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些小孩好习惯三年养成不了,坏习惯三天就养成了?

心开福幸


这是因为大多数好习惯的养成大多都需要一定的条件,比如坚持、毅力,还有就是环境,父母给孩子的榜样才是养成好习惯的前提,如果父母天天都晚睡熬夜那么就算是天天告诉孩子要早睡也是没有用的。

而坏习惯一般都是很容易做到的,而且会给孩子带来轻松愉悦,就好比玩游戏,玩游戏可以给孩子带来快乐,所以孩子会长时间的玩手机、电脑。



北鼻驾到


学坏容易学好难啊。


星星忆橙


慢慢引导吧,小孩子学东西非常快,他还不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所以做为家长要把小孩引导到好的习惯上


两个娃娃的妈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1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3cc000c7f8f6ca01f0d\

乐乐vlog领域创作者


不只是小孩,大人也一样


小彭讨生活


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父母的慢慢引导,尽量给孩子量化目标,让目标变得具体容易可实现,多多鼓励孩子,让孩子有一种成就感,最后就是父母要给孩子树立模范带头作用。
坏习惯的养成主要是也是和父母的影响也是密切相关的,因为大多数人都一样,更加喜欢去做一些容易的事情,而坏习惯就是一个简单容易的事情,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和孩子沟通,慢慢引导!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15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34a000bc36928153bde\

梦幻大白夜


思考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反思下我们成年人自己!

睡前是不是很喜欢刷手机,刷抖音,刷头条,欲罢不能,迟迟不睡?

一放假就喜欢睡懒觉,导致生活作息乱套,饮食不规律?

一坐下就喜欢跷二郎腿,喜欢抖腿?

不喜欢运动,不喜欢锻炼?

一些恶俗的口头禅,吸烟、酗酒、吃垃圾食品、拖延症

。。。。。。

这样那样的坏习惯,明知道不对,还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纵容自己。

又是为什么?真的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好习惯三年养成不了,坏习惯三天就养成了,这一点无分成年人和小孩,请不要往小孩子身上贴标签,大家都“彼此彼此”。

人的本性是包含惰性的,也有人提出过:“社会的发展是为了满足人类惰性的需求”。然而这种惰性放在个体上往往和好习惯是违背的。

简单的说我们常说的坏习惯往往会给我们满足感,是让我们感到舒服的,而好习惯会让我们感觉到“累”!

每个人习惯性的行为活动,都会有心理舒适区。

坏习惯就是在潜意识里构建了不正当的心理舒适区,沉溺于坏习惯带来的“舒适感”,在坏习惯发生的时候产生自我麻痹感,即使这个时候心里有个小人再跟你说“这样子不对!”,也会被你麻痹过去。

那要怎么改变坏习惯,养成好习惯呢?

1、特别是针对小孩,可以设置一定的奖励机制,无论是心理上的鼓励,还是适当的物质奖励等等,让鼓励产生的满足感打败坏习惯带来的伪舒适感,让好习惯成为孩子的舒适区。

2、先制定小目标,刚开始目标不要设置太高,容易产生挫败感,每天进步一点,就是成功。

好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一定要坚持,大人要比孩子更加坚持的去督促他们,毕竟为孩子养成好习惯对我们大人来说也是一个好习惯,如果你做不到,又有什么资格去说孩子呢?

以上内容是我的一些小小感悟,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也欢迎你和我交流你的感受,谢谢!


婴语说


这个问题,我们进行剖析,会发现如果我们拆开从两个角度去看,会得到两个不同的问题:

一是为什么好习惯难养,坏习惯容易养成?

二是为什么有些孩子好习惯特别难养成?

第一个问题属于好习惯,坏习惯养成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环境影响的问题。

先来说说好习惯、坏习惯的养成问题。

一、为什么好习惯难养,坏习惯易学?

弗洛伊德认为人有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人内心最原始的部分,是趋利避害的。所谓趋利避害,直白点讲就是哪个更有利于自己选择哪一个,当面临挑战区和舒适区时,人自动选择指向舒适区是必然的。

这也是为什么好习惯容易被放弃,坏习惯容易被拣选的原因。大家一起看一下好习惯与坏习惯的比较就更容易理解了。

好习惯:有目标指向,需要长期坚持,并且需要面临挑战有一定困难,让人产生压力,却又不能短期见效,让人当时获得成就感,大多处于战备状态。

坏习惯:没有目标指向,完全随心情,过程很轻松,让人产生愉悦感的一件事,随时选择,随时开心,完全处于舒适放松状态。

从这些对比和分析来看的话,好习惯难养成,坏习惯易养成就显而易见了。成人尚且如此,更何况生性爱玩,缺少耐心的孩子呢?

