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的甲板那么小都可以起降飞机,为什么军用机场要占那么大的地呢?

韩惜忆


举一个很形象的例子,在城市只需要600~800个地平房就能建造一栋30层以上高层,可以供1000人居住了,那么在农村是不是应该1个村子建造一栋高层居住就够了,还每家1栋小洋楼干嘛呢?

航母是海上移动的机场,最大的也就美国的福特级才11万吨,甲板也就340米*77米这么大一点,美国也基本将甲板能够利用的面积都做到了极限了,就连舰岛都缩小成那个样子了,所有的舰载机起飞、降落、停放都只能在这个空间内完成,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而且为了减少飞机起降距离,航母舰载机都采用给了弹射起飞、滑跃起飞、垂直起降等等,降落距离不够则采用拦阻索强行将飞机拉停,这一切都是非常危险的操作,也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蹈”。

但是布置如此密集,最大的问题就是“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哪怕被一枚导弹击中,或者被1架飞机突破到了上空,整个航母其实基本完蛋,不沉也已经失去战斗力了!

目前我们大多了解的航母就是美国的那11艘超级航母,他们在战争中耀武扬威,为美国的全球称霸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是美国对外威慑的主要利器。但我们也得承认一个事实,二战后美国航母参战基本都是找软柿子捏,对战双方实力悬殊,别人根本没有威胁到航母的任何机会。但如果爆发二战一样的全球大战,或者是实力相当的大国对决,航母还有这么厉害吗?

这可就不好说了,虽然美国航母总给人一种怎么炸都炸不沉的感觉,但整个二战被炸沉的航母高达42艘,美国小鹰级空航母炸了25天没炸沉,但满油满弹的航母可就说不定了,也许一枚炮弹引发航母大火而无法扑灭,烧个几天几夜后情况又会如何呢?比如马岛海战中飞鱼导弹击中谢菲尔德号后连弹头都没有炸,但是引发的大火让这艘军舰烧了6天6夜后,还是让这艘军舰烧沉了,二战那些航母很多也不过就是1枚鱼雷或者1枚航空炸弹就引发连环爆炸而沉没。

而到了今天,虽然航母更大更结实了,抗沉能力更强悍了,但导弹、炸弹打击更精确了,威力也更大了,如果美国的航母甲板中1枚导弹引发上面的满油满弹的飞机连环爆炸,或者运上甲板的武器爆炸,甚至引发燃油大火,不确定性太多了,航母也许根本没有想象中那么结实!

而如果是大国绝对,美国要想依靠航母去对抗对方空军起飞的战斗机,个人感觉还是很不现实了,毕竟航母也就40多架能够战斗机,3艘航母才120架左右,他们能够同时在天上作战的恐怕也就一半左右,而陆地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能够组建的空中力量远比这个要庞大,再加上水面舰艇与潜艇的支援配合,一旦有1枚导弹突破击中航母,一旦有1架飞机突防到航母上空,其实整个航母基本就完了。然后甲板上的战斗机会被打掉,起飞的战斗机很可能无法降落,而一旦失去反抗能力,航母像全身而退回去有那么容易吗?

而陆地机场则完全不一样,地上有这么大的空间,航空指挥、机库、炮弹还有各种设施都可以分散开,即使一枚导弹突破防御击毁机场,那么1枚导弹也就击毁1架飞机,或者一段跑道,或者一些设施,无法形成大面积的毁伤。如果把陆地机场参考航母建设得那么紧凑,敌人只需要派一支特种部队潜进来,发射两枚火箭弹就搞定了!


狼烟火燎


航母的甲板小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迄今为止CVN65“企业号”是世界上甲板最长的航母,也不过342米。而舰载机的起飞跑道、降落跑道还会在这个数字的基础上缩水——企业号的起飞跑道仅长319米,这还不是弹射器行程长度。相对军用机场来说,航母的甲板面积确实不值一提。

而军用机场的占地面积动辄数十亩——这是一个板上钉钉的事实。从二战时期,就连美国陆军航空队的野战机场都注明要求长度达到1500米。为什么军用机场占地面积这么大?这大体可以从五个点上理解。

第一,一般来说,军用机场都采用双跑道制,这可以保证在特定情况下还有另外一条跑道可以使用。若是特殊点的军用机场,还会根据盛行风向的变化来设置另外一条跑道。而每条跑道还会分级(以民用机场分级标准举例),根据长度分为1、2、3、4四个档次,根据跑道宽度设置A、B、C、D、E、F六个档次。其中,最大的F4型跑道长度达到1800米以上, 宽度达到80米以上。保守估计,每条F4型跑道的标准面积都达到144000平方米,合14.4公顷。这还没算上交通道和其他设施。如果算上这些,军用机场的占地面积至少达到20公顷。

更何况,军用机场并不缺3000米以上的跑道,甚至达到4000米长的跑道也比比皆是。而在跑道前后左右还需要预留土地作为缓冲区等等使用。两条跑道之间也会有较大的间隙,这就导致了军用机场的占地面积难以控制。

第二,军用机场的地下设施很少,基本上以地面设施为主。为了避免在遭打击时一锅端,除了停机坪以外军用机场还会设置机库或者机堡。若是两三个航空团共用一个军用机场的话那就热闹了:光是战斗机的机库、机堡就要设置数十组来容纳这些飞机。而“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些机库、机堡需要分散在机场的各个角落,并需要与跑道隔开一段距离,预防在遭打击时全部被瘫痪。

