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皇帝继位,是封老皇后还是普通宫女的生母为太后?

一号头牌


你好很高兴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新皇继位,是封老皇后还是封普通宫女的生母为太后?

这个要看情况而论:

首先如果老皇后是新皇的生母那毋庸置疑是要立老皇后为太后的。

其次如果新皇的母亲不是老皇后,而只是一位普通的宫女的话,按照古代的制度来说是不能被封为太后的。

因为中国古代的制度以嫡母为生母。不要说皇家,即便是一个普通家庭里,所有庶出的孩子都是要称当家主母为一生母亲的,而自己的亲娘也只能称之为姨娘。家里所有的孩子都是当家主母的孩子,更何况是皇家。

所以新皇继位,如果老皇后还在世,那自然要被封为皇太后的。而皇帝的生母只能屈居皇太后之下。

看过《如懿传》的朋友们都知道,乾隆皇帝的生母是一个汉人,机缘巧合之下才生下了四阿哥弘历,他的生母正是一个不入流的宫女。

乾隆做了皇帝以后第一时间就封了熹贵妃为崇庆皇太后,后来想册封自己的生母可是经历了许多挫折的,可是最后的结果还是不尽人意。大家可以再去看看《甄嬛传》和《如懿传》还有《延禧攻略》这几部都是不错的清朝剧。


努力的就是最好的


老皇后啊


虞姬虞美人


新皇继位,是封嫡母为太后,还是封生母为太后呢?这个问题真的是无一而定,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其实每个新皇登基以后面对的情况都不一样,他们的处理方法也各有不同。

有的新皇是皇后生的嫡子,嫡母就是生母,这个时候毫无疑问的,肯定是尊皇后为太后的。

中国古代尊崇礼法,按照礼法皇帝的嫡长子才是皇位最正统的继承人,所以各朝虽然皇位继承斗争都很激烈,但是嫡子顺利继承皇位的情况还是非常多的。嫡子继位的情况下,老皇后如果活着就被尊为太后,如果已经去逝就不用尊封太后了,这种情况是没有任何争议的。例如汉惠帝刘盈继位以后,尊母亲吕后为太后;明宣帝朱瞻基登基以后,尊母亲张皇后为太后。这样的尊封最是顺理成章,不需要多说。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新皇虽然也是嫡子继位,但其母亲做为先皇的元配皇后已经去逝了,先皇又立的继皇后还活着,这种情况下继皇后也是要被尊为太后的。例如,汉宣帝刘询的第三任皇后王皇后,在汉元帝刘奭继位后被尊为太后,她虽然不是刘奭生母,但自幼丧母的刘奭多蒙王皇后的照顾,对这位继母是非常尊敬的。还有嘉庆帝的第二任皇后孝和睿皇后钮钴禄氏,她在道光帝继位以后也被尊为太后。道光帝绵宁的母亲喜塔腊氏是嘉庆的元配皇后,清朝是秘密立储制,绵宁虽然是嘉庆的嫡长子,但一直也没被立为太子。嘉庆帝去逝后,大臣们并没有在“正大光明”的牌匾后面找到继位诏书,正在大臣们不知如何是好时,孝和睿皇后却下懿旨说应该让绵宁为新帝,要知道孝和睿皇后自己也是有儿子的。因为她的懿旨,大臣们不再犹豫,拥立绵宁为皇帝(道光帝)。所以道光继位以后对助她上位的继母非常孝顺,对继母的孩子也是关爱有加。


有的新帝的生母一开始不是皇后,但是因为皇帝在确立继承人的时候,为了提升太子的出身,而封太子的母亲为皇后。例如,汉武帝刘彻的母亲王氏被封为皇后和刘彻被立为太子几乎都是同时的。明英宗朱祁镇的母亲孙氏也是在朱祁镇被立为太子后几个月被立为皇后的。这样的新帝虽然严格意义上并不算是嫡子,但生母在先帝时已经被封为皇后了,所以也是尊封皇后兼生母为太后,也很顺理成章。

