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觉得明末猛将如云,忠于朝廷而未像汉唐末年拥兵自重?

南渡唐后人


唐和明两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政策完全不同,唐朝经历安史之乱后,蕃镇割据自立一方,宦官专权随意废立皇帝,大唐已经名存实亡。而明朝后期虽然也有宦官专权,但是皇权已经到巅峰,中央集权在明朝已登峰造极。皇帝虽昏庸不理朝政,但是总能给叛乱者致命一击,从而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行。明朝实行五军都督府制度,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相互制约不会有唐末军阀割据出现。


zf浩浩


这里的明朝末年,指的应该是崇祯皇帝时代。的确,在崇祯执政时期,虽然天下已经糜烂不堪,关内关外乱做一团,可是似乎那些领兵大将们都在为国尽忠为主分忧,并没有像汉唐末年和唐朝中后期一样,拥兵自重据地称雄!

不过这种情况并不完全真实,从崇祯皇帝被李自成包围在京城时,向天下发出勤王号令时,竟然没有多少将领肯于奉诏入援,纷纷寻找借口和理由予以推脱,就能够得出明未将领并非完全忠于皇帝的结论,甚至就连很受崇祯皇帝信赖的吴三桂,也对崇祯皇帝的调兵令采取了消极应对的态度!否则就难以解释,为何当年袁崇焕可以率辽东铁骑昼夜兼程驰援京师,打退了皇太极八旗军的侵犯,而吴三桂却直到崇祯皇帝身死国破之时仍然没有赶到京城?

至于拥兵于长江上游的左良玉,以及其他几个将领,也对崇祯皇帝的命令阳奉阴违,皆以保存自己的实力为首选,信奉的是:有兵才有权,有权才有势,有势才有荣华富贵的实用主义哲学!这些事例似乎可以表明,在明末之际,崇祯皇帝的阵营内部,已经陷入了即将四分五裂的危机之中!

而那些将领之所以没有立即暴露出他们的野心,不是不想而是不能!为何不能?大致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在崇祯皇帝犹在大明京师尚存之际,各方势力仍然处于犬牙交错的搏奕之中,谁能获取最后的胜利,还是个变幻莫测的未知数!因此即便是这班将领有异心,也不会在这个局势一片混沌的时候,过于露骨的表现出来。

二、农民起义军频频发起攻势,将关内搅得天昏地暗。在这种局面下,除了江南少数地区没有受到侵扰外,其他地方早已经乱做一团,时刻都有被农民起义军攻占的危险!因此紧迫的局势,也没有给那些有野心的将领留下充裕的时间,用来发展并巩固自己的势力范围。而没有一个巩固的势力范围,也就没有办法维系其割据自立的基础!

三、在崇祯末年北方的局势虽然己经难以收拾,但是江南大部地区相对比较安静。而且明朝在留都南京还保有一套领导班子,因此南方地区除四川被张献忠占据外,其他地方仍然是忠于明朝的!这点也能从南明弘光政权垮台后,其他南方反清力量,仍然坚持抵抗到最后中得以体现!

这样就形成了南方将领能反而不想反,北方部分将领想反却不能反的态势。于是便出现了尽管明朝党争严重,各个派系之间互相倾轧,但是在崇祯皇帝尚在之时,却几乎没有谁依仗着兵权在手,就像汉唐晚期时大搞割据自立!

综上所述:明未部分将领没有割据自立是受制于形势所迫,而不是因为什么“太监监军制度”所形成的“震慑力”,更不是因为他们对明朝多么忠诚!虽然明朝并不缺乏忠臣良将,但却也不乏有野心勃勃地投机客!然而能打而又忠诚的将领,几乎被崇祯皇帝葬送一空!余下的多是缺乏忠诚度的将领,结果当崇祯皇帝被迫自杀后,这些善于投机的将领们大多投靠了清朝,为清朝做了定鼎天下的急先锋!


北疆同心


明末九边重镇,及各地总兵,如吴三桂,毛文龙,郑芝龙之辈,对朝廷也是听宣不听调!給粮饷就是兵,不给就是匪,亦而养匪自重!

明末体系崩坏,不像国朝之初法度严谨,明初重文轻武,文官杀武将如屠狗,一个宣纸太监,加上一小旗侍卫,就可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更不要提镇守太监这种一方大佬啦!而明末体系崩坏,文臣党争加上外患用兵,武将日显重要,这些丘八们也逐渐摆脱了文官的控制,开始了拥兵自重…


大李冠军侯


猛将如云,这是对的。但猛将并不一定是忠臣,就算是忠臣也没有什么用。

明朝时武将地位很低,就算大家熟知的抗日名将戚继光,对首辐张居正书信中,开头便写的是门下小狗戚继光。

七品的县令可以对二品的武将呼来喝去。

地位太低了,俸禄又低,不喝兵血空饷过不了体面的生活。

你会对这样的老板有忠心可言吗。

即给不了工资,也不给你谈理想,还像狗一样对待你。

所以没什么忠心,没什么地位,无钱无粮也割据不了。


泥封老酒


明朝在对待藩王控制很严格,不得出封地,不得过问地方事物,实际上就是一个个蛀虫,土木堡之变后,文官势力把控朝廷,武官的实力大大受限,甚至明朝出现了很多文人武将,而且带兵势力很强,明朝对武将掣肘很多,但是也没有说没有拥兵自重,明末最后也是调不动勤王之兵,只是没有汉末,唐末那么明显。

汉朝官员等级,地方首长和中央首长是平级,而且地方官员是可以自己招募一部分幕僚设置一部分官职,相比较而言地方有很大权利,汉末宦官专政,士大夫阶层多次受到打击,导致对中央政府离心倾向日益严重,导致很多士大夫转向地方,辅佐地方甚至有推翻汉室的想法。再加上黄巾军起义,地方参与募兵地方部队参与镇压。黄巾军之后董卓作乱,中央成为傀儡,尊严尽失,再也无法树立对地方的权威,地方趁机起兵勤王实际是争夺地盘壮大自己实力割据一方,到后来都成了一方诸侯。

唐朝就更不用说了玄宗穷兵黩武,再加上府兵制的崩溃,重用外族武将!李林甫长期把持朝政断了武将们入朝为相的道路,再加上为了更好的对外扩张,节度使的任命,节度使集合财权,兵权,任免权为一身,显然相当于一个地方诸侯,节度使为了获得更多的自身利益,不断挑衅边境事端,导致边境部队轮换制度无法实施,节度使长期担任地方长官,边境冲突不断导致外重内轻,最终爆发安史之乱,中央军不堪一击;在平叛时同样依靠节度使部队,过程中为了拉拢人心,不断封得了军功的武将为节度使周而复始,叛乱平定之后,更多的节度使出现,即便地方节度使死去朝廷派过去任职的节度使也往往被地方所杀,只得默认地方自立。


浇完水


猛将是有 但不是猛将如云 从严嵩开始 他能力强也知兵 后徐阶 高拱 就差很多 至张居正 张居正是中国史上成功改革第一相 能力不用话说 且朝廷有钱也知兵 后几任差一些 至魏忠贤 能力强且知兵 他死后 东党人就像现在的宣传部 只知道喊口号 所以魏忠贤只死了19年 大明就亡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