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美軍士兵閒暇之際都會抽菸,煙對戰爭中的士兵有何作用?

軍武文齋


電影中經常可以看到美軍抽菸的鏡頭,其實在現實中,美軍中抽菸者的比例也是很高的,因為在美軍中香菸是做為軍需品配發的,據不完全統計,二戰中 美國政府共為美軍配發了超過3000億支香菸,每個士兵每週都可以領取5到7包香菸,也就是平均一天一包的量。

香菸本身就具有提神和鎮靜的作用,士兵在戰鬥間隙抽菸,可以有效緩解緊張情緒,使士兵暫時放鬆一下緊繃的神經,在殘酷的戰場上,香菸是士兵最好的心理麻醉劑,因為他們都知道,自己抽的這支菸很可能是他們人生的最後一支菸,抽完這支菸,就可以直面生死......

如果有幸活下來,就可以繼續抽這“最後”一支菸,如此循環往復,直到真的成為最後一支菸,這是很多士兵的真實寫照,短短的一支香菸,既代表了士兵們對生存的渴望和對死亡的恐懼,也成了他們排解這種焦慮的最好選擇。
其實不止是美軍,世界上很多國家的士兵都有在戰場上抽菸的習慣,可以說香菸是伴隨著軍人的血性一起走向戰場的,是宿命也好,是無奈也罷,總之香菸陪伴著一代又一代的軍人走過了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


那年那月那兵說


中越戰爭中,大量菸草配發給解放軍前線官兵,據聞,每人每日達五包之眾,即便在今日,解放軍中也缺乏真正的創傷後應激綜合症心理治療,香菸極大地緩解了戰地士兵的心理壓力。

菸草中的尼古丁具有麻醉和止血的作用,可以緩解傷痛,同時,也可以讓疲憊不堪的人打起精神,讓焦慮煩躁的人鎮定下來,而枯燥、恐懼和傷痛正是士兵們最大的敵人,因此,菸草天然地契合了他們的需要。

現代香菸的雛形紙菸,之所以能夠取代旱菸和水煙成為主流,也同樣與戰爭有著直接的關係。1799年,拿破崙率軍猛攻土耳其的亞克城。激戰中,土耳其士兵們吸菸用的公用水煙筒被拿破崙的炮兵炸燬,嗜煙如命的土耳其人只好用點槍炮的火藥紙來捲菸葉,紙菸就這樣應運而生了。不過,紙菸真正的流行還是始於19世紀中期的克里米亞戰爭,當時的英軍士兵從奧斯曼帝國士兵那裡學會了切紙和捲菸吸食的方法,從而使紙菸的工業化生產成為可能。1880年,歐洲出現了捲菸機,捲菸從此進入機器生產的時代,之前因為雪茄和捲菸過於昂貴而望而卻步的底層民眾,也因此找到了"福音"。

20世紀初,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幾乎每個歐洲參戰國的士兵都得到了紅十字會的菸草配給。隨著士兵們需求的快速增加,香菸的製造工藝也得到了驚人的改進。到戰爭結束時,最先進的捲菸機每分鐘已經能夠生產上千支捲菸。20年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菸草再次成為關鍵的戰略物資。美國總統羅斯福宣佈菸草為重要作物,菸草種植者可以緩服兵役。而在中國,沿海地區淪陷後,捲菸甚至成為後方許多地區的經濟支柱。最終,這場席捲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人口的戰爭,極大地擴展了吸菸者的群眾基礎,也造就了許多人此後幾十年對香菸的消費習慣。


迷彩派軍事


我是個老菸民,我來回答吧。這其實是一種心理暗示,放鬆,放鬆。通常在交火的時候,是沒有人點菸了。同樣,在伏擊前即便是有人嚼口香糖,也不會吸菸。

只有在沒有危險,沒有壓力的情況下,才會有人點上香菸,久而久之,形成了反射條件,當一次攻擊完成,一次防禦完成的時候,點一根菸,安撫一下自己,表明現在是安全的時間,至少是暫時安全的。

在二戰時期,美軍如果補給跟得上,那麼每個士兵幾乎每天都能得到一包煙,他們除了吸菸之外,還可以和其他人交易,成為了一種硬通貨,不說遠了。

香菸,點菸的時候就是安寧的時候,安寧的時候點上一個煙,這幾乎是一個催眠暗示的儀式了。

在《兄弟連》裡面,有個軍官被傳成怪物,他派煙給戰士吸,都沒有人敢接,這就是因為他在槍殺戰俘前,居然給每個德軍戰俘點了一根菸。煙是安寧的,然後,他槍殺了所有德軍戰俘,他違背了這種精神,所以被美軍戰士們視為怪物,他花了很多時間和努力才改變士兵們對他的態度。

有誰認識這個帥哥嗎?


李勉9


降壓,通俗解釋是士兵可以認為剛剛打完自己活下來了。抽個煙下一場自己依舊可以活下來。或者煙可能是自己生前最後一直煙。所以要抽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