二、为什么有的孩子又特别难养成好习惯呢?

有的孩子习惯特比难养,这就回归到我们在教育中常说的“5+2=0”的说法了,孩子是易于培养也易于忘记的。难养成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缺少养成习惯的环境。

所谓的环境更多的指向于家庭,指向于父母。

原因归结于三点:

1、        孩子是家长的模仿者。很多孩子所谓的坏习惯是习得性,父母一边在指责孩子,一边自己在旁边看着电视,刷着手机,而家长又要求孩子少玩游戏,看电视。这种情况下孩子很难不模仿,所以帮孩子建立好习惯,首先家长要有好习惯。一个父母爱读书的家庭,孩子也一定会有读书的习惯,我们常说的耳濡目染、书香门第就是这样。

2、        父母是好习惯的杀手。我们都知道养成好习惯是需要方法,需要坚持,需要鼓励的。然而,在很多的时候,家长除了给孩子好习惯的目标外,其他一切靠孩子,甚至于家长的出现还是孩子养成习惯的阻力。

比如,要培养孩子专注力,家长在旁边一会问渴不渴,一会递盘水果,一会又来纠正孩子坐姿……名为关心孩子,实则刺探有没有认真学习。不停的打断,如何让孩子专注?

其他的诸如无端指责批评

3、        缺乏有效方法助力。当孩子面临困难,不能坚持的时候,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支持和帮助,支持就是精神上的鼓励和肯定,帮助就是给孩子有效的方法和指导。而很多父母却很少在这个方面下功夫。

比如,很多父母都认为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很重要。就要孩子读书,而孩子看绘本,故事书时又觉得孩子不是在阅读批评孩子。那么有效的帮助是什么?首先和孩子一起选择孩子有阅读兴趣,有阅读意义的书,二是帮孩子建立遇到阅读困难时的解决办法比如查字典等,三是设定阅读目标,可以从中选择两个认为好的词组或者句子……

只有家长和孩子在一起共同努力克服困难时,孩子才有更大的信心去努力,坚持,并获得成就感。

三、帮助孩子逐步建立起好习惯五部曲

1、掌握习惯三原素。我们都知道习惯其实是一种行为模式,而每个行为模式的产生都是包含有三个核心原素的。这三原素指:原因、行为、正向结果。选择一个好习惯的原因和需求是什么、哪些行为可以满足这些需求,最后获得什么样的激励。在每个好习惯建立前,家长要和孩子一起探讨,分享这三个问题。

2、从小开始,2分钟计划。很多时候家长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希望孩子能很快改变,说要养成学习习惯,就能立刻狠狠学上几个小时。事实上并非如此,习惯都是从小着手,从微出发,逐步养成和建立的。最初的2分钟预热很重要,通过2分钟内放下原来的习惯,开始新习惯的培养很重要。

3、改造环境,让环境推动。如果你想养成孩子读书的习惯,就在家里摆满书,家里人少看电视,和孩子一起读书。如果你想培养孩子健康运动的习惯,就让运动服、运动鞋、瑜伽垫之类的东西,触手可得……环境的影响是沉默而强大的,要善用环境的影响力,比起增强心理动力和动用意志力更有效。

4、过程激励,保持动力。我们做了一些改变,但是迟迟看不见期待中的效果,于是我们失去了改进的动力,退回到之前的惯常做法。所以奖励机制是保持动力的一个很好的方式。比如给孩子设定小目标,完成后奖励小红花,或者实行积分,孩子完成积分实现一个愿望。再比如通过打卡视频的形式晒一晒,通过朋友的赞誉给孩子动力,或者把孩子获得成就的时刻记录下来做成小视频……

5、重复是最重要的习惯。所谓的养成好习惯,就是让那件事不断被重复执行,戒掉坏习惯,就是让那件事不再被重复执行。重复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定时,定点的规律性。所以对一些习惯的养成在前期要形成固定的模式。

 

 






大鹏儿童教育


好习惯是要坚持的,比如我家孩子每天晚上就必须要听故事书才能睡觉


小豆芽在努力


坏习惯让人舒服,好习惯不舒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