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将来农村谁种地?

新大风歌


国家现在在推行农场模式农村运作,也就是承包给私人,私人组建农场公司,然后招聘周边农民来种田。所以原来的农民变成了农场的工人,这种方式来说80后,90后都愿意去干这样职业的。毕竟现在农场机械化程度高,事也轻松,所以还是有人种田的


安陆论坛吧


我来办农场,不种地就交还国家啊,种地提前一年和国家说,再要回来,不荒着,城市人不干活不交保险啥都没有,农村人不交保险还有集体养老,有地种菜,别嫌少,城市人美月交最低保险还一千多呢,农村人有几个交保险的,打工发钱还得问问不交保险多发多少呢,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但是我是城市人,没工作,啥都没有呢


明天98310566


有人说“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将来农村谁种地?

这个问题既说出了当今农业农村的现状,也饱含了对今后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忧虑。针对这个提问,我提出如下看法和观点:

出现“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的现状,我分别用简短的一句话来概括其主要原因

“70后”不愿种地、是70后出生的人现在年龄大了,种地很辛苦、干不动也挣不到钱;“80后”不会种地,是他们大部分为独生子女或者从小随进城务工父母生活,从小没有接触或者很少接触种地、没有掌握种地的一些知识和技能,种地也不挣钱;“90后”不提种地,是如今为新经济时代,挣钱的渠道和方式很多、而且挣钱轻松还比种地当农民挣钱多又高大上。

中国有14亿人口,“中国人的饭碗一定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面对将来农村土地可能出现没有人种的困境,国家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办法和措施

近年来,国家已经在推动农业创新发展的政策层面上,密集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措施和办法,以推动和引导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比如,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确权,对农村土地流转进行规范和改革;对蔬菜大棚种植等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种植大户和农业机械购置进行了大量补贴;对家庭农场、田园综合体进行了大力培育和经济补贴扶持;对农村道路、农田水利设施、电力电网、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改造和升级;对农村厕所和环境卫生污染进行了有效整治。如今的大部分农村已是绿水青山、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医疗条件改善、电力通讯设施齐全。

这些年,国家之所以持续和密集出台这些对农业和农村发展有利的改革措施和扶持政策,每年投入几万亿资金(国家和地方政府配套)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扶持补贴农业投资项目,其很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让今后农村土地有人种,端好中国人自己的饭碗。

今后农村土地谁来种呢?我认为将来农村土地会由以下五类主体来种:

第一类:民营资本家和投资机构

近年来,国家实施农村土地确权、对土地流转进行规范和改革、对《土地管理法》等涉及到农村土地相关政策法规实施一系列变革措施,以及投入大量资金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其中,很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吸引民营资本到农村去从事农业项目投资。这类投资人将是今后成片大面积土地种植(几百上千亩,甚至更多)、休闲观光农业、使用非基本农田和符合环保要求进行大面积、大规模养殖的“种地”主体。也是将来农村土地经营面积占用最多的主体。

第二类:有相应的文化和知识、善于学习、人脉和资金具备、懂经营管理,不愿意继续在城市务工的返乡农民

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统计的数据,2018年农民工总量为2.88亿人。这一类人当中,将有数量不少的一部分人对国家近年来的农业政策有一定了解和研究,思想敏锐、眼光独到、眷恋家乡、喜爱农村,不愿意继续在城市务工。在城市务工上班或者从事个体经营中,积累了不少人脉(人脉主要是便于今后农产品在城市里的推广和销售)、学习掌握了一些农业新技术、新知识,懂经营管理之道,也积攒了一些资金。他们对今后我国农业未来发展趋势看好,对从事农业创业有信心,乐意回农村从事农业创业。这类人将是未来小规模家庭农场、田园综合体和种养殖户的主力军,也是新型职业农民的主力军。

