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企業涉地成本,重慶將疫情變化納入地價評估

疫情期間,重慶出臺一系列適應性政策,保持土地市場平穩有序。

在2月16日召開的重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上,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副局長韓列松優對此作了介紹。

降低企業涉地成本,重慶將疫情變化納入地價評估

“不見面”開展不動產登記服務

為確保疫情期間市民的健康安全,全市已暫停不動產登記窗口,推行“互聯網+不動產登記”服務。辦事群眾可通過“網上辦、掌上辦”方式在線申請辦理。

一是搭建平臺,高頻事項網上辦。

“我要賣房”、“我要更名”等13項不動產登記高頻事項納入“渝快辦”網上申報服務事項。

二是優化專網,抵押登記“不見面”。

將不動產登記專網已佈設至30餘家銀行,抵押登記可以“不見面”。

三是遠程申報,登記申請“不跑路”。

為開發企業開通遠程申報登記業務的互聯網入口,辦理不動產登記不需要再到登記大廳。截至2月14日,全市網上申報業務共計5215件,網上查詢共計9551次,目前,97%的登記業務通過網上進行辦理,另有3%為預約辦理。

降低企業涉地成本,重慶將疫情變化納入地價評估

保持土地市場平穩有序

一是優化調整土地出讓合同履約方式。

受疫情影響,未能按期交地和開竣工的,不作為違約行為,可適當延長期限。

是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對新出讓土地,開發企業可分期申請辦理不動產登記。

三是降低企業涉地成本。

主動公開土地出讓計劃,將疫情變化納入土地市場價評估因子,緊急細化土地出讓底價、競買保證金繳納比例等12項細則,保持土地市場平穩健康運行。

降低企業涉地成本,重慶將疫情變化納入地價評估

支持重大項目建設和企業復工復產

一是加快重大項目落地。

聚焦擴大有效投資,落實專人專班跟蹤服務,確保每一個大項目好項目及時落地。簡化審批程序,支持工業企業擴大再生產。

二是支持礦山企業復工復產。

指導合川鹽井、豐都包鸞等4個重點碎石礦山率先復工復產,保障全市重點工程和醫療應急設施砂石需求。支持礦產企業利用採礦權抵押融資。

三是減輕企業負擔。

因落實疫情防控要求,企業復工復產需在政府儲備用地內搭建帳篷、活動板房等臨時設施或臨時設施和臨時用地的,徵得土地儲備機構同意後,可無償使用到疫情響應解除為止。

降低企業涉地成本,重慶將疫情變化納入地價評估

優先保障疫情防控建設項目用地

一是允許先行用地。

疫情期間,對防控和治療急需的醫療衛生設施建設,藥品、醫療器械生產等用地,可先行使用。對少數選址有特殊要求,確需佔用永久基本農田和生態保護紅線的,允許佔用。其中,需轉為永久性建設用地的,在疫情結束後及時完善用地手續;無需轉為永久性建設用地的,使用結束後恢復原狀。

是優化手續辦理。

支持企業將存量工業用地轉為疫情防控所需項目用地,可暫不辦理規劃修改、土地出讓合同修訂等手續。搶險救災、防疫應急保障類建設項目,允許“邊建邊報”“先建後報”。

降低企業涉地成本,重慶將疫情變化納入地價評估

完善應急救治規劃體系

一是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佈局。

加強城市通風廊道、生態隔離帶等控制,科學預留應急避難場所和防疫應急設施空間。

二是加快規劃應急救治體系。

科學佈局生物醫藥、醫療器械裝備、醫用衛生材料等關鍵物資場地,合理規劃戰略物資儲備中心、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中心,加快推進主城區應急救援公共衛生中心場地選址。

文|綜合整理

圖|圖蟲創意

資料來源|華龍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