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孩子的爱好,提供“个性化教育”

俗话说“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特点,然而如今的主流教育为了节省教育成本和操作方便,推行一个“模板化教育”,倡导以家长为主导的传统模式,忽略了孩子自身的独特性,这样无疑会扼杀孩子们的天性,有时候也会产生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家庭关系危机”。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不能只注意孩子的成绩,如果想要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不能一味地帮助孩子做选择,家长么还要注意到孩子与众不同的地方,帮助孩子做合适的选择。


教育孩子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孩子的爱好,提供“个性化教育”

哪些方面体现孩子们的“与众不同”呢

第一点是每个孩子的发展节奏不同。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情况都不相同,随着年龄的增加,差别就会凸显的更多,有的孩子在某一个阶段发展的特别快,有的却在另一个阶段发展的稍微慢一些。

,这时候家长就要沉住气,不要着急,更不要盲目的与别人家的孩子作对比,“别人家的孩子”永远是一个挥之不去的噩梦,可能有些家长认为这样能刺激孩子的奋斗欲,起到激励得作用,实际不然。

与这样一个完美的隔壁孩子相比,孩子内心深处会有一种抗拒感和厌恶感,甚至会削弱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更加多愁善感。

第二点是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

有的孩子性格外向,活泼开朗,而有的孩子稍微沉默一些,没有那么活跃,也就是俗称的“慢热型”,内向并不是缺点,只是一种个性气质而已。

科学研究表明这样的孩子做事更加沉稳谨慎,更在意细节;但是这样类型的孩子容易在社交场合感到紧张与焦虑,在集体环境会很不安忐忑,如果到一个新的环境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适应。

第三点就是每个孩子擅长的方面不同。

有的孩子擅长文史哲,有的孩子喜欢数理化,有的孩子热衷于体育运动,还有的孩子喜欢艺术。

有些家长把孩子当做自己的“私有物品”,觉得孩子的任何发展与进步都要在自己的掌控之内,不管孩子是否喜欢就给孩子报名各种兴趣班,孩子没有兴趣和动力学下去,家长就大发雷霆,长时间让孩子按照自己想象的“模板”成长很容易影响家庭关系。

教育孩子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孩子的爱好,提供“个性化教育”

那要怎么为孩子提供“个性化”的家庭教育呢?

第一步是多对孩子进行观察。

建议家长通过日复一日的长时间观察,了解孩子的喜好与性格,孩子现在属于什么性格和气质并不代表他们以后的成就和表现就是怎么样,现在的观察有助于家长独立尽可能地去了解孩子,这样父母会有心理准备地去接受孩子的与众不同。

很多著名的“教育专家”对孩子的看法没有考虑家庭、孩子之间的差异性,永远比不上自己对孩子日积月累的观察与陪伴得出的结论,对自己孩子的了解程度越深,就会对孩子的成长更加自信。

那要怎么提高观察的效果呢?

首先,要注意观察的时候,全身心的投入这个过程,关掉手机和网络,丢下那些让自己分心的事情和烦恼,每次都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自己的孩子;其次,观察的时候可以有选择性的记录一些关键词,不是一定要留下观察的“日记”或者“记录”,观察的本质是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重新认识孩子;最后,要注意从小动作、小细节、说话方式、认知力和与人相处等方面进行观察,多角度的观察有助于更加全面的认识孩子,及时的发现问题。

教育孩子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孩子的爱好,提供“个性化教育”

第二点需要注意的是要尊重孩子的发展

不要经常把孩子作为比较对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没有人喜欢经常被比较,孩子们也是。

他们可能不会完全按照自己想象中期待的样子发展,但是请家长们不要焦虑不要紧张,不要随意责骂孩子,更不要去贬低他们,逐步的引导他们掌握一定的技能和良好的心态;同样的道理,孩子做的特别好的时候,也不要给予孩子过多的表扬,正确的状态是让孩子有一个平和冷静地心态,对待成功和失败都有一个合理的心理预期。

当孩子没有满足家长的期待时,来一场真诚的沟通,用合适的方式正确的引导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喜好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家长喜欢看书,那么孩子们无形中也会养成爱阅读的习惯,所以说,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也是要以身作则的。

教育孩子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孩子的爱好,提供“个性化教育”

第三点是对孩子有合理的期望,不要施予给孩子过多的压力,更不要灌输“唯读书论”。

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种心态可以理解,但是如果期望太高,孩子会觉得压力很大,目标就像是一个沉重的束缚,即使很努力也还是担心达不到家长的要求,这样很容易让孩子误以为自己的价值只能通过成绩来证明。

如果孩子有这样的想法很容易焦躁自卑且产生厌学情绪,这是很可怕的事情。家长应该发现自己孩子的独特之处,加以积极的反馈,鼓励他们再接再厉,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有很多方式证明自己的价值。

当然,这也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个性品质,例如前文替代的内向与外向的孩子,内向的孩子可能不是很擅长社交,家长不一定要将孩子培养成“社交性人才”,而是可以考虑发挥他们细心沉稳的特点,培养成“深邃性的智慧型人才”。

教育孩子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孩子的爱好,提供“个性化教育”

第四点是高质量的陪伴。陪伴是观察孩子的最好方式之一,高质量的陪伴并不单纯是指每天只是人在孩子身边,不是孩子在写作业你在旁边玩手机,更不是干涉孩子的“方方面面”,而是真正的会和孩子沟通交流,从他们的角度看待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多为他们着想,了解他们内心在想什么。

如果他们恐惧什么就带他们去慢慢克服什么,不溺爱不放纵,给孩子们一定的空间,在陪伴的过程中了解孩子,培养和他们的亲密关系。

具体来说,周末空闲的时候可以和孩子一起读读书练练字,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和孩子一起去爬爬山或者钓钓鱼,和孩子一起玩个游戏……有了家长的高质量的陪伴,孩子会有很充足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对人格的养成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教育孩子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孩子的爱好,提供“个性化教育”

在目前的家庭教育中,虽然以大人为主导的教育模式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希望家长们不要太盲目迷信“教育专家”的权威。

适当性的借鉴参考一些建议,再加上自己对孩子的观察“因材施教”或者“对症下药”,相信你也可以成为自己孩子的独特的“教育专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