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防治果树流胶病,只需做好这3点,治愈率达100%,丰产丰收

眼下已经到了2月中旬,离立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随着春天的到来,气温越来越高,降水也增多。潜伏在果树上越冬地各类病菌也慢慢开始苏醒,开始新一轮地侵染过程。虽然眼下疫情依旧严重,很多行业也都因此大受影响,但是春天依旧是来了。

果树流胶病是果树上面常见的一种病害,尤其是各类桃树,樱桃树非常常见。小时候没零食吃,还吃过桃胶。引起果树流胶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细菌真菌侵染,也有其他机械损伤,冻害,冰雹,虫害等,各种逆境条件都可能引发果树的流胶病,这是果树自身的一种防护性反应。

一、流胶病的症状表现

流胶病主要是以流胶为主要症状,主要危害枝干。受害初期,病部稍肿胀,早春树液开始流动时,从病部流出半透明黄色树胶,尤其雨后流胶现象更为严重。流出的树胶与空气接触后,变为红褐色,呈胶冻状。干燥后变为红褐色至茶褐色的坚硬胶块。病部易被腐生菌侵染,使皮层和木质部变褐腐烂,致树势衰弱,叶片变黄、变小,严重时枝干或全株枯死。

果实发病,由果核内分泌黄色胶质溢出果面,病部硬化,严重时龟裂,不能生长发育,无食用价值。

农民防治果树流胶病,只需做好这3点,治愈率达100%,丰产丰收

二、果树流胶的影响因素

1、果树树皮健壮程度与流胶密切相关,树皮是水分、养分的输送管道,树皮薄容易出现裂纹,产生流胶现象,相反,树皮厚的品种要好很多。

农民防治果树流胶病,只需做好这3点,治愈率达100%,丰产丰收

2、长势衰弱的树体容易流胶。有虫害,生长差、树势弱、树体营养循环差,导致营养物质分配不够、部分营养到达不了指定位置,变竖向输送为横向流出,引发流胶现象。

3、高温高湿等生长环境容易引发流胶。较高温情况下作物营养、水循环旺盛且平衡,当超过它的温度临界点时,作物本身出于保护性本能,抑制生理循环,但根系营养却还在不断往上输送,形成营养堆积,变为横向流出,引发流胶现象。

4、挂果过多、营养消耗大的树体容易流胶。挂果过多,就会消耗大量的养分,养分消耗的越多,树势就越差,抵御病害侵染的能力也就越差。

三、果树流胶病防治方法

防治果树流胶病,最基本的就是加强果园管理,增强树势,防治病虫害,同时保护树体,尽量减少各种伤口。化学防治要注意施药时间, 不同药剂交替使用, 尽量减少喷药次数,以防病原菌产生抗药性

1、在冬季或初春
树体萌芽前采用含铜的杀菌剂或波尔多液、 5 °Be石硫合剂、40%氟硅唑500倍液、21%过氧乙酸100倍液、5%菌毒清50倍液、20%噻菌铜悬浮剂、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等喷洒枝干;


2、发病初期
3-4月是病菌弹喷孢子期,5月至6月上旬,8月上旬至9月上旬为侵染性流胶病的两个发病高峰期,在每次高峰期前,选择适宜农药防治。
(1)喷药:发病初期可用40%氟硅唑5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20%噻菌铜悬浮剂、1.8%噻霉酮水剂、4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湿性粉剂、21%过氧乙酸100倍液等交替使用,喷雾防治。

农民防治果树流胶病,只需做好这3点,治愈率达100%,丰产丰收

(2) 病斑刮治,涂药:对已发生流胶的枝干,要及时刮除流胶病疤。用快刀细致刮除流胶、翘皮,露出嫩皮,所刮病疤部位需超出病健交界处横向1厘米,纵向3厘米,深度达木质部。伤口涂抹1.8%噻霉酮水剂2倍液,治愈率为100%,无复发,愈合效果最好;4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湿性粉剂2倍液、20%双氧水水剂2倍液,治愈率均为 95%,但愈合效果略差,严重时,间隔7-10天,再涂抹1次。


此外,用40%氟硅唑200倍液、21%的过氧乙酸5倍液,灰铜制剂(100g 硫酸铜、300 g氧化钙、1 kg水)等药剂涂药,隔10-15天涂抹1次,至少涂3次,涂药后包扎,治愈率也不错,达到80%以上。
3、采果后
结合防治叶部病害,喷2-3次40%的氟硅唑4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20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2500 倍液。 喷药时,把主干、主枝喷湿、喷匀;秋季落叶前,喷铜制剂如波尔多液或喹啉铜200倍,共喷2-3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