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不先收回荆州,再北伐中原?

文新2005


蜀汉从建立之日起,就一直打着“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旗号。曹魏代汉自立,才是蜀汉真正的敌人,诸葛亮北伐魏国就是为了维护了汉室的正统、师出有名。夷陵大败之后,蜀汉实力大损,而东吴也在夷陵之战中消耗实力过半,如果此时再向东吴用兵,坐收渔翁之利的只能是曹魏,无疑是自取灭亡。

在《隆中对》中,诸葛亮向刘备阐述了自己对东吴的看法:“孙权占据江东,已历经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所以,在诸葛亮当丞相时期,蜀汉已经没有能力夺回荆州了。

刘备为何会失去荆州?

赤壁之战后,荆州被魏蜀吴三家瓜分,刘备入川,留下关羽镇守荆州五郡,刘备得到蜀川之后,迫于东吴的压力,被迫将长沙、桂阳两郡还给了孙权。后来关羽出兵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区,于是孙权派吕蒙偷袭了荆州三郡,至此荆州完全失陷,而且关羽守卫荆州的战役中被吕蒙斩杀。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同东吴展开了生死殊途的消灭战,最后以刘备的失败而告终,这一战争,蜀国不仅仅没有夺回荆州,而且国力大伤。

刘备死后,诸葛亮已经无力拯救蜀国走向衰弱的局势,诸葛亮选择北伐,而不是按照原计划先夺荆州再抗魏,也不是守益州,与魏划江而治,原因有三点:

一、当时蜀吴还处于联盟状态,蜀吴的敌人是魏国,而此时的魏国一直想要消灭蜀国取代汉室,在这个时候诸葛亮北伐有理有据,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而如果按照原计划,在舆论方面就已经占了下风。
二、蜀国能够一直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孙刘联盟,如果此时蜀国再与吴国发生战争,这样只能加速蜀国的灭亡,不是明智之举。
三、夷陵之战结束后,蜀国的实力已经大损,相反吴国的实力却大增,想要在吴国手上再次夺回荆州已经不可能了。

于是诸葛亮决定与其被动的防守任人宰割,还不如主动出击,搏得一线生机,所以他才决定北伐。


公元前


据《三国志》记载,蜀国灭亡时,人口有94万,军队十万,军民比例为1:10,这应该是蜀汉时期的一个平均水平。如果军队人数超出这个比例,老百姓是负担不起的,以蜀汉的国力是很难支撑的。所以,蜀国并没有百万大军,维持15万军队应该是极限。

刘备带了数万人入蜀,诸葛亮张飞赵云援军也有数万,和刘璋打斗必然伤了人马,再加上刘璋的降兵,汉中之战也损失不少,那么,大约估计刘备撑死十万人,再加上关羽军团的几万人,刘备军最多不会超过十五万人。

要是真有百万人,夷陵之战还会失败?刘备直接强攻陆逊的营寨,反正兵马多,几万人来回作战,东吴如何抵挡?而实际上,刘备夷陵之战参战兵力小于八万。

三国的形势是很奇特的,一国的任何一个举动,必然牵动到另外的两国,所以史称三国鼎立。蜀国这一方,国力最小。当年刘邦以天府为依托,顺利还定三秦,是因为得到秦地百姓热切期盼的拥护。而刘备爱举一益州之力进而复兴汉室、北定中原,第一个条件就必须“联吴抗魏”,第二个条件就必须等待“天下有变”的有利时机。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其次诸葛亮不是想夺回荆州而是他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方面关羽兵败身死使得荆州落入了吴国人之手这导致了刘备的实力被严重削弱,所以从理智上来看最好的策略就是休养生息发展实力徐图荆州。从后来刘备贸然伐吴遭遇惨败可以知道当时迫切想要夺回荆州的想法是错误且冒险的。





Hai子君


诸葛亮先收回荆州,再北伐中原,在战略上是错误的,理由是:

第一,诸葛亮北伐中原的先决条件是吴蜀联盟,最起码是吴国保持中立,在吴蜀对抗的情况下,诸葛亮北伐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

第二,诸葛亮收回荆州是做不到的,关羽大意失荆州以后,地缘优势和人缘优势已经归孙权所有。

第三。关羽死后,刘备以为关羽报仇为名大举伐吴,结果在夷陵之战中大败,人力物力财力损失巨大,事实证明伐吴是错误的。

第四,如果诸葛亮硬要伐吴,不仅不能收回荆州,而且损失惨重,将造成夷陵之战之后的再一次元气大伤。这样,蜀汉不仅不能取得北伐中原的胜利,就是发动北伐中原的战争也做不到了。


谷老师


诸葛亮不先收荆州有两个原因:第一,恢复了和东吴的联盟,北伐时邀请东吴一同出兵攻击曹魏和自己在荆州出兵攻击曹魏的意义是一样的;第二,先取得陇右五郡之地,就截断雍凉二州和中原曹魏的联系,成果比取荆州要大。


