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年級的孩子考試都是100分,差距如何拉開?

cz34306328


一二年級的孩子考試都是100分,差距如何拉開?

孩子在一二年級基本都能考取比較高的分數,這個很常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就有了差距,差距一般從三四年級開始,到五六年級漸漸加大,到初中、高中則更為明顯。那麼差距是怎麼拉開的呢?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學習方面

作為孩子,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孩子會學習、愛學習、能學習才能學習好。孩子在學習過程的差異又體現在學習態度、思維模式、學習習慣等幾個方面。

1.學習態度。

一二年級學生都考了100分,有的孩子的卷面比較整潔,有的比較潦草。可見考同樣的分數,不同學生的在書寫規範方面有不小的差距,書寫規範直接體現的就是孩子的學習態度。

學習態度端正不端正,孩子以後自然會有差距。

2.思維模式。

看過一則故事,一個島上的人被全部帶離島嶼,到了一所大房子裡,房子自由一扇通往外界的們,不管人們怎麼拉門,都拉不開,所有人都垂頭喪氣,這時一個小男孩走過來,輕輕一推,門開了。原來在島上,每家每戶的門都是通過拉的方式打開的。這是一個思維定式的故事,用在這裡主要想表明思維模式不一樣結果也不一樣。



對於孩子學習,在小學初年級,乃至整個小學階段,主要是考察孩子的記憶力,而對思維模式考察不大,到了初中,對孩子的思維方式考察漸漸佔了主導。如果一直保持小學的思維模式,上了初中,在學習方面,自然就跟不上了。這也是很多家長為什麼要孩子在小學就去學奧數的原因。

思維模式不同,差距也就拉開了。

3.學習習慣。

如果孩子在學習方面養成了很好的學習習慣,那麼對於孩子、對於家長來說都是極好的。孩子能夠自動自發的學習,父母也會輕鬆不少。

我國的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說過:“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

可見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孩子的學習、教育有著多麼大的作用。

有沒有良好的的學習習慣,自然會讓孩子間有差距。

生活品質

這裡的生活品質不是生活水平的高低,而是指孩子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所具有的品質。我們主要討論責任心、上進心、自控力。

1.責任心。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在家裡有家庭責任、在單位有工作責任,出生社會有社會責任。作為一個人必須敢於面對自己的責任,挺起胸膛。

對於孩子,學習是其主要責任,但不是唯一責任。孩子還有鍛鍊身體,與人交流,自我實踐的責任。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我們要允許孩子去探索世界,去犯錯誤,去承擔自己犯錯誤所應該負的責任。讓孩子要明白,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需要負起自己的責任。



2.上進心。

每個人不一樣,每個人的境遇也不一樣。一直不斷的向前、向上努力,把握好自己努力的方向和節奏,自己每天有進步,總有一天,你會發現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竹子定律:竹子用了整整4年的時間,長了僅僅3釐米,從第5年開始,它每天能長30CM是以前4年生長的長度的十倍,而它用僅僅6周時間就長到了15米。

有沒有上進心,差距斐然。

3.自控力

關於自控力有個非常著名的實驗——“軟糖實驗。”

1960年,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瓦特·米伽爾把一些4歲左右的孩子帶到一間陳設簡陋的房子,然後給他們每人一顆非常好吃的軟糖,同時告訴他們,如果馬上吃軟糖只能吃1顆;如果20分鐘後再吃,將獎勵1顆軟糖,也就是說,總共可以吃到兩顆軟糖。有些孩子急不可待,馬上把軟糖吃掉。有些孩子則能耐心等待,暫時不吃軟糖。他們為了使自己耐住性子,或閉上眼睛不看軟糖,或頭枕雙臂自言自語……結果,這些孩子終於吃到兩顆軟糖。

實驗之後,研究者進行了長達14年的追蹤。繼續跟蹤研究參加這個實驗的孩子們,一直到他們高中畢業。

最後發現,那些善於等待和自控的孩子,在各個方面的成功率,遠遠高於那些急躁而不能自控的孩子。

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這個自控力很好的表現在轉移力方面,比如說孩子看動畫片,看20分鐘,到時間了,自動關閉,之後立馬投入到學習當中。全程自動自發,不用家長操心。

孩子不同,自控力不同,差距也就慢慢拉開了。



4.玩耍

看到玩耍有人就要說了,玩耍有什麼好說的的,誰還不會玩呀,其實不然,玩耍和玩耍也是不一樣的。玩耍分為純放鬆式的吃喝玩樂,和在玩中學兩種。我們更傾向於後者。

馬雲曾說過:讓孩子玩,不然30年後他們將找不到工作!