第三,军用机场的保障人员同样需要占地。保障人员需要吃住,而指挥机构也需要建筑物。机场除了塔台、航站楼以外的建筑肯定是少不了的:保障车辆需要车库,备用零部件需要仓库,甚至是空战武器也都需要弹药库。同时,战士需要宿舍,指挥机构需要指挥所、会议室。飞行员也需要情报室、存放抗荷服、头盔的仓库。这些大大小小的建筑是占地面积可能已经跟一条飞行跑道差不多了。

第四,军用机场周围可能需要有防空导弹阵地或是雷达站。防空导弹阵地肯定会兼顾机场的各处,而雷达站更是需要占据大量的地皮。尽管单纯建立一个雷达站并不需要占地多少,但雷达需要有开阔的视野——雷达会有盲区,因此不能在建筑物密集的环境下工作。

第五,如果围绕着机场这一功能建立一个军事基地,那么周围的建筑设施更是少不了。如果有驻军,那么得预留数千人的宿舍来;如果驻军有大量的装甲车辆,那么还得建立装甲车辆存放处。如果驻军打算长期驻守或是将这当成一个前进基地,那么大量的后勤补给、武器弹药都需要另外建立恒温仓库存放。

总之,一个军事机场内部设施将会十分完善。它除了上述这些为军事服务的设施以外,还会有饭堂、超市甚至是电影放映室等等零零散散的设施。出于安全着想,机场的建筑物一般不会太高,占地面积也只能往大了算;而为了实战,军用机场需要作好大量的先手准备:分散在各处的机库、机堡、战备仓库,备用跑道等等。因此,军用机场需要占据面积极大的土地。


堑壕中的大游民


首先从技术上讲,一般的战斗机起飞距离是500~1千米不等就可以起飞。但是正常的航空母舰如果把它制造到这样一个尺度的话,那是非常庞大的,也不利于它的机动,正常的航母现在世界上最长的是美国的福特级有330多米,它的跑道其实也就才200米左右,那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通过弹射器加速起飞,或者比如中国的辽宁舰山东舰,是通过滑跃甲板的方式让它加速起飞.

其次从作战功能的角度讲,航空母舰作战主力是它携带的攻击型战斗机,所以航空母舰的跑道主要为战斗机的起降而设计,而陆地机场跑道长度达到2至4公里,不但可以起降战斗机,还可以起降各类型的运输机,加油机和各种保障飞机,它的用途更为广泛.所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





托老师观天下


军用机场飞机种类远比航空母舰多,大型运输机加油机之类的不是航母能够起降的。美国的B2幽灵轰炸机与俄国的图160能在航母上起飞降落吗? 其实航母上的的飞机都是精缩版的,远不像陆地上的大行程、大载弹量。


叛道68060960


其次从作战功能的角度讲,航空母舰作战主力是它携带的攻击型战斗机,所以航空母舰的跑道主要为战斗机的起降而设计,而陆地机场跑道长度达到2至4公里,不但可以起降战斗机,还可以起降各类型的运输机,加油机和各种保障飞机,它的用途更为广泛.所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


李少帅


飞机起飞在航母一般是两种方式,一种就是弹射,以美国为主的航母采用此技术。就是用弹射器把飞机弹射出去起飞。一种就是前苏联的舰首有起飞滑跃甲板。靠滑道有一个起飞角度,飞机推力加速时,有一个挡板,把巨大推力给飞机实现短距离起飞,不管那种方式起飞,降落都有拦阻绳索,通过这些措施来缩短飞机起降的长短。航母还有一种起飞方式就是垂直起降,但必须是垂直起降飞机


大马哈鱼12


航母采用弹射起飞,或滑跃起飞,说白了都是航母甲板极为有限的产物。毕竟航母是一个活动平台,由于各种原因不可能造得太大。而军用机场或空军基地没有太多的限制,所以面积可以大得多。航母不能起降大飞机,军用机场或空军基地可以。其实两者的作战功能也是不一样的。


铁杆球迷爱七月


呵呵!老兄!你那么做是完全错误的。 如果你那么做,只需一个跑道。 那是 二战前有的航母试过的。第一艘航母就是。为什么要改?是因为如果从后面降落,飞机完全降落就会在飞行甲板前段。那么飞机又要反回停靠。而且,那时只能飞,或者降。 二战时,日本的一艘航母就是在那种情况下被消灭的。具体哪艘不知道。就是由于不知道是先降还是先飞迎敌,导致美军击中甲板上的炸药(准备用于起飞战机的,后来选择先降),结果被击沉。 而飞机很不利于掉头,所以,才有两个甲板。这样可以适当的加宽后部甲板,利于飞机掉头,也可以在紧急时边飞边降,降下来的飞机也好停靠,不占具飞行甲板。有人说,把主甲板加宽就能解决。但在掉头、以及起飞时难度都很大。而且容易出事故。而主副甲板搭配,可以应急,当主甲板被击伤后,还可以使用副甲板。 其实主甲板都是预警机等大飞机用的,一般的战斗机可以在副甲板起降。 原创!一点分都没有啊!!!!! ------------- 如果我回答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一下。或有其他问题也可以关注我,给我发私信


蔓莓爱游泳


都是弹射器的功劳。


长空雄鹰701


因为能在甲板上起降的飞行员太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