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一些关于餐饮的压力和故事,只有他们知道

2020的打开方式真的太让人意想不到了,年前年夜饭被大范围取消;商场人流急剧下滑;餐饮大面积闭店。短短一个月,街头巷尾本该是门庭若市的门店,如今却艰难求生。

本次我们特别采访了4位知名餐饮老板,疫情下,一些关于餐饮的压力和故事,只有他们知道。

疫情下,一些关于餐饮的压力和故事,只有他们知道


从12年到19年,6家餐饮品牌创立,多家分店先后开业,老板刘承恩在这条路上经历了十年。当我问起他为今年春节期间的店铺筹备了什么工作时,他却皱起了眉头。


“在春节前,我们按照往常过年期间营业的经验,预计营业额比日常翻一倍以上,于是做了大量囤货准备,集中采购大量食材并租仓库等。”他说完叹了一口气。


餐饮人熟练地准备迎接春节的热烈,却在2020年的新年遭受了疫情的一盆冷水。店铺食材充足,却无人来店里享受。


疫情下,一些关于餐饮的压力和故事,只有他们知道


本该翻一番的营业额,现在变成了仓库里的小山,连同仓库一起,都是消耗了一大笔的支出。


有人在危机中看到了绝望,却不会向绝望低头


就像刘老板,他不是个悲观的人。


他缓了缓情绪,语调上扬道:员工们同心同德一起共度难关,我们坚信疫情在不久之后就会结束,我们把能做的都做好,然后看淡结果。


疫情下,一些关于餐饮的压力和故事,只有他们知道


现在只能做好眼前的事,刘老板及时开通了外卖服务。


没有收入,支出便是在不停地消耗,收入可能不会断,但支出,一定是有个底线的。


现在,只能一点一点地,靠自己所能,把仓库里的小山变成顾客喜欢的美食,把放心送出去。


南昌的疫情越来越严重了,对外卖和快递的管控越来越严格。后面该怎么办,这也是个未知数,就像没人能想象到新冠会让今年的寒冬变得更长。


疫情下,一些关于餐饮的压力和故事,只有他们知道


铜锣湾商场里安静优雅的日料店,在空无一人的大商场里显得更加静谧,店长盯着几个手机上的外卖群,时刻关注着外卖订单。


我问起这段时间店长的感受,一个“难”字打破了这片死气沉沉的空气。


“原本在年前准备好充足的食材,迎接春节旺季。可谁知计划赶不上变化,现在食材的消耗、员工工资,还有商场不免租,压力一下子就大了起来。”


疫情下,一些关于餐饮的压力和故事,只有他们知道


店长无奈地说道:“现在食材进货渠道已经没有了,不会再配送过来,商场停业,店铺租金没有得到减免。”


“支出”这一栏的消耗已成了现实,“收入”这一块数字的增长却遥遥无期。


食材成本本来就高的日料店身上压着的都是让人喘不过气的数字和无奈。


一个字:难

这是采访时店长最掷地有声的一个字。


现在店长每天在各个外卖群里一遍又一遍地发布点餐信息,眼神里都充满着辛酸,绝望之中,手机响起的外卖订单声成了自救的光芒。


疫情下,一些关于餐饮的压力和故事,只有他们知道


“从早上9:30到晚上9:30,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扫电动车轮流去送,有时候单子太远,车子半路就没电了,但我的员工很给力,尽全力让顾客吃到有温度的寿司。有时送晚了,客人也会体谅。”


疫情下,一些关于餐饮的压力和故事,只有他们知道


大家都很难啊,生活一下子就变成了这样!


“现在是非常时期,也是餐饮界的寒冬,但是大家只有努力坚持,不计赚钱,哪怕只是让餐厅正常运转起来,都是给社会出的一分力!”


没有人知道是否能熬过这次寒冬。


“就希望疫情早点结束,这样下去太难了。”


疫情下,一些关于餐饮的压力和故事,只有他们知道


刚联系上李总的时候,他正在亲自送外卖的路上。电话那头的风很大,我甚至都能想象出他柔和的话语背后被风吹皱的眉头。


“这次可以说是‘灭顶之灾’,从来没想过会有这么艰难的时候。”


城市变得越来越安静,店铺关着的门告诉我们:今年的餐饮界与往年相比,落差很大。


疫情下,一些关于餐饮的压力和故事,只有他们知道


平时都没想过,国泰民安真的很好。


当一个人身处变故中,对其他人来说可能只是一个数字而已,但对于那个人本身的影响来说,那是一辈子的。

把自己保护好,才能用强大的身躯去保护别人。


李总尽自己的能力,保证兄弟们的平安,他认真地说道:“还没有返回南昌的员工,就让他好好呆在家里,哪儿都不要去,出门要向我报备。


疫情下,一些关于餐饮的压力和故事,只有他们知道


“用差的东西去替代好的东西,那是违背初衷的。”

在危难的时候,更应该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做得更好。


不能亏待兄弟,也不能让顾客担心,李总在这艰难时刻看到更多的是温暖和希望,在这场“战疫”中,兄弟们的团结和顾客的认可让他的心里多了一道光。


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在前行,是不是再往前走一点,再多走几步,这座城市就能痊愈得快一些,再快一些。


李总叹了一口气,他说:“我能做的只有这些了。”


疫情下,一些关于餐饮的压力和故事,只有他们知道


2001年秋天,陈杰从武汉大学毕业,陈杰一回南昌,就扔下了计算机事业,变身为多家餐饮店的老板。


这个与武汉有着感情的男人,在疫情爆发后,将他脸上的笑脸变成了沮丧的模样。


“这次对餐饮业的伤害比2003年的伤害还要严重,没想到这个疫情会蔓延地这么迅速,已经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疫情下,一些关于餐饮的压力和故事,只有他们知道


陈老板哽咽了一下,说道:“年前备了几十万的货准备过年,当时还没有免租金的说法,租金加上原材料、员工工资,这都是一两百万的支出啊!很坦白来讲,压力非常大。”


最基础的租金、原材料、工资,像三座大山一样压在了陈老板身上。


在疫情面前,所有的店都不能营业了,这意味着,店铺是零收入,资金只出不进,在三座大山之下,陈老板最扛不住的是员工的工资。


“我现在有100多个员工,那我就要面对100多个家庭,他们现在没有收入,就意味着这100多个家庭没有收入。”


陈老板不禁感叹起自己的悲惨,这时候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心理承受的能力。


“这个时候我只能自己扛,我能够扛到什么时候我也不知道,可能一两个月吧,真的很难,但起码这100个家庭,他们能多扛一个月。”


疫情下,一些关于餐饮的压力和故事,只有他们知道


陈老板语气中的一点坚强,在这句话的结尾被放大。既然没法改变现在的环境,那我们就重新创造一个环境——外卖服务。


陈老板也亲自上阵配送,投入这场团队配合战中。


疫情下,一些关于餐饮的压力和故事,只有他们知道


“每个客人都对我们特别满意,对我们说‘谢谢’,正常来说,他们照顾我们,应该是我们给他们说谢谢。”


没有一个英雄会屈服于困难

也没有一个凡人会战败给生活


采访结束后的第二天,陈老板又主动联系了我们,他说了一件让他很感动的事:


“因为很多人都知道餐饮在这次疫情中受到的冲击是特别巨大的,我很多朋友,尤其是武汉的校友们,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和鼓励,特别感谢,真的特别感谢,很感动,这种温暖是从来没有感受过的温暖。”


这里是《疫情下的南昌餐饮》专栏的第一期,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还会继续向大家讲述疫情下餐饮人背后的故事。


这个专栏中的所有故事,均来源于真实人物事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