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后,如果企业宣布降薪,你选择接受吗?还是直接走人?

本仙女胖胖滴


降薪,是降20%,降60%,还是降100%呢?

疫情影响下,很多公司由于生意瘫痪,造成资金紧张难以运转。

选择降薪的目的在于:节约用人成本,让员工与企业共同承担风险

对于企业宣布降薪,是否该立刻走人?建议大家好好思考以下问题,再做考量。

1、降薪,是长期降薪吗?如果不是,离职就能解决问题吗?

这一次的疫情,对很多行业都造成影响。中小企业面临着生存环境的困难和压力。

说白了,企业降薪是为了管控公司运营成本,为后续发展节省空间。

降薪选择离职,你要观察企业降薪是否一直存在。

  • 如果说企业降薪是长此以往都降薪,而降薪对你的生活造成影响,与你的工作价值不对等,再三考虑后你选择离职,这或许情有可原。
  • 如果只是这一个月降薪,从长远发展考虑,离职是否能改变现状?是否其他公司不会降薪?

2、降薪,与你的职业发展是否冲突?是否意味着你将失去升职加薪的机遇?

作为企业员工,千万不要单纯的看表面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才最重要。

你要思考下:

企业选择降薪的原因是因为疫情影响入不敷出,运营成本增加还是因为你的个人能力问题降薪。

  • 如果是疫情影响降薪,说明全体员工都要付出代价,并不单单是你一个人。这种情况,建议不要轻易离职。因为其他公司,可能也是一样的情况。
  • 如果是个人能力被降薪,那对于你今后职业生涯发展肯定会有影响。这种情况,建议你离开。因为降薪,代表着企业对你能力的不认可。

3、离职是否能改变降薪现状?

如果对于企业降薪行为,你非常不认可、不赞同。

这时候你要思考下:离职是不是就能改变降薪现状?离职是不是就一定能保持现有薪资的稳定?

如果这些问题,你自己都是未知数,建议慎重理智的选择。

离职原因千万种,但意气用事的离职却是不可取的。

就算要离职,也要做到骑驴找马,不要裸辞。因为裸辞的代价,普通人真的耗不起。

我是 ,职场咨询规划师,互联网公司运营经理,知乎专栏作者。更多职场精彩内容,欢迎关注我,与你一起优雅混职场。


壹哥职场说


大家好,我是老张,针对这个话题,我有些自己的看法。

如果是我所在的企业宣布降薪,我要先弄明白以下几个方面:

1、这次降薪是一部分降薪还是全员降薪?

2、降薪是否为了是帮助公司分担这次灾难,对公司做出的“个人奉献”,如果是,那么以后赚钱了或者发展好了,是否会有相应的奖励机制?

3、这次降薪周期多久,一个月?三个月?半年?

4、降薪比例多少,是否会影响到我的生活?是否在我接受的范围内?

然后我要结合自己的情况,问自己以下几点?

1、自己如果这时候跳槽,是否有把握发展的更好?

2、自己来公司几年了,是否还有成长空间和发展空间?

3、自己对于这家企业是否还有感恩的情怀,自己这时候离职是否会内疚,影响道心?

如果你核算下来,要走,我建议你:

1、对公司,表示全力支持,拿出和公司同呼吸共命运的态度,继续好好工作;

2、开始私下投递简历,预约面试,寻找好的机会;

3、投递简历一定要屏蔽老东家;

如果你核算下来,觉得还可以接受,不想走,我建议你:

1、既然想好了,就不要有心理不平衡了,对公司表示全力支持,拿出和公司同呼吸共命运的态度,继续好好工作;

2、思考提升公司业绩,提升人员效率的方法、点子,带动大家让公司尽快进度困难期。

说在最后的话:

经历这次疫情,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公司宣布降薪也实属无奈之举,所以,不管离职不离职,都不要埋怨什么,好聚好散,道路阻且长,幸来日放长,让我们做好自己吧!

