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出生55天之後……“天使”守衛13天,最小“戰疫”者勝利


特稿|出生55天之後……“天使”守衛13天,最小“戰疫”者勝利


特稿|出生55天之後……“天使”守衛13天,最小“戰疫”者勝利

和朝夕相處的醫護人員拍個照


<strong>核心提示:

2020年2月2日凌晨貴州省人民醫院兒科發熱門診收治了一名年齡僅55天的嬰兒,後確診為當時國內報道年齡最小病例。

患兒家屬介紹,患兒因隨父母回湖北安陸老家過年,期間接觸了來自武漢的舅舅、舅媽,返黔後父母於1月31日被確診為“新冠肺炎”在省醫感染病房住院治療。

因患兒家庭有明確的流行病學史,並呈聚集性發病,社區對患兒行新冠病毒核酸採樣檢測提示陽性,遂收入省醫兒科感染病房住院治療。

牽掛!

1個月患兒隨父母一同確診

“一開始我都不敢想象能夠這麼快出院。”

2月15日對於34歲的患者羅女士來說,是一個重生的日子,這一天,她和自己年僅67天的女兒一同康復出院,迎接新生。

據介紹,2020年1月16日,羅女士夫妻帶著自己一個多月的女兒自駕至湖北安陸,1月25日自駕返回貴陽。1月28日,因咳嗽伴流涕,羅女士夫妻在社區進行了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顯示陽性,隨後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1月31日入住到貴州省人民醫院隔離治療。

女兒小江(化名)因“流涕、咳嗽5+天”,2月2日病毒核酸檢查也為陽性,轉到貴州省人民醫院接受治療。

“全國最小確診患兒,年僅一個月”

“1個月大嬰兒確診,全國最小”

“僅1個月大!貴州全力救治新冠肺炎全國最小患者”

……

媒體紛紛報道了最小確診患者的故事,一時間,小江的病情牽動著所有人的心,大家紛紛為幼小的她加油打氣,也時刻關注著她的病情發展……


特稿|出生55天之後……“天使”守衛13天,最小“戰疫”者勝利

患兒小江


特稿|出生55天之後……“天使”守衛13天,最小“戰疫”者勝利

羅女士


“很多人都關心這位小患者,一位9個月大孩子的母親還給患兒送來了母乳,寫下了書信。”貴州省人民醫院兒科主任崔玉霞告訴記者,自兒科收治該名襁褓中的嬰兒後,醫院以及社會各界所有人都十分牽掛。醫院為孩子買了衣服,尿不溼,鈣劑,魚肝油等,社會愛心人士也十分關注。

戰“疫”!

“每天上午8點半,我們都會召開專家組例會,評估患兒病情及討論診療方案,每天的治療方案都不一樣。”

崔玉霞說,醫院高度重視患兒的救治工作,兒科立即組織召開由10名副主任醫師以上兒科專家組成的新冠肺炎專家組評估患兒病情,擬定診療方案。

同時,還啟動兒科感染病房診療組,一線醫護人員共計11人,全面負責該患兒診療工作,並由兒科主任及5名黨員專家負責患兒每日的查房。

“入院後患兒明確診斷為新冠肺炎(普通型),我們給予干擾素、連花清瘟顆粒抗病毒來保護患兒重要臟器,進行對症支持治療。”崔玉霞介紹,由於患兒年齡小,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較成人有所不同。


特稿|出生55天之後……“天使”守衛13天,最小“戰疫”者勝利

羅女士抱著小江,救護車送她們回家了


在住院的第五天,也就是患兒新冠肺炎病程到達八九天後,病情一度加重。崔玉霞說:“咳嗽加重,呼吸道痰液加重,除了新冠肺炎,還有器官功能的受損。”

病程中患兒咳嗽症狀加重,血氧飽和度降低,醫院高度重視患兒的診治及預後,積極聯繫全國兒科呼吸學組組長、北京兒童醫院呼吸科主任徐保平教授對該患兒進行遠程會診,共同擬定診治方案。

通過治療方案的不斷調整,患兒的情況越發好轉。在2月11日、12日,連續兩天患兒咽拭子兩次核酸檢測陰性。胸部CT檢查,臨床診斷也明顯好轉,達到出院標準。

“13天的時間裡,我們兒科全體醫護人員給予了幼兒太多太多的人文關懷,20多個醫務人員每天圍著她,就是希望她能早日康復!”

