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说的是啥意思?这几天有啥讲究?

农夫也疯狂


我是“轩辕曰三农”,喜欢三农,爱好三农,关注我,与你分享更多精彩!

农村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俗语文化,积累了古人的智慧结晶,更是一种知识的传递,虽然有些语句用的不是那么文雅好听,但是细细读起来,别有一番道理。

过去的科技并不发达,但是种庄稼的都知道,天气对庄稼的收成极为重要,古人就是通过经验悟出道理,来预测天气变化,提前安排庄稼事宜,提高产量。

有句俗语叫“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这是什么意思呢?

三月是谷雨节气,很容易形成连阴雨天气,尤其是在初七、十七、二十七的日子,这三农在农村被称为旬头,只要这天下了雨,后面几天就会以阴雨天为主。对于农作物还说,只要下一场透雨保持土壤湿度,麦子需要足够的阳光,保持光合作用,才能给小麦灌浆,增加产量,过多的雨水会导致小麦病害、倒伏和减产。

四月怕初一,这是古人留下的经验,不仅仅是指四月,在其他月份都是一样的道理,只要是月初下雨,那么前半个月晴天很少,而十五下雨,则后半个月天气以阴雨为主。但是四月主要麦子打满,传花授粉,正是丰收的重要时间,如果连阴雨天气必然会影响小麦传花授粉,所以初一下雨非常的不吉利。

这句“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后面还有一句俗语是“三七四一都不怕,就怕四月十二下,四月十二湿了老鸹(乌鸦)毛,麦打水里捞”

说了前面的“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后面这句话就很好理解了,三七四一就算是降雨量严重,顶多是影响产量,但是不会绝产,而四月十二是个下雨旬头,且主一月。是说连阴雨不停,田亩积水,收割难,拉车难,打场难而安秋更难,对农民来说损失惨重啊。

以上是我关于“俗语“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说的是啥意思?这几天有啥讲究?”的回答,不知道你还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感谢阅读,喜欢的可以点赞关注呀!

轩辕曰三农


我国自古以农业立国,历代老农乡贤,通过对云、雾、雷、风、雨、旱、涝、丰、歉的长期观察,总结出了很多的农耕经验。“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这个农谚,就是其中之一。

农历三月,称为“季春”,正值清明和谷雨节气,此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是农业耕作种植的最佳时间。三月初七,十七,二十七这二十天,贯穿了三月一个整月,我国从北到南,先后开始播种插秧。而春播是最需要雨水来滋润大地的,如果这三个七天有雨,土地的墒情好,对农作物的生长最有利;如果无雨,土壤干燥,则不利于春播春耕。除此之外,农谚也有“立春落雨至清明,清明南风好年景”的说法。可见农历三月是不是下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四月初一”,我国已进入“孟夏”的农历四月,时令大多处在“小满”节气前后,北方大部地区雨水增多,南方也多进入雨季。农作物的生长除了肥料和水份之外,阳光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而此时我国北方种植的冬小麦正在扬花时期,如果阴雨连绵,光照不足,不仅不利于小麦生长,还会造成小麦的灰霉病。所以,四月初一下雨,对农作物的生长是不利的。

“不怕初一下,就怕初二阴”;“初一落雨初二散,初二不散半月连”。这些农谚主要流传在我国的北方地区,而我国的二十四个节气所依据的气象条件,是以中原(今日河南省)地区作为参考依据的。对南方地区来说可以影响不大,或不太准确,但却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的历史经验总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华文化传播人


我想说,人呐,没有那个岁数,他还真知道的不多。回答问题若一味的凭猜怎能让观众学到知识?

此题讲的全是避讳下雨日,怎可把三七说成是盼雨日呢?

