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火线提拔”干部罗浩:“嘉奖,我受之有愧!”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丽娅

咸宁“火线提拔”干部罗浩:“嘉奖,我受之有愧!”

13日晚11:23,罗浩结束了一的工作回到宿舍。桌子上,同事帮忙留的饭早就凉了,他拿到微波炉里热热。 4分钟后,他终于吃上了当天第一顿热饭……

窗外夜色已深,崇阳县天城镇政府大楼内依旧灯火通明。这个被称为“不夜城”的天城镇,曾经凌晨4点还在“沸腾”的小县城,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变得空旷起来,仿佛陷入了沉睡。

“身边的人都说我火了,许多好久不见的朋友也打来电话祝贺,只是这疫情不退,我心情更加沉重……”罗浩与记者聊了起来。


“嘉奖,我受之有愧!”

咸宁“火线提拔”干部罗浩:“嘉奖,我受之有愧!”

1月26日,本报新闻客户端《众志成城抗疫情》图文直播栏目中,以《罗浩:托起生命方舟》为题,对罗浩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出色工作进行报道;

1月27日,崇阳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布嘉奖令,对其通令嘉奖;

1月30日,罗浩被“火线”提拔为天城镇党委委员,成为全国首个“火线”提拔的干部。

一夜间,罗浩成了“网红”,其事迹被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等各大媒体纷纷转载。

“一天之内,我接了十几通记者的采访电话,同事们还告诉我,网上关于我的短视频点击量近千万,但我心里感觉'受之有愧'!”罗浩说。

他告诉记者,在这场抗疫阻击战中,镇里很多干部都是无所畏惧地冲在第一线的,比如,天城镇党委副书记徐干本来身体不太好,在分管后勤保障时,搬方便面、烧开水、扛医疗用品、背消毒桶,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31岁的天城镇党委组织委员陈祯,疫情一出就主动请缨上一线,也是在一线运送病人,甚至他父母从老家来看他,也没打个“照面”……

“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我只是镇上抗疫工作中一个非常普通的小角色,还有很多跟我一样奋战在一线的人,如今,只我一人得了嘉奖,感觉就像大家共同做好的一块蛋糕,却被我独享了!”罗浩说。


“提拔,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和担当!”

咸宁“火线提拔”干部罗浩:“嘉奖,我受之有愧!”

天城镇党委副书记徐卫平告诉记者,连日来,罗浩每天早上6点多就得出门接送需要隔离观察的人员,接着还得帮忙送防护服、口罩、帐篷、矿泉水、食物等物资到各个社区和村里。有患者出院时,也得他去接。每天晚上,他还得先将当天情况上报,然后接受意见反馈后,再及时上报到县指挥部……

从2月9日起,我市组织专线客车赴湖南岳阳,接回经当地防疫部门监测身体正常的、滞留在外的咸宁老乡。这些人被接回咸宁后,由各县市区指挥部统筹接回居住地,并按要求开始为期14天的居家隔离。

“为安全起见,镇里又专门租了一辆黑色的7座面包车,专门在高速出口负责接送这些滞留外地的崇阳人,我轻车熟路,就承担了这个任务!”罗浩告诉记者,从2月9日起,他每晚还得接送这些回乡乘客,至今已经护送了70多人回家。

“接送需要隔离观察人员,有被感染的风险,你就不怕吗?”连日来,也有好多人这么问罗浩。他说,起初,自己的确有点担心,后来慢慢习惯了,只是平时注意勤洗手、勤通风,多锻炼身体,心情复杂时,就到篮球场跳一跳,一来减减压力,二来增强抵抗力……

“提拔对我而言,没有所谓的光环,反而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和担当,我不仅要做给群众看,也要做给自己的孩子看。”罗浩说。


“忙碌,是为了更多家庭的团聚!”

咸宁“火线提拔”干部罗浩:“嘉奖,我受之有愧!”

“天城镇崇阳县防疫阻击战的主阵地,我从小在这里长大,再熟悉不过!”罗浩告诉记者,天城镇下辖28个村、11个社区,农业人口5.3万人,城镇人囗13万人。镇上前往咸宁周边城市,特别是武汉打工、上班、做生意的人特别多,粗略估算,近20万总人口中,流动人口接近有上万人。

为了控制住疫情蔓延,全体镇、社区(村)干部的压力都非常大,而罗浩自己,也因连续开车的时间较长,颈椎和腰都开始酸痛。

“要说不累是假的,但我觉得自己军人出身,一定能撑得下去。再加上,这段时间,接连不断的爱心物资汇聚到崇阳,还有云南医疗队赶来崇阳,让我们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他说。

考虑到罗浩工作的特殊性,天城镇特意安排了一间值班室给罗浩他们当宿舍。一间不到20平米的房间,放着两张单人床、一张桌子和一台电视机。被火线提拔后,罗浩一直就吃住在这里。

“其实,今天是我女儿的10周岁生日,但我实在太忙了,她打电话来都没时间接!”罗浩告诉记者,从1月28日至今,他还是没回家过一次,有一次接送患者时路过家门口,当时恰逢饭点,老婆隔着门递给他一盘饺子,让他边走边吃,自己心里酸酸的。

“没想到,一场疫情,会让原本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在一起吃个饭都成了奢望!不过,我们现在忙碌,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家庭能够团聚!”罗浩说,目前,他最大的心愿就是疫情早点儿结束,让所有人的生活恢复正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