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曾经作为感动中国人物的钟南山院士,仅仅只是工程院的院士?

最近武汉的疫情有了好转,在全国人民共同的关注与帮助下,全国的疫情得到了有效好转,而我们迎来这场战役的时间也应该快要到来了。虽然说这场疫情见识到了人间百态,但是仍然有许多敬业的人员第一时间奔赴需要他们的地方,发光发热,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尤其是那些冲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他们更是放弃了许多,他们可能是最容易感染的人,但身上的责任让他们选择了坚守。如果他们退却了,那后果会很严重。


为何曾经作为感动中国人物的钟南山院士,仅仅只是工程院的院士?


可能也有不少人已经渐渐忘记了17年前的中国经历的那场严重的非典,也是因为一些人吃野生动物而导致严重的传染病,给当时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而当时指挥这场疫情防控的正是钟南山院士,当时的他也已经是60多岁的年纪,因为有多年的呼吸传染病的经验,他担当重责,最后成功打赢了这场艰难的战役,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而这次已经84岁的他,再次亲赴疫区,指挥这场战役,值得所有尊敬。

但很少有人知道,钟南山院士是获得过2003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这种殊荣想必也是十分难得的,这是社会对有卓越贡献的一种高度认可。当时感动中国组委会给钟南山院士的评价是:面对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他冷静、无畏,他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以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应对灾难。他说:“在我们这个岗位上,做好防治疾病的工作,就是最大的政治。”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表现出他的人生准则和职业操守。他以令人景仰的学术勇气、高尚的医德和深入的科学探索给予了人们战胜疫情的力量。


为何曾经作为感动中国人物的钟南山院士,仅仅只是工程院的院士?


如此敬业的人我们又怎能不爱。但很少有人知道钟南山院士的院士头衔是挂在中国工程院的。就像前段时间为袁隆平院士争不平的新闻那样,已经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他为何还只是工程院的院士,要知道也不是没有“双料院士”的存在,也可能是一些本人的原因,使他们才放弃了这所谓的虚名。因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已经做得十分出色。

中科院简介

中国科学院是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成立于1949年11月。中国科学院建成了完整的自然科学学科体系,物理、化学、材料科学、数学、环境与生态学、地球科学等学科整体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一些领域方向也具备了进入世界第一方阵的良好态势。中科院的知名度要比工程院要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它成立时间早,这也是它的历史地位较重要的原因。


为何曾经作为感动中国人物的钟南山院士,仅仅只是工程院的院士?


中国工程院简介

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于1994年6月设立。这个时期也是我们国家建设的快速发展时期,可以说是应时代而设,而工程院的院士们身上可是担有重责的。

至于两者的区别,简单的来说,科学院是注重研究的,工程院是注重工程实践的,极端点的认识可以是,一个重理论,一个重实践。也就是说这两个机构可以有各种人才存在。给了人才更多的培养空间。可能很多人也会问道,既然评院士的话,袁隆平很早就研究出杂交水稻,即使那时工程院没有成立,为何没有给到科学院的院士呢?这与当时的政策有很重要的关系,因为袁隆平并非出身什么名校,也没有研究生的学历,因为所谓的教育背景而没有获得院士名号。但是今天的所有成就已经是对他价值的认可。


为何曾经作为感动中国人物的钟南山院士,仅仅只是工程院的院士?


而再说说我们的钟南山院士,虽然医学也有理论与实践之分,因为有些是推进医学发展的,有些却是要治病救人的。钟南山院士经常奔走在一线,他尤其看重实际,所以他更是适合工程院的氛围,至于科学院的理论派,他自然也不会参与了。所以他就进入到了工程院之中。其实两者并没有什么高低之分,因为他们都在自己的领域内发挥重要作用,都是最值得敬佩的人。


为何曾经作为感动中国人物的钟南山院士,仅仅只是工程院的院士?


院士也仅仅只是一种荣誉称号,如果看重这些东西的话,反而会影响自己的研究成果,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这些身外之物,反而会给自己造成不好的影响,比如前段时间很火的高福院士。所以科学家们还是要踏踏实实做事,最起码做点对得起自己良心的事情,当然我们也需要给他们足够多的尊重,让他们有更好的环境去从事可研,建设强大美丽的祖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