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為什麼不信任岳飛?

人生客棧


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歷朝歷代都湧現出了非常多的名將。然而,雖然這些在戰場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將軍們為國家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最後的結局卻大不相同。有的人在功成名就之後可以得到朝廷的最高級別的賞賜,可以過一個安逸的晚年,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功臣都可以得到應有的對待,有些將領結局就顯得有些悲慘了。他們中的有的人在功成名就後被皇帝猜忌懷疑,最終甚至會被皇帝殺掉以去心頭之患。在南宋初年,就有這樣一個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卻結局悽慘的將軍,他就是岳飛。那麼,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使得這樣一個忠心耿耿的將軍落得這樣一個下場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岳飛的出身並不是特別的好,甚至可以說有一些落魄。他在出生後家鄉發了洪水,岳飛的父親和家中的房屋都被洪水吞滅,只剩下岳母一個人帶著剛剛出生的岳飛流浪到另一個村子住了下來。在岳飛成年後,他加入了宗澤的軍隊。由於岳飛自小和村中的師傅學習槍棒武功,在成年後他的武功已經遠超普通人了。因此,在岳飛加入總澤的軍隊後,他異常勇敢無畏的性格和一身精湛的武藝立刻得到了總澤的賞識。不到兩年,岳飛就從一位無人知曉的兵卒成長為宗澤帳下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了。

雖然岳飛的悲慘結局是當時的皇帝宋高宗一手造成的,但是,在岳飛剛剛在大宋軍隊嶄露頭角的時候,宋高宗非但沒有疏遠岳飛,反而在岳飛立下一些戰功後大為歡喜,賞賜了岳飛非常多的錢財。在公元1130年,岳飛帶領著自己的軍隊,成功收復了被金人攻陷的建康城,並且殺敵超過三千。要知道建康自古以來就是戰略重鎮,由於佔據長江這個地理天塹,建康可以向全國供給戰略資源和糧食,是當時南宋抵抗金人南下的屏障。因此,在岳飛收復了建康之後,宋高宗大為歡喜,立刻手書“精忠岳飛”四個大字,以表彰岳飛對國家立下的功勞,並且賞賜給岳飛無數的金銀財寶。然而,岳飛卻斷然拒絕了皇帝賞賜的這些財寶。他對宋高宗說,如果國家中的文臣們都不貪戀金錢,武將們都不害怕戰死,那麼我們這個國家就可以真正的安定了。宋高宗聽了這些話後很高興,認為岳飛是一個真正為國家著想的良將,因此更加看重岳飛。

然而,如果只是這樣的話,岳飛的軍人生涯可以說是非常完美了。一邊可以上陣殺敵,收復國家丟失的國土,另一邊還可以得到君王的賞識,這可以說是每個武將的人生理想了。然而,歷史卻不是這樣的。在後來,宋高宗卻對岳飛的態度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在最後甚至要殺掉岳飛,這究竟發生了什麼呢?

這還要從一次宋高宗和岳飛的會面說起。那時候岳飛被皇帝封為清遠軍節度使,成為了國家最為倚重的大將。有了這樣的功勞後,岳飛在朝廷中的權力也越來越大了,常常可以和皇帝面談,議論國事。有一次,在岳飛和宋高宗交談的時候,岳飛突然談及了國中繼承人的事情。他認為皇帝的年齡也不小了,應當早早立一位繼承人,這樣國家的政局才會安定。這可讓宋高宗聽後大為憤怒,當面斥責岳飛不該干預皇帝的家事。宋高宗之所以動怒其實有兩點原因,一是在中國古代,繼承人的選擇都是皇帝和家人自己決定的,大臣們是不應該干涉的。另一方面,宋高宗當年在逃離金營的時候受到了驚嚇,患上了不育的病,因此國中至今沒有一位皇子。岳飛請求立嗣,就是當面戳皇帝的痛處,宋高宗的反映也就不足為奇了。

再後來,朝廷中出現了主張和金人和平結束戰爭的一派人。岳飛這樣對金人震懾極大的將領自然成為了他們的眼中釘。因此,他們不停的向皇帝進獻讒言,說岳飛在軍中的聲威已經大過皇帝了,這樣下去岳飛有謀反的可能。這時候的宋高宗也偏向於向金人求和,因此也就對岳飛產生了疑慮。最終,在奸臣秦檜的一手策劃下,岳飛被皇帝召回,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一代名將最終沒有死在戰場,反而死在奸臣之手,這的確令人惋惜。