如果各位小伙伴喜欢职场发展的文章,关注我吧~我希望和大家一起成长~


老张聊职场


任性一定要有强悍的实力做为后盾,说走就走的都不是一般人。在这场疫情之后,很多企业估计都会选择降薪作为减耗的手段,每个人面对降薪的态度一定也不同。我觉得还是根据自己条件来选择应对方法,理智才是职场人应有的态度。

不难想像,这次全国性的防疫工作结束之后,已经有不少企业倒下了。那些生存下来的公司为了持续经营下去,有一些一定会选择开源节流,而减薪必然成为不可避免的手段之一。

作为职场人员,听到降薪肯定第一反应就是吐槽,然后要么郁闷后接受事实,要么选择打包走人。对于降薪,我觉得首先要理智对待,接受也是想通后的接受,走人必须是理智下的选择。

要从更远的眼光看降薪。

我个人也曾遇到过降薪,是在08年金融危机时。公司宣布全体下浮薪资百分之十时,大家内心开始都不爽,但基本上都默默接受了。因为公司遇到暂时的难关,只要挺过去不倒闭,以后再次腾起,大家的收入肯定也会更次涨到更高。事实也证明了这一选择是对的,没多久金融危机过去,工资不但恢复原来水准,还每年涨一次薪。

在困难面前,如果能选择与公司同舟共济,这不失为一个稳妥的选择。虽然暂时降薪,但要明白企业可以得到长期生存,以后自己也可能得到更大的收获。

不要冲动地选择走人。

没有人愿意收入走下坡路,但遇到降薪不经大脑就选择离职是种鲁莽。尤其是在整体大环境不好的状态之下,冲动性辞职是给自己的生活挖坑。

降薪固然不爽,但我们首先要明白“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的道理,既然是因为整体形势而降薪,那么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日子一定也不会好过。我们听到降薪就走人,到了外面会发现求职的机会并不多,而且也很难找到工资满意的工作。

如果没有把握可以跳槽找到更好的工作,离职只会让自己的生活突然陷入混乱。一家人的衣食住行,房贷车贷孩子教育等各种帐单只会让你后悔自己的任性。

走人一定是理智下的选择。

非常之人方能行非常之事,我很佩服那些自信勇毅的职场人士,他们敢任性地跳槽。他们的离职往往都是自己清晰规划之下的选择,所以每次都能从容淡定地让自己更上台阶。同样,面对降薪,敢立马走人必须是经过分析规划的选择才算理智。

如果自己的技术能力确实在行业或职业范围中有很强的竞争力,降薪则是对自己职场发展的阻碍。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离开公司别谋高就。这个时候,我们也没必要有心理负担,离开公司是个人的职场选择。

总之,如果是那些家中有矿,或者实力过人的朋友,公司降薪当然无需忍受,可以选择立即走人。而对于有生活压力,并且技能不够出众的大多数人来说,要么接受现实,要么骑驴找马吧。

以上为个人观点,欢迎讨论留言。我是职场本纪,笃行职场十几年,关注我分享更多职场智慧。

职场本纪


前段时间有新闻宣布,新潮传媒在复工当天,CEO在会议上宣布,公司裁员500人,高管降薪20%。

疫情期间,企业面临着很大的生存压力,降薪、裁员也是在所难免的。

这个时候,不管你是否愿意,都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

一、受疫情影响,就业形势不乐观

最近有不少网友表示,年前辞了职,准备过完年再找工作,谁知道突然爆发了冠状肺炎。手头上经济也不宽裕,一下子很焦虑,网上到处投简历,但总是石沉大海。

在大环境就业形势不乐观的情况下,拒绝企业降薪,选择走人,吃亏的还是自己。

留在这里,工资虽然少了,但最起码还有口饭吃。一旦辞职不干,找不来工作,那面临的生活压力会更大。

企业宣布降薪,有不得已的苦衷。作为个人,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还是坚持干下去比较好。疫情总会过去,企业面临的困境总会过去。

二、“患难“见真情,与企业共存亡,老板会记在心里

前段时间,河南某地企业,有员工集体签名,愿意疫情期间,不要工资。

老板非常感动,和员工开视频会议,当场撕掉请示书,并表示:我就是把厂卖了,也坚决不拖欠员工一分钱工资。

这样的员工让人敬佩,这样的老板让人感动。

在特殊时期,你响应企业号召,接受降薪,虽然一时少了工资,但老板也会接着,当初和企业一起,共渡难关的员工。

等到疫情结束,企业恢复经营,老板自然会优先考虑这些员工升职加薪。

切不可因为降薪,一时冲动,直接走人。

综上,选择留下来,既有当前工作不好找的考虑,也有对未来发展的考虑,可谓一举两得。

以上。


阿伽陀药


很不幸,我们公司就选择了降薪!

