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唳华亭》结尾,顾思林的死在意料之中,或许也是最好的安排

《鹤唳华亭》结尾,顾思林的死在意料之中,或许也是最好的安排

陪伴我们一个多月的《鹤唳华亭》终于落下了帷幕,但网友关于这部剧的讨论却依旧热火朝天。官方给出的是比较完美的结局,但仍留下不少值得推敲的细节,如太子离开京都,陆文昔最后独自取图等,再加上小说中的结局是悲剧,所以不少网友仍认为结局是悲剧。“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相信每个人对结局都有自己的理解。

《鹤唳华亭》结尾,顾思林的死在意料之中,或许也是最好的安排

剧中顾思林在胜利回京途中,让敌人偷袭而亡,太子奉命离开京都,前往长州接回顾思林的灵柩。为何皇帝这次会放心让太子离开京都,前往长州?答案便是:顾思林已死,太子已无依靠。顾思林的死,虽然意外,但也在情理之中,也许顾思林死于敌人刺杀,是最好的安排。原因有二。

《鹤唳华亭》结尾,顾思林的死在意料之中,或许也是最好的安排

意料之中的死亡

  • 手握大军

自古以来手握军权的将军很少有人能够善终,尤其是在军队中威望甚高,并且还掌握着国家大部分的军队,这样的权臣几乎没有善终。顾思林便是这样的人物,他一生戎马,掌握着国家的大部分军队,皇帝对他是万分忌惮,虽然表面上装出与他关系很好、相信他、理解他的样子,但内心对他是十分的不满与不放心。

《鹤唳华亭》结尾,顾思林的死在意料之中,或许也是最好的安排

从两个细节可以看出,第一,皇帝加封赵贵妃为王后,就是对顾思林大军听调不听宣的不满;第二,当有文官弹劾顾思林与敌人有勾结时,皇帝虽然表面露出相信他的样子,但依旧下令让顾逢恩回京,其目的便是将顾逢恩留在京都,作为人质,以此来震慑顾思林。

《鹤唳华亭》结尾,顾思林的死在意料之中,或许也是最好的安排
  • 功高震主

在本剧结尾时,顾逢恩因战功被加官进爵,而顾思林作为此战的最大功臣,却在回京途中身亡,将军百战死,没死在战场上却死在回京途中,这难道不蹊跷吗?况且敌人已经战败投降,为何又要派人来刺杀顾思林?这根本就说不通。

《鹤唳华亭》结尾,顾思林的死在意料之中,或许也是最好的安排

那为何顾思林会死呢?原因简单,却很悲哀,“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作为手掌国家兵马的大将军,在这样的战争中立下如此功劳,这怎么能让皇帝放心。自古功高震主者都没有好下场,更何况皇帝早已对他不满,这样的人物如果回京,皇帝怎么能睡得着觉,所以他必死。

《鹤唳华亭》结尾,顾思林的死在意料之中,或许也是最好的安排

最好的安排

  • 于国家

顾思林是死于“敌方”之手,此消息一出,远在前方的战士们会怎么想,不出所料应该会群情激奋、誓死为将军报仇。哀兵必胜,这样的兵绝对能够打胜仗,虽然敌方已经投降,但投降的条件还没谈,以此作为筹码进行谈判,相信定会大有收获。

《鹤唳华亭》结尾,顾思林的死在意料之中,或许也是最好的安排
  • 于太子

顾思林的死消除了皇帝的心头大患,这其实不只是怕顾思林起兵造反,也怕顾思林联合太子进行逼宫,而他一死,这一切的苦恼都烟消云散。没有了顾思林的威胁,皇帝对太子也会放下戒心,并且此后便不会废黜太子,因为他亏欠太子的母亲,也亏欠太子的舅舅,只要太子不作,便会安稳继承皇位。

《鹤唳华亭》结尾,顾思林的死在意料之中,或许也是最好的安排

结语

顾思林的死或许是敌方刺杀,或许是己方有意而为之,不管怎样,他的结局注定不会善终。作为一位功高震主将领,相信他自己也早有察觉。“人固然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他的死能为国家带来利益,为太子带来坦途,为儿子带来平安,这样的逝去,或许就是他最好的安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