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里,是怎么介绍野生动物的?

菩提树下小沙弥168


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共记载动物药444种,占全部药物的23.4%。他把这些动物药分成虫、鳞、介、禽、兽和人这几部。为什么要这样分,必然有一个主导思想。李时珍对这个分类法,有他自己的原则,认为这是“由微至巨,从贱至贵”。微与巨,可能是指动物机体体积的大小,从小小昆虫,直至哺乳动物等巨大的兽类。这里的贱与贵最值得注意,它并不是指动物的经济价值的贵贱,也不是人们思想中关于贵与贱的含义。

再看看猩猩,当时认为猩猩只是一种与鹦鹉相仿,只会学舌的动物。但李时珍却把它列入兽类,而且是兽类中最高的寓怪类。至于人本身呢,李时珍把人列在动物中最高的一级,专立“人”一部。由此看来,他所说的“贵贱”另有所指,不是指动物的经济价值,也不是指人们思想中所认识的贵贱。那又是指什么呢?我们具体看一下各类中都有什么动物。虫类都是一些微小的昆虫,鳞则是鱼类,介类中有爬行动物,也有两栖动物;禽类则是指飞禽包括鸡、鸭、鸟等等,兽类几乎都是哺乳动物,最后是万物之灵的人类。

李时珍所说的贵与贱,是指动物在智力进化及生物高低方面的贵贱。他排列的这个顺序,与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关于动物进化顺序的排列几乎不谋而合,除了具体到每一种动物,可能有归类不当之处外,从总体上说,李时珍的排列正好符合生物进化的顺序。

由此,人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李时珍在动物学的研究上,已经具有了生物进化的思想了,至少已有了生物进化思想的萌芽。李时珍较达尔文早二三百年,他的这种思想在生物学上是非常先进的。



云庄学府


人们常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人们还说,忘记什么,都不能忘记老祖宗的训诫,忘记什么,都不能忘了做人的本性!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实,早在400多年前,李时珍就把野味的真相告诉了后人。可惜现在的教育,能够传承传统文化的内容,实在太少了,所谓是无知者无畏,因而敬畏的东西,也实在是太少。

而对于,吃野生动物肉类容易染上疾病这件事,其实,早在四五百年前,就已经被医圣李时珍详细记载于《本草纲目》之中:

鸟类

鸟类:“诸鸟有毒”,“凡鸟自死目不闭,自死足不伸,白鸟玄首,玄鸟白首,三足、四距、六指、四翼,异形异色,皆不可食,食之杀人”;

孔雀,“肉性味咸、凉,有小毒,人食其肉者,食后服药必无效”;

乌鸦,“肉涩臭不可食,食其肉及卵,令人昏忘”;啄木鸟,“因食百虫,肉有毒,不可食”;

水禽类

鸿鹅,“肉性味咸,平,有小毒,食之腹胀腹泻”;

鸳鸯,“肉性味咸,平,有小毒,食后头痛、头晕,可成为终身疾病”;

凫(俗称野鸭),“性味甘、凉,身体虚弱者不宜食;

鹜(野鸭的一种),“肉性味甘,有小毒,尤以黑鹜肉毒重,滑中、发冷痢、脚气,不可食”;

虫类

蜗牛,“性味咸、寒,有小毒,肉不可食,食之卷缩抽筋”;

山蛤蟆,“性味辛、寒,有毒,食之自然生火,出现狂热”;

蚯蚓,“性味咸、寒,有小毒,食之发热起风疹”;

天螺,“性味咸、寒,有毒,不可食”;

兽类

豪猪(山猪),“肉性味甘,大寒,有毒不可食,否则伤头伤身”;

野马,“肉性味辛、苦、冷,有毒,煮食难消,多食生疮患痢”;

豺,“肉性味酸、热,有毒,食之,损人精神,消人脂肉,令人瘦”;

助鼠(黄鼠狼),“肉性味甘、臭、温,有小毒,心、肝有臭味”;

熊,“肉性味甘、平,虽无毒,但有痛疾者不可食”;

水獭,“肉性味甘、寒,虽无毒,但食之引起血热,消男子阳气”;

鳞虫类

鳞鲤(穿山甲),“性味咸、寒,有毒,其肉甘、涩,味酸,食后慢性腹泻,继而惊风狂热”;

石龙子(猪婆蛇),“性味咸、寒,有小毒,食之可出现腹痛腹泻”;

蚺蛇(又名南蛇、埋头蛇)、白花蛇(又名薪蛇)、乌蛇(又名乌梢蛇、黑花蛇)、金蛇(又名银蛇、锡蛇)、蝮蛇(又名反鼻蛇)、天蛇(又名四足蛇)等均为有毒蛇,“蛇胆性味甘、微寒,有毒;

蛇肉味性甘、涩,有毒;蛇头毒人至死,不宜鲜品煮食,药用也要经过去毒”;能鳖(又名三足鳖),“肉性味大寒,有毒,食之杀”。

佛家有云:不食肉,杀念乃除;能除杀念,慈心斯成;能成慈心,祥和可致;能致祥和,灾厉自无。于是人生仁寿,皆可期于贤圣,世界清净,永能保其安乐也!


菩提树下小沙弥168


《本草纲目》是从动物入药的角度,对动物分类,每一分类中每一种动物,从它的习性、其肉是否可以食用,其骨、肉、皮毛、及其粪便哪一部分可以入药,介绍了该入药部分的药性。药性的温、热、凉、寒;其阴阳五行归属;药味的辛、苦、酸、甘等;其药治疗哪一类疾病和药用功效,及其毒性;以及使用该药应注意事项与其他药物的配伍等等方面,做了比较全面的记载。是中医药物学必读之典籍。《本草纲目》是李时珍为中医做出的伟大贡献,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学习中医中药的人应当深入研究,以科学的态度,认真验证,去伪存真,继续发扬光大中医中药对治疗疾病的伟大作用。


从容从平淡里寻


最好自己亲自看《本草纲目》,别人,不论是中医黑、中医粉说的都别当真。


闲人1975


没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