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天天在家呆着,你觉得什么物品丧失了你买它的价值?

乔枭柒


我的房子丧失了我买它的价值,因为我被困在村村里,根本就回不去我自己的家[捂脸][捂脸]


樊樊大人


序言

2020年开局,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所有人的计划安排。在这正值新春佳节的这1周里,不能走亲访友、不能外出旅行、线下公共活动也都被取消了,再加上疫情蔓延的恐慌情绪,刷手机、做家务、看视频、打游戏成了大家每天的主要活动。

于我来说,由于我习惯于每天去操场锻炼40分钟,然后去咖啡馆工作学习1整天,所以现在不能每天去操场或健身房跑步锻炼了,不能去咖啡馆学习了,这样运动量也就减少了,高效学习环境也无法持续了(在家里工作效率较低),所以过得也比较颓废,还迷上了打拱猪网络游戏。

但我们都知道,过量的游戏不只是消磨了时间,最关键的是它会消磨人的斗志、腐蚀人的意志力,这才是我们最应该警惕的。

而由于疫情的原因,未来大家可能还要在家休息或办公一段时间。那么,大家在家期间应如何恢复状态?如何通过主动构建任务、环境和圈子、反馈和拉力来做成事情、获得成就感,为今后的发展做好铺垫?以下是结合我亲身经历总结出的几点干货。

一、习惯和认知的改变

1、建立新习惯,人主要靠习惯驱动

既然原有的节奏被打乱了,那么就要建立新的工作和生活习惯。

比如对我来说,健身房、学校关门了,那么我锻炼身体的方式也要改变,现在每天做好防护在小区里跑步和拉伸。原来在咖啡馆学习办公,现在需要在家里,为了避免自己的惰性发作及受家人影响,我就把自己关在一个屋子里,同时换了一把比原来更舒适的椅子,以此来构建在家里学习的环境和拉力。

要知道,人的意志力是一种有限资源,所以长久坚持一项任务光靠自律性是靠不住的,这也是很多人为什么常立志、却无法坚持执行的主要原因,坚持执行主要靠习惯驱动。

例如,我们读书时一定要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做到每次输入,必有输出。因为只有输出了,我们才能获取最大化的收获。很多人读书一味地读下去,其实相当于没有读过。

只有重视自己读书时的体检和感受,认真输出、做好读书笔记,我们才能真正地与书交流,与书建立起紧密联系,将书中的营养与自身经历完美结合,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指导我们的实践。

因此,由于我们的行为更多是受习惯影响的,所以因地制宜地建立新的习惯、好的习惯,是成事的基础条件。

2、提升精力值,才能改变行为习惯

精力值,是一个人很大的竞争力。

很多人喜欢刷抖音、刷剧、打游戏,喜欢做消费者而非创造者,喜欢做不费脑的重复性工作,从某方面来说都是精力值不够的表现。

因为从事创造性工作除了要具备相应的智慧和能力,还要消耗大量的精力和体力,但并不是每个人具备这样的精力、体力和毅力。

而当我们自身的精力值提升了,相当于具备了以前不曾具备的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条件设施,条件设施改变了,那么行为习惯自然也会改变。

那么如何才能提升精力值,来改变自身的行为习惯呢?其实还是老生常谈那几点,就是要做好运动、饮食、健康和疾病管理这几个环节,每天运动、饮食健康、作息规律、减少情绪消耗,同时做事时要保持高度专注,学会让自己能快速切换到心流状态。

这样坚持下来你会发现,你是绝对有能力攻克下那些更有价值、更具挑战性的任务的,你会从这些需要大量消耗脑力的工作中,获得比原来更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所以,行为习惯的改变,其中一个重要的底层原因,就是精力值要跟得上。而在防控疫情这段特殊时光里,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养成每天运动半小时的习惯、专注于自身目标而避免无畏的情绪消耗,会让你告别丧、累、痛,收获精力满满。

3、对待时间的态度,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我们需要深刻理解,对于普通人来说,时间就是我们的生产资料,是我们构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最大武器。所以,从繁忙的工作中停下来进行规划和复盘,其实是非常有力量的。但平时受现实压力影响,敢于停下来的人很少。

而这次由于全国上下抗击疫情,大家不得不停下来、慢下来,所以对个人来说,这也是一段难得的时间资源,谁能利用好时间谁就比别人优秀一点。

而且我们知道,对于广大职场人士和学生群体来讲,假期本身就是弯道超车,甚至换道超车的绝好机会,所以有心人是绝不会将它白白荒废掉的。

我们对待时间的态度,决定了我们的人生天花板,以及我们将如何过一生。

二、找到努力的方向,做正确的事

建立了好的习惯,那么在这段特殊时光里,我们该朝哪些方向努力,才能事半功倍呢?

