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有逆反心理?

孫和清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不聽話了,越來越叛逆?

你好!我是一個十幾歲孩子的媽媽,也是個從事了二十多年教學工作的教師。在生活中,我發現自己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了;在工作中,還發現學生們也是越來越不好管了。這普遍現象,也引起了我的思考和探究。

我覺得現在的孩子越來越叛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孩子身體和心理變化的原因,還有其家庭教育問題,社會問題,乃至學校教育問題所致。

一、孩子身體原因

孩子身體的迅速發育,發生極大的變化。這造成十幾歲孩子的一些困惑,引發孩子的某些叛逆。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孩子的身體和心理變化很大。大衛·沃爾什和納特·內貝特對人類大腦的最新研究表明,在10到20歲之間,大腦的額葉前部皮層可能迅速的發育,這會造成十幾歲孩子的一些困惑。十幾歲的孩子常常把周圍其他人的某些身體語言誤解為挑釁性的行為。可以這麼說,做個正在迅速發育的孩子已有許多要面臨的困惑了,而大腦還要用誤解和不良溝通來給他們增加難度。因此,養育孩子尤其是十幾歲的孩子時,必須注意與孩子談話時語言表達一定要清晰,而且不要妄加猜測。

二、孩子心理原因

孩子心理的很大變化,更有主見了,不願和父母溝通,這也造成了部分孩子的叛逆。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心理變化也很大。現在十幾歲的孩子認為,同齡人的認可比大人的認可更重要。所以他們更喜歡尋求同齡人的認可,願意和同齡人去溝通而不願和父母去溝通。再有,尤其十幾歲的孩子正在經歷一個重要的個性化過程。他們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見,心理上逐漸想脫離父母的管控。他們對父母價值觀的檢驗往往會表現為叛逆的行為。

三、家庭教育問題

現在有的家長疏於對孩子的正確教育,或教育方式、溝通方式不正確等造成了孩子的叛逆。

隨著科技的進步,網絡的發達,家長的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絕大數家長下班後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花的時間很少。有的甚至玩手機、遊戲,把孩子交老人帶,幾乎不教育孩子。部分家長更是缺乏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採用了錯誤的家庭教育的方法,像專制型教育,溺愛型教育、安逸型教育方式造成了孩子的叛逆。

四、社會問題

社會進步快,網絡發達。孩子接觸的東西越來越多。但孩子的三觀沒有得到正確的引領,做事不理性。

孩子接觸的手機、電腦、遊戲等越來越多,造成早熟。當今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影響了孩子對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正確認識,也造成了孩子的叛逆。

五、學校教育問題

學校現在的應試教育,普遍看重學習成績,忽視孩子自身能力的培養以及個性的健康發展,也造成了部分孩子出現了叛逆現象。

孩子是一個鮮活的個體,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之處。學校教育如要把孩子們打造成一個模子,孩子的個性缺乏了張揚,不可避免孩子肯定有所壓抑。壓抑到一定程度會出現叛逆。

我覺得現在的孩子越來越叛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孩子身體和心理變化的原因,還有其家庭教育問題、社會問題、乃至教育問題所致。希望能幫到你和大家。


孩子教育天天談


我是一個11歲的小女孩,接下來由我回答這個問題。

我來告訴你們,我為什麼叛逆,你們知道嗎?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需要多大的忍受力,每次我媽媽教我學習,我特別煩,自己做作業做得好好的,媽媽在旁邊指手畫腳,你就算打答對了,媽媽也要按自己的方法來說我。

有一次我在手機上進行網絡課程學習,我想點一下手機發言,哪怕只是多點了一下,媽媽也要說,你點什麼點呢,這有什麼好點的啊!我媽媽和我一起學習時壓力很大,自己學習就不會😊。

我爸爸呢,最喜歡在我面前炫耀好吃的,好玩的,炫耀什麼東西有多貴,我也討厭這一點 。 我爸爸向來對我就很嚴肅,因此不管他說什麼我也不敢說什麼。

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現在長大了,知道什麼是壞什麼是好,以前我什麼也不敢說,但有一天,我實在忍受不了,終於學會了反駁爸爸。