第三类:现有在农村居住,以公司+农户为合作模式的从事农业种植或者养殖投资的农民

现有在农村居住生活的年轻人、中年人当中,有部分人因家庭原因或者其他原因,无法或者不愿意外出务工而希望留守在农村发展的。这些人大多思想观念较为保守和落后、既想挣钱过小康或者富裕生活又怕承担投资风险,公司+农户这种农业种养殖合作模式,既不要投资人掌握过多相关技术,又不要承担投资风险,对他们很有吸引力。在农村居住、没有外出务工的年轻人或中年人中,有部分人将会选择公司+农户的投资经营模式,而成为将来农村土地的经营者。

第四类:年轻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从事农业创业的成功者

在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农村人。面对现有城市工作难找或不如意,或者对农村和农业有想法、有信心,他们少部分人将凭借自己所学知识和学习能力,选择到农村去从事农业创业。当然,创业、投资有风险,创业也会有不少失败者。在这群创业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会成为成功者。这些成功者也是将来农村土地经营者之一(将来种地的)。


第五类:在城市退休、喜爱农村生活的养老一族

因为现在农村环境优美,道路交通、通讯设施、医疗条件也都大大改善了。在城市退休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现在比例约为10~15%,今后更多)不喜欢城市的空气和嘈杂喧嚣的环境,而追求能吃上优质农产品和过上农村悠闲自在的养老生活。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会选择回到自己家乡或者城市的郊区,租上几亩地种上一些水果、蔬菜,养上一些鸡、鸭、鹅、鱼什么的,过上田园生活,把农村作为自己今后的养老所在地。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这类人今后比例会越来越多。这个群体也是将来农村土地不可小视的种地人。

我认为以上5类主体就是将来农村土地的经营者或者种地的人。期盼你看后进行评价或发表不同意见。谢谢!


无来无去者


大家好!关于农村70后、80后、90后都不愿种地了,未来土地谁来种这个话题,我来说说我的看法。

如今农村土地改革进入新的阶段,根据政策规定,2018年将全面完成土地确权工作,一旦土地确权就无疑提升了土地的价值,并且,国家出台允许部分土地入市及抵压贷款等政策,都表明农村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土地和农村改革都会更加深刻。那么未来随着农村人口的流动,会有谁来种地?农民又何去何从呢?其实从三个政策可以预测出农村土地未来的走向。

一是农业户口的全面取消,从户籍上将农民与土地解绑,这为以后农民进城落户提供了基础性和关键性条件。

二是农村土地流转,未来将成为规模化。随着许多农民不愿再种地以及大量农民进城,会通过土地流转,将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通过合法手段流转给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公司或者家庭农场等形式。未来规模化种植会大量出现。

三是随着土地承包期再次延长,土地再分可能性极小,没有土地的只能通过流转获得,已经进城落户、户口迁出农村的农民,也将永久失去农村土地的相关权益。

以上几点充分表明未来规模化种植成为趋势,这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也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间接的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那么农村土地面临规模化种植,农民又何去何从呢?

第一种农民进城成为市民,脱离农业本身。

第二种农民在农村变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比如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

第三种农民成为新型经营主体的打工者。

第四种农民处于半农村半城市,游走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

第五种农民按部就班的生活在农村,直到终老。

以上也只是本人的预测,但至于最后如何发展,还不得而知。不过,从农村改革来看,农业转型是必然的,这是国家基于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率,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农民收入水平来考虑的。也是社农发展和时代变迁大背景下,必然要经过的结果,但总的来说,未来农村改革必然深刻影响农村格局和农民的生活方式,农村和农民都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耕耘日当午


将来农村谁种地?