有的新帝是嫡出,但是身为皇后的母亲已经去逝了,而后父亲又没有再立皇后,这种情况下就不用尊封太后了。

例如隋炀帝杨广、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等,都是这种情况。

有的新帝虽然是庶出,但是登基时,嫡母、生母都已经去逝,或者嫡母被废,根本就不需要尊封太后。

这种情况也很多。例如,西汉汉昭帝刘弗陵,他父亲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陈阿娇被废,第二任皇后卫子夫自杀,本身已经没有了嫡母。生母钩弋夫人又被父亲处死了,所以他虽然是8岁继位,但是却不必尊封太后。


有的新帝是庶出,但是他继位时嫡母已经去逝了,生母活着,生母虽然之前并没被立为皇后,但此时却可以以皇帝生母的尊荣被封为太后。

例如清朝的雍正、乾隆两位皇帝,都是嫡母先亡,尊生母为太后。

有的新帝是庶出,但是生母已经去逝,而嫡母还活着,那么就尊嫡母为太后。

例如,明孝宗朱佑樘生母早亡,他继位后,就是尊嫡母孝贞王皇后为太后的。

有的新帝并不是先帝的儿子,而是先帝的宗族侄子,那么他的生母是没资格做太后的,一般都是尊先帝的皇后做太后。

例如,宋仁宗的第二任皇后曹氏,因为宋仁宗无子,过继宗室赵宗实为太子,赵宗实继位后尊曹氏为太后。


有的新帝并不是先帝的儿子,而是先帝的亲兄弟,那么先帝的皇后一般还被尊为皇后。大部分新帝还是尊原来的太后为太后。

例如,明英宗朱祁镇因为土木堡之变被俘,他的弟弟朱祁钰被拥立为帝,他仍然尊孙太后为太后,而没有尊封自己的亲生母亲吴贤妃。

但这种情况也有意外,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称太后的人,她的位置就来的很意外。她就是大火剧《芈月传》中的芈月。芈月就是秦惠文王的后妃芈八子,秦惠文王去逝后,秦武王继位。秦武王很年轻就举鼎而亡,没有子嗣。芈八子的儿子嬴稷做为秦武王的弟弟,在各方势力的支持下登上了王位,他的母亲芈八子被尊为太后,把控朝政。在这之前,君王死后,他的皇后都是被冠上先王尊号的。所以秦惠文王的王后在他死后就被尊称为惠后了。芈八子因为已经有了一个惠后,所以大臣们便称她为太后。而嬴稷的嫡母惠后却下场凄惨。


有的新帝是庶子,他登基时嫡母、生母都活着,有的让嫡母、生母两宫并尊为太后,有的确只尊嫡母为太后,生母只能为太妃。

宋哲宗继位时,他的嫡母、生母就都活着,但是可能是宋哲宗的奶奶(太皇太后)不喜欢他生母的渊故吧,宋哲宗只尊嫡母向氏为太后,生母朱氏则只是太妃。

嫡母、生母同时活着的情况并不多,但若真有这种情况,大多数皇帝还是不愿意委屈生母的,所以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两宫并尊的情况。嫡母被尊为母后皇太后,生母被尊为圣母皇太后。按道理,嫡庶尊卑有别,就算同为太后,母后皇太后的地位还是要高于圣母皇太后的,但现实中却各有不同。

明宪宗朱见深继位以后,就尊嫡母钱皇后和生母周贵妃都为太后。可是钱太后仁弱,周太后霸道,再加上自己的儿子是皇帝,所以处处排挤钱太后,钱太后孤苦终老后,周太后还曾经阻拦她与明英宗合葬。这里的圣母皇太后是压过母后皇太后的。


清朝也出现过两宫并尊的情况。康熙帝继位后,嫡母博尔济吉特氏和生母佟佳氏都被封为太后,可佟佳氏第二年就病逝了。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两宫并尊是同治帝的嫡母和生母,分别是慈安和慈禧。慈安和慈禧两人共同扶养和辅佐同治帝,两人的关系还算不错,互相尊重,慈禧在慈安活着时也处处以慈安为尊。但随着权力的增强,慈禧也很反感慈安在身份上优越,就连慈安的死因,也是众说纷纭。