在我看來,雖然岳飛最終被殺害絕大多數都是因為朝中奸人的陷害。但是,岳飛自己本身的性格也是最終導致他悲慘結局的一大原因。從權=勸皇帝立嗣這件事就可以看出,岳飛這個人的情商不是特別的高。在那樣一個年代,情商低的人可以為國家立下功勞,可以為皇帝掃清障礙,卻唯獨不能在官場上生存下去。可以說,正因為岳飛立下了不世之功後樹大招風,但自己卻不懂得收斂,反而不停的勸說皇帝出擊金朝,這才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同窗生71


自古以來,皇帝對軍事才能傑出、威望高、手握重兵的將帥都非常忌憚,再加上宋朝皇帝的寶座原本就是由陳橋兵變奪來的,因此後世皇帝都喜文臣,厭武將。

我們再來說一說岳飛,為什麼得不到皇帝的信任,原因如下:

1、岳飛犯了一個錯誤,準確的說是這個錯誤給自己在皇帝心中埋下了隱患的地雷。這個地雷就是:岳飛建議皇帝早立繼承人。試想,皇帝還在,你作為一個武將卻這麼建議。趙構會怎麼想:“你岳飛是想提前效力新君?是想把持朝政?還是想學太祖皇帝一樣,來個兵變?”值得一說的時,這個時期的岳飛大約手裡掌握了全國一半以上的兵力,實力足以席捲天下。這件事情之後,趙構內心對岳飛開始有了排斥。

2、岳飛的個人素養太高了,自我剋制能力太強了。趙構問岳飛:“你覺得天下什麼時候可以太平?”岳飛回答道:“文臣不愛錢,武將不怕死,就可以天下太平。”聽聞後,趙構特別吃驚,不曾想一介武夫能說出這麼有水平的話。

3、要追溯到南宋政權開始穩定時,劉光世的事件又一次加重了皇帝對岳飛的不滿。這裡說一說劉光世“中興四將”之一,這人最讓皇帝喜歡的一點就是不貪圈,不戀權。南宋政權建立後,他便上書請求皇帝給他安排閒散的職位,意思就是說我不想當將軍了,我要交出兵權。皇帝自然大喜,少了一個對自己構成威脅的人。趙構同意後最初決定要把劉的兵權及部下交給岳飛來轄制。這時出現了兩個人,也就是現在依舊跪在岳飛墓前的四人中的兩人:張俊和秦檜。兩人認為,首先,這種做法是違背太祖遺訓;其次違背了歷朝傳統。張浚讒言皇帝,武將掌控過大的兵權,容易功蓋天下,威震入主。這一句話說到了皇帝的心坎上。於是改詔命。不曾想,這個改詔命變成了催命符。趙構讓張浚去給岳飛傳命,意思是先前的安排不作數了。但張浚沒能坦誠地把事情告知岳飛,由此可見張俊其人,小人奸臣也。如果當時他坦白其事,或許結果可能會不一樣。記載:張浚將岳飛召到都督府,兩人發生了一次給歷史留下深刻遺憾的談話。

“淮西這支部隊很服王德,現在準備任命他擔任總管,酈瓊擔任副總管,再讓呂祉以都督府參謀的名義統領。你以為如何?”

“王德和酈瓊素來不相上下互不服氣。這種安排必導致二虎相爭。呂祉雖是通才,畢竟是書生,不習軍旅,恐難服眾。”

張浚又問:“張俊怎麼樣?”

岳飛回答:“我本不敢說三道四。但為國家利益考慮,恐怕張宜撫性子太暴躁,缺少謀略,尤其酈瓊會不服。”不得不說岳飛雖然識人很高明,但情商實在太低。

張浚聽聞,臉一拉,沉默片刻,又問:“楊沂中應該高出這二人了?”

岳飛搖頭道:“沂中雖勇,和王德差不多,怎麼駕馭得了這支部隊?一旦處置不當,變亂可能在彈指間就會發生。”

張浚終於忍不住了,說出了一句相當傷人的蠢話:“就我知道非太尉你來不可。”

岳飛聽後,不悅,離開都督府,隨後上書辭呈。

岳飛也因此陷入險惡的旋渦,此後張浚多次彈劾岳飛:“岳飛處心積慮,一心想兼併別人的部隊。此次辭職,真實意圖是要挾皇帝。”

5、苗劉兵變,再一次成了岳飛的催命符。

6、岳飛醉酒說了一句,自己這個年齡跟當時的太祖一樣,身居高位。

7、秦檜等主和派的不斷進言,不斷對岳飛的詆譭。

8、岳飛大將王貴的反水

9、趙構金牌令岳飛班師回朝,岳飛執意不肯

種種原因,導致皇帝不信任岳飛,最後以秦檜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這位民族英雄,哀哉惜哉!


