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梅墨生到黃永玉,該不該質疑養生?

詹TT--


養生到底有沒有用?大家怎麼看待養生?

有一次和社區的幾位大爺聊天,說起養生的事情,他們也經常聽關於養生的講座,今天張教授這樣說,明天李專家那樣說,不知怎麼辦了,某著名電視臺的養生堂節目,也是每期一個專家,各說各的,是觀眾不知誰說的對。

養生肯定是有用的,不然日本的人均壽命不會是世界第一,美國的癌症發病率不會自1991年開始,連續近30年下降。我國的營養學會名譽會長葛可佑教授將近90歲腰板挺直,將近80歲的孫樹俠鶴髮童顏,75歲的教育專家戴光強教授精神矍鑠,等等,這些人都是真正的懂養生,堅持做,所以身體狀態好。

養生肯定是對的,有這個理念是沒錯的,關鍵是什麼才是正確的養生方法,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適度運動、戒菸限酒、心理平衡。總體是對的,但有點不好操作,合理膳食,怎麼才能做到,具體怎麼吃,現在食物中缺什麼,需要普及這方面的知識,尤其是現在的農作物中維生素、礦物質和抗氧化劑太少,需要額外補充。心裡平靜,誰都知道遇事想開點,但個性太敏感,認知思維不對,遇事就慌亂,需要學會調整情緒的方法,遇事不慌。


霍體清


養生是什麼?

養生就是不讓自己身體得病,要保持一個好的狀態。可是人不可能不得病,但有了病自己必須早發現,早治療。預防小病變大變。我25歲(現年63歲)得心臟病且久治不愈。那是的我就開始了研究怎樣不得心臟病,後來有了一個在心臟病發病前就可以查出來,進行針對性治療的方法,不讓心臟病發生。這就是養生。2013年同學聚會,我問同學我的同事,他們的鄰居現在好嗎?同學告我幾年前突發心梗去世了。這使我震驚。我就想把我用的這個保健方法寫出來和我的朋友一起用。經過五年的不斷完善行.成了今天的"看舌查體預防心腦血管病。″這就是我養生的寶典。(看圖片)







用戶清淨康健


道理上來講,只要是正確的養生是不用置疑的,但是現在不正確的養生到處都是,是不是養生專家都去大談養生。再者養生只是叫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斷的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減少得病的機會。養生並不是就不會得病,當你真正得了不治之症的時侯,再養生也無濟於事,你是不是也會發現成天養生的人有的早早就走了,從來沒有養過生的人活到80、90的到處都是,所以養生和自己本身有很大關係,有的人生下來就身體很好,有些人生下來就帶著疾病,所以還是客觀的看待養生吧!這裡再給你說一下我的父母吧:我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我媽還一字不識,今年都八十的人了,我父母身體、精神都很好,我父親現在還騎摩托車,有三輪,有兩輪,不叫他們種地了還不行,我父親說地裡就是他和我媽鍛練身體的地方,我們哪裡有趕集,一到趕集的日子,我父親就騎摩托車帶著我媽去,老兩口整天樂哈哈的,問題是我父母從來就不知道養生是什麼,所以養生只是外因,自身才是最主要的。


傻傻生活


人之正氣乃生命之必須之“氣”,所謂養生,養的就是這個“正氣”,一個人,如果起心動念,言行舉止都在攀附名利,滿足私慾,表面正人君子,背後齷齪小人,趨炎附勢,這樣的人無論他如何的藝術高雅,如何的素食天然,他都是在殘生,傷生,都是在近邪離正,都是在行邪避正,都是在自損正氣。

做正人君子,做守法行德的合格公民,做“利益社會大眾文明進步”的人,做一個豁達友善開朗的人,量力而為的為社會大眾的文明進步作出貢獻,這就是在養正氣,就是在養生命之氣,除此之外,都是故弄玄虛。

養生,就是養正氣,這,一點也不復雜,一點也不玄妙。僅此,祝好。


北京得明


人體是個上下相通內外開放的精密器物,以新陳代謝的表現呈現著生命。一旦水電介質失衡造成粘稠度滯留,身體會用感冒咳嗽高燒……等等努力……努力的平衡新陳代謝。

有一句話:人從一出生就往死亡的終點奔跑。此話不好聽卻是真理。

人之初性本善之“善”,也應該包括“人的生命是各種元素(水電介質平衡)完善的產物”。生命的進程就是在消耗(失衡)與補充(守衡)之間不停的新陳代謝(平衡)。而補充的元素(飯菜)不可能100%正確,無論是不足抑或多餘,智慧的生命力都會用“努力”……努力地新陳代謝。最常見的“努力”是感冒、咳嗽進而發燒(常常伴隨扁桃體腫大)等等。

自以為聰明的人類,愚蠢的用“以毒攻毒”打擊自己的生命力,治病是偽科學……

養生是偽命題……凡不能當飯吃的東西都是錯誤的!

呼籲正確飯菜,

反對以毒攻毒;

維護新陳代謝,

保衛身體健康!