但我们要注意的是,上面皇帝的生母虽然是嫔妃,但她们也都出身高贵,家族实力不容小觑。真正的母亲只是宫女出身的皇帝也有,但她们早就因为为皇帝生育皇子而得到晋封,摆脱了宫女的身份,她们的家族也会得到封赏,身份早就提升了。而真正到登基时生母还是宫女的皇帝也有,他是宋仁宗赵祯。宋仁宗的生母李氏是父亲宋真宗的皇后刘娥的侍女,因为刘娥一直没有生育,便让李氏怀了宋真宗的孩子,待孩子生下后说是自己的。宋仁宗并不知道他的生母是一位宫女,他继位时年纪还小,刘娥把持着朝政,当然是独一无二的皇太后。直到刘娥死后,扶养他长大的杨太妃才高诉他生母的事情,而此时的李氏已经去逝多年,宋仁宗伤心之余追封李氏为皇后,同时他还尊养母杨太妃为太后。杨氏既不是皇帝嫡母、也不是生母,最后却被封为太后,这在历史上真的很少见。



虽然很多皇帝在面临尊封太后这件事情上遇到的情况都不相同,但无一例外是,在子继父位的皇位传承中,只要嫡母在(被废的先皇后不算),无论他和嫡母的关系如何,嫡母是一定要被尊为太后的,嫡上为尊的礼法制度皇帝也不敢更改。魏明帝曹叡明知自己的母亲甄宓被赐死是郭女王在其中挑拨,但他继位以后仍然尊郭女王为太后,就是因为郭女王是曹丕的皇后,他不得不尊封。


孔六十三


首先,一个生了皇子的后妃——即便是个宫女出身——皇帝也不可能不赐予恩典,提升她的位份。比如康熙的第十六子允礼,其母妃就是宫女出身,后来被册封为勤嫔,嫔的位份虽然也不算高,但好歹也是个尊位了,直到雍正上位,册封前朝宫妃,勤嫔才有了妃位。

其次,要分朝代和情况。

1、一些朝代对礼法比较尊崇。如果皇后和生母都在世,一般来说,都是封皇后为皇太后,封生母为皇太妃。

(宋哲宗画像)
<strong>

比如宋哲宗登基的时候,其生母和皇后都在世,所以尊皇后为皇太后,生母为皇太妃当然,生母毕竟是生母,所以有各种优待,比尊皇太后。

《宋史》:哲宗即位,尊为皇太妃。时宣仁、钦圣二太后皆居尊,故称号未极。元祐三年,宣仁诏:《春秋》之义,「母以子贵」,其寻绎故实,务致优隆。

等皇太妃去世后,一般都会追赠为皇后,皇太后。就如上面宋哲宗生母的例子,她就在去世后被追封为钦成皇后,追封为皇后就能与皇帝合葬,这一点在古代的礼法中非常重要。

崇宁元年二月薨,年五十一。追册为皇后,上尊谥,陪葬永裕陵。

又比如唐宪宗没有立过皇后,唐宣宗的生母,先为王太妃,宣宗即位后尊为皇太后,去世后又追为皇后。

宪宗幸之,生宣宗。宣宗为光王,后为王太妃。及即位,尊为皇太后。太后不肯别处,故帝奉养大明宫,朝夕躬省候焉。

其他被封为皇太妃的皇帝生母还有晋哀帝的生母周太妃,晋孝武帝的生母李陵容也曾被封为皇太妃。

如果皇帝登基的时候,先皇没有皇后在位,而生母在世,那么就会直接尊称为皇太后。比如乾隆皇帝的生母就是这种情况,雍正皇帝的皇后去世之后一直没有再立皇后,因为乾隆登基的时候是没有嫡皇后的,他就直接尊称其生母——当时的位份是熹贵妃——为皇太后。

(影视剧中的乾隆皇帝及其生母)

2、有些朝代对于礼法并不是太遵循,出现了两个或多个皇太后并存的情况,或者对生母并不加封的情况。

两宫并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清朝有名的西太后和东太后,西太后就是同治皇帝的生母,大名鼎鼎的慈禧太后,而东太后就是咸丰帝的皇后。

不加封生母最典型的例子是汉章帝刘炟,其生母是贾贵人,汉明帝在其出生后就把他交给了其宠妃马贵人抚养,马贵人进封为皇后,立刘炟为太子,终汉章帝一生都没有对其生母有任何加封,史书上也只称呼其为贾贵人。

(马皇后含饴弄孙图)

《续汉书》:孝明贾贵人,南阳人,明德马后之姨女,孝章皇帝之母也。初选入后宫,为贵人,生章帝。马后无子,帝既生,而马后母养之……于是马后待章帝过于所生,章帝感养育之恩,遂专名马氏为外家,故贾贵人家不蒙舅氏之宠。

