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一個快樂自信到足以優化世界的孩子|《窗邊的小豆豆》


養育一個快樂自信到足以優化世界的孩子|《窗邊的小豆豆》

兒童文學作品《窗邊的小豆豆》

上個世紀30年代,世界範圍內60多個國家的土地上戰火紛飛,而在日本有一所叫巴學園的小學校園裡,卻充滿溫馨的生活氛圍,50個小學生在校長小林宗作的守護下,每天創造著爛漫童真的有趣故事。

這就是兒童文學作品《窗邊的小豆豆》一書中呈現的景象,妙趣橫生的兒童精神世界在這裡展開。

才上一年級的小豆豆被第二次退學,原因是無法和其他孩子一樣守“規矩”。她覺得有蓋子的書桌實在是太有趣了,於是就喜歡在課堂上不厭其煩地打開蓋子鑽進桌子裡取東西;她還一直站在教室窗邊看宣傳藝人,並且非常真誠地請求他們“給我們表演一個吧”,連老師也只好等待一支曲子演奏完畢,但是小豆豆可不是這樣就回到了坐位了,而是繼續非常誠懇地等待別的宣傳藝人經過,或者是萬一剛才的藝人們回來,她要是不在那裡怎麼行呢?

想象場景,老師一定是覺得遇見混世魔王了。於是,老師叫來了小豆豆的媽媽,對小豆豆的“惡行”一頓抓狂吐槽,最後,豆豆被退學了。

相信小豆豆如果在我們現在的學校也會有一樣的待遇,但是當媽媽戰戰兢兢地把豆豆領到了巴學園,十分擔心這麼魔性的豆豆不被接收時候,情況卻完全不同。

“從地裡長出來的校門”和電車教室讓小豆豆覺得非常新奇,瞬間決定她是喜歡這所學校的。和藹的小林宗作接待了她們,但是問好之後就只要求和小豆豆“談談”,談話的開頭非常與眾不同:“好了,你跟老師說說話吧,說什麼都行。”小豆豆喜出望外,他從路上的電車說到車票,從漂亮的班主任說到前學校的燕子窩,從家裡的小狗洛基說到爸爸會游泳……小林校長則坐在豆豆麵前,認真地聽著,邊聽邊笑,偶爾問一句:“後來呢?”、“沒有了嗎?”

直到小豆豆絞盡腦汁也搜不出想說的話時,小林宗作校長就摸摸小豆豆的小腦袋宣佈:好了,現在,你就是這個學校的學生了。而小林宗作這場安靜且饒有興致的聆聽持續了四個小時。

非常意外的入學面試,而那之後的生活也和從前不一樣了,兩次被退學的小豆豆慢慢成了小林校長時常說的:你真是一個好孩子啊!

確實小豆豆的很多好品質在這個學校裡浮現出來:她關心患小兒麻痺症的同學泰明,邀請他爬上了巴學園裡那棵屬於自己的樹。由於難度太大,她的辦法也層出不窮,從直接爬樹,到換成梯子,又換成穩定性更好的梯凳。最後樹枝上的小不點竟然把梯凳上的泰明拉上了樹杈,這是泰明從沒有上過樹的泰明,第一次在樹上看風景,他非常開心。

在巴學園小豆豆是這樣一個願意關愛別人,以成全別人的心願為樂的孩子。而整個學園也是這樣的氣氛,小林宗作校長的運動會項目很特別,似乎是專門為了再也長不高的高橋君設計的,運動會上身體無法正常發育的高橋君成了奪冠最多的孩子。雖然為特殊的孩子花了特殊的心思,但為的是讓特殊的孩子不會在心理上“特殊”於正常人。高橋君後來成了安騰電氣公司重要崗位的負責人,自信,安心的完整人格在一個身體有缺陷的人身上熠熠閃光,幫他獲得了也許很多正常孩子也沒能獲得的生活。

養育一個快樂自信到足以優化世界的孩子|《窗邊的小豆豆》

巴學園舊照

這本兒童文學作品當中呈現出來的“自由、平等”的教育環境,以及成人進入孩子的世界去尊重、理解他們的相處模式,是我們在絕大部分的學校教育中沒有見過的。

這樣的學校無論國內外都是非常小眾的,如果存在於我們國家也許會引發很多的質疑和恐慌———沒有經過“碾壓”,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是否將成為被社會魚肉的“小綿羊”呢?