我们的大的方向是

1、市场人员降薪4成,后勤和技术人员降薪5成,但绝不辞退员工,虽然固定工资有违政策和人性,所以,我们做了补充方案,那就是公司迅速敲定疫情阶段可以做的业务,并已经基本确定,并形成奖金方案。

2、宣布全员远程办公,同时工作时间调整为上午10点到下午4点,另外各部门安排1人在公司值班,确保有事情能有人;

总的目标是养活自己,待疫情一过,迅速发力市场。

公司降薪也是无奈之举

降薪,绝对是不得已的举措,吃老本活不了几个月;

我们知道,无论降薪是否顺利,对公司和员工双方都是不利的;就像身上有了伤口,伤口好了,也有伤疤;

降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是非常受打击的,最终影响的是公司的短期的业务开展和公司长期的品牌形象;对员工的生活影响是最直接的。

但是如果不降薪,可以预见,公司近两个月就只能吃老本,这个是公司不愿意看到的;

现在能够做的就是希望员工能力理解公司的想法,大家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公司的主管人员,没有表示异议,全票支持

各部门主管,作为参与本次举措的决策人,在接受到此命令,无论心理想的是什么,都无条件执行,因为我们不仅仅是要出方案,还要去执行方案。

我本人作为管理人员,我很清晰的知道公司的状况是什么,也非常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生活和家庭将会面临什么,家人因为疫情降薪不得不降低生活开支的画面很自然地不断地出现在眼前,想着因为疫情自己的待遇不能够满足家人的开销,心情无比激动;

可是,工作仍旧得继续,做方案,与各级主管沟通,与员工沟通公司的情况,并听取员工的想法和意见。

因为公司的态度一直是非常透明公开的,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断听取了员工的建议,总体效果还是可以的。

公司的员工,刚开始是无法接受的,沟通后表示理解

对于损害自己利益的事情,没有人会第一时间就表示理解的,更不要说同意,这个是人之常情;

当主管人员先口头通知员工的时候,员工就在工作群发起了“抗议”,希望不要降薪;随后是希望降薪幅度小些,然后是部门主管甚至提出了对自己部门减员,保留在职员工的薪资不变或者小幅度调薪,等等等;

紧接着,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与员工进行了集中和一对一的沟通,这个沟通并不是强迫员工必须理解和支持,而是听取员工的想法和意见。友好的沟通,让员工更加了解了公司的情况,也提出来很多自己的意见。

最后,全员通过

通过沟通,公司决策层采取了一部分员工的建议,比如,公司疫情期间推行的项目的进项全部采取奖金制,盈利部分公司不留取一分钱,全部给到参与项目的员工。

就这样,公司最终也达成了降薪的目的,员工也在疫情阶段保证不失业,并且有收入保证,同时,公司也能在这个阶段保存了自己的能力,以便在疫情过后第一时间搏击市场。

【总结】

人的一辈子,哪能不经历什么风险,企业也是一样的。疫情给了我们很大的打击,但是也让我们更团结。

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这个社会将会更美好!


稚始栀终


谢谢您的提问,小编专注于分享职场小技巧以及各种职场经验,每日更新,跪求大家关注。

复工后,如果企业宣布降薪,你选择接受不接受

【月微】认为,大部分人是不能够接受的,因为公司这样做很伤人心。但是从现实上看,这又是万不得已的做法。

站在公司角度看,虽然是降薪,但并没有说要倒闭和辞退任何人,在这个可以称为灾难的春节中算是不幸之中的万幸 了。因为企业要生存,没有盈利,如何生存。企业老板是赚得最多,但疫情来临,也是亏得最多,3个月过后濒临倒闭破产,这对普通打工的职场人来说也是无法体会得到的。

站在个人角度看,我是不太能够接受的,但如果在此基础上,疫情过后能够加以补偿,其实也能够降低要求。可以采取与老板协商,提升公司运作水平,将这次疫情的损失降低,然后公司运转正常以后再协商沟通个人薪水的话,效果会更好。其一,让老板看到了你对公司的忠诚度,印象加分;其二,与公司共进退后,不管如何也是个人职业生涯的一次宝贵的工作经历。您认为呢?