1、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

我们平时忙于工作和照顾家庭,很少有时间和强烈的动力去做一些不紧急、却长远来看非常重要的战略性动作。

例如:学习在自己所处领域成功者的思维模式,扭转掉自己离钱远的那些观念,先模仿再创新;深入研究一项新的技能、为开启职业生涯第二曲线做铺垫;学习如何定投指数基金、购买家庭保险,走通通往财务自由的道路;学习通用底层技能,例如:结构化写作、即兴演讲、沟通和说服力、自信力等。

我们都知道这些内容很重要,但平时研究这些一是没时间、二是暂时还没有用得上的场合,所以一直没开始学习。但我们都知道,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都说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但猪一般是找不到风口的,只有聪明人可以。

所以要想成功借势,我们必须有自己的核心算法,同时未雨绸缪地做好铺垫动作。要把自己领域内那些紧急且重要的事做到顶尖,把紧急但不重要的事交给更适合的人去做,而自己要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

如果我们现在做的每一件事、每一次工作、每一天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终极目标在做铺垫,那么我们的终极之路也就不再遥远,在奋斗的过程中也就不那么患得患失,而是坚定、自信、一往无前。

2、做趋势上的事

“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情,其实本质上不在于你多强,而是你要顺势而为,于万仞之上推千钧之石。”

成大事,必须要顺势而为。因为努力永远干不过趋势,甚至可以说在趋势面前,一个人的成功和努力的关系其实不大,而和实事求是、把握趋势、周期、时机、局势、再有人的因素及运气加持,关系很大。而做趋势上的事,才能加速和扩大我们的成功。

通过这次疫情,我们可以看到危机与机遇并存,哪里有刚需,哪里就有巨大的市场。在不远的未来,可以预见的是线上教育、线上办公、线上靠内容获客,都将对传统模式形成加速替代,未来也将是个体崛起的时代。

而对于财务人来说,未来最有前景、最有价值的业务是:投融资业务、资本运作、商业分析、税务筹划、财务信息化、管理会计等;最重要的底层能力是:商业洞察力、沟通协调能力、带团队能力、快速学习能力、写作演讲能力;未来财务职能演进的路径是:核算集中化、管理现场化、决策专家化。

所以我们要顺应趋势,在这些更有前景的方向上不断地积累和输出。而不是人云亦云,一味地考证,或是只善于做自己的本职工作,而缺乏主动完善自己能力结构的危机意识。

有一句话叫做:“不会有抛弃你的时代,只有你自己选择置身事外。”把握趋势,努力的方向才不会错;做顺应趋势的事,才能事半功倍,赢在未来。

三、先做起来,再主动链接圈子,寻求反馈

以上培养了好的习惯、找到了正确的方向,那么如何才能确保我们能长期坚决地执行战略意图?这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因为有想法并不太难,如何执行到位才是壁垒所在。

1、找到方向后,主动进入相应的圈子和环境

有句话叫做,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很远。很多时候决定一个人能不能成事的就是他所在的圈子,因为人都是环境和圈子的产物,单打独斗在这个时代已经很难成事了。

所以,在这段缺乏职场环境的时期,我们一定要主动加入相应的圈子、融入相应的环境,借助外力来弥补我们有限的信息渠道、精力值和意志力,开阔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的格局。

现在信息渠道和资源都很发达,想要结交某个领域的人已经不再困难,可以说,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找不到。

而我们要结交人、加入圈子、链接圈子、与人合作,靠的一定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这件事会推着你一直往前走。

所以说,我们不是等有了机会再去做,而是做了才能吸引到机会和资源,一定要主动先做起来加入圈子,然后和同行的人一起交流、一起做、优化做,而非被动等待机会。

2、主动构建反馈机制,设置deadline

打游戏为什么让人爽,是因为它具备了一种快速反馈机制。这个反馈机制太迅速了,以致于我们马上就能从中获得成就感和爽感,从而更加上瘾沉迷、不可自拔。

由此可见,成就感一定是来自正向的反馈,反馈越多、越迅速、越正向,我们就越容易坚持。

我们做正确的事,做成了,有正反馈、有鼓励、有成就感,这样拉力就构建起来了。而人都是有惯性的,能不断地从一项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和正反馈,我们就会爱上做这件事,从而越做越专业、越专业越爱做,从而建立起了一个正向的闭环。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做的任务一定要设置时间deadline,因为没有时间节点要求,不光是你,谁都无法快速完成,这是人性使然。