还是这些不愿、不会、不提种地的70后80后和90后的人以及流转后的专业种植户或其他某种形式的组织来种地。除非你洗脚上岸不是农村户口或者有其他更好的谋生方式,不靠或不在农村生活,否则,只要是你生活在农村,最终总是要落叶归根,回归故里的。有可能人人都会跳出农村吗?不可能。

当你在外闯荡折腾的那些年里没积赚出足够的钱来供你不种地也能衣食无忧,或者长大的子女不能满足你最基本的生活所需时,不管你是不愿不会还是不提种地的人,为了生存,你就不得扛起那把三斤多的锄头,义无反顾地走向田间地头,过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活。

因为你总要喂饱自己吧。特别是现在的农村,攀比之心如止之强,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当别人家从集市上大鱼大肉往家搬的时候,你却连下餐的米在哪里都不知时,你会不动手种地?真不相信有宁愿饿死也不愿种地的人。

这是现实所逼的。

看看农村的现实吧。除了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农村外,绝大多数农村的留守人员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以获取较高工资待遇。然而务工是有条件限制的,当你的年龄已无法找到工作时,并且儿女也已长大成人时,如没有好的门路,回归农村就很自然被提上日程。

而此时,你的年纪正是不上不下之时,退休不做工还为之尚早,况且还没这福利呢,即便有当盐吃都嫌淡,而务工又赶不上,你会怎么办?会游手好闲地东游西逛打发时间?这样的人有,但是是少数,更多的是毫不犹豫拿起锄头,参与到修理地球的行列中,高唱在希望的田野上。

在农村,这样的事例多了去。所以别担心没人种地,只是个人经历还未到这个时刻,船到桥头自然直。人到了那个阶段,不管是不愿不会还是不提的人,很自然就会提入其中的。


经农记


这个恰恰也是一种战略引导——中国农民回不去了,粮食不可能大幅度涨价的原因是传统农耕效率太低成本太高,根本无法和国际上竞争。如果不是国家控制进口配额,加上各种补贴收储。中国农业根本没有生存条件。一是外部环境限制涨价——不降价已经阿弥陀佛,要想涨价除非闭关锁国。二是为了社会稳定不能随便涨价,中国历朝历代出现社会动荡,本质上都是粮食问题,所以,稳定粮食价格压倒一切。农民靠种粮在未来几乎不可能。而且,中国发展农业,必须搞大规模现代化农业,要推掉田埂,方便各种现代化农业设备进行全新农耕模式,包括农用飞机的使用——否则根本无法和国际市场竞争,战略上又必须摆脱对国际市场的完全依赖,发展我们自己的农业……所以,最终会通过政策吸引资本进入农业——地主或者农场主重新粉墨登场。

而传统农民,除了少部分被农场主雇佣,绝大多数搬进城市或者新一代乡镇。从事新的产业。

城镇化城镇化,你以为只是个口号?

连城里人未来都会被人工智能替代,你以为农民还会回到传统农耕时代?


南一66


看到这个话题,真的很有感触!因为这些景象都是我平时看到的,经历的。自古以来,农民对土地的感情是深厚的,这是他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根本。可是现在为什么会出现现在这种不愿种地,不会种地和不谈种地的现象呢?我觉得和社会发展的大环境有直接关系。

70后不愿种田,是因为在目前的形式下,种田相比其他的行业不但更辛苦,更重要的原因是不挣钱,挣不到钱,甚至还赔钱。种子,化肥,农药一直在涨价,还有各种机械人工费用也在水涨船高,可是农产品价格一直是国家控制的民生基础,价格相对来说,一直都没有多大变化。所以辛苦一年,又脏又累,也挣不了啥钱,而出去打工,每个月也要有3000到4000的收入,一年下来少说也会有五六万元的手如,而且也要比种地要轻松。所以谁还愿意在家种地呢?80后自然一毕业就各个行业谋生了,自然也不会来种地这种又苦又累的活了,90后就更不用说了,连种地的概念都不会有了。

不过说起以后谁来种地,我觉得但是倒是不用担心,农业是国家的根本,这几年国家对农村这种现象越来越重视,出台了很多三农的扶持政策。目前的土地流转政策,农业合作社,及农业商贸公司等多种农业模式的出现应该会是中国新型农业的雏形。规模化专业化的农场形式,各种种植园,养殖基地都会以规模化,科学化,工厂管理化的形式出现,以后专业的农业工人是一种收入很高的技术工,需要技术培训,持证上岗。所以以后的土地不存在没人种的事情,只会以一种新的农业模式出现。


