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研究《易经》的人不建议占卜?

李顺Leesun


周易研究己经成了忽悠捞鱼,而不是真正去研究这门科学。八卦原模式其实本身就是错误的,横向取了八卦,纵向只取了六爻,就是说,原模式在满足事物横向对立的同时,忽视了同时满足事物的纵向对立,因而违背了事物全方位对立统一的客观规律。八卦是天体发展的总模式,是一部以图案和符号为高度抽象高度概括表达方式的完整的矛盾论。宇宙分为八系,同时分为八壳,八系是质别分裂的产物,八壳是程度分裂的产物。八卦是宇宙模式,它反映了万类同宗,万物同源,宇宙全系,全系统一,分类打包,集团运行的客观规律。太极是相对事物的绝对整体,八卦是绝对整体的相对事物。为寻求科学真理开展研究很有必要,只可惜诉求无门。

占卜被文明的演进给淘汰好像很合理,就准确率来说,我觉得这是跟文明程度正好成反比的一个东西,文化思想上的极简就是人事变化的极简,信息爆炸的时代脑子简单点的根本处理不来,决策矛盾冲突的时候就会很多,于是变得不可预测,到了国家层面则不一样,社会精英的通达反而能让事情变得更简单,具有更高的可预测性。天机就是天道,天机不可泄露,就是天道不可以去理解,去普及,那连道这个东西都不知道,怎么去实践呢,这岂不是胡说八道,这里说的天机不可泄露,是要泄露,但要小心谨慎的去泄露,让人有正确的看法,要引导着他去走正路,不然你让他理解错了,引导着他走邪路,这个责任谁来负,你误导了了别人一生,毁了人家一辈子,这个责任你付得起吗?

其实,人的思维有一定的差别,中学时期开始划分文科、理科。 文科人才,学理科肯定不行。 理科人才,学文科自然也不见长。 占卜需要理科的逻辑思维稍多一点,文科思维适应不了,大多学不会,或学不好占卜算卦,只适合从哲学方面学习和研究研究。 但是,他们也想给自己找点面子,就搬出来“善易者不卜”这句话,其实他们也知道是“曲解”。 反过来问问,“善易者不卜”,他善吗?他也只会说,易经是哲学。 孔子知天文地理,不用“占卜”也能预知天气变化等事;那才叫,“善易者不卜”呢! 现在学周易的人有几个人懂?能上那个“档次”?

学习周易就是学习世间的哲理,增加智慧。对于占卜,占到任何卦它都会讲一个对你有帮助的哲理。如果你对周易和其中的哲学智慧很了解了,那么占卜也就不重要。说白点,预测吉凶只是古代圣贤吸引人去读周易的一个世俗形式,不可当真。否卦,我就抛个砖头。我认为否卦是告诉我们犯小人的时候该如何去处之的。否卦不利君子贞。小人想算计人,那么来看看否卦,君子被算计了,也来看看否卦。所以不利君子。我觉得否卦特别像是企业中几股暗势力互相博弈的时候,一个小职员的如何乱中取胜的宝典。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当那些想构陷你的人只是出现了,互相勾结还没有形成气候的时候,你只需要堂堂正正的做人,不要给人把柄,观察战局不要不要站队。

也就是说公司里面虽然人人各怀鬼胎,但是形式不明的时候,这时候你还是做好自己就行了。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那些小人这时候开始营党结私了,这时候你就要一起溜须拍马,,否则你就是凶的。公司里面开始站队,站左边站右边都行,最先死的一定是不站队的。六三、包羞。当你的周围小人当道,指鹿为马的时候,你也应该这样一起,从而保存自己。能够睁眼说瞎话的人才能够生存下去。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这时候做事情一定要靠批文,有上命。尽量做到不被人抓把柄。同时应该悄悄的远离争斗,慢慢的发展自己的力量。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当你的实力在乱世中培养起来的时候,你要去制止这种混乱和派系斗争,大人就是最强的力量。并且要除恶务尽,斩草除根。九六,倾否,先否后喜。到了这一步,就是否极泰来楽翻转否,就是泰。就是通过这些做法,就可以把一个乱世变成治世。平定天下也是如此。