【喜欢的,关注我@月微说,8年职场工作心得,乐于与您分享。】

作者:广州本土80后,教育培训公司高管、知乎专栏作家、头条职场领域创作家、公众号【月微说】博主,在职研究生


月微说


这要从很多方面考虑的。

<strong>

是针对你个人降薪,还是全体降薪?

  1. 如果针对你个人降薪,建议马上辞职。
  2. 如果是全体降薪,这样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同意,不能单方面降薪,否则可以去劳动部门投诉,百分百胜诉,通过劳动调解,可以辞职并拿到一大笔补偿金。

企业是否能挺过去,并发展的更好?

相信企业家做出这样的决定,肯定是很困难的,不得已而为之。那么你要考虑,这家企业在当地的地位,以及这个行业的前景。

  1. 这时候企业越大,资金压力越大,但是如果挺过这一关,必然会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
  2. 这个行业会不会因为这次疫情迅速发展起来,比如本地化的食品订购配送平台,在疫情中,很多人都放弃了去市场采购,转而通过网上订购。通过将近一个月的适应,相信在疫情过后,会有很多人选择这种采购方式。

降薪是暂时的,还是长期的?

  1. 降薪如果是一两个月,那么可以考虑接受,这种情况,可以和企业谈,在年终补上这部分钱。
  2. 如果是长期的,建议马上辞职。

企业老板或者大股东,平时对员工怎么样?

  1. 如果老板平时很关爱员工,对员工的福利都很好,这个时候,有些削减,是可以接受的。这时候员工适当的回报,我觉得这也是可以的,如果只是降一点点。
  2. 如果老板平时就克扣员工福利,那么建议马上辞职。

如果辞职,在这种大环境下,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吗?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如果你有更好的选择,当然可以辞职了。如果你有一堆贷款和卡账,个人的职场口碑还没建立。我建议你忍忍,先找工作,在辞职。

最后要补充一点,单方降低工资实际上也是扣克工资的行为,克扣是指用人单位对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和责任,保质保量完成生产工作任务的劳动者,不支付或未足额支付其工资。原劳动部《对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进一步规定,克扣系指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扣减劳动者应得工资(即在劳动者已提供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应当支付给劳动者的全部)。同时如果造成劳动者工资损失的,还应当支付克扣工资数目的25%的经济补偿金。

所以降薪不是企业可以单方面决定的,另外辞职有风险,一定要谨慎!


我是汪Sir,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你和每一位职场人。


汪Sir聊HR


不想接受,但也不会直接走人

首先,看一下企业降薪的具体规则

如果,是短期降薪,后期补发,这种情况无可厚非,大环境如此,这个作为员工,该有的体谅还是要有的;如果是长期降薪,那就要看下降薪的幅度,如果幅度不大,可以短期接受的话,那就先勉强上班,后期再图他路吧,毕竟这个时候很多企业都在裁员,也不好找工作;如果降薪幅度太大,难以接受,那就走正常流程,遵循自己的内心想法吧。

第二,看一下自己对公司的满意度

如果,公司一直以来对员工都不错,福利待遇也挺好,企业遇到难题,降薪无可厚非的话,自己也心存感恩,那就坚持下去吧,相信公司这个困难的时候,也是检验员工的时候,渡过难关后,公司也会知道谁可堪大用。

第三,看一下自己的存款、

如果自己的存款还充裕,自己也不想找工作,那就坚持一段时间,看看公司发展情况;如果存款不多,不足以支撑一段时间的日常开销,降薪幅度又大,那就果断选择离职吧。不过离职也不要立马走,最好还是先找好下家,不然大环境不好,如果工作不好找,那自己可能就要经历一段时间的空档期了。毕竟这个寒假大家都休了这么久,都还想着抓紧上班赚钱呢。

第四,看一下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没有能力短期找到合适的下家

如果短期能找到合适的下家,薪资待遇比现在的要好,那就果断离职吧,毕竟咱有的是能力,凭实力吃饭,实力不允许咱将就。如果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自己难以预测,感觉还是先观望一下吧,顺便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工作,有合适的拿到offer后再提离职吧。