馬爸爸這一言論想表明,要讓孩子去實踐,要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開發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要學習琴棋書畫類的其他知識,而不是一味的死讀書、讀死書。否則,若干年後,人工智能迅速發展,孩子們將找不到工作。

不同的孩子,看似都在玩耍,其實也各不相同,差距也就這樣拉開了。

父母的眼界、能量

父母的眼界和能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孩子的未來。

故事一:

在網上看到過一則新聞,一個8歲的甘肅地區的女孩,嚮往上學,嚮往離開大山。而他的父親卻認為,女娃生下來就是別人家的人,讀書能認識一些字,長大點能夠幫助家裡幹活就可以了。在老師的多次勸說下,這個女孩仍未讀完初中,不到17歲就嫁人了,18歲就成為了孩子的媽媽。

我想如果這個小女孩不是出身在現有的原生家庭,或者他的父母的眼界可以在寬點,那麼這個女孩或許就會有一個非常不一樣的人生。成為教師、醫生乃至公務員也未嘗不可能。

故事二:

一個學生,因為換了數學老師,就不喜歡數學了,一位有見識、有能量的父親正面引導孩子無果,對孩子說“你不喜歡老師,可以,但你能不能挑你不喜歡的這個老師的毛病呢?”孩子說可以,於是孩子為了挑老師的毛病,就努力的學習數學知識,竟也把數學學好了。

父母的能量體現在很多方面,除開那些其他人很難達到的方面,普通父母可以擁有的能量,還是要擁有的。



父母的眼界、能量不一樣,對孩子的引導不一樣,作用在孩子身上的方式不一樣,自然孩子間就有了差距。

寫在最後

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孩子以後成長為什麼樣子,關鍵看手拿畫筆的父母,如何去勾勒這幅畫。線條越唯美,人生越精彩。


<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


曉曉筆記


我家兩個孩子,老大,兒子,18歲,今年大一;老二,女兒,9歲,今年3年級;加上個人從事中小學文化課輔導9年,接觸過不少的學生,所以有一些發言權。以下分析,僅供參考:


一般,一二年級時候,因為孩子學習的知識比較簡單,再加上老師反覆的重複講解、重複練習,所以孩子們之間的成績區別不大;


但是到三年級下或者四年級,孩子之間的成績區別就出來了,這是因為老師講的越來越快,不再像一年級時那樣反覆的重複講解,知識點、知識量也多了起來,這時候那些養成了一些好習慣(自主學習、自主作業、上課認真聽講,能進行預習和複習)的孩子就開始冒尖出來了;


在小學階段,女生的成績普遍好於男生,這是因為男生大多貪玩,手懶,不愛做筆記,不愛背誦等,相比較來說,女生的學習習慣更好一些,所以女生的成績普遍好於男生;


到了初二開始,由於數學、物理、化學等科目需要較強的邏輯思維和推理能力,而大多數女生在這方面不是很強,再加上到了青春期以後,女孩子更愛美,更在意自己的形象與容貌等方面的分神,而相比較來說男生的邏輯思維和推理能力相對強一些,這時候開始一直到高中,男生的成績逐漸的開始超過女生了。


葫蘆爸爸談育兒


這種一二年級孩子考試都是100分,首先這個問題就不一定。不同學校差異還不小。

昨天我女兒回來,一進門就美滋滋的,一問才知道,語文考了97分,全班就沒有考100分的,最高考了98分。

而我女兒現在在上的是二年級第一學期。

再往前看,從二年級到現在的成績來看,考過一次100分,也考過一次低於90分只得了89分的情況。班級的同學間,差距拉開了,像昨天我女兒所在班,最高98分,最低已經去到了60多分。

我們所看到的情況,會存在地域、學校和資源上的差異,我女兒所在的,是全市重點小學,所在的班是級長做班主任的重點班。帶來的結果就是,作業量和考題量是其它普通小學的好幾倍。因為要留大量時間用來做考題,不僅上課時間壓得很緊湊,而且還佔用不少原來的音樂、體育課等。

那麼說回來,差距如何拉開?