周易本来就是讲哲理的,每一句话都有哲理,学习周易就是学习世间的哲理,增加智慧。对于占卜,占到任何卦它都会讲一个对你有帮助的哲理。如果你对周易和其中的哲学智慧很了解了,那么占卜也就不重要。说白的,预测吉凶只是古代圣贤吸引人去读周易的一个世俗形式,不可当真。


历史深度揭秘


以鄙人的眼光看,《周易》原经文(卦辞、爻辞)没有一句占卜的话。注解原经文的彖辞、象辞(包括大象小象)也没有一句占卜的话。这就足以证明《周易》的原作者文王(文王作64卦卦辞)和周公(周公作64卦爻辞)不讲占卜明矣。注解原经文的彖辞、象辞为孔子所注,其中没有一句讲占卜,更足矣证明《周易》不讲占卜。然而竟有人拿出”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作为依据,说是孔子要人们占卜,硬把占卜这个大帽子扣在孔子头上。孔子在天上如果有灵,会放过你们吗?

”玩其辞玩其占”是原经文中文王周公说的原话吗?是孔子在原经文中的注解的原话吗?你们把《系辞传》中的话拿来扣在孔子头上,你认为合适吗?随意给人扣帽子,良心何在!

读《周易》首先要记住一条:只看原经文,只看原经文,千万记住!我说的原经文,即是上面说的卦辞、爻辞、彖辞、象辞。至于后面的《系辞传》和《说卦传》至少三分之一都是后世冒充孔子的大名篡入进去的,可恶之极!

比如《系辞传上》第十一章中有一段:”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段历来被易学家奉为圭臬,其实这是后世无聊之徒篡入的。《周易》诞生两千年后到了宋代,那个注《周易本义》的朱熹的老师二程,二程的老师周敦颐也未看到《太极图》是什么样子,否则周敦颐就不会绞尽脑汁作他的复杂的《太极图说》了。想想看:谁会做费力不讨好的事呢?除非是个大傻瓜!从这里看,”易有太极”明显是后世加进去的。至于”两仪生四家,四象生八卦”完全是胡诌八扯,驴唇不对马嘴。

当代人为什么看不懂《周易》?为什么有人说《周易》是神秘之书?为什么大都认为是占卜之书?其最大原因,其主要原因,其关键原因就在于《周易》所受干扰太大。如不大刀阔斧除去这诸多干扰,我看圣洁的《周易》很难大白于天下。


朱友振


很多研究易经的人当然不建议占卜了,因为,周易在西汉之后,逐渐分野为象数和经学两大体系,象数(术数)才是搞占卜的,经学则是从哲学的角度,解读《周易》的人文伦理,属于儒学经典这一大类。

那么,研究《周易》的人是否也不建议占卜呢?

误读“善易者不占”

题主的问题,大概有个出处,就是荀子说的“善易者不占”这句话。因而,得出了“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这个结论。而且,又简单的把这句话直译成白话文,说是精于周易的人是不会去搞占卜的。这完全是一种误读。

“易”是不是就是指的《周易》,这是个疑问。其实,从“易”的篆字来审读,其含义就是日月的交替。因为日月交替运行,天地万物就发生了变化。这个原理被《周易》所运用,以占卜的形式来了解周天的变化,推测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状态,探寻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可以这样理解,“易”是原理,《周易》则是方法。

因而,荀子所说的“善易者不占”并非是说研究周易的人不搞占卜,而是指懂得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不需要占卜也能够达到预见事物发展大趋向的目的,并非不建议人搞《周易》预测。

多少年来,荀子的这句话被误读。然而,误读却有它的积极意义。假如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占卜来预知未来,必定会产生“宿命论”这个消极负面作用,是不利于人类进步与发展的。不占而把握大自然发展变化的规律,才是“易”的境界。

为何不可以占卜呢?

《周易》原本就是一部古老的占卜大典,习学周易,必定是要从占卜入手的。如果抛开占卜,就无法找到习学研究《周易》的门径。门都摸不到,还奢谈什么研究呢?况且,很多研究《周易》的人(不是研究“易经”)都是占卜高手,经常也通过易占来抉择疑难。这部古老的占卜大典,其实有着非常现实的实际应用价值,为何不能为我们所利用呢?