此语的概况是和九月九至十三,十三不下一冬干。或是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是一样的对应道理,且都存在时间对应观念。

三月里,农人最怕三七日下大雨,三七为当月三旬下雨旬头,三月里哪一天下雨都不怕,就怕下到下雨旬头上。

三月是要雨,但不可过多。有一场透墒雨麦子即可丰收了。俗语说麦喜八,十,三场雨,从种上到收不需雨多,只要有三场透墒雨便可解决问题。三月下一场雨,一是可供麦子打饱灌浆,二是可供农人造场打麦。至于春种,菜已种完了,而谷子,棉花等只要清明与谷雨之间下一场雨即可解决问题。所以三月里是不需要雨水多的。

三月里,一场雨足矣。晴天越多越好,麦子最需要此月的光照时间:拔节快,灌浆需日温而有利于四月初的小满。三月里无论雨下到哪个七上,都是下雨旬头,容易产生连阴雨天,不利于麦子的灌浆,授粉与饱满,甚至会连阴到四月里,对小麦会产生一定的病害,倒伏和减产。

四月怕初一。民间俗说:大月怕初一,小月怕初二。每月的初一或小进的初二若下雨,前半月必无好天。而每月的十五若下雨,后半月必无好天,这是千年验证之俗。但其它月的初一十五下雨并不可怕,因为不太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而四月则不同。因四月麦子不需要雨水了。若初一下雨,前半月无好天,麦子小满打饱和坐面粉实受影响。所以初一下雨最不吉利。但初一只主前半月,不会产生绝收,尚不可怕。怕就怕在四月八与四月十二上。因为四月八多为小满节前后,但民间视四月八和十二为小满下雨旬头日,此二日最可怕。但初八尚可。主一旬连阴雨。但十二则主一月连阴雨。民间俗语叫初八下不可怕,就怕四月十二下。俗说十二雨湿老鸹毛,麦从水里捞,即是十二是个下雨旬头,且主一月。是说连阴雨不亭,麦也收不成,田块易积水,收割难,拉着难,打场难而安秋更难。是以农人最盼三月三七和四月初一初八十二天晴啊!


福自福地來wjf


三月、四月、指的是阴历,也称农历或月历。

三月开始农忙,种地时节,最怕没有雨水。三月初三和三月初七,这两天如果不下雨,三月份就可能出现旱情;相反,三月份播种完毕,四月份是禾苗需要阳光的季节,如果四月初一下雨,整个四月很容易发生洪涝。

所以就有了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的俗语。

貌似是这样。


高铭川的铭


俗语“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是什么意思呢?有道理吗?

原来这是古人总结的一句天气方面的农谚,其完整的句子是:“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初一初七都不怕,就怕四月十二下,四月十二湿了老鸹毛,麦子水里捞”,估计大家听了完整的句子,对其意思也猜到了五六分了。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在农历的三月份的时候,最怕的就是初七、十七和二十七这三天不下雨,而到了农历四月份的时候,就担心在四月初一的时候下雨。而在三月初七不下雨和四月初一下雨,这些还不算是最糟糕的天气,如果在农历四月十二的时候下雨了,那就表示这个四月份的雨水非常充足,在后期都会以阴雨天气为主,一直将要持续到小麦收割时,这样显然对于小麦收割是不利的。对于种植过小麦的农民来说,在后期的时候是最怕雨水的。在农历的四月份,冬小麦的生长也处于关键时候了,正是需要阳光的时候,如果雨水太多了,那小麦的授粉、成熟都会受到影响,而麦子长得不好,那么百姓自然就不容易吃饱饭了。

在农历的三月份为什么怕不下雨呢?这个时候是很多的农作物播种的关键时期,而初七、十七和二十七,这三天正好贯穿了整个三月份,春播农作物正是需要水分的,这样才能发芽、生长。如果这三天不下雨,那就表示整个三月份的雨水很少,而这对于春播农作物的生长不利,尤其是对麦子返青也不利。老话常说,春雨贵如油,就凸显了农历三月份降雨对于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

到了农历四月份的时候,该播种的农作物都播种了,农民也不用担心出现干旱了,反而最害怕的就是出现连续的降雨天气。因为在农历四月份的时候,正好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了。立夏节气一到,温度升高了,雷雨天气也增多了。而这个时候如果降雨过多,那很容易就发生洪灾害。而这样不仅夏收农作物会受到影响,春播的农作物也最怕水淹了。毕竟在过去农民都是靠天吃饭的,天气好收成就好,而天气不好,那收成就会受到影响。古人在长期的观察中发现了,如果农历四月初一降雨了,那后面的雨水比较充足。尤其是在农历四月十二日下大雨了,就表示后期的天气雨水多,这样对于夏收的麦子来说,确实是很不利的。