3,、很多时候皇后之位与太子之位是绑定的。无子的皇后可能会被废,所以有皇后会抱养皇子。

比如东汉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郭圣通,就是先被废后位,紧接着郭圣通之子,太子刘彊被废,之后阴丽华成为了光武帝第二任皇后,其子刘庄被立为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汉明帝。

《后汉书》:皇后怀执怨怼,数违教令,不能抚循他子,训长异室。宫闱之内,若见鹰鹯。既无《关雎》之德,而有吕霍之风,岂可托以幼孤,恭承明祀?今遣大司徒涉、宗正吉持节,其上皇后玺绶。阴贵人乡里良家,归自微贱。“自我不见,于今三年”。宜奉宗庙,为天下。主者详案旧典,时上尊号。异常之事,非国休福,不得上寿。

比如汉武帝的长子为刘据,其生母卫子夫就是因为生育了汉武帝期待已久的长子有功而被立为皇后。

抱养皇子的皇后,前面列举了汉明帝的皇后马皇后抱养了汉章帝。

因为无子而被废的皇后有汉景帝的薄皇后。

《汉书·外戚传上》载:景帝立,立薄妃为皇后,无子无宠。立六年,薄太后崩,皇后废。

汉景帝按照立长的礼法先立了皇长子刘荣为太子,就有大臣进言,皇长子已经是太子,应该立皇长子的生母栗姬为皇后,汉景帝的反应是勃然大怒。

大行奏事毕,曰:“‘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今太子母无号,宜立为皇后。”景帝怒曰:“是而所宜言邪!”遂案诛大行,而废太子为临江王。

因为一旦立皇长子的生母为皇后,那么皇长子就既是长子又是嫡子,其太子之位就很难动摇了,而汉景帝喜欢的儿子是刘彻,最终的结果就是废太子,立刘彻的生母王夫人为皇后,刘彻为太子。

班固《汉书 外戚传上》载:卒立王夫人为皇后,男为太子。封皇后兄信为盖侯。

由此可见,为了让继任者占据礼法的优势,有些皇帝会让其生母为皇后。

(影视剧中的卫子夫)
<strong>

所以,综合来看,皇后作为嫡母,还是占据了礼法上的优势,只要继任的皇帝登基,一般都会加封其为皇太后,而作为皇帝生母的后妃,则各有各的际遇,

一般来说,皇帝出于母子天性和礼法约束都会加封生母,只是碍于礼法,还是会与皇后有所区别。正因为皇后占了嫡字,所以有些皇帝为了让继任者的地位更加安稳,会尽量让其生母成为皇后。







闲话说历史


一般是老皇后啊


花梨之木


背景:

对于皇室而言,最理想的继承者是皇后所出的嫡皇子。但很多时候,事情往往不能如人所愿,经常存在皇后无子或嫡皇子死亡的情况,太子的生母很可能出身低微。

(史上第一位太后:秦宣太后,也就是电视剧《芈月传》里的芈月)

那么,老皇帝驾崩,太子继位为新帝后,如何安排嫡母和生母呢?

大部分情况下,老皇后和皇帝的生母都会被晋为太后,两宫并尊。

1、古代嫡庶之分受到礼法保护,皇后虽然不是新帝的生母,但在国家法律和世间伦理上,她才是新帝的母亲,若不尊她为太后,天下人都不会同意;

2、皇帝乃是天下至尊,他的生母凭子而贵,哪怕只是宫女出身,此时晋升为太后也是理所当然,体现的是皇帝的孝道;

3、理论上来说,虽然两宫并尊,但原皇后的地位要略高于新帝的生母,这里折射出的是儒家所强调的伦理道德和等级制度;

4、可实际上,任何伦理或等级都大不过骨肉亲情,所以真正得到实惠、掌握后宫大权的还是新帝的生母,除非原皇后手段很高明,否则日子不会太好过。

两宫并尊

1、最早的“两宫并尊”现象出现在战国末期的秦国,秦始皇的父亲赢异人为了继承王位,刻意讨好自己的嫡母,也就是秦孝文王的王后,时称华阳夫人,她虽然极得秦王宠爱,却没有儿子。