成績的背後,是習慣的培養

良好的學習習慣,一定要在這個階段養成和打下,有遠見的家長,或許在孩子在幼兒園時就開始有意的培養好的學習習慣。這樣的習慣是什麼呢?

1、良好的專注力和注意力;
2、遵守紀律的習慣;
3、上課認真聽講的習慣;
4、閱讀習慣的養成;
5、做事有計劃、能自主安排學習任務的習慣。

簡單這麼一梳理,你會發現,這幾年的時間,要培養孩子習慣也真的沒那麼簡單。那麼,我們還只是把眼光盯著那些分數嗎?

成績的背後,更是能力的培養

能力說起來玄乎,我們說些接地氣的,這幾種能力一定要培養出來

1、理解課本的能力;
2、溝通與表達的能力;
3、邏輯推理的能力;
4、審題細緻的能力;
5、自我覆盤的能力。


成績的背後,是家長焦點所在的差異

如果你只盯著成績,那你會被成績所綁架,因為成績會波動,為了達到語文數學雙一百,你會要求孩子滿分,不然會失望,並且責怪孩子。

你的焦點是:100分必須達到,達不到就是犯了錯,犯錯要懲罰。

所以你和孩子都會很緊張。

如果你的焦點,是放在成績背後,是習慣的養成,是能力的培養,那麼你會明白,這是一項需要耐心和愛心來陪伴的過程。你會把焦點放在哪一項能力、習慣的提升上面。

如果以時間來分析:成績,只是某個點,某個時間點得到的反饋;而能力與習慣,是某個階段的積累與打造,是綜合下來的素質。

所以,是隻盯著那個點來看,還是關注於孩子能力來打造,完全兩碼事。當然了,我並非說不要看成績,而是說成績是晴雨表,但卻是用來輔佐你培養孩子能力的檢測表。


最後,回到問題,差距如何拉開呢?就像體育冠軍,差距的拉開,是在每一次訓練的汗水;是在每一天的奮鬥;是在每一場的練習中拉開的。
見微知著,知易行難。孩子的成長,必然與家長有關,好家長助力孩子騰飛。改變焦點,結果也就改變了,一切都還來得及。


庭爸,7歲女兒的奶爸,家庭教育指導師,70後大叔,有愛有思考的育兒達人,歡迎關注我,讓育兒更輕鬆

庭爸談育兒


一二年級的孩子,考試都得100分的應該也不是大多數,即使孩子的知識都掌握了,也可能會因為審題不清、粗心大意等等扣掉幾分,但必須承認,考100分的孩子也是有的。這個問題想問的,是不是說一二年級的孩子考試都能得高分,差距是如何拉開的?

因為我家孩子還沒上小學,現在的小學生成績我沒有發言權,但我上小學的經歷特別能回答這個問題,雖然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但規律應該是普遍存在的。

一二年級考試內容簡單

我上小學早了一年,是班裡歲數最小的,我在一年級和二年級最好的成績是第三名,沒考過100分,但班裡有兩個女生總考100分。但到三年級以後,她們的成績就有點退步了,我的成績越來越好,最後成了班裡的第一名,她們倆成績滑到班裡的十幾名,二十幾名。

為什麼會這樣呢?小學一二年級的數學很簡單,語文也主要是寫字認字,沒有寫作文,沒有看圖說話。但到三年級以後,數學有了應用題,難度有點上去了,語文也有了很多需要理解的,需要發揮的內容。她們的優勢逐漸減弱,我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

因為我從小就跟著姐姐讀他們高年級的課本,閱讀量比較大,而且我每天都和姐姐一起寫作業,看書,複習功課。在80後幾乎都是放養的時代,我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寫作業,完成作業才開始看電視,玩,從來沒有間斷過。

良好的學習習慣,持久進步的動力

差距的拉開,主要得益於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寫作業其實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當天學的知識,通過寫作業鞏固,檢測自己學沒學會,順便再複習一遍,這樣才能把知識牢牢掌握。就跟我們看書一樣,如果看完一本書,不做筆記,這本書的內容可能沒多久就忘光了。

因為有小學這段經歷,我想在孩子上小學之後,我可能會比較淡定,不會太在意孩子的成績和排名。因為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才是決定一個人能走多遠。

我是媽媽充電屋,歡迎關注我,和我一起探討育兒路上的問題,用文字改變觀念,用觀念指導行動,生命不息,充電不止!