古人所总结的这句农谚,虽然没有科学依据。但是这也是古人在过去长期农耕经验的总结,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听村里的一些老人常说,在没有天气预报的时代,就是依靠这些来预测天气的,准确性还是蛮高的。农夫认为,虽然今天的气候已经发生了变化,并且农民也不再完全靠天吃饭了,但是古人传下来的这些农谚,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至少在过去曾发挥过作用。今天是农历四月初一,明天就是立夏节气了,你家乡的天气如何呢?喜欢文章的朋友们,记得点赞、分享和关注哦,农夫每天都会为大家免费分享一些农村的好玩、有趣的事情,谢谢大家支持


乾坤书书


"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

是古代先民对于天气方面的一句俗语。将此句补充完整就是“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初一初七都不怕,就怕四月十二下,四月十二湿了老鸹毛,麦子水里捞”,很显然,该俗语主要说的就是天气对于农业的影响。

解释

"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这句俗语中的“三七”是指农历三月的初七、十七和二十七,泛指三月的月初、月中和月末。另有俗语“春雨贵如油”,如果三月的这三个阶段没有雨水,农作物灌溉就会收到影响。

而一进入四月,麦子即将进入授粉、成熟期,如果月初(初一)还好,到了月中(十二日)如果还是阴雨绵绵,则势必对后续麦子的收割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此时冬小麦正处于颗粒丰满的关键时间,如果得不到阳光照射,麦子就会瘪掉;不能及时收回,就会腐烂在地里,农作物产量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有了"四月怕初一,初一初七都不怕,就怕四月十二下,四月十二湿了老鸹毛,麦子水里捞"谚语。

延伸

中国古代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古人随没有今天的天气预报,卫星遥感,但是通过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经验,农业获得良好的发展,这些谚语是古人农耕智慧的集成,对于中华文明的薪火相传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剪初


在以前农业种植技术很落后时,农民几乎是靠天吃饭,所以农作物产量的高低,决定了一家人的命运。人们为了更好的预测未来的天气,老农们生活和劳作中总结出了很多关于天气的俗语,比如今天咱们要说到的俗语“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那么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呢?这几天有什么讲究呢?

三月怕三七的意思是,如果在农历三月的初七、十七、二十七不下雨的话,那么就会影响到庄稼的生长。虽然已经过了立春节气有一段时间了,由于我们这里是北方,现在我们这里的气温依然很低,距离栽种农作物还有一段时间,一般到了农历的三月左右人们才可以新一年的耕作。俗话说得好,春雨贵如油,对于农民来说,在耕作时期来几场透雨最为关键,尤其是以前农民靠天吃饭,如果春天不下雨的话,耕作就会受到影响,刚种植的作物少了雨水的滋润,不仅会影响成活率,还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如果在农历三月的初七、十七和二十七都有降雨的话,农作物有了雨水的滋润,便可以茁壮生长,收成也有了保证。

再来看一下四月怕初一,这句话的意思是农民害怕从四月初一后开始下雨。农历的四月就已经到了立夏节气,这个时候农作物正处于快速生长阶段,虽然农作物生长离不开水,但是却害怕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从农历四月开始,农作物已经到了生长中后期,此时遇到长期的阴雨天气,便会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如果在农作物到了收获时期时,长期的降雨天气还会影响农作物的收获,所以才会有四月怕初一的说法。

农村中流传的俗语都是老一辈的人们根据生活和劳作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对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影响。不过很多关于天气的俗语有很强的地域性,并不是所有的俗语都适合全国所有地区。你们那里有“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的说法吗?欢迎大家回复讨论。


悠悠乡村路


农谚: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三七四一都不怕,就怕四月十二下,四月十二湿了老鸹(乌鸦)毛,麦打水里捞。


豫章4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许多老百姓都是靠着农耕为生。在古时那种科技不发达的时代,老百姓都是靠天吃饭,所以对天气的好坏,降水的多少都非常的重视。经过在长期劳动实践中的摸索,总结出来许多很实用的谚语,一直流传至今。



这其中有一句与农耕天气有关的谚语:“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它是什么意思呢?