古代西岐一带,流行八卦占卜,也称为蓍草卜筮。这是相对于商朝官方龟占的一种民间预测方式,西周取代商朝后,便设立太仆,掌三易而占天地吉凶。可以说,经过漫长的实践积累,八卦占卜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所有的卦辞和爻辞,也都是在长期实践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应验”结论。现在应用,仍然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

西汉以后,《周易》分野,术数家开始把《周易》占卜与五行学说、阴阳学说融为一体,不断丰富了易占理论,同样把《周易》提升到了哲学的高度。占卜是需要哲学辩证思维的,绝对没有公式可以死搬硬套而得出占卜结果。习学易占,且经常练习,非常有助于实践者提升哲学思辨能力,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把这些能力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之中,是大有裨益的。《周易》充满着智慧的正能量。

科学界一直在探索人的第六感,经常进行《周易》预测实践的人,第六感比较发达,对事物发展的大趋势大致可以达到“未卜先知”的境界。

当然,如果痴迷于此,凡事都要卜卦诀疑,完全依赖于《周易》,则是“迷信”。“迷信”的含义就是过度相信,过度依赖,失去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对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探知和认知,如此,必将误入歧途,也且“每占不验”。这是为什么呢?

周易占卜符合宇宙法则

“周易”这两个字到底怎么解,历来是有争议的。我的观点是,周,即周天,也就是整个宇宙。中国古代早就知道天是圆的,是周而复始的。所以,“易”就是在周而复始的运行变化。

易,就是变化,富含三义:简易、变易、不易。所谓简易,就是八卦中的每个卦自身的变化。比如乾卦(复卦),从第一爻开始变化,变到第五爻,还是没有变出乾宫,其属性依然是“乾金”。变易则更上升一层,乾卦变到第六爻,就是坤卦,这种变易之于简易而言,就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不易这个原理更为伟大,讲的是卦的静止状态,卦的每一爻都不变。但是,因为有日月运行的影响,其中便隐含着“暗动”的玄机。从哲学高度理解,就是“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这个宇宙运动变化的基本法则。

《周易》之伟大,就是参透了宇宙运行的基本规则,因而,中国古代哲学也是伟大的,绝对不是“朴素”的。

那么,把“周易”合起来解读,就是《系辞》所说的“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怎么理解?

因为(日月)变化,便诞生两仪,由两仪而诞生四象,由四象而诞生八卦。这其中,“太极”、“两仪”又是什么呢?我的观点是,“周”是一个圆点,通过变化(易)然后开天辟地,生出阴阳两个极端的宇宙现象。然后,阴阳交合,组合成四个象征宇宙最基础的物质形状。阴阳再交互变化,就形成了八卦,八卦一成,宇宙之间所有的现象便都在其中了。宇宙的运动变化,必然给人类带来福祉,也降临灾祸。

这是宇宙起源说的最早、最原始,也是最伟大的表述。古人“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八卦类宇宙万象,含天道变化。既然《周易》包含了宇宙运行的基本法则,万象变化都在其中,为什么不可以占卜呢?

学易占必先解本义

现在,很多学易者都是从实用周易预测入手,基本上没有对《周易》原文进行解读。实际上,《周易》的卦辞、爻辞本义虽然也教人为善,但都是占卜的断语,而不是道德规范。

以乾卦为例,其卦辞云“元亨利贞”。这四个字的本义并非“君子四德”,而是告诉占卜者,占到这一卦预示着何种吉凶,该怎么去调整自己的行为。

元,副词,可作“很”解。“亨”,通畅。“利”,作“好”解。“贞”,就是占卜的意思。这个卦辞连起来解,就是:很顺利,是一个好卦。或者说,很好,是有利之占。

卦辞所示,这一卦很吉利,但是不是诸事皆宜,所为皆吉呢?不是。《周易》是要讲变化的,占卜过程中要求出“动爻”,也就是算出哪一个爻有变化,变化的这一爻就是事物发展的趋向,也是未来吉凶的暗示。

