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辞背后多任性?


裸辞背后多任性?


裸辞通常是指还没有找好下一个工作单位就辞职。日前,有媒体记者采访了多位有裸辞经历的职场人,了解他们为什么会裸辞、期间发生怎样的心态变化,以及如何看待裸辞这件事。

裸辞背后多任性?

为什么很多人选择裸辞?

说到裸辞,人们关心的第一个问题可能是,到底有多少职场人想要裸辞?

智联招聘发布的《2019职场人年中盘点报告》显示,90.4%的职场人今年上半年产生过“裸辞”的念头。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想要选择裸辞?一个基本的原因可能是,对很多人来说,离开现在的工作岗位,再找一个新的工作岗位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容易。

上述智联招聘报告显示,即使对于跳槽能力更强、更可能成功跳槽的白领来说,今年上半年也仅有三成跳槽者跳槽成功,其中17%的跳槽者还是降薪跳槽。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员工对现有工作不满意,想选一个新的工作又很难,此时该怎么办?最好的选择恐怕也只能是自己解放自己,裸辞了事。

当然,对现有工作是否满意也因人而异。我之蜜糖,彼之砒霜。同样一份工作,满意者可能心花怒放,不满者则可能避之唯恐不及。

影响员工工作感受,甚至导致员工离职的,可能是客观原因,也可能是主观原因。一个员工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并不表明其所供职的那家用人单位一定做错了什么,也许是员工的要求太高了。这样看来,裸辞背后多是有一些任性的影子。

裸辞背后多任性?


应辩证地看待裸辞

任性的行为总会受到惩罚的。事实是,长时间脱离职场,可能会失去继续工作的意愿,失去积累工作经验和提升职业技能的机会,甚至失去职业发展的可能。

频繁的辞职还会给之后的职场生涯带来不利影响。显然,没有用人单位喜欢一个频繁跳槽的人。

有媒体记者采访调查显示,整体来看,裸辞虽不至于让辞职者陷入生活的窘境,却也远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样潇洒,对更多的辞职者来说,裸辞之初的激情往往被淹没在后续对新工作的漫长等待中。

裸辞背后多任性?


裸辞的风险反证了职场工作的价值。职场工作不仅是人们生活收入的主要来源,还是劳动者通过参与社会劳动实现自我价值的基本途径。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工作机会。在是否离职问题上也应有理性的思考,避免任性而为。

换一个角度来看,许多裸辞者的任性或许是无奈。

上文中的报告显示,产生过“裸辞”念头的职场人中,竟然有17%的人宁愿降薪也要离开原单位,这就表明,除了员工权利意识的提升等主观因素外,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管理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工作环境的恶化,也是导致裸辞现象频发的重要原因。

在工作问题上,员工不能任性裸辞,用人单位也不能“任性”管理,包容彼此、关爱各方,理性相待、平等协商,才有和谐劳动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