在吕不韦的游说下,华阳夫人收赢异人为嗣子,赢异人继位后,先尊她为华阳太后,后又尊生母夏姬为夏太后。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双方都在互相利用,但赢异人并没有过河拆桥,对华阳太后很孝顺,赢政继位后对她也非常尊重。

(电视剧里的华阳夫人)

2、明朝好几位皇后无子,两宫并尊已成惯例。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朱祁镇的钱皇后和周贵妃。

朱祁镇和钱皇后感情深厚,患难与共,但钱皇后没有生下儿女。朱祁镇临终时怕她受委屈,一再交待继承人朱见深善待嫡母,还怕不保险,特意对大臣们说明以后要和钱皇后合葬。

然而他尸骨未寒,朱见深的生母周贵妃就来找钱皇后麻烦了,说钱皇后无子又身残,早该被废了,不配为太后。

大臣们瞬间炸锅了,先帝王交待得明明白白,你一个后宫妇人,胆敢和先帝唱反调?

刚刚登基的朱见深不敢偏心生母,劝说她接受两宫并尊的事实。没有儿子的支持,周贵妃翻不起大浪,只好接受。

但大臣们对周贵妃还是很有意见,为两宫上尊号时特意有所区分。钱皇后为“慈懿太后”,周贵妃只是“太后”,这更引起了她的愤怒,此后事事与钱太后做对。

大臣们也不可能随时守在内宫保护钱太后,她的晚年生活极为凄凉。

(电视剧里的钱皇后)

3、历史上最有名的两宫太后,当属慈安和慈禧。慈安是咸丰帝的皇后,虽然受宠,却无子;慈禧是同治帝的生母。

同治即位后,尊慈安为“母后皇太后”,慈禧为“圣母皇太后”。她们两人的关系,并不像大家印象中那么对立,咸丰死后,她们的利益很多时候基本是一致的。

按照咸丰的遗诏,她们都没有垂帘听政的机会。因为咸丰给儿子安排 了八个辅政的顾命大臣: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但他没想到的是,八大臣大权在握,不把年幼的皇帝放在眼里,更不给两位太后说话的余地。

孤儿寡母眼看就要受欺负,这两人都不是普通女子,一不做二不休,密谋一番,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设计逮捕了八大臣,判处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自裁、肃顺斩立决,其他人革职。

如此才形成了“两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

(电视剧里的慈禧和慈安)

慈禧虽然厉害,但慈安活着的时候并不能为所欲为。慈安的政治手段并不在慈禧之下,慈禧看重的大太监安德海,她说斩就斩了,慈禧不敢有什么异议。

可惜慈安死得太早,如果她活得长久一点,慈禧也会收敛一些。

结论:

新帝继位,嫡母、生母都是太后,两宫并尊。表面上嫡母的地位更高,实际上到底怎么回事,就得看嫡母的手段和新帝的态度了。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缥缈峰下一粒沙


以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为节点分两个时期,朱祁钰是第一个并尊嫡母和生母的皇帝,在朱祁钰之后,庶子继位并尊嫡母和生母为两宫太后成为常例,而之前只能尊嫡母为皇太后,嫡母死后才能尊生母为太后。


长岛男爵


1、各个朝代情况不一。

2、历代的宫廷党政还少吗?什么老皇后、普通宫女,谁能被封关键不取决于新皇帝的倾向,而是取决于能活多久,以及心有多恨,谋略如何,有何助手。


理简


分为两个阶段。

如题,如果皇帝继位,嫡母生母都在,该奉谁当太后?

明代之前,只能是嫡母。嫡母过世才能尊生母为太后。

比如,宋哲宗继位,嫡母向皇后为太后,生母朱氏到死只是太妃。甚至哲宗死后,朱氏小儿子的优先继承权都被剥夺。死后才因哲宗生母身份被宋徽宗尊为神宗皇后。

明代开始允许并尊双后。嫡母是母后皇太后,生母是圣母皇太后。例子很多,顺治嫡母哲哲,生母布木布泰就是如此。


四川達州


皇后有儿子的话,儿子就是太子,新皇帝。皇后无子的话,另立其他妃嫔儿子为太子,一般会把太子交给皇后来抚养。太子登基后,会封两个太后,一个是皇后,一个是生母(母以子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