語文張己千老師


岳飛無疑是一個軍事家、戰略家,但他的情商卻有待商榷,有著直男的性格,口無遮攔。
在他抗金初期,取得一些勝利後上奏皇帝要求宋高宗能給予他更大的軍事權利,宋高宗也都一一答應,這讓岳飛很是自我感覺良好,經常的與宋高宗討論國事。

  但是,出事了!

  有一次兩人在交談中,岳飛說道:為收復中原和保證國家長治久安,懇請陛下早定嗣位,以安眾心。此話一出,宋高宗臉色大變,大聲呵斥:此事豈是你等該過問的?

  宋高宗為何會大發雷霆?原因主要有兩個:

  第一自然是害怕大臣對皇位別有用心。自古以來皇帝都特別在意別人討論皇位繼承問題,特別是這樣一個手握重權的大將。

  第二是宋高宗一直在迴避的問題。史書記載宋高宗被金人追殺的過程中,驚嚇過度,喪失了生殖能力,從此不能再生育後代,而自己唯一的兒子也因種種原因夭折。

  不能生育這件事或許岳飛不清楚,但是皇子夭折而無繼承人這事岳飛總該知道吧?說了這句話顯然是犯了大忌,讓皇帝懷疑他的忠心。


我愛吃大白鼠


南宋的皇帝高宗趙構害怕岳飛把金國打敗後,把他的父親和哥哥(宋徽宗和宋欽宗)迎接回來,他就得退位。後來在秦檜的竄掇下,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岳飛。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宋高宗紹興九年(1139年),南宋和金國簽訂了和約。可是一年以後,金國就撕毀和約。派金兀朮為大元帥帶領號稱十萬大軍南下,宋高宗是真的害怕了,就調岳飛為元帥帶領岳家軍低擋。

岳飛在離汴梁四十五里的朱仙鎮和金兀朮的大軍進行了激烈的大決戰。金兀朮派出了他的王牌大軍*柺子馬*(金兀朮訓練的騎兵,都身披重甲,每三個人為一組,用牛皮繩串起來,衝鋒的時候一起衝上去)衝鋒,岳飛下令步兵方陣手持*勾連槍*衝在前,是專門的把金兵的戰馬都放倒,後面的步兵們都手持大砍刀,把從戰馬上摔下來的金兵們的腦袋都給砍下來。金兀朮在十幾個大將的保護下,殺出一條血路丟下軍隊逃跑了。當地的老百姓們聽說岳飛來了,紛紛組織起來成立起義軍,響應岳家軍。此戰,金兀朮是幾乎全軍覆滅,狼奔豕突的逃回金國。岳飛高興的對部下說:*改日直搗黃龍府的時候,凱迎二帝回朝,我再請各位將領們開懷暢飲*。

秦檜聽說岳飛在前線節節勝利,連忙催促宋高宗讓岳飛撤兵。以岳飛孤軍深入為由,連發12道金牌逼岳飛撤兵。岳飛撤無耐只好撤回,收復的大片失地又被金軍戰領了。

秦檜認為岳飛是他議和的最大的障礙,所以極力謀劃殺掉岳飛。當時的諫議大夫万俟卨和岳飛有私仇,秦檜就指使他彈劾岳飛,還指使了一大堆人誣陷岳飛和金軍有勾結。岳飛沒有辦法,只得上奏摺請求朝廷罷免自己的職位。秦檜派人私自逮捕了岳飛,又讓張俊威逼岳飛的兩個部將王貴和王俊誣告岳飛的愛將張憲,說他企圖將兵權還給岳飛,圖謀造反。

岳飛被關了兩個月,但是岳飛和兒子岳雲還有大將張憲拒不承認謀反,秦檜沒有找到證明岳飛有罪的證據。秦檜就重金收買了幾個獄足,在一個漆黑的夜裡把岳飛給害死了,岳飛和張憲也被斬首示眾。岳飛的死讓金國放下了心,欣然和秦檜簽下了和約,秦檜也從此成為千百年來民間老百姓們唾罵的對象。


隱者康司馬


岳飛是一代名將,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就其軍事才能來講,在中國歷史上堪稱最傑出的軍事統帥。民間習慣將其與三國名將關羽相提並論,是百姓心中的戰神、軍神和民族英雄。他所填寫的《滿江紅》被傳送至今,收藏於嶽王廟的“還我河山”手書便是岳飛手跡。再加上他為人忠厚耿直、治軍嚴厲、剛毅勇武、驍勇善戰、有勇有謀,所以不論文治武功,在中國歷史上,岳飛堪稱文武全才,是真正的完人。然而,這樣一位完美的戰神,為何不但得不到皇帝的信任,反而被冠以“莫須有”的罪名而慘遭殺害?