媽媽充電屋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兩個孩子的寶媽。大寶一二年級成績很不錯,可是上高年級後,和學霸級的同學差了很遠。那麼一二年級要怎麼培養才能拉開距離呢?

堅持親子閱讀

閱讀是我們和孩子一生受益的好習慣。我們家週一到同五孩子們是不準玩手機的。大寶12歲,已經養成好習慣,一有時間就會看書。二寶才5歲每天堅持親子閱讀。我有空也經常年學習育兒知識和親子課程,影響和引導孩子,有時候朋友們都好奇我們兩個孩子都懂事可愛,我想他們讀過的書,能融入他們心裡,他們才會更懂事體諒父母的不易,也能引領他們以後的人生路更順暢。

高質量的陪伴

我們家的週末,都是全家一起爬山運動。多運動身體好,孩子很少生病,我們很省心。現在二寶正在長身體,我每天晚上都會陪他打球,大寶有時也參加。

週末我們全家最愛去的地方,還有圖書館,陪孩子們的時候,我一般都不看手機,很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和他們交流遇到的問題,讓他們有選擇權力,然後和他們一起處理問題。

引導孩子力所能及的做家務

大寶一二年級的時候,就過度的寵愛,現在感覺真是害了他。二寶才五歲,每晚的垃圾和鞋櫃都是他整理。現在還經常和哥哥一起洗碗。培養孩子多做家務,不但增強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孩子也能感受到媽媽的辛苦。從而更加尊重媽媽。多做家務,也是很好的寫作素材喲。

培養生活好習慣和學習好習慣

培養生活好習慣:自己的書桌、書包等地方學會自己整理,用過的東西放回原處;對老師要尊重;尊重父母和長輩;出門或者有事,需要提前和父母交待;有問題和困難,要及時和父母溝通;要學會助人為樂,和同學友和相處,對人要有禮貌等等一些生活好習慣。

學習好習慣:孩子要養成的學習好習慣有,早讀,上課認真聽講,提前預習課文,做好課堂筆記,上課積極發言,作業及時認真,學習態度要認真,用心對待每一次考試等好習慣。

如果能把以上這些事情做好,就算孩子到了高年級,成績依然都會很好。希望有用,歡迎有不同意見。

我是王書霞,陽光愛學習的全職寶媽,如有別字,請多多包容。因為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別人的經驗也只能供我們參考。 育兒是一項最了不起的工程,需要我們要不停的學習和成長。碼字不易,歡迎關注、點贊和轉發,有免費實用的音頻親子課程和中醫育兒方法,有需要的請關注私信。 努力像陽光,溫暖每個人;傳正能量,關愛每個孩子。

書霞育兒說


我想說一二年級想考滿分並不容易,但是經常做卷子是很容易考高分的,我女兒一年級,以前幼兒園同學現在的小學每天作業很多,而且天天考試,平均分都95以上,95以下叫家長,沒有低於90分的,我女兒學校平時作業少,偶爾考一次,期中考試語文很多不及格,原因:以前老師都讀題,這一次沒有讀題。然後老師要求每題要至少讀3遍,導致時間不夠很多孩子沒寫完,所以不是孩子不會,原因是第一次讀題耽誤時間太長,對時間控制上沒有概念,但是奇怪的是全班都考砸了老師都沒叫家長開家長會,然後這一次後我開始擔心了,沒事就買點卷子回來給孩子做,現在考試都95以上,扣分也就是看圖寫話,數學因為是班主任教的所以整體還可以,但是考試也不多,很多高分和多做題多考試是有關係的


你是我的良人Jesus


您好,一二年紀的孩子學習知識有限,最高也只能是一百分,都是在打基礎,想甩別人還是很難的,我記得我小時候,考試得滿分的老師會獎勵一支彩色鉛筆,一盒二十多支很快就就被分完了,而且小學一二年紀孩子還小都是在打基礎的時候,只要讓孩子養成細心認真的習慣就好,能不能甩開別人反倒其次,孩子最好是跟自己比。