一点儿创业的事儿


复工后,如果企业宣布降薪该怎么办?就于现在特殊时期,这种情况应该不在少数,我们应该怎么办比较好。

如果企业宣布降薪怎么办

今年这场疫情严重,因为感染性强,国家号召尽量留在家中,不要出门。所以这个假期到处都异常的冷清。没有人也不会有生意。

很多企业老板都苦不堪言,旅游、餐饮、零售、娱乐业都深受影响。过年已经亏损不少,现在虽然已经开始慢慢复工。但是这些行业依然不能营业。

企业每天都面临不少的亏损。房租、水电、人工等让这些,老板也是只能想办法如果节省成本费用。那么裁员和降低工资就出现了。

娱乐行业里做得名气不小的K歌王,复工第一天就裁员了几百员工,西贝的几千员工现在不少都在送外卖,海底捞每天亏岁几千万。

降薪对于打工者来说,无疑是很坏的消息。但是,特殊时期,我们还是要理性对待。

1、首先,你要对自己的工作有个正确的认识。这份工作你做了多长时间,你觉得是否有发展?福利待遇如何?与同事相处怎样?

2、如果你的工作本来就不怎么样,你已经有过辞职的想法,公司也不值得你留恋。今天不过是雪上加霜的话,可惜考虑辞职。

3、如果平时公司各方面都不错,自己也感觉很好,公司现在也需要你。最重要的是公司现在是短期困难,并不是没有发展。那么,你可以留下来和公司一起共渡难关。

有的企业也会对降薪有一定的说法,比如幅度、时间等等,让员工放心,一起渡过困难时期。

个人观点

现在是特殊时期,你可以根据公司和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决定。疫情终会过去,我们的工作也会恢复正常。


敏学pai


事实上,企业是不可以单方面宣布降薪的,这是违反《劳动合同法》的。企业在没有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情况下降薪,劳动者可以向企业所在地的劳动纠纷仲裁委员会提起劳动仲裁,要求认定用人单位单方面的变更无效。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所以,即使是因为疫情原因,复工后企业要求员工降薪,员工也是可以不接受的。

在现实中,情况可能分成两种。

一种是员工本身是管理层,对企业有强烈的感情,但是企业确实因为疫情收到重创,员工愿意用降薪的方式来帮企业渡过难关。

比如说前几天新潮传媒在复工之后进行裁员,裁掉500名员工,高管集体降薪20%。这里面的高管能说百分之百都是自愿降薪吗?很难说吧。

只不过是在企业里有了一定地位,通常是地位越高,与企业的命运捆绑得就越近,越不愿意为了10%-20%的降薪就离开公司,或者向仲裁委提出仲裁吧。

现实有现实的难处,标准的解决方案不一定适用于这些高管。如果他们还希望自己的职业生涯不受到更大影响的话。

所以不管是心甘情愿也好,还是“被动”地心甘情愿也好,有一部分人为了稳定,为了更好地发展,忍一时之痛,不过是为了争取将来更大的回报罢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不愿意接受降薪的,他们除了“走人”这个方式之外,还可以选择倔强地留下。

如果企业宣布降薪,自己接受不了,那怎么走?自己提出辞职吗?那也太便宜企业了。要是大家都这么做的话,企业岂不是不用裁员给补偿金了,干脆先跟员工提出降薪好了,不能接受的就自己离职,补偿金都省了。

事实上,如果员工不接受降薪,是可以向劳动纠纷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的,这种仲裁,只要你能拿得出有效证据,比如说工资条,当然,前提是你没有在公司要求降薪的说明上签字——签字同意的话,基本就代表企业与你协商一致了——基本上你是可以胜诉的,企业的降薪就会被视为无效。

无论是哪种选择,都需要自己深思熟虑。

如果企业值得你同意降薪去守护,如果一时经济形势不好不太容易找到工作,那不如先稍稍委屈自己一段时间。如果你认为企业这样做太不近人情,自己没办法接受,那也可以直接对企业表达你不接受降薪的做法,要求企业保持原来的薪酬,否则就会向仲裁委提出仲裁。

关注@职场绿皮书,职场军师,用生动的故事和案例讲述职场上的那些事儿,与你一起成长。认同我的回答,请点赞、转发、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