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以后会不会成为特大发展城市?

文玩珠寶翡翠


一、关于城市划分标准

目前关于城市评级划线的标准和榜单有许多。严格来说,就没有什么一线二线乃至十八线之分,所有划线标准都是非官方制订。真正官方出台的针对城市分级的文件仅有2014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到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包括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

根据这个标准,截止到2018年为止,我国的特大城市仅有包括武汉、天津和成都在内的9个城市。包括西安、青岛和哈尔滨这样常住人口过千万的城市,在2018年时因城区人口不足500万,都不足以列入官方文件当中的特大城市行列。遑论常住人口仅有473万的常州了。所以与其心心念念成为特大城市,不如做个精致富裕的大城市不是很好吗?既不用下班路上堵成狗,房价也不会贵上天,各种公共设施和城市资源也不会因人口过多而不堪重负。

根据2019年国家住建部统计,常州城区人口仅为188.6万人。何年何月才能凑齐500万进入特大城市行列?

二、常州发展现状

去年常州7400个亿的GDP总量,人均15.6万元。城镇居民收入2018年超过5.4万元,全国排名第19位。以如此的人口基数,创造如此庞大的经济总量,超过不少省会城市,可见常州的发展是成功的。

但其实城市的扩张除了快速吸引常住人口外,还包括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固定投资。比如扩张城市建成区面积,引进国家省里的重点工程项目,加大对高速公路、铁路和机场的扶持和覆盖。

另一方面作为仅管辖市5区和一个县级溧阳市的常州,扩张功能非常有限。截止到2018年,全市建成区面积仅为267.8平方公里。城市产业、交通和科教文卫资源相对无锡和苏州也处于劣势。来自国家、省里的政策规划、资源难以投向普通且富裕的地级市,只能靠常州自己。但相对宁苏锡又因本身优势和竞争力有限,难以吸引大量的外来人口流入,也就无法明显的增加城区人口规模。



其实常州不必要成为什么特大城市,每个城市有都有独具特色的一面,都有其优势所在,不必要走一成不变的发展思路。那些所谓的特大城市留待各大省会去争高下,常州做个经济发达,居民富裕的小城市不是很好吗?


极度深寒


从GDP来看,常州在江苏省内排名第五,个人感觉处于一般水平。一般来说,苏南地区经济要优于苏北地区,除了省会城市南京外,常说的就是苏锡常三市,但现在南通经济在不断发展,已经超过了常州。

常州的工业大多都是机械制造业或者纺织业,这些中小型企业其实是挺脆弱而且缺乏核心竞争力。虽然现在经济表面上还看得下去,但是与苏州,南京,无锡甚至南通相比差距越来越明显,或者说越来越被边缘化。

个人觉得常州就是介于二三线的城市,在江苏常州是人口流入城市的老末,算得上勉强人口净流入,比常州差的城市都是净流出了。常州机场吞吐量第五十,去年刚刚踩线中型机场的及格线,而且班次不多。作为常州人非市区的土著,更愿意去南京禄口机场或者上海坐飞机。

而且现在的常州在吸引人才方面是有所欠缺的,本来知名的大学也不多,人才激励计划也很少,就拿万名硕博常州行那个活动来说,有很多985211的学子想回来,可是真的没有合适的岗位,除了少数几家企业(瑞声、天合等等)这些本土企业可以给较高待遇,其他中小型民营企业真的很难吸引高端优质的年轻人才,像苏锡都有比较大规模的人才引进活动,常州只有针对最顶尖人才的“龙城英才”计划,而对于中端的以及年轻人的人才引进政策相当匮乏。

再来说说常州的房价,在2016年以前常州房价是相当亲民的,但是近四年房价飞速上涨,宜居属性逐渐丢失,低收入高消费的城市怎么会成为特大发展城市。。。


常州的未来还是维持现状可能性更大,要是不改变,被其他城市超越也是可能的。。。


取经小鹿


常州是江苏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经济发达,苏锡常名声在外。2018年常州GDP就达到7050.27亿元,位居全省第五,全国第28。而常州人均GDP则接近15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

那么常州以后会不会成为特大城市?小编认为可能性不大。特大城市并不是指这个城市特别的大,而是在进行城区人口归类时的一种人口数量等级的称呼。按照新的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城区常住人口在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才符合特大城市的条件。

根据2016年城市建年鉴数据显示,常州城区常住人口只有188万左右,市区人口352万,因此按照标准,常州只属于ll型大城市,距离特大城市实在是太遥远了。况且整个常州市常住人口只有470来万,即使都转变为城区人口,也达不到特大城市的条件。近年来常州人口趋于包含,全市常住人口基本上保持在470万上下,因此常州未来想成为特大城市,可能性确实不大。南京是华东地区唯一的特大城市,这个地位很难被打破了。


锦绣中源


平均工资1850元,江苏排名最后第二位。还大城市。到处是空房子,马上会变成鬼城市。


鼎客


肯定会!常州作为苏南模式发祥地,70.80年代一个常州所缴的赋税占全国的几分之一。那时,经济上常州最是风光。

常州和苏州从古至今,一直是府城!经济一直领先全国!15年并区金坛!常州迎来弯道超车的时代!