在爸爸面前,我是一隻小乖羊,在媽媽面前,我是一隻放野的小羊,我快樂我自豪,因為我學會了反駁。

媽媽後記:我才唸了題目,孩子就說我知道怎麼回答,我想家長應該聽聽孩子最真實的表達,所以乾脆讓孩子自己寫。

總結一下我孩子的“叛逆”,我覺得這是一種積極成長,是脫離父母成為她自己的過程,沒有經過“叛逆”的孩子很難有自己自主的想法,也很難勇敢的邁入社會,我們父母應該引導並尊重他們。

我是尚善心理,關注我,一起成長!歡迎留言和討論。


尚善心理


人一生會存在三個叛逆期,分別在2~3歲、6~8歲和、12~18歲。不同的叛逆期孩子會有不同的表現,而造成孩子逆反心理有多種因素,其中主要有孩子內心的成長: 我已經長大了,我能行,為什麼我不能,不斷地試探家長的底線,想受到更多的關注,在表達自己的觀點。

除此之外,家長在孩子叛逆期時與孩子的相處方式也會造成孩子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

1.家長對孩子有過分期望

解決方法:家長提出的要求,應比孩子的實際能力略高一點。”使他們經過努力,都能圓滿完成任務,享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孩子就會不斷增強自信心和成就感。

2.語言攻擊,損害孩子自尊心

解決方法: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把他們當成一個開始有獨立意識的小夥伴,有事商量著來辦,平等相待,循循善誘,以理服人,以情動人。千萬不可居高臨下,以勢壓服。

3.壓抑孩子的好奇心

解決方法:家長應該這樣告訴孩子:你想知道的事情,我們也很想知道,你如果告訴爸爸媽媽,我們會想辦法幫你解答問題的。這樣,既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又使他們懂得了不少道理。

4.缺乏感情溝通

5.過分遷就孩子:孩子認為犯了錯誤不會受到批評,這種錯誤的信息使孩子不明是非,一旦家長想管教時,孩子就很不適應,必然出現逆反。

6.孩子對家庭和父母不滿意:孩子對家庭和父母不滿意,認為家庭缺乏平等、民主和尊重。尤其父母感情不和使得孩子心理發生障礙,往往卻以逆反行為來表示自己的不滿。還有常因父母沒有榜樣作用而感到沒有精神支柱而苦惱,也會以逆反情緒作為發洩。


少兒閱讀匯


孩子有逆反心理,我也順口問句,你難道沒有嗎?

1 逆反心理:不按照意願人所期望的行為語言等反應就是被施加者認為是有逆反心理。顯然大人是施加者,孩子是被施行,大人因為自己的年齡經歷經驗所以喜歡指導孩子的行為規範,如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種說理性質的調教教育顯然是我有問題。

2 父母多數考慮不到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不會對症下藥,而一心認為自己的是正確的。咋們先不管正確與否,首先你的態度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覺得你不理解他,你不尊重他,只有謾罵或者指揮,孩子也是個有思想的有態度的人,他知道你是對他好,甚至他知道你說的話是正確的,可是為什麼孩子沒有那樣去做,反而在你眼中是逆反?

3 父母處理問題方式語言改變。當然孩子也確實不成熟,但是起碼溝通很重要,孩子需要明白你的話,你也得明白孩子的心理活動!

4 逆反的不僅僅是孩子,還有父母,父母對與逆反的定義是不是有問題?認為不聽話認為不按照你的想法就是逆反?那是不是也太狹隘了。孩子有時候也是對的!逆反也許是一種孩子覺得自己很重要的表現!



