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刑事谅解书是由实际被害人签署有效,还是报案人签署?

胖妈咪


这个问题里面涉及几个法律关系。

第一:关于刑事和解协议签署的效应问题。

刑事案件中,关于民事赔偿的部分可以提前进行和解。例如故意伤害至人轻伤的,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之后,或者案件侦办期间,双主可以对“民事赔偿”进行“刑事和解”,一般情况下是在受理案件的公安机关,当然检察院、也是可以的,只要在开庭审理之前。

那么“刑事和解”到底谁来签署?一般情况下在刑事和解之前,会有一个刑事和解的“征求意见书”,也就是说公家 征求双方的意见,如查双方都愿意进行民事赔偿的磋商,才有可能进行下一步的刑事和解的谈判。

当然在签订和解协议的时候,如果犯罪嫌疑人与受害人均能到达和解现场,那么得由双方当事人进行签名。

但比如嫌疑人关押在看守所内,那么嫌疑人的家属也是可以代为签署的,只要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均视为有效。另外比如受害人在医院里面,无法前往现场,一般要求受害人写一份代理书,让亲友代理签署,这都是有效的。

第二:关于把张三媳妇与妹妹“花钱了事”的问题。

法律问题的解答有时候无法很精确,因为看似相同的二个案件,可以最终的处理结果都是不同的,所以在此也无法做到很精确的回答。

个人感觉王五可能涉嫌“诈骗”或“民事上的不当得利”,第一种那么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第二种则需要提起民事诉讼,当然这要根据具体案情来判断。

就关于张三妹妹是否是受害人一问,回答是可以的,虽然这10万块钱本身是属于张三妻子的,但是在张三妻子交给张一妹妹的时候,钱的归属已发生转变,张三妻子实际是将钱转由其妹妹保管与支配,所以张三妹妹是受害人,而张三妻子则只是知道整个事件过程的知情人,也就是证人。


月球贼亮


刑事案件的类型特别多,不是所有的刑事案件得到被害人谅解就可以减轻处罚。比如对不满十四周岁以下女孩实施性侵犯;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犯罪,公益性犯罪(工厂随意污染河流,给村民造成大量财产损失);还有一些后果十分严重的犯罪,比如放火罪、绑架罪等造成严重后果的犯罪,一般不会得到谅解或谅解后也不会减轻处罚。



要想得到谅解获得法院支持,首先要征服受害人的亲属。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则上得到受害人本人的谅解特别重要,受害人能够出具谅解书,说明受害人愿意承受侵害带来的痛苦,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损失。但是此时此刻的受害人极容易陷入情绪波动,不会因为你的钱财或花言巧语、亲朋好友就可以感化他受伤的心灵。所以,不能直接找受害人谈话要求减轻处罚,必须先找受害人的亲属、朋友来做受害人的思想工作,十分关键。



你只要能打动受害人家属及亲朋好友的心,把他们说服,接受你冲动是魔鬼的举动,你可以有机会获得谅解。但是,得到谅解书也不是一定能够获得法院减轻处罚的待遇,能否得到法院对谅解的支持,还要说服法官对本罪的理解。也就是说,你还要在这之前先听听法官对本案的理解及态度,不然你与对方的谅解书很可能成为泡影。



这个期间需要由中间人搭桥,中间人先去法院听取办案法官对该案大致的态度,不是让法官给你预判决结果,而是听取办案法官对本案取得谅解书的意义有多大,这样你下一步就会有清晰的思路决定如何操作。如果办案人感觉谅解书对本案有价值、有影响,那你可以大胆联系受害人家属,决定如何说服受害人及其家属的心。受害人家属及朋友们征服了,你可能获得谅解书的概率很大了,但是还需让受害人家属联系受害人亲笔签字,这一环节至关重要。



谅解书是受害人本人对加害人的谅解,不是他人给予的谅解。所以,让你先攻克受害人亲戚朋友是取得谅解书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最终目的还必须由受害人签字确认谅解书才会有更大的法律价值,除非受害人无法或不能签字确认。受害人无法或不能签字时只能由监护人及家属代替签字,否则法律效力极低。


每日法律咨询


由受害人一方出具签字才有效。

刑事谅解书,一般指刑事案件的受害人与嫌疑人或其家属之间,就刑事案件的结果达成和解,而由被害人一方所出具的法律性质的书面文件。


甘熠敏律师


那本案中的被害人是张三妹妹呢还是张三本人和他媳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