熊二在西太湖


作为一个常州人,深切体会,离特大城市差老远了,晚上过7点,市中心马路基本没什么车了,过八点基本就是鬼城了,常州现在已没有更多吸引高新产业的能力,不是常州不强,主要是南京上海中间,边上还有无锡苏州,房价还与无锡苏州持平,你说投资者脑子不好使来常州?


Hello12332188


常州在上海都市圈边缘化,在南京都市圈也边缘化,爆发力没有南通(靠土豪上海)与徐州(靠淮海经济区一帮穷兄弟)大,但适合发展成左右逢源的宜居型城市。


南京都市圈


城市等级的划分和城市人口密切相关,特大城市就是城市人口在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南京是整个华东地区唯一的特大城市,上海是唯一的超大城市(城市1000万人口以上)。

目前常州总人口在470万左右,而城镇人口在340万左右,所以常州被定为Ⅰ型大城市(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离特大城市还有约160万的缺口。

以后会不会成为特大城市,还要看城市吸引力和国家政策的叠加效应,如果常州还是像这样平平顺顺发展,未来很难成为特大城市。

城市的规模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不必多说,如果常州能有重大政策落地,比如苏澳合作区能和浦东新区,雄安新区一个级别,大力开发,相信5到10年吸引100多万人口完全有可能。

所以常州能否成为特大城市和国家政策息息相关,如果一成不变,则很难。


常州外来户


特大发展城市是什么?你这个概念是你自己发明出来的吗!我姑且就理解成常州以后会不会成为特大城市吧。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常州想要变成特大城市的难度相对来说是比较大的。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特大城市。

根据《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2010):中国中小城市绿色发展之路》对城市等级的划分,目前我国不同等级城市的划分具体如下。

(1)超大城市:城市人口1000万以上;

(2)特大城市:城市人口500至1000万;

(3)大城市:城市人口100至500万,其中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

(4)中等城市:城市人口50至100万;

(5)小城市:城市人口50万以下,其中20万以上5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小城市,2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小城市。

从这个划分标准我们可以看出想要达到特大城市的标准,那么人口必须达到500万以上。

另外根据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目前我国城市划分标准主要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其中特大城市的城区常住人口必须达到500万以上。

我们再来看一下,目前常州市的城区常住人口规模。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常州市全市常住人口472.9万,其中城镇人口大概是340万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是0.4‰。

如果按照最新的特大城市定义标准,目前常州的城镇人口只有338.7万人,距离500万的门槛还有160万左右的差距。按照目前常州市人口的增速来看,想要在短期之内让城镇常住人口达到500万,我认为难度是比较大的。

比如下图是从2010年到2018年常州市常住人口增速情况。

在2010年的时候,常州市的常住人口数量大概是460万,是到了2018年,常州市的常住人口只增长到了472.9万,相当于8年时间,常州的人口增长了13万左右,平均每年新增1.625万人口。如果按照常州目前的人口增速,想要新增160万的城区常住人口,至少需要100年左右的时间。

而目前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的不断下降,再加上全国各地方发展更加均衡,人口的流动会更加缓慢,到时常州对外地人口的吸引力会进一步下降,有可能人口的增速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

除此之外,常州的地理位置位于南京跟无锡,苏州,上海之间,这些城市对人口的吸引力明显要比常州更强,常州想要从这些城市当中争夺到更多的人口流入,我认为可能性不大。

所以从整体来说,常州想要达到特大城市的标准,我认为是很难的。

不过即便常州达不到特大城市的标准,但不妨碍她成为一个发达的城市。

2018年常州的GDP达到705 0.27亿,人均GDP达到149459.4元,人均GDP位居全国第9位。常州的人均GDP比北京,上海,杭州,武汉,宁波这些超大城市以及特大城市都要多。

此外,目前常州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6万元左右,这个居民收入水平也是处于全国前列的。另外截至2018年末,常州市的住户存款余额为3888.4亿元,居民人均存款达到8.23万元,这个人均存款跟深圳、杭州等城市差不多,超过了重庆,成都,天津,苏州,西安,郑州,沈阳,南京等一众特大城市。

所以虽然从人口规模来看常州达不到特大城市的标准,但这并不妨碍常州成为一个发达的城市。


贷款教授


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常州市曾经辉煌过,却又如此失落。不管怎样常州还是有着一定的工业基础及超前的经营理念。关键在于政府领导该如何进行组合人才、科技,及便捷服务,优惠政策,产品的调整、改进、升级。目前常州已有许多高科技产业逐步发展,如石墨烯、高端芯片、新能源、科技军工、均在稳步推进。但还是希望常州领导要多注重惠民工程,提升常州人民整体素质树立美好形象,必须做到交通便利比苏锡好,物价必须低于苏锡,广纳贤才吸引外来人员。相信常州市永远是江苏省的灿烂之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