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是野味,好的是“面子”:我們還要為口腹之慾付出多少代價?

說到當下熱議的話題,野味必須佔有一席。

比如這個充滿諷刺意味的段子:

“蝙蝠為了制止瘟疫,憑一己之力將病毒封印在體內數億年。並且盡最大的努力讓自己長的不像食材,隱居山洞裡晝伏夜出,就是為了減少和人類的接觸。但他如論如何也想不到.…還是有腦殘覺得他是美食……”

在疫情之初,84歲的院士鍾南山,便將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矛頭直指“野味”。

直到2月7日,華南農業大學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從穿山甲中分離出的毒株,與新冠病毒毒株相似度達99%。

這項研究表明穿山甲很有可能是新型冠狀毒的潛在中間宿主

吃的是野味,好的是“面子”:我們還要為口腹之慾付出多少代價?

同樣的,廣州大學朱竑博士團隊也在柳葉刀上發表了一篇評論,稱藥食同源的傳統也是導致疫情的原因之一。

雖然暫時無法證明,“吃野味”就是導致此次疫情的主要原因,然而,從2003年的果子狸,到2020年的穿山甲,冥冥之中,大自然似乎又給我們敲響了一記“警鐘”。

穿山甲:人們舌尖下的“犧牲品”

雖然穿山甲在地球上已經存在超過4000萬年,但人們對它似乎並未完全瞭解。

滿身遍佈鱗片的它,雖然看起來像冷血動物,但仔細瞭解它的話,你會發現它不僅非常可愛,在現實中還是一個“老好人”。

吃的是野味,好的是“面子”:我們還要為口腹之慾付出多少代價?

穿山甲以蟻類為食,有研究顯示,一隻穿山甲一年就能吃近700萬隻螞蟻,足以保護幾十畝山林。

同時,作為自然界中現存的唯一鱗甲目哺乳動物,鱗片是穿山甲防禦捕食者的堅硬鎧甲,大自然的捕食者幾乎不可能弄穿這層硬殼,它甚至可以抵禦獅子、老虎和豹子這些頂級獵手的牙齒。

吃的是野味,好的是“面子”:我們還要為口腹之慾付出多少代價?

可這個本來用於保護穿山甲的鱗片,卻給它帶來了“殺身之禍”。

因為莫須有的養生、通乳的作用,以及滿足人們一時的口腹之慾。穿山甲的鱗片一直被人們視作珍貴的藥物,即使後來許多的研究分析證明,穿山甲的鱗片成分並沒有特殊之處,和人的指甲、頭髮並沒有太大區別,可人們始終沒有打算放過它。

一個沉重的數據:穿山甲是世界上被走私販賣最多的哺乳動物。

吃的是野味,好的是“面子”:我們還要為口腹之慾付出多少代價?

據中國穿山甲的研究專家吳詩寶估計,從20世紀60年代到2004年,中華穿山甲共減少了88%-94%。因為國內穿山甲數目的急劇減少,盜獵者甚至把目光投向了非洲,連食性相似的食蟻獸也遭了殃。

如今,在全部8種穿山甲中,分佈於亞洲的中華穿山甲和馬來穿山甲,都被IUCN列為僅次於滅絕的極危級別,而印度穿山甲和菲律賓穿山甲也屬於瀕危;它們遠在非洲的親戚,也都是處於受到威脅的易危狀態。

在世界上,目前只有臺灣鸞山,還剩下穩定的野生種群。而剩下的地方穿山甲即便還存在,也已沒有任何成規模的種群。

但是人們可能永遠也不會想到,自己吃野味的行為,會連帶著全人類一起冒險。

那些年,因野味帶來的病

因吃野生動物引起的災難不止一起,大家隨口就能叫出名字的大範圍傳染病,幾乎都與野生動物有關。

席捲整個歐洲,並奪走了2500萬歐洲人性命的黑色病(鼠疫),起因是當地生食土撥鼠內臟的傳統。

2003年的SARS病毒最早也是從中華菊頭蝠傳播到果子狸,然後被嗜食野味的客人吃下肚。最終造成了8000人感染,死亡病例接近800人。

吃的是野味,好的是“面子”:我們還要為口腹之慾付出多少代價?