在职场上,领导交待给我们的任务都会要求完成截止时间。但到了自己这里,想做成一件事又无人约束,如果自己不能给自己设置一个清晰而合理的deadline,就会导致永远都在准备中,永远无法开始,永远完成不了。

比如,要写一篇文章,如果不设置一个强制的deadline,我们就永远都准备不完,永远都在输入,永远都在修改,没有终点,总觉得还有进步的空间。但要知道在很多情景下,追求完美反而会误事,在这个阶段,完成是比完美更重要的事。

3、先做起来,勇于试错,你就赢了大多数人

做起来是最重要的,能先做起来,你就已经赢了大多数人。真正做起来了你才发现,其实竞争对手并不太多。

很多人总是会有这样一个思维,我的积累和准备还不够,等我积累到什么程度、到了什么年龄再去做吧。我以前也是这样想,但现在我觉得,机会远比能力重要。

能获得一个实践的机会,在做中学习,建立先发优势,本身就已经赢了大多数没开始实践的人。因为真正有市场价值的干货,一定是在市场中拼杀实践才能获得的,它不可能是在书本中,更不可能是在头脑中想象的。

所以很多时候,等准备好了再去做这种想法,本质上是一种拖延,底层逻辑是你害怕撞墙、害怕失败、害怕打击到你的自信心。

还有一种普遍的思维,认为一件事很多人已经做了,我做还有什么意义?其实,这个思维很可怕。

因为一件事即使有很多人在做了,但只要你能坚持投入精力研究,深度挖掘自身的经历和故事,就一定能做出自己的定位和个人特色。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都会有个体不同的背景环境、不同经历、不同的认知,所以即便做同一件事,也能做出不同的东西来。

但前提是你先勤奋地做起来,才有后续的差异化,才是比拼谁的方法更优质,谁的故事更好,思维和资源更胜一筹。所以,不用太担心很多人都已经做了,自己再做已经没有优势了。

相反,因为别人已经做了,我们可以免于完全的自我摸索和创造,可以先模仿别人的,再慢慢找到差异化、做创新。

所以,只有先做起来,在过程中不断地撞墙、试错、复盘、调整,我们才能最终走上正确的道路。这个过程没有捷径可言,是谁也无法避免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创业者总是在不停地改方向、改策略,好像总是在变、朝令夕改。

但这也是一种灵活,创业者只有在市场中撞了无数次墙,不断反思,调整策略,才能找到正确的出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步试错、快速迭代。

我们要想做成一件事也是这样的,先靠勤奋做起来是必须的,没有人可以跨越这个过程,因为真正通往成功的路都是自己趟出来的。而怕撞墙、怕辛苦、怕丢脸的思维是成不了事的。

结语

以上,就是结合我自身经历和感受的一些分享。做个总结,停工在家期间,大家该如何恢复满血状态,从而构建起新的增长曲线呢?

1、主动构建在家办公学习的环境和拉力,每天运动、减少情绪消耗,提升自身的精力值,这样才有能量改变自身的固有不良习惯。

2、学会主动给自己设置任务,靠任务和截止时间来驱动我们的学习和思考,而不是只输入、不输出。

3、如何找到自己该努力的方向?做重要而不紧急的事,做趋势上的事。

4、在执行过程中,如何才能长期坚持?主动加入相应的圈子,主动构建反馈机制,及时复盘和调整方向、优化策略,使事情日益精进。这样才能不断强化正反馈,让人变得越来越坚定,一往无前。

5、那么,如何加入一个圈子?要靠自己持续在做的事情,链接到相应的圈子、人脉和资源,让这件事持续推着你往前走。

最后,分享董卿的一段话:

“熬,才是人生最真实的滋味。——低级的欲望通过放纵就可以满足,高级的欲望通过自律方可满足,而顶级的欲望通过煎熬才可获得。”

所有的困难,其实都藏着进阶的道路


东哥身边的人和事




全球药闻


响应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统一要求,在家宅着,也是一种贡献。网上购买的平衡车,当下失去了购买的价值了哦,不能外出,没有机会用它了。相信,毒雾散去,还是可以利用好平衡车吧!众志成城,我们一定赢!


2019文心若水


宝石、钻戒、名表、豪车之类,天天在家没人看啊!


长金老者


野味,熊胆鹿茸鱼翅。以前以为的珍馐美味,突然觉得毫无意义跟价值了。是祸非福[泣不成声]


熊熊1979


风筝,好想带娃娃出去踏青放风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