乾卦第一爻如果由阳爻变为阴爻,爻辞便告诉占卜者“潜龙勿用”。也就是说,再好的事情,也不是做的时候,需要等待时机,不要采取任何行动。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去做占卜的事情呢?这就要看乾卦初九这一爻变化后所变出来的那一卦的卦辞了。

《周易》本义大抵如此,把《周易》本义与实用易占相结合,更能够提高易占的准确性。

学习《周易》本义,也是对宇宙自然变化规律的探索,能够让学易者向更深层次的自然科学迈开探索的步伐。比如天文学,则是很多易占高手的必修课。易占的意义并不是卖卦问卜,而是教导或者引导我们遵循自然法则,不做违背伦理道德之事。所以,历代易学大师都特别注重道德修养,也对后来的学易者进行提点,非正人君子不可学易。

同样,“经学”也着重从《周易》中提炼精华,从哲学和伦理道德的高度解读这部古老的占卜大典,成为儒家必修的五经之首。

从这个角度讲,这部“天书”无论怎么分野,都是一个目标:探索宇宙自然规律,提升人文精神境界。因而,学易经的学易经,修易占的修易占,不可因“善易者不卜”这句被误读的话所困扰,该怎么做还怎么做。


绿野萍踪01


有句老话,叫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骝一骝,易学占卜,立竿见影是要见结果的。六爻、奇门遁甲等占卜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在考验占卜者的文化修养和是非水准,若占卜的准,意味着泄露天机,若解释不了卦象,或胡乱解释,势必占卜不灵。

特别是研究易学者,大都精于占卜,只是大都畏于泄露天机,不愿多试。

传说泄露天机者,大都有不好之报应,故知易者不主张占卜。


上海老牛1


易经占测,就是太会变化了,以致于搞易经占测,还没明白事情怎么样,事情就已经发生了,还有就是事情太会变化了,没有等预测事情就发生了很大的,甚至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所以因为变数太多,搞易经占测者,就只好说善易者不占而已。


八卦小一


就这个命题,我看了下面的跟贴,我觉得绿野萍踪01的贴子写得比较好。他书理了易学发展的流程与分脉形成,各分脉又在哪些方向进行了引深与发掘。更关键的是,他点出了上述命题的来源与出处:“善易者不占”来自于荀子。但遗憾的是,他作的是学院派式的介绍,对于门外者仍是处于云里雾里。其次是没有讲清楚荀子所说“善易者不占”这句话真正的涵义。到口的答案少了画龙点睛的最后一点。即大家理解错了,荀子的本意是君子不用占卜也能处理面临处境的困惑。因此,不占卜这句话,就是不必用卜占的方法,也能应付与处理自己自面临的困局与疑惑。不必借助于占卜的意思,并不是说善易摒弃占卜这种手段。从现存的甲骨文来看,当时商周贵族每临遇到困境、疑惑、难解、大事是常用占卜的手段来作决断处理。那么,回过来出,世上主要流行的八八六十四卦动爻的后天文王易的诞生背景。当时,周文王还是西歧诸候国君,因被商纣王起疑,囚禁在羑里,杀戮随时会临身。后来的周文王,在根据先天伏羲易与当时已有的哲学常识,在空闲时,把贵族在政治漩涡中会遇到的六十四种局面,用动态爻变的方式演变出它们的各自发展走向,于是贵族(君子)应该作怎么适当正确的处理。这就是周易。所以说,荀子告诉门生,善易者彻底弄通理解活用了周易八八六十四卦各自爻变动态走向,就不必事事占卜,也能顺心如意的处理好面临的决断与困惑。我要感谢绿野萍踪01先生的跟贴。我只是只他精彩的画完龙身的前题下,给龙睛点了一筆。朽翁退休前是在复旦当老师的。朽翁认为一名直正称职的老师应该具备二种能力,一是通,能把复杂的学木理论脱术语概念化,用最通俗的言语或比喻,让大众与初学者理解弄懂。爱因斯坦用通俗的比喻给大众讲了什么是相对论。白居易把诗写好后,读给老妪听,问听懂否?这就是当导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水壶里有饺子,你得象流水一样倒出来。当导师更高一个层次就是悟。在大家习以为常的知识中,你不泛泛走过,而是道出其出新意、妙处、别人没有想到和深挖的东西,融汇贯通,让听有者恍然大悟,有醍醐灌顶之感。这就是直导师的更高一层次的基本功。导师本人要博学,只有在随时融汇贯通,随手拈来时,才能做到这一点。朽翁糊涂,扯远了,抱歉!


