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孽的野味愛好者們!一次次的捲入災難,無辜而可憐的病人

野味為什麼不應該吃?

告訴你一個數據吧,也許你並不清楚:

目前,有超過70%的新發傳染病,來源於野生動物。

HIV病毒來自於非洲的黑猩猩或白眉猴;非典、中東呼吸綜合徵、尼帕病毒來自於蝙蝠;馬爾堡病毒來自於非洲猴子;拉沙熱病毒來自於老鼠;麻風桿菌疑似來自犰狳……

作孽的野味愛好者們!一次次的捲入災難,無辜而可憐的病人

實際上這些病毒不是現在就出來的,它往往是和自然宿主長期進化了很多很多年,這些病原體本來並不會危害人類,只是潛伏在動物身上。

那麼這些野生動物和媒介的病毒怎麼就到了人類社會?過去沒有那麼多傳染病,現在怎麼就這麼多呢?

歸根結底,是原來人類和野生動物,是井水不犯河水,大路朝天各走一邊,現在,人類卻老是侵入野生動物的棲息地裡,把人家關入鐵籠,帶入城市、鄉村,還大吃特吃人家的肉。

作孽的野味愛好者們!一次次的捲入災難,無辜而可憐的病人

這樣,野生動物身上的病原體,當然也就接踵而來。

比如,如果2003年,我們不是在廣東野生動物市場和餐館,亂用果子狸,那麼從蝙蝠到果子狸再到人,這條病毒傳播鏈就不會發生,當年的SARS就不會爆發。

作孽的野味愛好者們!一次次的捲入災難,無辜而可憐的病人

再比如,埃博拉病毒的爆發。非洲人最愛吃野生動物,尤其是在農村,像猩猩、猴子和蝙蝠都是他們主要的狩獵對象。如此這般,非洲大陸成了很多病毒的溫床,埃博拉病毒也因此多次從叢林走向村莊,最後走向城市。

作孽的野味愛好者們!一次次的捲入災難,無辜而可憐的病人

再看看馬來西亞的尼帕病毒是怎麼傳出來的:馬來西亞人把養豬場,建在了蝙蝠棲息地的旁邊,蝙蝠吃了水果,水果被病毒汙染後掉到了豬圈裡,豬吃了以後染病,又再把病毒感染到人。

作孽的野味愛好者們!一次次的捲入災難,無辜而可憐的病人

野生動物好吃嗎?

我雖然沒有吃過野味,但很多資料,以及很多吃過野味的人,都可以現身說法告訴你:這玩意不好吃。

為什麼?

很簡單,野生動物生存的目的,原本就不是給你吃的,人家要的是活下去,所以怎麼能夠活下去,他們就怎麼幹。

所以,野生動物大部分長得皮糙,因為皮糙,對手才咬不動它,被銳器扎到,才不會受傷。

所以,野生動物大部分長得肉厚,因為只有肌肉纖維更發達,肌間脂肪更少,他們才能跑得更快,甩開他們的天敵,但這也導致野生動物普遍口感較差。

所以,野生動物大部分臭味熏天,身上往往還帶有毒素,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那些想吃他們的動物,下不了嘴,甚至被燻暈。

其實,人類是以採集和狩獵起家的,作為頂級獵食者,任何可食用的動植物,都經過了幾千年人類的馴化,成為寫在食譜裡的美味,而那些沒有進入食譜的,只會又難吃、又有毒。

作孽的野味愛好者們!一次次的捲入災難,無辜而可憐的病人

比如養殖三文魚就比野生的好吃,養殖的肉雞比野雞口感好得多,野牛永遠吃不出雪花肥牛的感覺,野豬肉則又臭又硬又硌牙,吃起來根本不是享受美食,而是在受罪。


那為什麼還有人偏愛吃野味?

第一個原因,是為了獵奇,覺得好玩,吃它一下。

第二個原因,是為了進補、食療,比如吃虎鞭壯陽,吃穿山甲通乳等等。2020年了,還在玩巫醫那套,這些人明顯腦子進水了。

第三個原因,也是最主要的,純粹是顯擺。

故宮奔馳女把奔馳G63開進故宮炫耀,很多人痛罵之餘,又悄悄羨慕。那麼,這些人如果沒有奔馳G63可以炫耀,他們怎麼在日常中,滿足炫耀這個人性的剛需,顯示自己的優越感呢?

在一些人看來,吹噓吃野味、請人吃野味,儼然成了一種低調奢華、惠而不費的炫耀方式和交際手段。


我吃過,你吃過嗎?


我吃過現宰的,你吃過嗎?


我吃得起,你吃得起嗎?


你想吃啥野味跟我說,我都可以弄到。


在這些人眼裡,野味是一種價值符號,它稀缺、昂貴,能區分階層,能吃到就是社會身份的體現。

然而,No zuo no die,病毒並不因為他們自以為的社會身份,而放過他們。

豈不聞:天道極即反,盈即損,這些藉口腹之慾自我顯擺的人,最終,作死了自己。

當然,這些人自己作死是活該,罪有應得,不值得同情。真正可憐的,是那些因為他們的虛榮和饕餮,被捲入這場災難的,無辜而可憐的病人!

作孽啊,你們這些野味愛好者們!

你們的一時貪嘴,害得整個國家因此拉響警報,多少家庭妻離子散,這不是“禍國殃民”,又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