一、性格原因

岳飛年幼時熟讀《春秋》及兵法,其忠君報國的思想和氣節應該是受《春秋》的影響。同時,他還善於騎射、武藝高強,為人忠厚耿直、行事光明磊落。然而其性格過於耿直,處事不夠圓滑,也不太善於揣摸上級的心理。在當今社會也不乏這樣性格的人。正如曾國藩所講,天下之才人皆因一傲字致敗。縱觀歷史,大多有才能的人,在性格上或者為人處事上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缺陷。在封建社會伴君如伴虎的環境裡生存,這樣的性格是非常致命的。也是導致宋高宗對其不信任的原因之一。

二、宋朝重文輕武

因原本身為武將的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奪得皇位,所以縱觀整個宋朝,幾乎每一個皇帝都會留一隻眼睛盯著武將,武將稍有不安分,輕則撤職罷官重則治罪。而岳飛曾上書宋高宗,希望皇帝批准自己招募軍隊,並且明確說要將自己的家屬交給皇帝作為人質,以求高宗對自己放心。這樣的想法本身是對的,然而結果卻正好相反。犯了私募軍隊、私建家族軍隊的大忌,再加上明確提出讓自己的家屬作人質,相當於捅破了“潛規則”這種上不得檯面的窗戶紙,讓高宗想做又不能做,尷尬異常。這樣的表現無異於向高宗說明自己有二心。高宗怎麼可能再信任他?

三、收復中原,迎回二聖

收復中原的作戰方案也曾得到高宗的讚賞,高宗也非常欣賞岳飛的作戰能力,曾御筆親書“精忠岳飛”四個字賜與岳飛,岳飛也將這四個字繡于軍旗之上。所以岳飛在高宗面前構畫的收復河山的藍圖,也令高宗怦然心動。問題就出在迎回二聖上,其實當時宋徽宗已經去世,迎回其棺槨奉於宗廟當然沒問題,但宋欽宗還在世,迎回來之後,欽宗高宗誰做皇帝?這些問題岳飛似乎從來沒去揣摸過,證明其政治敏感度極低。

四、淮西軍問題

劉光世功成身退之後,其領導過的十幾萬淮西軍的去處就成了問題。一開始宋高宗準備將淮西軍撥與岳飛,岳飛當然非常高興。因為如此一來岳飛手中的兵馬數量將近佔南宋全部軍隊的一半。當時與岳飛有過節的張俊、秦檜一致反對高宗這樣做,並列舉了岳飛手中兵馬過多的壞處。因此高宗對此事心存顧慮而舉棋不定,遲遲不下達撥淮西軍與岳飛的命令。此時岳飛卻等不及了,幾次上書高宗,要求調撥淮西軍給自己。幾次均未得到明確答覆之後,竟然面見高宗上奏此事。並反覆以收復中原迎回二聖作為許諾,高宗本在猶豫之中,但聽到迎回二聖這類話,心生不快,便以淮西軍拱衛皇都為由拒絕了岳飛。按理說此時岳飛本應該聽從皇命服從安排,但他卻耍起了性子,以為母守孝為由直接撂挑子辭職不幹了。這完全是對皇權赤裸裸的要挾和挑釁,當時正是需要岳飛的時候,所以宋高宗雖然氣得牙癢癢,但又無可奈何,幾次派人才將岳飛請回來。雖然岳飛對此事也上書請罪,但是宋高宗當時的回答是:犯我法者,唯有劍爾!言外之意如再有下次,則刀劍伺候。從這些話可以看出宋高宗已經動了殺心了,只不過時候不到,暫時隱忍。

五、建議立儲

按理說經過之前的淮西軍分配事情之後,岳飛認識到錯誤並也上書請了罪,接下來應該戴罪立功好好表現才對。然而他卻做了一件讓當時所有人瞠目結舌的大錯事:在朝堂之上公開建議宋高宗立太子。本來岳飛是出於好意,怕自己征戰金國時,金國以欽宗相要挾。建議高宗立儲,實際上是想通過這種方式讓民心歸於高宗,使其皇位更加穩固。而自己征戰時也不會有所顧慮。但自古以來立儲之事太過敏感,歷朝歷代都是臣子應該極力規避的問題。而岳飛作為武將還公開提建議,完全是以身試法觸摸皇帝的底線。據史書講,當岳飛在朝堂之上向高宗讀奏章時,突然一陣冷風吹來,將岳飛手中的奏章吹落在地,而高宗則陰沉著臉從牙縫裡擠出幾個字:這不是你一個武將管的事,退下吧!估計此時的岳飛才意識到自己闖了大禍。高宗對此事也並未了結,不斷地私訪身邊大臣,想知道岳飛是受誰指使?其他與岳飛稍有往來的大臣一聽說此事,立即與岳飛脫離干係,向高宗表明此事與己無關。這樣一來岳飛得罪的不僅僅是高宗,也讓高宗身邊的其他重臣感到懼怕,生怕此事連累自己。這一切都為岳飛最後被定罪“莫須有”打下基礎。