從故事主人公們成年以後的生活和成就看來,給予孩子們自由、平等、尊重和理解的教育方式,似乎並沒有那麼可怕。

反而讓這些孩子不僅僅擁有成就,也擁有完整的人格,並且因為快樂和滿足的心情也帶來了頗具魅力的個性,也許恰恰是這些才反倒讓他們在擁有世俗成就的路上更加順利。

我很相信,被真正用心善待過的他們至少沒有那麼多的自我懷疑,僅憑這一點,在攻克生活難題時也能更加集中力量,比很多人少了自我攻擊的內耗。

中國的芭學園創始人李躍兒說:任何一個人不管你有什麼樣的能力最後都要通過服務他人獲得生存機會。如果不能理解他人體貼他人將來就無法生存。而更進一步說,生存教育應該思考的是孩子將來以什麼資源在這個世界取得一席之地,而生活教育可以想想我們的孩子將以什麼樣的品質獲得世界的尊重。

在巴學園的答案是:既有自我又能夠考慮到別人的品質。

在中國上海有一個志願者服務平臺叫“久牽志願者服務社”,專門給上海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也就是所謂的農民工子弟上課,去教這些孩子課外知識。這些孩子當中不乏優秀者,但是他們在上海沒有高考資格,基本上這些孩子的未來規劃是,混一箇中專大專文聘然後去謀一份生計。

組織者張軼超一次偶然的機會聽說國外有一所高中可以為這類孩子提供全額獎學金,前提當然是這個孩子必須足夠優秀。聽起來這是一個有些奇幻而且可能性極小的機會,但是最後經過張軼超和學生幾個月的刻苦準備,其中一個學生真的在半年後收到了這所國外高中的入學邀請。

養育一個快樂自信到足以優化世界的孩子|《窗邊的小豆豆》

久牽創始人張軼超在“一席”演講


這所叫“世界聯合學校”的國際高中裡有一個面試官到“久牽”來參觀時,張軼超好奇他們是因為什麼才選擇這樣一個孩子。他說一方面學校的辦學理念是希望創辦更多元化的校園,不僅僅有貴族也有寒門子弟甚至還有殘疾的孩子,因為教育的另一種意義是讓人的心量更大認知更寬廣,讓個體更加具有包容性,更加理解自身理解人類。

第二方面更重要的是,當面試官以同樣的問題問這些孩子:“你們將來要做什麼,為什麼要到國外來唸書,你們求學的目的是什麼?”大多數孩子會回答是:我想成為某某公司的CEO,想成為科學家,想做一個醫生、律師等等,但是“久牽”的這個孩子卻說:因為她從小出生在農村,4歲時跟著父母來到上海,接觸過上海的教育,儘管是在農民工子弟學校上課,但也不難意識到這裡的教育跟農村的教育不一樣。在她初一時因為在上海她沒有資格參加中考,於是回到農村學校就讀,但是她在農村學校只待了半個學期就回來了,因為無法適應農村老師的填鴨式教育,因此她覺得造就中國目前很多問題的原因是教育的不公平,教育資源的地區性差異,她希望通過自己在國外的努力學習,可以學習和獲得良好的教育經驗,回國來創辦教育機構,去彌補這樣的教育不公平。沒錯,她想去改變中國的教育。

養育一個快樂自信到足以優化世界的孩子|《窗邊的小豆豆》

農民工子弟組成的合唱團

面試官說,這個孩子是從自己切身的經歷中找到了未來追求的目標,他想要看到的是一群想要改變世界的人聚集在一起,而不是看到一群只想成為世俗意義上成功人士的人聚集在他的學校。

這樣的出身極其貧寒的孩子,以她的自身經驗本來不大可能認識到什麼是教育的不公平,什麼是填鴨式教育,什麼又是更加先進的教育理念,她為什麼能夠產生如此善意利他的思想,而且內心帶著改變社會的力量,這裡的原因也許是“久牽”也做了和巴學園一樣的事情,他們重視了孩子的完整人格,他們用行動讓孩子對於公正、平等、尊重和理解有過真正的體驗,而不是把這些詞彙當成聽寫單詞讓他們會讀會寫會說。