荆州能起到的作用是可以代替的

刘备占领益州以后,荆州和益州之间虽然是一个国家管辖,但荆州的几郡之地都处于西蜀的天然屏障之外。按照诸葛亮的发展方向就是留一员上将在荆州伺机而动,配合益州的一切军事行动。

拥有荆州对蜀汉来讲是很好,益州军北伐曹魏要是遇到的军事压力过大,可以随时命令荆州军攻打曹魏宛洛地区来缓解益州军的压力,毕竟一国之间的军事配合是比较容易的;荆州丢失后刘备又败夷陵,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掌权,诸葛亮选择的是修复了蜀吴联盟,而不是收回荆州,这就说明可以利用联盟邀请东吴一起伐魏,以东吴的配合给曹魏施加压力,可以大大的缓解曹魏对蜀汉的军事压力,目的是一样的但是效果却更好。


平取陇右、蚕食雍凉更重要

诸葛亮即使率兵夺回了荆州的失地,按照当时武将的情况谁可以胜任荆州守军将领的职位。派遣武将的能力必须要具备独当一面的才能,不然荆州还会得而复失。当时的情况一是蜀汉没有合适的人选,二是蜀中尚且缺少大将。而且一旦收复荆州失地,还会把东吴推到曹魏一方这样蜀汉处境会更被动。

虽然失去了荆州,但是剩下的地盘均在天然的屏障之内,不必过多的分散兵力。这时可以集中力量攻打陇右五郡,一旦得手那么雍凉二州就是蜀汉的囊中之物。大军守住陇右五郡,稳定凉州、雍州两州之地休养生息几年,这能让当时的蜀汉翻身逆袭。凉州盛产军马,不仅可以培养自己的骑兵,还切断了曹魏的一部分军马供应,这对曹魏也是一种削弱。

蜀汉拥有了三州之地,军事、经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再次北伐曹魏时效果肯定是不同的,只要确保东吴保持中立,有没有东吴配合也不那么重要了。


总结:取荆州势必会和东吴成为死敌,把东吴推向曹魏一方,这样即使收复荆州对蜀汉也没有多大的好处。而恢复和东吴的联盟,再取得陇右对蜀汉来讲可是有着天差地别的区别。权衡利弊诸葛亮不去收复荆州也是当时最好的选择。


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历史。


青梅煮酒品三国


先看北伐当时的国际形势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当此之时,蜀汉唯有益州一州之地,吴有荆州大半,扬州和交州之地。硬实力上来说,吴是强于蜀汉的,更别说魏国了。

要想收回荆州,势必少不了与吴国一场恶战。丞相虽天纵之才,但关张殒命;吴国陆逊身经百战未尝一败,兼有黄盖韩当,朱桓全琮,徐盛丁奉等为爪牙,战之未必能胜。

再则,蜀胜吴则吴大败,魏遣一上将十万兵伐吴,吴有灭国之灾。纵使魏不伐吴,吴人怀恨在心,北伐时再夺荆州奈何?蜀败,则北伐更遥遥无期矣。

事实上,交好吴国正是北伐的前提,这与丞相的大方针是一致的。蜀国没有实力同时和魏国吴国交战。当初曹丕犯得错误,曹睿可未必会犯哪。


煮酒放歌


因为关羽大意失荆州后,丢失了重要关口,东吴占据夷陵之后,可以将其作为荆州的屏障重兵防御蜀汉,蜀汉再想要出兵夺荆州,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其实真正历史上关于魏国,蜀国,吴国的兵力是有记载的,魏国最多,毕竟地大面广,魏国人口有443万,常备的兵力有50万左右;而吴国的人口要少一半只有230万左右,常备兵力10万左右,但是后方还有10万兵力;而且蜀国的就更少了蜀国人口就只有94万,常备兵力10万。

其实说蜀国强就强在这个时候,这是蜀国兵力最足的时候,因为三国时期是生产力真的太低下了,10户才能养一个兵,在夷陵之战之后蜀国差不多损失了一半的兵力,估计有个五万左右,所以对蜀国算是伤筋动骨了,这五万兵力就当时蜀国的人口来算的话,没有个10年还真的是缓不过来的。

2蜀汉积攒的用来北伐的钱粮、军械等在此战中损耗严重。可以说刘备是卯足了劲要和东吴对抗的,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此次夷陵之战,刘备调动10万大军,更是调动数十万二线部队为前线输送补给,结果大败之后,这些巨量的物资统统丢失,溃兵们为了挡住追击的东吴军队,竟然将物资堆积在路上焚烧,由此可见其损耗之大,几乎将蜀汉的国库掏空。

3蜀汉丢失了重要的关口,再无出兵夺回荆州的可能。夷陵地处麦城西,控扼荆州,是蜀汉通往荆州的重要通道。此次夷陵之战的失败,让蜀汉将其丢失,东吴占据夷陵之后,可以将其作为荆州的屏障重兵防御蜀汉,蜀汉再想要出兵夺荆州,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4大量军事人才以及战将战死。夷陵之战后,名将张南、冯习、傅彤、马良等死于乱军之中另外,刘备曾派镇北将军黄权驻守江北,以防止魏国的进攻,他曾力劝刘备不要轻易出兵,刘备兵败后,黄权被吴军堵住退路,无奈之下,他只得投降魏国。杜路、刘宁也被迫投降东吴。一大批优秀人才就这么损失了,而后续的并没有在培养出来人才了。盲目的开启了夷陵之战加快了刘备集团被收购的时间,这对于人口原本就稀少的蜀汉来说,等于直接宣告退出争霸的舞台了。



i小献


诸葛亮不是西方的万能之主!