感動!

照顧護士落下心疼的淚水


特稿|出生55天之後……“天使”守衛13天,最小“戰疫”者勝利

住院期間護士阿姨抱著小江


考慮到孩子太小,生病加上新環境,有可能會讓孩子煩躁不安,醫院徵得羅女士同意以後,將兩人安排在同一房間,接受治療。

收治的兒童患者需要專業護理,兒科急診護士何小敏也投入到了隔離病房的戰“疫”中,看護最小患兒小江,成了她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是2月6日晚上11點到凌晨4點的夜班,那也是我第一次接觸小江。”何小敏告訴都市新聞記者,第一次看到這位被大家牽掛的小寶寶,她幾度落淚。

“因為要輸液,孩子頭髮都是被刮‘花’的,手上,腳上都被穿刺過……孩子狀態不太好,我給她衝的90毫升的奶粉都沒喝完。”

何小敏是兒科護士,給寶寶打針輸液是經常的事,但是看到一個多月的襁褓患兒如此場景,護目鏡裡的她偷偷的落下了心疼的淚水。

寶貝!

“我天天陪著你,你還不知道我長什麼樣呢”

“她太小了,真的很心疼,我每一次操作,都特別小心,感覺輕輕的摸一摸她就要碎了……”每次何小敏進入隔離病房工作,都會第一時間進入到羅女士母女倆的病房查看,幫助羅女士一起給孩子換尿不溼,衝奶粉,抱著哄睡。

“只有一聽到孩子哭或者任何聲響,都會第一時間趕到病房裡。”何小敏說,從一開始寶寶只喝90毫升,到後面120、140毫升,每天看到患兒情況越來越好,何小敏由衷的高興。

她說,經過治療,寶寶的症狀逐漸減輕,頭髮也長長了,從一開始的老是哭鬧,變得已經可以踏踏實實的睡好久了。何小敏還和羅女士開玩笑說,寶寶臉上的肉肉也越來越多了。

在原本憂慮、焦急的羅女士的臉上,這才漸漸看到了笑容。

今天,何小敏精心呵護了10多天的寶貝要出院了,但是由於還有其他患者需要護理,她沒能親自送送小江和羅女士。

“寶寶的康復出院帶給我們醫護人員的是驚喜和希望!”她說:“雖然相處了這麼久,但是每天穿著厚厚的防護服,羅女士和寶寶都還不知道我長什麼樣子呢。”

希望!

孩子長大了,一定要記得他們!

出院了!

“感謝醫生,感謝護士!感謝醫院!孩子長大了,一定要記得他們!”

2月15日上午11點,羅女士懷抱著裹得嚴嚴實實的小江準備出院了,在出院儀式上,她激動的心情難以言表。


特稿|出生55天之後……“天使”守衛13天,最小“戰疫”者勝利

小小的小江,給所有人大大的力量


“之前不太注意防護,讓幼小的孩子也生病了,回家後一定會注意消毒,防護!”回憶起患病,羅女士十分自責,從一家人住進隔離病房開始,她沒有想過,也不敢想象會這麼快康復出院。

“回去之後,我們每天保持微信聯繫,隨時溝通孩子的情況,一定要注意孩子的防護,鈣片魚肝油也別忘了……”由於天冷風大,在羅女士坐上送她們回家的救護車之前,崔玉霞醫生拉著羅女士反覆叮囑著出院的交代。

崔玉霞說,如此小的患兒康復回家之後需要特別注意,期間儘量不要“親臉”,奶瓶、杯子、玩具要定期反覆及時消毒。小江處於疾病的恢復期,家裡要保持居室通風,注意保暖,避免再次感冒。

小江目前是貴州省內最小年齡的新冠肺炎患兒,也是目前全國年齡最小的治癒患兒,她的成功救治,在所有人的心裡種下了希望。

“增強了我們打贏這場防疫阻擊戰的信心!”貴州省人民醫院黨委書記、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省級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湘燕教授表示,該患兒的救治成功為我省診治兒童新冠肺炎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張湘燕教授表示,醫院一定發揚專業精神,認真總結我省救治患者取得的經驗教訓,學習借鑑其他省市的成功做法,同時間賽跑、同病魔較量,全力以赴救治患者,用百分之兩百的努力,爭取每一位患者百分之百健康回家的希望。


都市新聞記者 羅歡

校對 肖陽

編審 廖波 周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