随心所欲不系舟


说这话的人就是那种“酸人“,大家都懂得。不要说《周易》是一部占卜书,就连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无不是来之占卜。这些所谓研究《周易》之人,自命清高,实则腹空嘴尖。相比之下孔子倒是不那么清高的。孔子“五十好《易》,纬编三绝“,对周易的研究呕心沥血,尚无此清高看法。《论衡· 卜占篇》鲁国将伐越,子贡测其吉凶。得“鼎“之“蛊“卦(出自周易)。其辞曰: “鼎折足,覆公悚,其形渥,凶“。子贡认为行军打仗要靠足,今足折了,怎么打仗?伐越必凶。孔子看卦后说无妨,必胜。理由是“越人居水,行用舟,不用足,故吉“。鲁伐越,果克之。

圣人孔子都不说研究《易经》不建议占卜,而且是占卜高手。反观这些人的所谓研究一定只是皮毛功夫,根本不会占卜,为掩饰其智商故作态清高而已。正是: “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双樵\n


确实很多人不建议占卜,我听到的原因有这几种:

一种是,占卜是泄露天机,对为人占卜的人不利。

一种是,占卜是迷信,不能相信。

一种是,占卜是巫术,有一定研究价值,但没有实际意义。占卜不是学术,更不符合科学。许多搞周易研究的确实既不会占卜,也不赞成占卜。

第一种说法,好像也没有实际依据,把天机看做是天道的秘密,天好像者小心眼的上帝,不让人参透它的面目。这种说法,是过去出现的一种民间迷信。

第二种说法,完全不相信占卜的价值,对于《易经》来说,有点武断,但也无法反驳。

第三种说法,是争议最大的一种情况。

大部分学者基本上有一个共识,认为《易经》的功能有理、数、象、占四个方面,但占卜这个方面,能不能占卜,还是有很大争议。从八十年代开始,占法研究进入了学术研究的厅堂,但是,对于占卜的效能,还是不能充分展开讨论。占法研究,始终是欲言又止,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占卜基本上流传于江湖,庙堂上的研究,只局限于描述性的记录。

客观地说,占卜是很值得研究的一个方面,占卜和象数思维是同源同理,熟悉象数思维,最直接的练习方法就是占卜。占卜对练习象数思维有帮助。古人就是通过练习射覆的办法,熟悉周易卦象的解法。射覆,就是把东西藏起来,让练习者起卦,通过解卦猜测藏起来的东西是什么。《晋书》就记载有管辂射覆的卦例。民国时期的尚秉和先生,把这些没有记录解法的卦象拿来进行了自己的解释。

从研究和利用《易经》的角度,占卜有它独特的效用和价值。

但是,从历史经验看,占卜不能成为社会性活动,更不能商业化。其根本原因是,占卜的过程有很大的随机性,很难形成共识,这样就较难进行比较和论证,不能比较和论证,就不能确定占卜到底有没有道理,占卜到底是瞎蒙,还是言之成理。

更麻烦的是,占卜的象数思维,确实含有凭直觉判断的方法和情况,卦象和占法的灵活性,提供了非常多的观察路径,得到的结果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占法很多时候带有强烈的个性化方法,这样,理性和非理性相交混的经验性思维,占卜者自己心中有数,但是对于他人则是很难令人信服的。

如果占卜判断出了问题,反过来,就说不清楚问题是出在哪里。在占卜过程中,主观动机不纯,有预定目的和结论,不懂装懂,这些问题都是难以确认的情况。

占卜既可以成为信任的理由,也可以成为不信任的理由。

占卜从经验看,准确性不会是百分之百,不准确的概率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发生了不准确的情况,那就有口莫辩,不论要证明值得信任还是不值得信任,都难以找到说服的客观标准和理由。这就造成了“信则有,不信则无”这种模棱两可的困境。汉代大易学家京房,以精通《易经》被立为博士,深得汉元帝信任,但最终还是被诬陷为“非谤政治,归恶天子”,因此而丢了性命。可见以占卜为业,以占卜立身,是很有风险的事。

