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柴荣或赵匡胤再多活几年,是否幽云十六州就打回来了?

洛雅水晶


有这个可能。这两个都是一代雄主,当时军力还是很强的,军队都是战火历练出来的。只是后来赵光义才不配位,好大喜功,造成了高粱河惨败,宋军大败,精锐丧失大半。再后来,宋朝阉割武人将领的弊端就显露出来了,文臣领兵,终是外行。


历史的天空好精彩11


完全有可能,首先说柴荣,五代时期少有的英主,若论排行,第一非他莫属。可惜的是只做了五年皇帝,让人扼腕叹息,如果给他时间,可能成为光武,唐太宗那样的雄主。如不早逝完全有可能收复幽云十六州,这也就没有了大宋三百多年,在史书中只会出现周多少多少年,某某节度使赵匡胤率军进攻契丹。当然这只是如果。

柴荣在位期间,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使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开始复苏。他又南征北战,西败后蜀,夺取秦、凤、成、阶四州;南摧南唐,尽得江北、淮南14州;北破契丹,连克二州三关,偏偏在这个时候在病龙台病倒,真是让人遗憾。

在位时,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利于休养生息。在文化上,延聘文学之士,实行考试制度;重视国家的藏书和文化建设。办事谨慎,善于听取大臣的谏言。先后五次带兵亲征,堪称勇武。

在位短短的五年间,他清吏治,选人才,均定田赋,整顿禁军,限制佛教,奖励农耕,恢复漕运,兴修水利,修订刑律和历法,还考正雅乐,纠正科举弊端,搜求佚书,雕刻古籍,大兴文化,做出了许许多多超越前人、启迪后世的非凡之举,如果给他时间,他治国,发展民生,训练军队,完全有可能收复幽云十六州,那么辽国可能退缩北方,或许又是一个盛世,一代雄主,一个强大的王朝。



然而这一切都是假设,历史没有如果,正是因为周世宗的早逝,才有了黄袍加身,有了赵宋王朝。再说说赵匡胤。

赵匡胤也是有雄才伟略的,起初是周世宗手下的大将,跟随周世宗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成就了很多关于他的故事。

黄袍加身以后,宋朝建国,所统治的地方只有黄河、淮河流域一带,宋朝北面有北汉和契丹,西面有后蜀,南面有南唐、吴越、荆南、湖南、南汉各国,每一个国家都有独立的势力,而且他们也都在窥视宋朝的态度。在此虎视眈眈的情况下,使宋朝不能高枕无忧,必须把这些小国或外族,消灭或制服,才能完成天下的统一,奠立宋朝国基。

按照前朝王普的《平边策》来实施,赵匡胤采用各个击破、先南后北的战略,先后攻灭后蜀、南汉、南唐等诸国,初步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并加强了对契丹的防御。

待稳定南方以后,开始对付北方了。北方的敌人辽国,说辽国不能不说一下北汉,北汉就像一张狗皮膏药贴在脸上,让人浑身不自在。然而最终也没能收复这个小国就愕然长逝,更不用说对付契丹收复幽云十六州了。

以宋太祖的能力,且不说能不能打的过契丹,就看他对付南方那些国家,基本上都是风卷残云,一个个地都收拾了。对内经济,民生,文化等的改革给国家带来了变化,军制的改革让国家有可御敌之兵。在位十七年,是有所成就的。如果多活几年,收复北汉,挺进幽不是梦,当时的名将潘美,曹彬等都是不可一世的将才。


因此,如果柴荣,赵匡胤多活几年是完全有可能收复幽云十六州的,特别是柴荣。


剑指天下史相随


宋朝建立以后,宋太祖赵匡胤为了收回幽云十六州,曾在内府库专置“封装库”,打算用金钱将幽云十六州赎回。也就是为幽云十六州专门设立一个基金。太祖内心其实明白,那怕通过武力解决现在都还不是时候,收复幽云十六州必须毕其功于一役。如果不能一举收复,还是会在契丹骑兵的铁蹄之下。希望宋朝的后世皇帝中能出一个像汉武帝刘彻这样的皇帝。可惜,太宗赵光义不明白这个道理。于是在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赵光义移师幽州,试图一举收复燕云地区。“燕云十六州”这里是一个汉族聚居的地区,号称“华人百万”,这里的人长期以来反对契丹的压迫和剥削,并且反对民族歧视,于是当周世宗的北伐大军来到此处的时候,当地民众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而此时御驾亲征的赵光义正在高粱河与辽军展开激战,但结果呢?宋军大败,宋太宗中箭,骑着驴车落荒而逃,最后还与辽国在澶州结下了“丧权辱国”的澶渊之盟,之后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而之后宋金联合灭辽签订了“海上之盟”宣和五年二月便将太行山以南的燕京、涿州、易州、檀州、顺州、景州、蓟州如约归还。但在宣和七年十二月这些土地在到手二年之后,又被金军夺去。直到北宋灭亡。