允許的話


孩子的逆反心理是由於在成長過程中,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發展,主觀能動性越來越強,對成人的要求、訓斥、懲罰等常執拗,、任性、逆向而行。

產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好奇心、求知慾得不到滿足

孩子好奇心強,什麼東西都想摸一摸,這常會令人惱怒,從而限制孩子的行動,有時甚至訓斥、懲罰,這樣孩子勢必會反感

2.自尊心受挫

小孩子也有自尊心,但是成人往往會忽略,諷刺、挖苦、辱罵等,這樣只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3.家長過於嘮叨

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反反覆覆重複一些話,嘮叨沒完,長時間如此,孩子不僅聽不進去,還會厭煩,從而產生逆反心理

4.對孩子過分遷就

有些家長過於寵愛孩子,孩子小時候犯了錯誤也不糾正,等到孩子變得不明是非,家長相管教時,孩子會很不適應,從而出現逆反

5.孩子對家庭和父母不滿意

當父母感情不和使孩子心理發生障礙時,孩子往往以逆反行為來表示自己的不滿




南寧市心翔心理諮詢有限公司


所謂叛逆,其實不過是一種對主流要求、或者是規範的試探和挑戰。我們說孩子叛逆,是因為他們不遵守規則,不聽父母的話,甚至頂嘴、故意為之...這樣看來,其實叛逆是一種本能,生命追求自由、抗拒束縛的本能。

在生活中,孩子的叛逆行為多少,強度高低,其實與環境分不開,也直接受到孩子心理需求和情緒的影響。他們之間的關係是:

孩子心理需求被滿足,正面情緒主導,願意積極主動調用自己自控和克服困難的能力,那麼呈現出來的就是孩子配合努力,不叛逆。

如果孩子心理需求沒有獲得滿足,負面情緒主導,本身就亞歷山大了,他就不願意去面對更多的困難,比如要遵守規則而產生的勸服自己遵守規則放棄自由的壓力,實際上這樣子,孩子所面對的壓力,要比正面情緒時面對的多的多,所以他們寧願去叛逆,來表達抗拒壓力的目的。但常常,在這種情形下產生的叛逆行為,也並沒有幫助他們達成所謂自由的目標,只因為情緒上來了,理智不作用,而做出極端決定。


Ada正面管教因材施教


逆反,也叫叛逆,從字面意思上也可以看出來,就是要逆著反著去做事情。

從心理學的意義上來說,逆反心理就是指個體用相反的態度與行為來,對外界的勸導作出反應的現象。

逆反心理是一種心理的抗拒反應,它是個體在適應環境過程中一種常見的心理現象。


我們可以從兩個層面來認識這個問題。


首先,生理層面。

根據人的生理成長規律,人的一生有三個叛逆期:


第一逆反期:兩歲時出現的叛逆行為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的表現,稱“寶寶叛逆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可怕的兩歲。


第二個叛逆期:七歲左右,是人生第二個逆反期,稱為“兒童逆反期”;

第三個逆反期:12-18歲是人生第三個逆反期,這是大家所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個性發展、心理生理發育特點,父母應對的方法也要不同。


其次,心理層面。

第一,超限逆反。

超限逆反是指機體過度的接受某種刺激後出現的逃避反應。


人對任何刺激的接受都有一定的限度。即使能給人帶來巨大滿足的刺激,也不能超過那個限度,如果超過限度,對個體就會形成壓力,甚至傷害,這時候人就會採取措施來逃避刺激。也就是出現了超限逆反。


比如,即使你再喜歡吃的食物,如果天天吃也會倒胃口。還有孩子的逆反,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父母整天喋喋不休,讓這種刺激超過了孩子的可接受的限度,所以就產生了叛逆。


第三,禁果逆反。

禁果逆反是指, 理由不充分的禁止反而會激發人們更強烈的探究慾望。人們往往會認為不讓吃的果子特別甜,越是被禁止的事情,越偏偏有人去做,這就是禁果逆反。


因為,人類的天性就喜歡探究未知。所以,如果沒有充分的理由,只是對事情簡單粗暴地禁止,這反倒激起了人做這件事情的強烈的好奇心。日常生活中一些被禁止的電影或者書籍,倒更刺激了人去看的興趣。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是如此,對於現在孩子的網癮,如果只是簡單粗暴地禁止,倒更激起了他們的好奇心和刺激感,更容易讓孩子沉迷於網絡遊戲。