以上五點就是宋高宗皇帝為何不信任岳飛的原因,同時也是岳飛被害的主要原因。雖然岳飛的死,奸臣秦檜及張俊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歸根結底還是岳飛自己的性格過於直率,處事不夠圓滑,不懂政治,不會揣摩上級心思,屢次犯上而導致的。

當然,岳飛性格上的缺陷,為人處世方面的缺失,最後結局的悲慘都不影響他作為民族英雄的英武形象。他復我中華、驅除韃虜的民族氣節仍然值得我們傳頌和學習!







小天品歷史


岳飛和趙構還是有一段蜜月期的,當年趙構為了嘉獎岳飛還要在京城(今杭州)為岳飛修建府邸,岳飛辭謝趙構說“敵未滅,何以為家?”聽到這個話,趙構非常驚喜和意外,並和岳飛聊起了國家的治理。趙構非常欣賞岳飛的忠心和才能,據說趙構曾在寢宮單獨召見岳飛,並將中興大業託付於岳飛。可見趙構對岳飛還是格外的重視的,如果君臣能一直這樣,那恢復中原也是指日可待的。但是歷史不容假說,岳飛的悲劇,也是從這兒開始的。

岳飛生性耿直,又對皇帝的知遇之恩感激不盡,但是他犯了君臣大忌——把皇帝當成無話不說的知己。這要是賢明的君主還可以,一般情況下這麼做都是玩命。岳飛曾兩次向趙構提起立嗣,不僅犯了皇家的大忌,還戳中了趙構的心病——趙構失去生育能力,唯一的兒子還被踢翻的銅鼎嚇死了。但是金人憑藉武力並利用宋欽宗的嫡系在北方建立傀儡政府,讓南宋朝廷在法理上失去了正統地位,最後,趙構從趙匡胤一系,選出了兩個皇室子孫,來爭取法理上的正統性。岳飛的好心,明顯冒犯了趙構。

又因為岳飛說話耿直,得罪了宰相張浚,岳飛,一怒之下辭官回鄉,並希望以此喚醒趙構的覺悟。但是,宰相張浚又誹謗岳飛,說岳飛是想要挾趙構。很明顯,趙構是選擇了相信宰相張浚,並用有了一毒招,命令岳飛的兩個屬將,把岳飛請回來,否則軍法處置,岳飛被迫回京就職。但是皇帝已經不再信任他了,趙構還告訴岳飛,你岳飛這樣輕率的做法,按太祖說的規矩,你岳飛早就死了,我趙構沒有懲罰你,還讓你帶兵,擔負中興大業,是因為我趙構大度沒有生你的氣。

其實趙構對岳飛已經有了殺心,否則他不會提太祖。整件事啊,岳飛就是太耿直了,以為自己遇到了一個賢主,掏心掏肺,冒死盡言,可惜趙構並不賢明。


海洋說歷史


岳飛生性耿直,又對皇帝的知遇之恩感激不盡,但是他犯了君臣大忌——把皇帝當成無話不說的知己。這要是賢明的君主還可以,一般情況下這麼做都是玩命。岳飛曾兩次向趙構提起立嗣,不僅犯了皇家的大忌,還戳中了趙構的心病——趙構失去生育能力,唯一的兒子還被踢翻的銅鼎嚇死了。但是金人憑藉武力並利用宋欽宗的嫡系在北方建立傀儡政府,讓南宋朝廷在法理上失去了正統地位,最後,趙構從趙匡胤一系,選出了兩個皇室子孫,來爭取法理上的正統性。岳飛的好心,明顯冒犯了趙構。



宗迅道人


岳飛和趙構還是有一段蜜月期的,當年趙構為了嘉獎岳飛還要在京城(今杭州)為岳飛修建府邸,岳飛辭謝趙構說“敵未滅,何以為家?”聽到這個話,趙構非常驚喜和意外,並和岳飛聊起了國家的治理。趙構非常欣賞岳飛的忠心和才能,據說趙構曾在寢宮單獨召見岳飛,並將中興大業託付於岳飛。可見趙構對岳飛還是格外的重視的,如果君臣能一直這樣,那恢復中原也是指日可待的。但是歷史不容假說,岳飛的悲劇,也是從這兒開始的。