诸葛亮彼时早已过气!

早已丧失雄心壮志!

荆州丢失,诸葛亮无可奈何!

孙权称帝,诸葛亮唯恭维拍马!

吴候摇身一变,自称:大帝!!!

武侯摇鹅毛扇,高呼:陛下万岁!

诸葛亮承认荊州主权归孙权!!

武侯和吳候,再也不能平起平坐!

武侯拜谒孙权,须以君臣之礼!

武侯早已弃武!!!

武侯面对孙权,竞无可奈何!

武侯岂敢触曹魏龙鳞?!!!

统一中原?诸葛亮作梦都能惊醒!

诸葛亮治理个小小蜀国,仅仅九州之一的方寸地,已累得……鞠躬尽瘁,累得魂断五丈原!!!

.每事必躬,若将九州之地恭手让给诸葛亮,恐怕会累得掉到奈何桥下,永世不醒也!!!

诸葛亮早已尽瘁,何必再给他安排一个……比妇女生孩子还难的任务?

诸葛亮千古!安息吧!




主天安


先说观点,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规划中,荆州是极其重要的战略支点。但是在刘备夷陵之战失败之后,如果为了荆州,长期与东吴处于战争状态,并不符合蜀国的战略利益。这也是诸葛亮不先收回荆州的根本原因。

一、攻击荆州,失去大义

蜀汉政权建立的道义根本是匡扶汉室,讨伐国贼。这也是刘备作为皇室宗亲,身上必须承担的责任。此时的天下,曹丕已经代汉自立,建立魏国。为了延续汉室正统,刘备也自己称帝,建立蜀汉,而东吴此时并没有称帝立国。从道义上来说,这时候蜀汉的敌人应该是曹魏,而不是割据一方的诸侯孙权。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虽然是打着为结义兄弟关羽报仇的名义出兵,但是已经在蜀国内部形成极大的争议。如果在夷陵之战失败之后,还不依不饶地与东吴争夺荆州,那么蜀汉的军事行动就变成了诸侯之间的地盘之争,不再具备汉室正统的地位,失去大义的制高点。

对于这一点,曹魏、东吴可以不在乎,但诸葛亮不能不在乎。如果失去大义,就将推翻之前蜀汉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变成了一个普通的割据势力,不能代表汉室。因此失去民心,这对于诸葛亮匡扶汉室的远大目标,将是不可挽回的损失。

二、孙权比曹丕曹睿更难缠

诸葛亮开始北伐是在公元228年,此时魏国的君主已经换成曹睿,二十出头的年纪,没有太多的威望和资历,正是主少国疑的时候。论个人能力而言,曹睿并不如他的父亲曹丕,比他的祖父曹操更是远远不如,加上魏国早期的文臣武将纷纷故去,此时的魏国正好处于一个虚弱期。

东吴方面的君主依然是孙权,这时候四十多岁,正是年富力强,地位稳固的时候。论战绩,孙权在赤壁之战挡住了曹操,又在夷陵之战战胜了刘备,用事实证明东吴绝不是一个软柿子,与东吴争夺荆州难度极大。

因此,从诸葛亮的角度出发,选择年轻的曹睿进行北伐,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三、夺取关中可弥补荆州的损失

荆州对于蜀汉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隆中对之中看出来: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

----《隆中对》

可见荆州的战略位置极佳,能够同时向北、向东攻击曹魏和东吴。而丢失荆州,让诸葛亮的战略部署出现一个巨大的空白,蜀国从此不能从许昌、洛阳方向攻击中原地区,失去了双线出击的战略主动权。

但换一个角度看,如果诸葛亮北伐成功,拿下西凉和关中地区,那么同样能夺回战略优势。蜀汉将拥有关中平原的产粮区和西凉的战马,到时候可以从长安出发,经洛阳进攻中原,可以完全弥补失去荆州的损失。

由此可见,诸葛亮选择先北伐中原,是符合蜀汉当时的战略形势的,能够让蜀汉保持汉室正统的身份,向着匡扶汉室的目标前进。

欢迎关注【历史步行街】,您的点赞、评论、转发都是对笔者最大的支持和鼓励。


历史步行街


因为诸葛亮虽然聪明,但也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在跟刘备的时候可以说是兄弟情深也可以说主帅心,而荆州一直没有收复,是因为刘备不想做无情无义的事情,荆州是刘备的亲属之地。刘备死后诸葛亮也没有去收复,只是为了尊重刘备,才一直没有去收复。


清新一笑


你不是诸葛亮,你无需看三国流眼泪――替古人担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