三月怕三七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每年农历的三月里,农民最怕碰到三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日这三天,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在我国,农历三月是农耕播种的季节。俗话说:“春雨贵如油”,这个时候,种田之人都非常渴望三月里的雨水。因为在三月下雨,对农民的意义非常重大,假若整个农历三月没有降雨的话,势必会影响耕种。种子播种之后,如果得不到雨水的灌溉,对种子的正常生长肯定是十分不利的,并且对农民当年的收成与生计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很有可能就会是颗粒无收。

因此,在整个农历三月中,下不下雨便成了他们最为担心的事,这就是“三月怕三七”的由来。



四月怕初一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农历四月怕洪涝,如果初一下雨的话,那么在四月的一整个月里,连续阴雨天气的可能性极大,有可能产生涝灾,这对农作物的生长是十分不利的。

因为到了农历四月份的时候,该播种的作物基本已经播种完了,这个时候的气温开始回升了,并且也最容易出现持续的降雨天气。古人通过观察发现,如果在四月初一这天下雨了,那表示后面的雨水就很多。而这个时候雨水偏多,就很有可能会出现持续的降雨天气,这样不仅会导致春播的作物被淹,甚至还会发生山洪灾害。

在我国,小麦的种植还是比较多的,如果四月份雨水太多太大,那小麦的生长就将受到影响,因此会大量减产,所以在民间就有了“四月怕初一”,这一说法。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所总结出来的这些农谚,是人们在长期农耕劳作中,实践经验的总结,在过去没有天气预报的时代,主要就是依靠这些来农谚来预测天气的。虽然到了现代,农民已经不再都是靠天吃饭了,但是古人流传下来的这些实践经验的总结,还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就此问题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感谢您顺手关注点赞。


李易阳风水命理


更多农业养殖知识和种植技术,请关注三农堂广讯,诚邀您的关注,共同探讨三农知识。

由于今年的疫情来的比较突然,导致了很多的农民在家里没能及时的返城,现在的农村里也是进行了封锁,很多的农村要道也是有很多的检查点进行测体温和控制进入村庄的人,可以说现在除了在村里以外,哪也不能去,从15日的大雪到来,今天也是个大晴天,这不,村里的几个老人在村里正在晒太阳,当然了,现在的晒太阳也是有了防护措施,那么就是戴着口罩晒太阳了,毕竟是安全第一嘛,对于老人在聊天,时不时的还说出几句俗语,就比如这句“三月怕初七,四月怕初一”,这句话也是在农村里经常说的一句俗语,那么你知道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吗?

今天是2月16日,正月的二十三,距离到3月也是不远了,现在也是距离立春过了有一段时间了。立春了也是农民农耕的时候,那么对于在农村里耕种的时候,最怕的就是天气不好,那么对于在农民看来,天气过于干旱不利于耕种,那么雨水多了,也是影响耕种,就比如这句,三月怕初七,那么这句话就是说,在进入三月以后,就怕没有下雨,就像三月初七,三月十七,三月二十七这样的天气不下雨,一旦这几天要是不下雨的话,那么对于农民播种和地里的作物也是不好的,毕竟进入到了三月以后,雨水就少,这样就容易造成土壤干旱,所以农民怕三月不下雨。

那么四月怕初一是什么意思呢?四月对于农民来说, 也是雨水比较多的时候,那么农民对于在四月初一这天是不希望有雨水的,因为在四月的时候,很多的作物也是已经比重完了,那么三月的雨水就是足够作物生长的,那么一旦在四月初一这天要是下雨了,那么整个四月的雨水就会增多,雨水多的时候对于作物来说是不利的,这个时候播种的作物也是最怕雨水的浇灌,一旦雨水增多了,那么作物甚至都会被淹死,甚至发生洪涝灾害。

总的来说,农民对于三月和四月都是有一定的需求的,毕竟在农村里以前农民种地都是靠天吃饭的,如果天气不好的话,就可能影响丰收,要是天气好了,农民也会有个好的收成,对于在以前的时候,农民都是依靠一年中的某一段时间作为天气的参考,不过从现在看来,科技发达了,对于灌溉的条件也好了,有的时候农村的俗语也而仅仅是一个参考的话语,有的时候也只是茶余饭后的话题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