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怎么看待莆田高聘金?

头牌卖家


莆田地区高聘金现象与当地的经商传统和富裕程度密切相关,主要存在于秀屿沿海少数几个乡镇。早期秀屿沿海地区土地贫瘠,生活贫困,造就了当地百姓吃苦耐劳,走南闯北,四处拼搏求生的性格。因此在改革开放后,老一辈沿海人凭借家族村庄互帮互带、报团发展,逐渐在全国各地形成了一镇一行业的商业模式,并且都占据了市场相当的份额,也成就了这些乡镇共同富裕的现象。于是受教育程度较低,而手中却有了大把金钱的沿海老一辈土豪们的攀比之风开始愈演愈烈,开豪车起豪宅,高聘金就成了土豪们在家乡父老乡亲间显示实力的方式,从忠门的建材老板开始,高聘金之风在秀屿沿海各乡镇蔓延,甚至影响到了莆田其他地区。但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当地人一般不外娶外嫁的传统,高聘金的联姻双方一般都是当地经济实力差不多的家庭,基本高聘金之后便是丰厚的嫁妆,说白了就是经济实力的炫耀和强强联合的一种方式。目前当地政府也在努力移风易俗,控制这种攀比之风,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对于秀屿沿海地区,莆田城厢,荔城,涵江等地商人略为低调,从商之人也没有那么普遍,同时因靠近市区,受教育程度也相对较高,攀比之心没有那么强烈,所以这些地方的聘金基本正常,与外地并无多大差别,主要根据双方家庭经济情况确定聘金和嫁妆的多少。

而莆田和仙游县山区乡镇早期经济较弱,聘金更低,但现在由于山区乡镇出门经商之人也越来越多,聘金也水涨船高,甚至部分已渐渐有向沿海地区看齐之势。

总的说来,莆田高聘金现象是老百姓在自身富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体现自身实力和攀比心理的表现,随着社会发展,下一代受教育程度和素质的提高,以及政府部门的引导,终会渐渐回归常态。


岁月随性


本来是忠门建材,东庄医疗两个镇的人在外地做生意挣到了钱,回来后就互相攀比,从盖别墅买豪车到后来的百万的聘金。但是也只是限于那两个镇的互相通婚以及其他的富贵人家,毕竟都是做生意的互相联烟,也是门当户对的。

但是这股风气被其他镇的学到,也开始攀比,从几万十几万一直到现在三四十万,我一个朋友娶灵川的一个,女方最低都要六十万,女方奶奶说嫁低了会被别人笑。

总之高聘金起码两家人也是要门当户对,有些人穷了半辈子就靠卖女儿发家致富了,以后还要男方家帮衬。


林姑娘请留步


莆田也分很多很多地区,比如忠门那边秀屿区,城厢区,荔城区,仙游县。聘金高的一般划分在秀屿区忠门,东庄这一代比较高的离谱。那边靠着医院,药材黄金等产业发了财,有钱的人开始攀比,聘金开始跟风,家境普通的人就遭殃。作为莆田人感觉大人就是很爱攀比,小时候跟隔壁家小孩比学业,长大后比事业,结婚后比家业。总之对比不完,身边的一件小事都要进行对比谁家怎样谁家不怎么样。说实话都很厌恶这样的行为。莆田城区的聘金相对会比较低吧,城里一般好像就几万,据说南门的最便宜,不过人家南门地段好啊,身价高。哈哈哈哈哈,总之还是看莆田地区吧,就拿我们村来说,从我知道的一开始的6万到现在的20万,涨价涨太快啦。现在农村开始抵制这种高聘金的行为,但我觉得没差啊该多少还是给多少,按我们乡下的老人说法,别人家多少我们也得多少,不然怕女方到男方家被人看不起。总之在莆田能娶到老婆的男士们请珍惜。哈哈哈😄





玲子的幸福生活


莆田忠门,每年都是百万新娘多不胜数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1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2dd3336b2a094235868159cd346989d3\

上城放克了


1重男轻女的后果导致,90年代计划生育,只能生一胎,家家户户都生男孩子。导致男多女少。

2攀比心作祟,别人10万,我就要更多,至少保证不能比别人低,一家攀比一家。

3越穷人家,越想靠嫁女儿,小翻身。越富回礼越多,只想女儿过得好,不想高聘礼过去被人看不起。


黄晓阳111


莆田秀屿区东庄镇,忠门镇女人是纯金的,所以彩礼的上百万,取回家都是生男孩N包胎。


哈根达斯3


别娶了,莆田人嫁女儿十有九骗,给10万掉十万,后边自己还脱不开身,被她娘家人嘲笑,是中国人就不要去莆田这种失信跟放屁一样,骗人跟喝开水的地方娶半个都,不,娶一点都觉得害人的地点再找一个。纯熟骗人。


穷奇漠视苍生


聘金这个话题,不仅是莆田,很多地方都是这样的情况,女儿出嫁都是很高的聘金,否则会被他人嘲笑的,所以都是互相攀比,久而久之,聘金越来越多。莆田高聘金情况,我是不怎么清楚,只不过感觉结婚是两家的事情,只要真心相待,聘金高低要看家庭具体情况,如果门当户对都有资金,那可以高聘金,如果贫穷些,那就要少些,毕竟金钱不是那么好挣的,除非是个富二代。


闹腾的小丫头


涵江区30万加半斤金,


假新闻我会举报8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