岳飛生性耿直,又對皇帝的知遇之恩感激不盡,但是他犯了君臣大忌——把皇帝當成無話不說的知己。這要是賢明的君主還可以,一般情況下這麼做都是玩命。岳飛曾兩次向趙構提起立嗣,不僅犯了皇家的大忌,還戳中了趙構的心病——趙構失去生育能力,唯一的兒子還被踢翻的銅鼎嚇死了。但是金人憑藉武力並利用宋欽宗的嫡系在北方建立傀儡政府,讓南宋朝廷在法理上失去了正統地位,最後,趙構從趙匡胤一系,選出了兩個皇室子孫,來爭取法理上的正統性。岳飛的好心,明顯冒犯了趙構。

又因為岳飛說話耿直,得罪了宰相張浚,岳飛,一怒之下辭官回鄉,並希望以此喚醒趙構的覺悟。但是,宰相張浚又誹謗岳飛,說岳飛是想要挾趙構。很明顯,趙構是選擇了相信宰相張浚,並用有了一毒招,命令岳飛的兩個屬將,把岳飛請回來,否則軍法處置,岳飛被迫回京就職。但是皇帝已經不再信任他了,趙構還告訴岳飛,你岳飛這樣輕率的做法,按太祖說的規矩,你岳飛早就死了,我趙構沒有懲罰你,還讓你帶兵,擔負中興大業,是因為我趙構大度沒有生你的氣。

其實趙構對岳飛已經有了殺心,否則他不會提太祖。整件事啊,岳飛就是太耿直了,以為自己遇到了一個賢主,掏心掏肺,冒死盡言,可惜趙構並不賢明。


憂傷格格


其實真實的歷史中,所謂“宋高宗對岳飛的擔憂”本身就是不存在的,直到岳飛被害的當年都是如此。趙構當時要是真對岳飛有什麼擔憂,紹興十一年最終決定搞岳飛時,就不會把逮捕岳飛這件事兒全權交給秦檜處理,還處理的那麼輕描淡寫;更不會在紹興十一年秋將岳飛免職之後,放岳飛回江州廬山養老——岳家軍駐地在鄂州(今湖北武漢),廬山離鄂州很近離臨安很遠,並且江州本地就有岳家軍幾年前留在當地的一支分兵。而岳飛當時離開軍隊進中央當樞密副使也就半年,趙構要真擔心岳飛有震主之威不臣之心,或者擔心他繼續折騰北伐阻撓和議的話,那在毀了他紹興十年的北伐大業(紹興十年眼看到手的勝利被迫放棄後,岳飛難過到在上書中說自己“萬誅何贖”;趙構也曾經在發了金字牌以後又反悔,轉而派楊沂中去支援岳飛,但是已經晚了。總之這件事壞在誰身上和對岳飛的打擊有多大,趙構自己是心知肚明的)、解除了他的兵權之後還放他回廬山,這不是自己給自己挖坑填土麼?。。考慮到趙構的為人就尤其的不可能。這點可以對比一下他早年的作派:靖康之變後趙構被哲宗的廢皇后孟太后選為繼承人前後,和他爭皇位的宗室、手頭有兵的宗室都還是有一些的(當然不多。基本都是太祖一脈),這些人最後都被趙構派兵弄死了,即使有的從一開始就表示臣服擁戴還是沒逃過。但是對岳飛,趙構在解除其軍務實權、岳飛也已經到了臨安行在以後,並沒有任何進一步的舉動,相反還任著他回離鄂州軍很近的地方呆了將近兩個月。——他很清楚岳飛既沒有造反的可能(岳家軍不是私軍而是南宋屯駐大軍之一,錢糧後勤供應和人事任免調度完全是受中央控制的,叫岳家軍只是宋人的口語習慣,趙構的親軍當時也叫“楊家軍”)也沒造反的心思。因此完全沒什麼顧慮和防範。