瞭解了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我們也就需要更加客觀地看待,並有針對性的去解決各類叛逆的情況。


壹念心理


孩子之所以有逆反心理,我覺的跟家庭教育,父母的育兒風格是息息相關的。有逆反心理的孩子,其父母或多或少的有些“跑偏”。打鐵還需自身硬,若想培養出一個積極健康,陽光向上的孩子來,父母也要努力。

孩子有逆反心理的原因如下:

1,父母太過於嚴厲。管教孩子的方式屬於強硬派,尤其孩子出現錯誤的時候,輕者嚴加呵斥,重者打罵。有句話說的好“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在這種環境下,極容易產生逆反心理。

2,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太高。“我希望你將來成為一個科學家”“我希望你這次考試能得第一名”“我希望你把心思全部用在學習上”等等,對大人來說這是期望,對孩子來說,這就是壓力,人長期處在一個有壓力的環境中,心理肯定會發生一些變化。

3,一直嘮叨孩子。這種情況可能是最常見的一種教育方式。從早上起來,一直到晚上睡覺,孩子的身邊總有一個“話嘮”媽媽,各種事情都反覆的提醒。最終孩子不勝其煩,消極抵抗。

4,壓抑孩子。孩子對一些事物,也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對一些未知的東西也有好奇心,如果父母一味的以獨裁的方式強加自己的觀點給孩子的話,只會激發孩子更大的牴觸。

以上四條就是孩子有逆反心理的常見原因,我們中國式的育兒方式,總少不了“棍棒之下出孝子”,或者“學生的任務就只有學習”這種思想,但這樣會越來越增加孩子的抵抗心理,讓孩子更加的難以管教。

父母也要經常的審視自己,看看哪些地方做的不對,是否有更好的改善辦法,只有這樣,自己才能進步,孩子也才能進步。


辣爸嘚啵嘚


人一路走過來都有一個過程,那就是從小到大,每個小孩子內心都藏有波瀾壯闊的畫卷,至於為什麼小孩子會叛逆,我們根據自己的經歷來做一個分析。

一、小的時候,孩子的內心是不夠成熟的,這個時候的孩子更多的是希望被尊重,希望被認可,每個孩子都帶有這種小小的期盼,甚至長大的大人都需要這一些。根據上面說的,父母往往更多的是去責備孩子,一但說了什麼,孩子不聽就會被罵,被打,就會給孩子的內心積累更多的失望,這就是叛逆的“原始積累”。

二、孩子在小的時候容易下意識去模仿某些東西,比如:認為有趣的、好玩的、酷的、帥的等等一系列。這一些是直接構築孩子內心第一道牆,大人一般會認為幼稚,覺得讀書才是最好的,這些都不會被認可,往往容易跟孩子產生隔閡。隔閡絕對是孩子叛逆的“最初來源之一”。因為大人的內心是成熟了的,假如用大人的內心世界去要求一個小孩子,那麼代溝就隨之成形,這也是孩子叛逆“最初來源之一”。

三、對於孩子的叛逆大多數是家長說話,孩子不聽,為什麼會這樣呢?那就是孩子說話的時候,家長也沒有聽。根據中小學生家庭問卷調查中顯示,孩子在自己想法,爸媽不認同甚至懶得聽的概率在50%以上,爸媽聽了不理解的在35%,爸媽聽了認同且支持的只有可憐的15%左右。

其實爸媽都不樂意聽孩子的內心,不願意去走進孩子的世界,那麼孩子就會尋找外界的慰藉,去尋找新的朋友作為自己的學習對象。到了這個時候,孩子開始漸漸的不聽父母的話,就開始有了叛逆的苗頭,並且伴隨著父母的責罵、呵斥等等會產生更多的逆反心理,到了這一步更嚴重的離家出走、夜不歸宿、上網尋求虛幻世界等等就隨之而來。