史争朝夕


可以说,如果周世宗柴荣,抑或是宋太祖赵匡胤,虽然哪一个多活了几年,将幽云十六州拿下都是迟早的事情。

先说柴荣,柴荣是一代明君,五代十国时期,柴荣虽然是郭家的养子,但却直接带领后周逆袭成功,取得了一场有一场战役的胜利,百战百胜,后周国力强盛,想要击败南唐也是轻而易举。奈何,柴荣尚未完成统一大业,就先一步撒手人寰,柴荣的英年早逝是一个悲剧,如果柴荣没有去世那么早,赵匡胤不会黄袍加身,等到柴荣之子长大成人,也不会那么容易被赵匡胤拉下马。

凭借后周的势力,想要拿下幽云十六州并非难事,但后周也有一个巨大的缺陷,那就是武将的权力太大,若非如此赵匡胤也不能够黄袍加身。

而赵匡胤如何?虽然因为黄袍加身,赵匡胤的名声不太好,但说实在的,赵匡胤在柴荣手下跟随多年,无论是军事素养还是政治素养,都是相当不差的,相比柴荣或许差一些火候,但绝对不会差太多,击败南唐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赵匡胤时期的大宋王朝,军队的战斗力绝对是首屈一指的。

宋朝的军队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弱的?从赵光义时期开始,赵匡胤是武将出身,擅长金戈铁马,而赵光义却是文官出身,对于指挥战役这种事,赵光义只能算是个门外汉,但赵光义却吸收前朝失败的经验,学会了压抑武将发挥才能,使得全军令行禁止,只有在赵光义的统一调度下,军队才能有所作为,若是武将不听话,直接斩首示众。

众所周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如果武将的一切行动都需要听从中央调度指挥,那么全军的动作都会变得很僵硬,打不出优势。

与此同时,赵光义还在全国推行重文抑武的风气,使得军队战斗力越来越差。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赵光义率领北宋军队杀入幽云十六州,最终的结局便是大败而归,屈辱的签下了澶渊之盟。

若是柴荣,或者赵匡胤任何一个没有英年早逝,都不至于沦落到赵光义那般田地,以优势兵力攻打主少立国的大辽,却兵败而归。

虽然若是柴荣与赵匡胤进攻大辽,防守一方的实力可能会强大一些,但柴荣和赵匡胤的实力明显更强,就算不能一次取胜,逐步蚕食幽云十六州也是做得到的,毕竟这两位可不会像赵光义一般让大宋积贫积弱。

说白了,北宋收复幽云十六州失败的原因出在自身上,若非赵光义误国,北宋不至于进贫积弱,乃至沦落到百万雄师被金国女真人数万兵力追着打的地步。


魏青衣


柴荣活着能够收复幽燕,赵匡胤不行。

1、为什么柴荣可以?

  • 五代十国末期,后周开国皇帝郭威,因没有子嗣,驾崩前遂将皇位传于养子柴荣。柴荣初登基,立足未稳,北汉联合辽国趁机引军来袭。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柴荣决定御驾亲征,在其英明指挥和死战不退下,于高平大破北汉,并斩杀北汉骁将张元徽,一战奠定了自己的地位。之后柴荣励精图治,澄清吏治,选才纳谏,对文武官员贪腐施以重刑,后周政治清明,经济和农业得以快速发展。
  • 而说到大一统,少不了纠结南北顺序的问题,华夏因为南北地势的差异,自古以来北方士兵一直比南方军士悍勇,所以在华夏历史上,统一战争的主流一直是“由北向南”推进,但凡最终问鼎天下的基本都是这个方针(明朝的朱元璋除外,这是个牛人)。因为北方辽国势大,柴荣手下群臣,多数建议是“先南后北”,即先攻取南方的南唐、后蜀等国,待南方统一后再攻取北汉,最后收拾实力最为强大的辽国。只有当时的名臣王朴给出的《平边策》不同,王朴的策略也是先南后北,但他把北汉和辽国的顺序做了调换,建议先攻打实力强大的辽国,最后取北汉,理由是“辽国势大,幽燕既下,则北汉不足以为边患,可为后图。候其便,则一削以平之;如果先北汉而后幽燕,虽北汉可灭,然已师老兵疲,幽燕难下。”这毫无疑问是很有道理的,但英明的柴荣却没有完全按照王朴的建议来,他有自己的一套。