林伶630


“養生”是指養生命。可以說養生是人類至今為止最高的學問,只是有些“專家”把它思想化了,使養生的可行性降低了。

養生既然是養生命,那麼看看什麼是“生命”?生命是一個複雜的細胞代謝的活體組織,並逐步走向死亡的能力終止的物體。人是特殊的生命體,它是意識與肉體結合的統一整體。所以養生包括兩大範疇:一是意識範疇;二是肉體範疇;這兩個範疇是統一的缺一不可,所以稱為“人體”。從老子傳承至今等宗教系統大多是論述瞭如何“養意識”,並通過養意識過渡到養肉體,達到“修身養性”的境界,總體來說就是“養生”,但也有誤區:例如宗教信仰的某些“戒律”對養身體就不和諧,結果出現偏差,只有一個好的“精神意識”沒有一個強壯的身體也很悲哀;而宗教信仰以外的養生也不太理想,只是在吃、動、心態等方面過進行說辭,好像是“廚師”;好像是“運動教練”;好像是“心理醫生”,不否認這些對養生都有一定的幫助,但是,都是脫節的。“養生”是人類最高境界科學體系,卻沒有完整的系統的養生理念。養生是全部生命科學的分佈,絕不是單一的“吃喝拉撒睡”那麼簡單的活著。如果建立國家行為的“養生院”以科學系統的對人體進行定期保養,把人民健康進行嚴格管理,絕不是簡單的“體檢”粗糙了事,把疾病控制在“復發”前進行阻斷,既節約醫療資源人也不遭罪。


貝卡他爹


我覺得很多人沒看懂問題。很明顯,提問者的意思養生無用。黃永玉是糟老頭子,整天叼個菸斗,估計喜歡喝酒,因為黃永玉為酒鬼酒設計過酒瓶。

黃永玉24年生人,今年95。以前還有個老頭文懷沙,文懷沙最經典的長壽秘訣就是:多吃肥肉多喝酒,多與異性交朋友,最少活過九十九。文懷沙活到108歲。
在微信上有段視頻在轉發,就是文懷沙。


記得上一個關於養生的問答,我隨便談了一下道家和中醫的養生,還有現代養生。好像點擊量爆表。事實是,黃永玉現在還挺活躍,文懷沙也是老年階段很活躍。與道家無意的養生方式相反。從心所欲,相信壽命天註定。其實在道家對生命的理解很質樸,生命是靠先天的能量與後天的能量來維持的。能量耗盡了,生命就結束了,這種能量就是精氣神。人一生下來,先天能量就固定了。這是生命能量的大頭,所以生死有命。後天的能量就有兩種,一種就是吃獲得能量。但是吃得多不是獲得能量多,能量是看精氣神。吃胖了是氣虛。所以吃出精氣神來,就證明吃對了。另外一種能量靠練,練精化氣、練氣還神、練神還虛。這種方法是盜取天地精華,所以把道家稱為盜家。吃的是谷精,天地精華是靠從氣中盜取,呼吸吐納。也就是氣功。道家特別注意防止自身的精外洩,男人的精叫陽精,女人的精叫陰精。男女同房,陽精外洩。所以不近女色。但是另一派看法相反,認為男女交合可以採陰補陽。女的採陽補陰。所以有房中術。就是採精的,不是縱慾。道教就是這樣產生的,道家是偏向於世界觀人生觀的建立,道教就是注重生命的延長,從理論上說,如果能夠盜取大量的天地精華,開源節流,能量夠收支平衡。那麼可以無限長的活下去。那就是成仙了。所以在古人看,人與神的區別不大。神仙就是達到能量收支平衡而已。


用戶4699809132


師友這一問題,是當前社會很熱門的話題,一般流行的問題,員外是不參與的,但其涉及的養生問題,正是我所關心的,所以就參與進來。

員外對梅墨生和黃永玉兩位書畫大師不太瞭解,社會關注的可能是養生家梅墨生壽短、黃永玉壽長,到底養生對人生有沒有作用?我準備從三個方面發表一下看法。

第一,養生不能以壽短壽長來論英雄,人生應以見沒見性為旨歸。壽雖長,但只是一懵懂漢,有什麼用?反之,壽雖短,但見性成道,卻是真正英雄。我舉儒釋道三家例子說明一下。顏回是見道的,二十多就死了,這是儒家;歷史上有個龐居士,一家子都學佛成就,其女兒大概二十左右就走了;道家北派祖師王重陽,五十多就走了,這說明了功夫好,成道也快。所以不應以壽命論養生成敗。

第二,所學養生功夫是否真傳實修。據聞梅墨生大師,經師太極名家和內丹大家,但其實修程序我們並不瞭解,功法功理也無從談起。太極以明悟何謂太極為第一要著,太極即是本,是理性一體的,若只擺擺花架子,只是流通血脈而已,於壽命無多大關係,講書畫養生同此一樣,畢竟只是術的範疇。現今社會,風起雲湧,都追求這些,書法了,繪畫了,詩詞了,舞蹈了,音樂了等等,都是術,還沒上升到道的領域,終究還沒登堂入室,這是其一。

其二,梅先生還是內丹家,這是學道的層次了。這個比較深了,必須得真傳才行。學道有兩層:先天和後天,一般來說只講後天功夫成就,壽命即可延長,遑論先天了。但培補後天,即可增強先天。員外這裡只講一下後天,現今流行養生的太極,八段錦什麼的,實不是真傳,所以從效果上來講也不大。有志者應訪求真師,傳授真訣才行,理真行真,才有真效驗。

第三,佛道兩家都講福慧雙修,積功累德,才能消除孽障孽緣,消除因果債,才能上進。否則,只慧俱足,福不夠也不行。所以要求長壽,從戒殺中來,從積德行善中求。

一己之見,僅作參考。


十八員外


養生觀念本身不應該受到質疑,至於一些養生方式和方法就有待於進行實際論證。我認為合理起居膳食和一些運動確實對人身體益,能預防一些疾病的發生,但還沒達到使人長生不老的效果。一些所謂的專家過大的誇大了養生本身的治療效果,使人迷信養生是萬能良藥就太極端了,以至於一些人有病不打針不吃藥,這樣既耽誤了治療,又會使病情加重就得不償失了。


樓上老張


養生先養心

護樹先護根

遍身名利者

不是彭仙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