欢公子的日月江湖


我也是70后农村的,我来说说我的观点:现在在农村种地的都是些老人或在家照顾小孩的(规模化除外),为什么现在人不愿意在家种地了呢,其实谁都会去算这笔帐的;在家种几亩地,收稻谷也就几千斤,折现也几千块,还要除种子化肥农药人工。假如去外面打工现在最少也能挣个3千来块,两个月就能挣够这笔钱,谁还愿意去种地呢。 对于80后,他们在农村种地时年纪较小,没有这方面的耕种经验,况且他们是外面打拼的主力军,更不会去种地了。 90后一般对种地接触少,文化程度也较高,在外面拼搏的机会也很多,所以他们对种地也没什么概念。 以后地肯定是要通过规模化,机械化来耕种,利用现代化的设备,减少各种耗资,从而达到耕种最大利益化。





亮亮57598021


题主提出的这个问题,也是当前大多数农村人所担忧的问题。

但是这个问题我认为大家不必担忧,将来地肯定会有人种,而且还会种得更好。

下来我给大家分析一组数据。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14亿人口,有六七亿是农民。国家现在强调18亿亩耕地红线不能破,我国人均耕地不到二亩,农民平均耕地不到三亩。在中国两个人中就有一人是农民。

美国人口3亿多人,农民有150万左右。美国农民平均耕地每人3000亩左右。200个人中有一个农民。

有以上数据可以看到中国农民的比例是美国的100倍。美国农民耕地的面积是中国农民面积的1000倍。这样的数据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所以说中国农民太多,耕地太少,致使种地不挣钱,所以大多数年轻人不想种地。这是现实情况。

但是现实也需要大部分农民离开土地,不在种地,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减少中国农民的庞大数量。80后,90后不种地,这是形势所趋,现实所迫,也是适应社会现实发展的。中国的农民数量必须大幅减少。只有减少到有少部分人认为种地可以挣钱了。地照样是有人种了。

那么以后种地的模式是农民大幅度减少了。有少数的农民就可以种好多地。种地即将向农庄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

也就是说以后农民数量少了,一个农民就可以种好多的地,种地也机械化,专业化、规模化了,这才是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目前大家看到的现象只是朝那个方向发展的过渡阶段,所以大家不必担忧,以后地没有人会种的问题。

[我是农人潘哥,一名热爱三农的退伍军人,喜欢我的观点或文章记得点赞加关注哈!]


农人潘哥


70后不愿种地,认为“种地”“赔本”,力争求稳。新的时代,每个人都努力的拼搏,极力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说白了,就是“消尖了脑袋”想多赚钱,作为上有老下有小的70后更有压力。说起个人家里的“一亩三分地”,虽然在“儿时”得到了父母的言传身教,掌握了大部分的“种地”经验,但传统的老方法耕种起来实在是“只亏不赚”。即使是有在村里大面积“拿地”承包的想法,但因缺启动资金和先进种植方法变得“缩手缩脚”。想一下,万一“赔本”了,一家老小怎么办?


80和90后绝大多数不会种地,也不想种地。作为农村的新生代,比起70后的哥哥姐姐和叔叔阿姨,父母更加“宠爱”,接受了更多的学校教育,在脑子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价值观,觉得在城市能有更好的发展。

农村人确实买粮比自己种粮更划得来。农村出现了太多荒土地,究其原因不是人们不想种地,而是种地压根不赚钱。


有土地,不耕种,任其荒废吗?答案是否定的。多少年来,农业是中国的立国之本,土地又是农业的“命根子”。国家一直重视农业方面的人才培养与对农业和耕田的保护,对农民耕种土地补贴力度不断加大,重新整合农村农耕土地资源,鼓励农民积极承包。相信不远的将来,农村土地耕种智能机械化全面取代人工,加上更先进科学的种植方法大大降低种植成本……到那时,种地一定很轻松,很赚钱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