致死率高達50%以上的埃博拉(Ebola)病毒,2014年在西非爆發。

相對潮溼的環境,加上人們不良的生活習慣(不愛洗手、親吻遺體等)給了病毒肆虐的機會。雖然有許多靈長類動物感染埃博拉病毒致死的記錄,但專家認為病原體來自另外一種野生動物——蝙蝠,也是剛果人最喜愛的食物之一。

如果說埃博拉的傳染可能來自於人們與蝙蝠的直接接觸,那麼,中東呼吸綜合徵的傳播是先由蝙蝠傳給了駱駝或羊等牲畜,再感染了牲畜的主人。

1994年在澳洲爆發的亨德拉病毒,則是馬匹吃了狐蝠吃過的食物或接觸了狐蝠幼仔,再感染了賽馬場管理者。

即使人們知道接觸野生動物可能會給人們帶來疾病,但許多西非城市裡仍然有大量的販賣野味交易。2019年對金沙薩和布拉柴維爾的調查就顯示,接近1/5到1/2的市場和餐館裡還能找到野味肉類。

吃的是野味,好的是“面子”:我們還要為口腹之慾付出多少代價?

從西非野味攤位上怒目圓睜的大猩猩頭顱,到東南亞餐館裡的猙獰蝙蝠湯,事實上在野味市場裡幾乎沒有不可吃的動物,不管是各種齧齒類、猿猴、兩棲動物、爬行動物,似乎一切都能吃下肚。

網上流傳的武漢野味產品標價表,也印證了這一點。許多論者也都指出,野味消費背後往往是炫耀性消費、獵奇或者迷信思維。

吃的是野味,好的是“面子”:我們還要為口腹之慾付出多少代價?

吃的是野味,好的是“面子”

吃野味這件事,在古代的時候就有。

大文豪兼大吃貨蘇東坡曾在《聞子由瘦》寫道,“土人頓頓食諸芋,存以燻鼠燒蝙蝠”

宋朝的《嶺外代答》中也記載道“深廣及溪峒人,不問鳥獸蛇蟲,無不食之”。

雖然古代人對野味涉及廣泛,但他們吃野味的原因大多是為了求“溫飽”,不得已才以野味為食。

然而,現在中國雖有八大菜系,但依然有不少人對野味有著無與倫比的執念。

有人吃自然就有人賣,人們對野味的執念大多源於其虛榮心和獵奇心。

根據廣東省林業局的調查數據,45.4%的人以為吃野味可以彌補“養分”,37%是出於獵奇,12%人是為了顯富。

可見,現代人吃野味已經變成了一種炫耀雄厚財力、彰顯特殊地位的行為,就如同背名包、開名車、戴名錶是一個道理。

至於一些普通人,更是常常出於“獵奇”心理而深深被野味吸引著,一旦有機會得償所願便會一擁而上。

吃的是野味,好的是“面子”:我們還要為口腹之慾付出多少代價?

(近年來,一些“高端飯局”總能看到野味的身影)

當人類以一個高高在上的姿態去俯視、獵殺野生動物,那野生動物終究將以“病毒”作為回饋。

據《生命時報》2017年報道,一些地區有吃野生動物的陋習,殊不知,這些“野味”幾乎都沒經過檢驗檢疫,攜帶大量病菌病毒,存在食品安全隱患,還可能引發疫情。

現在再回顧一下如今封城的武漢,不正是下一場SARS的受害者嗎?

所以,聽一句勸:收收嘴,別再吃了!

野生動物本有它們自己的棲息地,有自己的生活規律,它們已經適應了這個地球,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它們不屬於我們,更不屬於我們的餐桌。

我們應該做的就是正確處理好自然與人類的關係,找到生態平衡共處的生活方式。

然後,在下次遇到別人勸你吃一口野味的時候,拒絕它!

參考文獻:

[1] 鄧晨,當人類越界招惹了野味病毒[J],看世界雜誌.

[2] 蘇小七 張雨晨,穿山甲的悲慘命運:成為”中間宿主”前,還是被捕殺最多的野生動物[J],中國國家地理.

[3] 穿山甲瀕危始末調查:捕甲人稱有的話還要抓[J],第一財經.

[4] 走私價值95萬元穿山甲鱗片,醫生被判刑4年…… ,醫學界.

[5] 默城,拒絕野味的“弦”要一直繃下去[N],中國青年報,2020-02-05.

[6] Jie Li,Jun Li,Xiaoru Xie,Xiaomei Cai,Jian Huang,Xuemei Tian,Hong Zhu, Game consumption and the 2019 novel coronavirus, THE LANCET COMMENT, February.07.20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