柴荣先是派大将西征,不到半年,攻取了后蜀的秦、凤、成、阶四州。随后,开始南征,拿下南唐的江北十四州。就在连南唐都自认国祚不保、遣使求和的时候,这位皇帝却对南唐使者说,划江而治就好了。接着挥军北上,直取辽国的幽燕。让我们来分析下他的计划,他先打后蜀和南唐,却不灭国,是为了敲山震虎,告诉他们要老实点,奉自己为正统,同时保留实力去攻打最为艰难的幽燕,最后顺便把北汉给灭了。

和他想的一样,在率军北上伐辽之时,势如破竹,接连收复瀛、莫、易三州,以及瓦桥、益津、淤口三关,仅用42天。但悲剧的是他在病龙台突发重疾,被迫回师,不久病逝,在位仅六年,

因此,柴荣策略正确,是完全有实力打下幽燕的,只可惜英年早逝!

赵匡胤为什么不行?

  • 首先,赵匡胤得皇位不正。柴荣死后,留下孤儿寡母,得以总领兵权的赵匡胤于陈桥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山鸡变凤凰,这属于篡位谋逆,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从大义上就站不住跟脚。
  • 其次,赵匡胤在统一过程中,采用的是“先南后北,先北汉后幽燕”的策略,在统一南唐和后蜀过程中,已经消耗部分力量,之后攻取北汉,虽然顺利拿下,但和初时相比,兵势已不足一半,错失了窗口期,果真怎么都拿不下幽燕。因此,策略错误是赵匡胤失败的根因。

总结

柴荣可以,是因为其英明神武,文治武功在历史上诸多皇帝中都是排的上号,史家称赞其“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而赵匡胤皇位名不正言不顺,且其统一的策略上出现了根本性错误,因此,赵匡胤不可能成功。


颍州女史


有这种可能,首先来说柴荣,954年,郭威驾崩,柴荣登基为帝,登基后励精图治,致力于统一大业,立下了“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壮志,史家称赞其“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

再说赵匡胤,赵匡胤巧夺天下之后,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分的统一,也是一位雄主,只可惜历史没有假设,大宋的重文轻武,最终都没有收回幽云十六州。


木金木火


会打回来的,且看农夫一一道来其缘由:

柴荣被史家称为”五代第一明君”,堪称照耀黑暗时代的一颗璀璨明星。

他15岁从军,24岁拜将,33岁称帝,不仅精明强干,而且节约简朴,赢得了广泛的拥戴。

在位期间,使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复苏。又南征北战,扩充领土,加速统一进程

在当时中原如此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北宋仅用了20年便完成统一。这固然离不开赵匡胤的英明决断,但更重要的是他接手的后周政权国力强大,统一之势已不可阻挡。

如果不是英年早逝,柴荣不仅有可能更早地实现国家统一,而且极有可能收回幽云十六州。

到赵匡胤时期,南方的经济实力已经并非北方可比。所以夺取南方后,可以以更加优势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北伐夺取燕云十六州。

基于这一点,赵匡胤主动与辽国议和,在维持北方稳定的同时,也避免了攻取南唐时两面受敌的风险。随后的将南方的割据政权一一消灭。

而天妒英才,祸起萧墙,导致赵匡胤逝去,继位者赵光义确是个不识兵事的小人,导致燕云十六州入异族之手迟迟不得回我华夏


青山绿水一农夫


一定可以。

无论柴荣还是赵匡胤,军事才能均完爆宋朝继任者,拿下幽云十六州指日可待。

宋徽宗前期蚕食西夏也卓有成效,一旦消灭西夏夺取养马地,拿下幽云十六州也是可期的,可惜徽宗搞什么海上之盟,最后落得国破受辱


金刀说史


不会收复.原因如下:辽宋实力旗鼓相当;北汉及南唐等割据政权还未收复,首当目标是消灭中原格局政权;经历五代十国动乱宋朝需要长时间休养生息,囤积国力;重文轻武是长期国策,不利于对外大规模用兵和兼并作战!


KFC01


应该可以的,如果不是柴荣英年早逝,幽云十六州早回来了。宋朝也不会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