曾经的皇位继承人看来,夺回皇位是必须的,这仿佛是一种使命。

分析魏晋南北朝那些没有登基的继承人,保持平和的心态才是正道


说起乞伏公府,就不得不提到西秦艰难的创立过程。当年乞伏国仁趁着符坚在淝水之战中惨败,前秦处于土崩瓦解之机,率部脱离前秦的控制,建立起西秦。可刚建立的西秦不仅地盘小,国力也不强,与几乎同时期建立的后秦和后凉相比,差得太远。因此西秦必须在后秦以及后凉这些强国的夹缝中谋求生存 ,稍有不慎就会遭到吞并。就连西秦旁边的一些部落,也对西秦虎视眈眈,时刻准备入侵,幸得乞伏国仁才干不错,降服了这些部落,稳住了局面。不久乞伏国仁就去世了,此时的继承人乞伏公府,年龄不超过十岁,显然不适合掌管西秦。西秦周围强敌林立,得选一位有才干的亲属,来做西秦的君王,以此来保证西秦的安危。就这样乞伏乾归成了西秦的皇帝,同时乞伏公府与皇位失之交臂。

随着乞伏公府的长大,渐渐地有了夺回皇位的想法。可他看不到任何的希望,叔父乞伏乾归根本没有交还皇位的意思。更令乞伏公府绝望的是,乞伏乾归把自己的儿子乞伏炽磐立为了接班人,这样一来,乞伏公府彻底丧失了拿回皇位的希望。或许是乞伏乾归觉得需要安抚一下乞伏公府,就给了他一个振威将军的职位。在乞伏公府看来,他根本不屑于区区一个振威将军的头衔,不过他确实很有本事,曾经率军追击彭利发,取得了大胜。眼见等待无望,乞伏公府决定采取冒险一击,采用袭杀乞伏乾归的方式,来夺回皇位。 可惜乞伏公府的愿望落空了,乞伏乾归死后,其子乞伏炽磐迅速派兵前来复仇,结果乞伏公府遭到了残杀。倘若乞伏公府不执意夺回皇位,绝不会落到被杀的结局,应该终生享尽富贵。

分析魏晋南北朝那些没有登基的继承人,保持平和的心态才是正道


与西秦乞伏公府类似的是,陈朝的陈昌,他也因为一心想拿回皇位,而遭到了杀害。当然陈朝的建立过程,也充满了艰险。昔日陈霸先以讨伐侯景之乱的名义而起兵,事成以后,又与同为权臣的王僧辩发生了争端。由于王僧辩屈从于北齐,有让梁朝成为傀儡的可能,陈霸先不得不与之相争。等到把王僧辩除掉以后,陈霸先趁势建立了陈朝,可天下不仅没有太平的趋势,反而更加混乱了。北方的两大强国肆意插手陈朝的朝政,内部还有梁朝残余势力的反叛,可谓是狼烟四起。偏偏不久之后,陈霸先去世了,而此时的太子陈昌却还在北周,但国不可一日无君,必须尽快找一位有能之人来掌控陈朝的局势。于是陈霸先的侄子陈蒨在众人的拥护下登上了皇位 ,而远在北周的陈昌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其实陈昌并不是因为年幼而失去了皇位,而是因为远在天边,难以回国继承大业。此时出现了诡异的一幕,之前北周死活不肯放陈昌回国,现在却欣然护送他回陈朝。究其原因北周送陈昌回国的目的,就是为了让陈朝变得混乱,然后好从中渔利。陈昌在回国途中频频催要皇位,弄得陈蒨极为不满,于是陈昌还没有回到国内,就面临着与陈蒨不可调和的矛盾。至此陈蒨必须要做一决断,便是陈昌在渡过长江的时候,被迎接的武将侯安都溺死在了水中。

陈昌作为曾经的皇位继承人,就这样死了,退一步说,假使陈昌回国不争要皇位 ,应该能够有享不尽的富贵。


分析魏晋南北朝那些没有登基的继承人,保持平和的心态才是正道


某种意义上说,乞伏公府和陈昌由于执意争夺皇位,悲惨的结局不可避免。皇位非同小可,关系着国家和百姓的安危。何况既得利益者不可能乖乖让出皇位,会采取各种手段来阻止。

二:东晋司马丕坦然面对失去的皇位,不管能不能拿回来,都可以富贵一生。

面对曾经属于自己的皇位,虽然大多数继承人都努力争取夺回来,但是也有个别的人,能够坦然面对。由于夺回皇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充满了刀光剑影,极有可能因此丧命。因此倒不如淡定以对,不刻意追求,这样即使拿不回皇位,也可以让自己一生尽享富贵。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先保全自己的性命,然后等待时机。

分析魏晋南北朝那些没有登基的继承人,保持平和的心态才是正道


与西秦的乞伏公府和陈朝的陈昌不同,东晋的司马丕,作为曾经的皇位继承人,不仅过得非常舒适,还等到了属于自己的皇位。原因很简单,就是司马丕面对失去皇位的既成事实,没有执意去夺回,而是选择保住自身的性命和荣华富贵。然后静静等待时机,如果能拿回皇位,那是天大的好事,反之也不耽误享受世间的荣华。

昔日司马丕的父亲司马衍去世时,他过于年幼,显然不适合成为一国之君。这时东晋朝廷还不算稳固,北方也一片混乱,只要东晋出现不稳定的趋势,就会引来北方势力的进攻。出于国事的考虑,东晋朝廷拥护司马衍的弟弟司马岳登上了皇位,来掌管朝政。后来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尽管司马岳没有立司马丕为太子,而是立自己的儿子司马聃为继承人。可司马岳去世以后,司马聃继承皇位不久,也去世了,由于缺乏继承人,结果皇位回到了司马丕的手里。此时司马丕眼见拿回了皇位,心里无疑非常高兴,即使拿不回,他也不会失去安逸的生活。司马丕因为淡定面对,竟然成了人生赢家。


分析魏晋南北朝那些没有登基的继承人,保持平和的心态才是正道


倘若乞伏公府和陈昌能够像司马丕这样,即使拿不回皇位,也不至于丢失了性命。皇位是父辈的荣耀,应该取回,可也得考虑实际的情况,不能胡来,否则就会落得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悲惨结局。

司马丕保持平和的心态 ,然后静静等待,虽说很难等到属于自己的皇位,但至少可以保住现有的利益。

通过乞伏公府和陈昌,以及司马丕的成败得失,也可以发现其中的些许道理。凡事不可以强行去做,得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对策。即使是面对曾经属于自己的东西,想要拿回时,也要冷静地处理,所实施的行动,要能保住自身已有的利益。


本文作者子正寻道,感谢大家阅读,希望我的文章能给您带来一些帮助。如果有兴趣,可以加关注,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些波澜壮阔的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