占卜没有获得商业化资格,是很有道理的。本质上不是占卜凶险,而是占卜的不确定性、过程的不透明性、占法的直觉性等特点,让它不适合成为公共性的社会活动、商业性活动。更有甚者,占卜一旦大行其道,社会认知必然失序,浑水摸鱼的骗子必然猖獗,这是正常社会生活所不能忍受的。

现代社会,占卜难登大雅之堂的原因,归根到底,还在于所有占法的前提——天人感应原理,至今无法得到证明。这和中医面临的局面是一样的。天人感应,是天人合一的一种内涵,占卜就是运用这一原理起卦、用卦的。占卜时,为什么要随机取卦,随机取象、取数形成的卦,为什么就能反映求占者的真实情况,到目前,还看不到可以从科学的角度给以说明的前景,正因为这个原因,占卜被认为是巫术,是伪科学。

不管经验告诉你,你的占卜有多准确,但是你还是说不清为什么你的占卜是准确的。

这一点,许多研究者是明白的,目前只能认同,或者拒绝认同,这是《周易》唯一神秘和难以说明的原理性问题。同样难于实证,但经验证明有一定效用的,还有阴阳五行理论。这些不能被实证的理论,仅仅自《易经》算起,在中国历史上已经流传两三千年,他们之所以能流传不衰,还是有它的生存土壤。在人们用实证科学能认识的范围还是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在人们不能解决的问题远远多于能够解决的问题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要运用有一定的经验性知识来应对未知的事物和情况。人类讲长期面临这种认知的局限。这为从整体上、模式特征识别上、运用经验模式去推测事物,提供了土壤。

在这方面,《易经》等的经验性认知方法,有它特殊的优长。《易经》思维来自于原始思维,但不是巫术,它们是天才的模拟思维范式,是古人依靠经验构造的系统认知模型。这些思维方式的可靠性虽不能实证,但有一定的哲学和思维价值,特别是在实证科学根本覆盖不了的地方,它还可以用独特的模式,帮助人们猜测事物的趋势。

这也是中国文化中最不能被人理解和接纳的地方。但不要轻易认为这是中国人愚昧的表现。

只相信实证科学的人,绝难对中国文化中的这种所谓经验理性、非科学的东西表示赞同。

但是,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特别是一种用具有经验模拟、联想比拟的方式去推断事物的发展方向,《易经》还是有它独特的魅力。


热带雨林的午后


为什么呢?我想有两点:一个就是不会,只会点皮毛,算不准。一个呢,就是没指望预测发财,也就是看看书,没有精研。


乙丙丁6


很多研究《易经》的人不建议占卜,估计是有

原因的。

他们占卜的结果只有两种可能:吉与凶

所以,跟一般人瞎蒙一样,没啥差别。

区别在于,他们有一套自圆其说的理论,什么

吉中带凶、凶里有吉、吉凶转化等,什么都让他们说完了。

所以,占卜准不准不是关键,关键在于擅长自圆其说。

他们建议不轻易占卜,说怕泄露天机,泄露天机是天谴的。其实说白了,就是让人知道,他们是冒风险为人家占卜的,这样可以让人尊重,而且捞钱更得心应手。

当然,他们可以借助方法,可以让他们猜得更准,通过观察、打听、伪造现场等各种手段,更卑劣手段都有人用。

《易经》的产生,本来是为古人在农业、渔业、狩猎当中服务的。古人的农历,也是易经的缩影,只不过更具体罢了。

总结一句话:对没有运动规律可循的预测,都是徒劳的。

如果用大数据统计,那不是预测,是概率问题。

天气预测现在够发达了吧,什么卫星都用上了,气流运动趋势可以说计算得十分精准,但照样会出偏差。

《易经》本身就不是什么算命书,只是因为古老不易懂,被江湖骗子利用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