孩子對於叛逆的理解是來源於家庭以及父母,還有所處的環境所產生的,只要你由衷去認同孩子,去溝通,去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就很容易去解決。

被讚美是每個人都喜歡的,那麼孩子只會放大這一個現象。當你在讚美孩子的時候,孩子內心的世界得到了滿足,那麼就很容易跟你做成”朋友,這個時候你就獲得了更多的進入孩子內心世界的機會,減少了孩子叛逆。

結論:

一、溝通是最好的心靈橋樑,一定要學會溝通。

二、學會認可孩子的內心世界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三、讚美孩子所做之事,不要一昧責罵以及訓斥。

四、保持家庭的和諧是給孩子最好的環境。


筆下點史


青少年產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多種多樣,其中父母不恰當的教育方法是導致學生叛逆心理的主要原因。

1、傳統思想。中國長期的家長專制思想在一些家長中仍然存在,家長對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識,總認為孩子還不成熟,要絕對服從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則就是“忤逆” “對著幹”,因此,孩子不會或很少會把父母當成自己的傾訴對象,怕自己做錯事後,受到家長責備。許多中學生認為自己做錯事後,最反感家長的指責,而對他們反感的原因是因為家長們盛氣凌人,態度生硬。

2、教育不當。一些家長缺乏普通的心理學常識,對子女教育急於求成,方法簡單粗暴,經常無視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別是孩子們有了過失時,不是與孩子們一起分析錯誤,商量補救辦法,而是責罵甚至毆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錯誤時感到孤立無援,產生叛逆心理。還有,如前面舉過的小軍的家長的例子,認為只要是主觀上對孩子好,就可以不講究教育方法。

3、缺乏交流。隨著高中生的成長,獨立意識漸強,要求有自己的處事方式,不希望受到過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長出於對子女的保護,什麼事情都替孩子包辦,這樣子女的渴望獨立與家長不恰當的好意關心,就會產生思想上的衝突、矛盾。或許有些家長因工作繁忙,很少與子女談心,進行思想交流,只是定下一些嚴格的規定來約束限制子女的行為。因此,作為子女的高中生沒有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與父母缺乏交流,就容易產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為。

4、社會因素。學校老師的教育方式也是導致學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之一。

5、另外,大眾媒體一些不恰當的渲染也是導致叛逆心理一個因素。比如一些影視作品,極力美化叛逆者的個人行為,誇大叛逆者的能力,鼓吹個人主義。

三、對策:

1、觀察孩子和自己的溝通方式。

2、保持冷靜。孩子叛逆,成人一定會不滿,因此,會為自己的權力鬥爭,用聲音來壓倒他。急躁的父母,應該提醒自己,保持冷靜,也等孩子冷靜,才進行溝通。孩子叛逆,言語和行為會有如暴風雨,不懂得控制自己。但成人成熟,應該要懂得何時該保持冷靜。

3、尋求意見。管教孩子,有時應該尋求別人的意見,如問周圍有同齡孩子的朋友,如何處理類似的問題,或聽講座,找輔導員協助,讓自己的思想更開闊。最好的辦法失去尋求心理專家的幫助。

4、瞭解孩子。家長眼見孩子的興趣會影響功課時,通常會即刻禁止。其實,最好能試著瞭解情況。例如,陪孩子去電子遊戲中心,和孩子討論他們的偶像,從旁提醒什麼是應該學的,什麼是不應該學的。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相處得更融洽。和父母相處融洽, 孩子當然就不需要叛逆了。

5、改變教育方法。很多時候,對孩子的管教,是要時常改變方式的。例如,小時候只有父母講,孩子聽;上了中學後,就應嘗試雙向溝通,也聽聽孩子的建議。一旦發現某一種方法行不通時,隨時轉變方式,不斷試驗,直至發現有效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