所以這個問題比較合適的問法應該是:為什麼趙構解除岳飛的實際兵權之後半年多,突然決定要殺岳飛?這個決定符合他的個人利益麼?是不是非殺不可?要知道殺岳飛這個級別的大臣(一品大員)在宋代是嚴重違背政治傳統的。有宋一代搞政治鬥爭一般不搞肉體消滅,對武將也不搞。像謀反的帽子,北宋時期好多大臣都被扣過,不倒黴的被扣了也一樣當官當得很滋潤,最倒黴的也不過流放嶺南,不會真整死人(不要提狄青,狄青最後所謂的被陷害也只是放了個外任地方官,他屬於氣量太小自己把自己嚇死的)。你再擔心岳飛會威脅自己的寶座、會干擾議和政策,強敵猶在的情況下流放或者關押就行了,為什麼一定要殺掉?何況如前所述,趙構對岳飛其實根本就沒什麼猜疑。岳飛也沒打算反對議和要反對到死諫的地步,已經回廬山過退休生活去了。

答案是因為金人提出了“必殺飛,始可和”的要求,而宋金二次議和就在岳飛被罷職前後(紹興十一年八月)進入了公開的談判過程。同時趙構到這會兒已經一心偏安,完全不想再費勁想什麼北伐了,滿腦子想的都是趕緊答應並落實金人的請求,以便儘快締結和約好舒舒服服在杭州過小資生活。可能有人馬上會想到那麼他不擔心金人毀約麼?這點當時的趙構確實不擔心。因為當時南宋的國力遠超金國,體現在軍事力量對比上,就是能征善戰之將輩出,除了岳飛還有吳璘劉錡楊沂中等一干年輕的中興名將。要北伐的話,就必須用岳飛;但是如果只以南北為界自保,有吳璘劉錡就足夠了。這兩個人軍事才華雖不及岳飛但也很突出,特別劉錡也有擊敗兀朮的戰績(這點對宋高宗來說很重要,他對兀朮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陰影);而且這倆人都很年輕,屬於小字輩的將領(雖然還是沒岳飛年輕),和金國耗得起。外加秦檜這時也需要幹掉岳飛以便保障與金國和約的穩固,從而保證自己在南宋的權位(秦檜具體圖什麼要這麼幹請見歷史上真實的秦檜是個什麼樣的人?),所以也使出渾身解數促成這件事情。這樣最終三方(兀朮、宋高宗、秦檜)合力,才有了岳飛被害的結局。

那殺岳飛以達成和議這事兒符合不符合宋高宗自己的利益呢?實話說,即使按題目的假設,完全不考慮國家尊嚴百姓疾苦,只從趙構自己的利益出發考慮、而且是單純考慮安穩安樂享受程度,不考慮什麼明君光環歷史地位。。這些高大上的存在,也蠢透了。因為他的思路中有好幾個死角。比如秦檜這麼起勁的幫著他力排眾議搞和議有沒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比如萬一他覺得除了岳飛之外也能抵擋兀朮的那倆將領看走了眼怎麼辦。。他都沒考慮。實際上幾乎就在第二次紹興和議締結的同時,趙構就嚐到他腦子不夠使的惡果了:金人最後給出的和議條款之一即是“不許以無罪去首相”,也就是說要讓秦檜當終身宰相。後來秦檜也確實獨相到嚥氣,臨死前一度還想取趙構而代之。所以趙構夢想的安樂生活其實沒有馬上到,是到秦檜死了之後才過上的。但是沒多久完顏亮又毀約南侵了,而他之前拿著當備份的劉錡也因為老病,沒起到他預期的作用。如果不是完顏亮自己也太能作,南宋的將士和一些大臣如虞允文、李寶又給力,趙構差點就第二次航海避難,連半壁江山都丟掉。

這個事情告訴我們:身為一個國家的君主,想完全不考慮國家或者說集體利益而只追求個人利益,一般是做不到的。有些人比如趙構會覺得能做到,那通常是錯覺。歷史會教訓他們,起碼已經教訓了趙構。

最後還有一個感觸,不知道是不是扯的太遠了:不是所有死於非命的人都是自己作死才會死,都是被猜忌被懷疑總之是自己先得罪了害人的人才有最後的結局。這世界上有那麼一些人,你和他處的關係再好,對他幫助再多,再人畜無害而且讓他明白你人畜無害,他需要賣你來實現自己的利益時也會毫不猶豫的賣你的。更倒黴的是他賣你的理由也八成沒什麼說得過去的情理原由,甚至賣了你的性命他自己還得倒找錢也說不定。這和信任、情商什麼的沒關係,只和某些人的自私程度、愚蠢程度有關係。


徑兒愛生活


皇帝的猜忌是不可避免的,不賞之功,功高震主,尾大不掉,不臣之心,這些都是很危險的。皇帝的位子代表絕對的權力,萬萬人之上,絕對值得讓人去冒險,沒有人比皇帝更明白這個道理,也沒人比皇帝更害怕失去這個位子。皇帝為了保這個位子也值得去冒險,最好的選擇是把一切扼殺於萌芽狀態,寧可錯殺三千不可放過一個是現實的選擇,不能怕錯怪錯殺,這個險要冒。

