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早发现、卡源头、切途径

2月15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黑龙江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进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18场。发布会围绕

“人人行动起来,打好疫情防控总体战”的主题,邀请到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处二级调研员赵昱辉、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孙巍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和公众关心的问题。

发布会直击 | 黑龙江:早发现、卡源头、切途径

发布会直击 | 黑龙江:早发现、卡源头、切途径

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副主任 孙巍

流行病学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普通民众需要怎样配合?

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是守好疫情防控第一道关口,是科学防治疫情的重要手段。其主要目的是调查新冠肺炎病例的发病和就诊情况、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和暴露史等流行病学相关信息,做好密切接触者的排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控制新冠肺炎病毒的蔓延和传播。日前,省卫生健康委成立了由中国疾控中心地方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孙殿军教授任组长、28名专家组成的流行病学调查专家组,将强化全省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统筹配置全省流调力量,将疫情防控关口前移,从源头做好早发现,以早发现做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各级疾控中心流调工作人员会严格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规范询问调查,尽可能不给公众添过多麻烦,希望大家能打消疑虑,给予我们流调人员更多理解和支持。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是疫情防控、救治的一套“组合拳”。“组合拳”能否打好、打赢,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发现是打好主动仗、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基础,也是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核心要义。早发现,才能真正卡住源头、切断传播途径,抑制疫情的扩散蔓延。流行病学调查就是对有风险人员进行界定,找出新冠肺炎病例的传染源,以及传染源所有密切接触者,深挖到根,把传染源头控制住。

它的意义重大,但工作难度却超乎想象。为确保调查信息万无一失,任何细节都不能错过,病人发病前后的接触史、旅行史,曾经去过的场所、乘坐过的交通工具,发病时间、发病过程及就医情况等都要做详细的记录。追踪密切接触者,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细节。县(区)级疾控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少,疫情严重,大多数人一天仅仅休息2-3个小时,非常辛苦。在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很多病例以时间太长、记不清楚为由,拒绝配合回答问题,还有很多病例故意隐瞒流行病学史,给流行病学调查工作造成很大难度。

当前正值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再次呼吁广大民众能积极配合,如实告知自己的活动轨迹,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支持我们疾控中心流调人员的工作,严格遵守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关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对于已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或疑似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患者,要如实报告个人异常症状、往返疫区行程和密切接触史,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实对自己、家人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负责。如隐瞒病情、接触史,公安机关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