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說,她早就猜到我去抗疫一線了”

“媽媽說,她早就猜到我去抗疫一線了”

為患者輸液。戴欣 攝

“爸媽講,2003年‘非典’的時候我不到5歲,如今22歲的我已經可以為這場戰‘疫’做些什麼了……直到前不久,我媽才給我說,其實她早就猜到我一定在一個特殊的環境下上班。確實,我一直都沒有給他們說,我不敢說,也不想說。”

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護士蔣利娟發了一條朋友圈,但是她屏蔽了父母。自從去年12月底開始,她已在抗擊新冠肺炎的戰線上奮鬥一個多月了。隨著收治患者的不斷增多,她和科室的醫護人員每天都是白天黑夜輪流轉,體力透支,心理上也有很大壓力。雖然想念父母,但她什麼也沒說。

“媽媽說,她早就猜到我去抗疫一線了”

工作中的蔣利娟。科室提供

凌晨1點,蔣利娟的朋友圈下收到了一條長長的回覆:“你現在的情景就是我當年的情景,其實你越不告訴家人,家人就越擔心。我當年也是‘非典’疫情結束後才知道,當他們得知電視上的那個病人是我時,不知往單位打過多少次電話……”

給蔣利娟回信的是同科室的護士張玉敏,她曾參與過抗擊“非典”、甲流,批量收治腺病毒等多項重大救治任務。2003年抗擊“非典”期間,張玉敏還是一名實習護士,那時的她與現在的蔣利娟是同樣的狀態,工作強度高,承受著心理和生理的雙重壓力,常常失眠焦慮,也不敢告訴父母任何情況。

“媽媽說,她早就猜到我去抗疫一線了”

工作中的張玉敏。科室提供

如今17年過去了,當年的實習護士已歷練成臨床經驗豐富的資深護士了。面對這次疫情,張玉敏很淡定,她知道,首先自己不能慌,這樣才能給年輕的護士增加信心,樹立榜樣。令蔣利娟印象深刻的是,收治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那天,醫院立刻啟動應急預案,她們年輕護士還沒反應過來,整體佈局就在張玉敏等老師們的手裡已經完成了。剛開始工作時,蔣利娟還比較莽撞,一有病人呼叫就立刻往病房跑,有經驗的護士會馬上拉住她:不管怎樣,一定要先把自己防護好再進病房。取標本時,要先通風,減少感染風險,只有先確保自己的安全,才能更好地服務患者。

“謝謝張老師,我也意識到這樣不合適了,現在我會多給他們發消息報平安。……您就是我們的榜樣,全世界超級好的張老師,我們一起加油,一起努力,永遠珍惜!”

經過一個多月的歷練,蔣利娟無論是專業技術還是心理狀態都成長了很多。如今,她在戴著防護鏡、面屏和三層手套的情況下,已能成功進行靜脈穿刺了,這是最令她開心的事。還記得蔣利娟在實習期輪轉了8個科室後,毅然決然選擇留在危險性較高的感染科,因為她覺得這個科專業性很強,可以學到很多別的科室學不到的東西。

又進病房了。看到年長的患者,蔣利娟會想起許久未見的父母,眼淚不禁在眼眶裡打轉,但她強忍著不哭,因為一哭防護鏡會花,就更看不清東西了。

“感染二科加油,五中心加油!雖然我們都真的有些累了,但累了就堅持住,堅持不住就撐住,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戰役,因為大家都很優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