親子家長會


一二年級的筆頭作業不是特別多,試卷的難度和量也不是很大。到了三年級,試卷出得沒有那麼“客氣”了,難度和量突然就上去了,孩子跟孩子的差距突然之間就明朗了。

那麼為什麼到了三年級,孩子會之間差距一下子拉開來了呢?下面我們分析一下可能原因。

第一,孩子之間的差距,差在學習態度。

有的孩子看起來有認真學習,但考試結果差強人意。可能就會歸因為“前背後忘”。

記憶力的差距並沒有我們以為的那麼大,排除生理原因,“前背後忘”的原因往往就是孩子當時在背的時候就沒有全身心地投入。

如果孩子的態度是端正的,學習在他的記憶當中存留的時間會比較長久,所以優秀的學生學得快,學得好,學得牢,這其實是跟他當時的態度是有直接關係的。

不管是哪一個階段一定要認真對待,而且全力以赴,不能覺得因為是一二年級就可以鬆懈,到高年級就來不及了,家長再想扭轉可能就不行了。

第二,孩子之間的差距,差在低年級時學習習慣的養成。

要想成為學霸,必須先要習得學霸的良好學習習慣。

1、學霸們的書寫一定是非常工整的。

學霸交出來的作業是很潦草,老師不能夠辨認的,這樣的情況是少之又少的。

2、學霸上課一定是專心聽講,認真記筆記的。

會把自己的不清楚的地方,已經掌握的地方,很完整很詳細地分類記錄。

有的孩子的書上是亂塗亂畫的,有的孩子在書上是清晰的標記。很多掌握的知識用一種顏色來標註,自己搞不清的知識用另一種顏色來標註,下了課之後要去問老師。今後要複習的重點,他會用第三種顏色來標註。

3、學霸的作業一定是定時的。

定時不是說語文做30分鐘,數學做30分鐘,不是這個意思。

而是指,孩子已經養成了,到了家之後哪個時間段是要專心致志的做作業的。

不是做一會兒去吃會東西,做一會又去看一會電視,做一會爸爸媽媽又來跟我聊天了。

學習成績好的孩子,一定會有固定的做作業的時間。吃完飯幾點到幾點用來複習,每天的課外閱讀的也會有自己的一個時間規定。

4、學霸們一定是從小愛好閱讀的。

按照現在中高考的改革政策,一直民間有這樣一種說法,叫“得語文者得天下”。

這個得語文者,絕對不是到了初三、高三才得了語文。而是從小就養成了閱讀習慣。

到了三年級,孩子開始要正式的寫成篇的作文了。他怎麼來表達?

一二年級,孩子有大量的輸入,到了三年級,他才能夠自然地輸出。

所以,如果一二年級,孩子還沒有去看大量的課外書,就要快點了,不然以後和別人的差距就非常大了。

5、學霸一定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如果你發現你的孩子,作業是斷斷續續的,做一半就來問你了,你一定要拒絕!

第三,孩子之間的差距,差在家庭教育上。

1、優秀的家長,一定是重視孩子的生活習慣的,而不光是學習習慣。

生活習慣也很重要,比如說早睡早起,有沒有科學安排孩子的時間等。

這個科學,包括了孩子碎片化的時間是不是安排好,雙休日的時間是不是科學的安排好,假期的時間有沒有勞逸結合等等。

2、優秀的家長,會去研究我的孩子的興趣是什麼地方?

培養的基礎上,找到孩子的真正的興趣所在。然後就這個興趣點,進行規範的著力的培養。而不是隨便找一個機構。

當發現孩子有某方面的特長和愛好,要找正規的地方給孩子進行專業上的培養。

3、優秀的家長會研究育兒方法。

從哪裡研究?老師的傳經送寶,優秀家長的經驗分享,包括一些非常優秀的期刊、文章、網絡推薦,包括一些外國的一些書籍。

4、優秀的家長,懂得身教重於言傳,有效陪伴。

有效陪伴,不是說坐在孩子旁邊就好。孩子在那做作業、背課文,家長坐在旁邊刷手機、追美劇。這是沒有用的。

有效陪伴,指的是你要以身作則,比如說。孩子那裡練字,家長在也在那裡讀課外的書籍,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也是學習上進的人。

在這樣的家庭教育的氛圍當中,孩子也會想要做一個愛讀書的人。

總結

很多家長說,我的孩子各方面都比較慢,沒有辦法,但是我心態很好,我相信有一句話叫靜待花開,我不催我不急,我等著孩子慢慢的成長可以嗎?