就像小林宗作校長開設游泳課程的時候,小不點們沒有帶泳裝就全都沒有穿衣服跳進了泳池,特殊兒童對自己身體的自卑感在這堂課當中一點點剝離;就像小林校長搬著椅子坐在一個幼兒面前,微笑著認真聽她說話四個小時;就像小豆豆搬開窨井蓋把髒東西都掏出來擺在路面上時,小林校長並不驚訝,只是在路過的時候問了句,你在做什麼呢?小豆豆說:我最喜歡的錢袋子掉進廁所了,一定是衝到這裡了。小林宗作說:記得找完之後要恢復原樣哦。於是小豆豆遍尋不得之後把堆積如山的髒東西推回到地下,又把弄溼的地重新覆上點土。她沒找到錢袋,但是對於尋找的過程感到非常滿足。

中國芭學園的李躍兒老師也講過一個特別有趣的故事。有一天她剛走到芭學園門口,一個芭學園的3歲小男孩,就叫住了她,“大李,我有話要跟你說。”李老師看這個揹著小書包像個布娃娃一樣的小男孩,他的神情語氣都十分認真,就連忙蹲下來,好讓孩子看見自己的表情,因為她理解孩子的交流不是靠語言而是用感受,她說:“好啊,你要跟我說什麼呢?”孩子說:“這個幼兒園是你辦的嗎?”李老師好奇地問:“對,是我辦的,怎麼啦?”孩子非常認真且有力地說道:“為什麼學費這麼貴!”大李老師又問:“貴嗎?”孩子的表情更認真了:“當然啦,都三塊錢了,還不貴啊?”

養育一個快樂自信到足以優化世界的孩子|《窗邊的小豆豆》

北京芭學園實地拍攝紀錄片《小人國》

充滿童趣的故事裡,也充滿了尊重和理解,這種尊重和理解是把孩子小小身體裡的靈魂視作和與自己一樣的高度,真誠地對待孩子的想法和行動,沒有用成年人的經驗去阻止或者修正孩子,只是把規則的範圍稍作框定,比如弄髒的地面還是要恢復的,在這個規則範圍內孩子的探索活動擁有絕對的自由。

這種尊重和理解是,就算孩子的話也許邏輯混亂,但是他一定有他的理由和動力,而且孩子的靈魂是在體外的,他們用感覺交流,如果你怒氣衝衝,來勢洶洶,即便站在孩子身後,孩子也能感覺到,所以大李老師蹲下來和孩子交流,以便他可以看見自己的表情神態。

被真正尊重和理解過的孩子,得以保留完整的自尊體系,也就有足夠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去探索世界發展自己。也只有被真正尊重和理解過的孩子才能既擁有自我又能心繫他人,才能在看到不公正、不夠好的時候滿懷熱切地想要為此做些什麼。

當小豆豆看到被日本小朋友欺負的朝鮮小朋友正男時,他非常憤怒且憎恨地朝小豆豆喊:朝——鮮——人!後來她才明白日本小朋友對正男群起而攻之,一直追著正男喊“朝鮮人”,所以正男覺得“朝鮮人”一定是一句非常惡毒的罵人的話。媽媽對正男充滿同情,覺得這個孩子很可憐,但是大家是一樣的小孩子,不能區分誰是哪裡人。於是小豆豆想,下次見到正男時一定要跟他說:大家都是一樣的小孩子,我們交個朋友吧!

這是多麼善良的想法,這大概也是被真正尊重過的生命才能以如此深切誠摯的同理心去善待另外一個生命吧。

這本兒童文學書裡面值得一提的教育亮點還有很多,如果你也對純真的兒童故事感興趣,或者想要學習一些美好的育兒理念,那麼這本書非常值得推薦。

保護孩子的美麗心靈,培養出能夠且想要優化世界的孩子,是一個非常美好的教育願望,同時真善美,其實一點也不妨礙成就的發生,作者黑柳徹子,也就是主人公小豆豆的原型,早已經是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暢銷書作者,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各種頭銜名譽集於一身。

再看“久牽教育”那位被選拔去留學的農二代女孩,不正是因為心中那一個改變社會的夢想,利他的熱情,才獲得了這樣一個不可多得的機遇嗎?

對於我們這些成年人來說,好好地學習如何理解孩子,主動地進入孩子的世界去參與他們的世界也是一種社會責任。一味站在成人的經驗和道理上,自以為權威地碾壓孩子的行動,導致喪失和扼殺很多兒童自我發展的機會才是社會最大的浪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