唐末藩鎮割據和五代十國的亂象使宋太祖明白武將的危險性,犯上作亂、割地自主、弒主自立、廢主代之,層出不窮,誰都可以當皇帝是一時之潮流,身為統兵武將的自己黃袍加身更是切身體會,不敢信任武將,所以制約武將是頭等大事,不然別人也能黃袍加身。所以宋之一朝制約和防範武將可以說是立國之本,是深入骨髓的,尤其是推行崇文抑武后,這更是文官集團的天職,是傳統。狄青是宋之名將,有蓋世之功但謙虛謹慎,有相當於丞相的名位,但也要受文官的欺辱,朝廷和文官明目張膽的猜忌和防範他,使他鬱鬱而終。岳飛手握重兵還很有個性,能不受猜忌嗎?只要是手握重兵而又有威望,註定是要受猜忌的,在任何朝代都一樣,更何況是在宋朝這樣的情況下,所以皇帝遲早會不信任岳飛,這是種必然。

南宋初期朝廷是沒什麼軍隊的,如喪家之犬,沒有任何依仗,高宗一度被金軍迫到了海上。軍隊基本上都是私軍的形式,不是朝廷建立和掌握的,都有地盤,能自籌軍餉什麼的。再加上有苗劉兵變,要清君側,逼高宗禪位。高宗有如驚弓之鳥,無依之鬼,實在是沒有安全感。朝廷當務之際是要想方設法掌握軍隊,收回兵權,不然無以自立,後世南明就是最好的例證。雖然說岳飛等赤膽忠心,但人心畢竟隔肚皮,再加上人是會變的,苗劉兵變在眼前,誰也不敢保證誰不會變成苗劉,誰也不敢保證岳飛他們之後不會出現苗劉,到時來個兵變,弄得不好大家一起完蛋,皇帝我沒得做,你們這些文官也沒得混,所以皇帝和文官對收回兵權是一致的。

這不是皇帝信不信任岳飛的問題,是朝廷必須把軍隊收回國有,兵權要掌握在朝廷之手,只有這樣,南宋才算真正立國了,不然就像後世的南明一樣,遲早會一盤散沙,大家一起亡國完蛋,連半壁江山都保不住,還談什麼北伐中原。收回兵權對南宋來說是必須的,是立國之基,從這個角度來說,犧牲是必須的,至於為什麼是岳飛?這個原因有點複雜,婆說婆有理,公說公有理,岳飛之死也不光是因為朝廷要收回兵權,做出犧牲的也不止岳飛,中興四大將都交出兵權,其實是整個國家做出犧牲,犧牲良將,犧牲北伐機會,換來朝廷與國家的穩固。

岳飛是個軍人,不懂政治,赤膽忠心不假,但也是膽大意堅之輩,難免讓人覺得有點妄為。岳飛曾有負氣稱病不肯復出的行為,只差一點要高宗求他了,你說這讓老闆怎麼想。高宗沒有生育能力,無後,而岳飛大咧咧的勸高宗要早日立儲,這啥意思?岳飛可能是從國家出發,有必要早立儲以安天下,但這是國事也是皇家家事,不是外將能說的,再加上老子生不出孩子,老子能不火?岳飛宣稱“恢復中原,迎回二帝”,話雖沒錯,但這讓高宗如何自處?還有一件事,岳飛32歲的時候,被封為清遠軍節度使,岳飛非常自豪,說了一句,在這個年紀能被封為節度使的,也就只有太祖皇帝和我了。這個真的讓人胡思亂想。

以上都是火上添油的次要因素,最主要的是宋朝對武將的天然的不信任的基因和防範制約武將的傳統。岳飛對軍隊管束嚴格,戰鬥力強,軍功顯赫,岳飛個人威望也高,對軍隊的掌控力和影響力超強,這正是朝廷所忌憚的,再加上岳飛的軍人特性,實話直說,使朝廷疑心他有爭權奪軍之心,挾軍自重之嫌,皇帝不敢信任他。

我們不能怪岳飛的個性害了他,如果他學會了明哲保身的所謂政治,那岳飛就不是岳飛了,就沒有那個讓人蕩氣迴腸的民族英雄了。這是時代與歷史的悲劇,是極度專制皇權下的必然產物,我們不能全怪趙構,更不能說是岳飛的個性害了他,對個性的壓制只會遍地奴才,滿耳萬歲,我們將求岳飛而不能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