可以,“靜待花開”那句話的原文是這樣子的。

先默默耕耘,在你耕耘了之後的基礎上,然後靜待花開。他重視的是過程,在經歷之後,我不強求。

並不是說,一二年級的家長,等著它花開當中,無所作為。

我們的孩子,一定要在一二年級養成端正的學習習慣,有端正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後再配上我們家長優質的家庭教育,那麼為我們的孩子一定能為中高年級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Wunei媽媽微課堂


一二年級的孩子考試都是100分,差距的拉開不僅僅在分數。

1、路遙知馬力。

一二年級學習的內容很簡單,幾乎很難難倒人,學生都可以得100分,因為數學不要說,就是加減乘除,而語文呢,無非就是默寫、解詞什麼的,基本是課本內容,學生只要會背、會默寫,就可以了。真正拉開差距的是從三年級開始,五六年級開始拉大,到了初中之後,差距會越來越大。

2、集聚實力要早。

有些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考試也得100分,和別人的沒有差距呀,為什麼後來差距越來越大了呢?就在於很多家長早早就開始給孩子打基礎了,一二年級多認字、多背古詩,多看書,琴棋書畫舞,都要讓孩子學個一兩樣,更重要的是鍛鍊孩子的智力。

3、家長觀察孩子要細。

一二年級雖然很難拉開差距,但是家長仔細觀察孩子,看看孩子計算是否仔細,速度是否快,思考問題是否思路明晰,回答問題是否有條理?等等,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4、從小開始培養好習慣。

家長不要緊盯著孩子的成績,沒有太大意思,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好品質,這個比多得幾分重要得多。不然,沒有好習慣,還會慢慢地被別人落下。


子木老師講語文


才上小學一二年級,先不要急著拉開距離。到了小學高年級,或者到了中學,學生們之間的距離自然會拉開,不但能拉開,而且拉的很開。

小學一二年級,由於知識點比較少,特別是一年級,知識點更少,有很多都是幼兒園時期就已經熟練掌握的知識。在一年級,有許多班級都沒有低於90分的,雙百分的能佔30%多。看看這距離能拉的開嗎?

在小學一二年級,只要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學習成績差距並不明顯。我認為這個時期,最主要的是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生活行為習慣。

一、學習習慣。學習習慣包括很多方面,最主要的要培養好以下幾方面。

1、書寫習慣。都說字如其人,我認為說的不單單是形,而是內在的東西。如果一個孩子很浮躁,沒有耐心,肯定寫不出很工整的字。從孩子的字體上,往往能夠看出他(她)對學習的態度。所以,家長要有捨得花時間,培養孩子良好的書寫習慣。

字體寫的好,在將來的考試也不會吃虧。

2、認真聽課的習慣,現在很多孩子,特別是一二年級的孩子,認為老師講的都會了,課堂上就不認真聽講了。這個壞習慣一旦養成,到時候想改都難。所以,一定要和老師保持良好溝通,注意孩子在學校的聽課習慣。

3、獨立思考並獨立完成作業。這個重要性不用說大家肯定都知道。

4、課前會預習。此習慣在低年級作用不是太明顯,但一定要培養,因為到高年級或者中學,會預習很真的重要。

5、閱讀習慣。現在中學語文進入大語文時代,不會閱讀或者閱讀量小的孩子,將來肯定要吃虧。不但要多閱讀,而且最好能會思考,這個可能需要家長做好引導,比如說從這本書或這篇文章裡,孩子能得到什麼啟發、或者明白了什麼道理等。

6、有求知慾。這個習慣往往會被很多家長所忽略,其實求知慾對孩子學習來說,很重要。現在很多孩子過早接觸電子產品或者經常看電視,導致對學習沒有什麼興趣。這樣的孩子,在初中階段就會被淘汰。

二、生活行為習慣。

1、良好的作息習慣,早睡早起,有些孩子晚上玩到很晚,早上起不來。這樣的壞習慣一定要改正。

2、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做。比如說上學期。讓孩子自己檢查書本、作業、文具等是否帶齊。

3、飲食方面。不能過多吃垃圾食品,不挑食。飲食搭配要合理。一二年級的孩子正處在生長髮育的關鍵時期,合理飲食看似與學習沒有關係,實則也有很大關係。學習,本就是腦力勞動,大腦發育所需的營養跟不上的話,智力會受影響。

4、其他的生活行為習慣還包括:舉止文明、遵守秩序、尊重他人、懂得感恩等。

總之,在小學一二年級階段,孩子成績不是最重要的,只要不差就行。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才是最重要的。要想笑,就做一個笑到最後的家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