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国,是通过什么确立了中国观?

黑桃A33


梦香寒冰来释之。

满族入主中国的法理依据有三个:

1.法理正统性。大清对于中华统治的正统性源自对于明朝的继承。虽然努尔哈赤“七大恨誓师罚明”,其实满族在皇太极时代就已经改变占领,清朝的法统依据源自北元。而当明朝被李自成覆灭之后,是清朝推翻李自成统治,亲自击溃李自成,为崇祯皇帝复仇。为此,按照清政府逻辑,清王朝是为明王朝复仇的,所以是正统。至于什么南明王朝,那是伪朝。谁知道那些王爷哪个是真的?要是真的怎么没有人北上攻击李自成,“不报家国之仇”?在清政府眼中,南明的皇帝都是假的。

推翻李自成是清政府最大的法理正统性

2.儒家正统。大清的儒家正统是得到山东孔家认证的,他们勾结很多。比如大清五入中原,山东抢光了,没动曲阜一根汗毛。再比如早在顺治皇帝时期,清政府就奠定孔子先师地位。通过尊孔尊儒,儒家分子基本安定。

通过尊孔尊儒,清朝让读书人安定

3.以农治国。中国自古以农治国,清朝也不例外。顺治叫做耕明田,康熙叫做永不加赋,雍正叫做摊丁入亩,乾隆颁布了《授时通考》,是近代世界第一本国家层级的农业专业人员考试教材。以农治国,农民基本安定。

乾隆时期的《授时通考》让外国人啧啧称奇

4.消除异己。以战争手段消除异己分子。毕竟清朝给了人活路,知识分子可以读书,农民可以种地,法理也能说服人。剩下的在清政府认为就是反动份子,大力消灭。何况南明确实不给力,姜瓖等五总兵反正已经把中国从北到南都是中国地,南明政府不派一兵一卒援助。毕竟明清都是家天下,朱明皇族就是不给力也没办法,投靠清朝不是一件错事。毕竟中国还有古话:“良禽择木而栖”“凤凰非梧桐不栖”。杀光了前明武将,天下就基本安定。

姜瓖为大明忠心耿耿,问题是明朝一个援军都没有


梦香寒冰


首先,清朝的统治者不能称之为满族,而应该称之为满洲。满洲和满族是不同的概念,满族是清末民初从日本引入民族概念才具有的称谓。在此之前,称之为满洲。尽管如此,在固有的中原文化观念里,满洲依然是以异于汉人的少数民族的身份存在的。

其次,满洲入主中原而不能称其为入主中国,如果这样认为,则将满洲排除在了中国之外。纵观中国历史,一半的朝代是汉人统治天下,一半的朝代则为少数民族统治,他们或以分裂的形势,如魏晋南北朝,五胡十六国等等,抑或以统一的形式存在如元朝和清朝。但如清朝这般实行了大一统且统治时间长达200多年的情况是十分罕见的,而满洲之所以能够维持这么长时间的统治,的确是因为自己建立了一套中国观。

满洲建立中国观大致包括以下几个过程:

第一,清朝以为明复仇的名义入主中原。

在传统的意识里,明清交替,是清朝取代了明朝。实际上,是李自成灭了明朝,而清统治者则在吴三桂的帮助下,大败了李自成农民军,进军山海关,入主中原。而清朝为了更有利于自己的统治,以多尔衮为首的统治者便打着为明朝复仇的旗号。这样,清朝一开始便具有了名义上的正统地位。

第二,清统治者具有很深的汉化色彩。

这是其他少数民族朝代的统治者所不具备的。当然,在一些朝代,统治者也曾实行过汉化,如北魏孝文帝改革。但他们只是学了一些皮毛。而元朝之所以国祚如此之短,也是因为拒绝汉化而造成的。清统治者则不同,自上而下无不是采取了汉化的形式。先是康雍乾这些统治者学习儒家四书五经,治国之道,再是倡导清承明制,虽然很多依然保留了满洲的特性,但也确实承袭了明朝的很多统治中原的政策,使得清朝的统治得以维系。

而普通的八旗更是汉化到了一定境界,到了乾隆朝已经不再会说满语,拉弓骑马了,如今新清史提出了满洲特性,这无疑是在乾隆朝时期,乾隆皇帝看到满洲人已经被汉化的失去了自己原有的民族性了,才特别倡导的。这从一个侧面也可见清代的汉化之深。

为什么说汉化对于一个朝代统治中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呢?主要在于中原是农耕文明,而适应农耕文明的必然是汉文化,满洲既然入主了中原,原有的那一套渔猎文明肯定是不能适应中原的统治了,所以汉化才成为了必要。

第三,满洲确统治者在理论上对中国观的建构。

雍正朝时期发生的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便是曾静案了,在这个案件之中,雍正帝很巧妙的处理了曾静与吕留良,实际上也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为了证明自己统治的合法性,他还进行了华夷之辨,认为天下一家,不分华夷。而且还在《大义觉谜录》中指出了清朝建立中国的合法性。种种理论的建构都是为了说明清朝所构建的中国观。

总而言之,清朝是中国古代唯一一个在中原实现大一统,且维持长久统治的少数民族,虽然人们对清朝具有不同的情绪,但不得不承认,清朝是维系中华民族统一不可或缺的一环,也在中华民族创建的过程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夕阳下的晚枫


这个就要看看中国历史上另外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元朝了,元朝的国祚连百年都不到,而且元帝国是汲取了中原的道教思想,任用了道教人士,也没有积极地吸取儒家文化,这个就不利于人心的统一。

而满族在入主中原之前,在关外就已经融合了大量的汉人,其统治阶级也存在着大量的汉人官员,尤其是明朝末年的几大豪商为满清政权的建立做出了几大的贡献。其皇位的继任者也是从小就耳濡目染儒家文化。积极的用汉人来治理汉人。

在入住中原后,先前的汉人的激烈反抗者被杀的差不多了,而中原的实际统治者其实就是地主阶级,这些人只要自己的地不丢,支持谁都一样,所以出了统治者本身的民族不是汉族,其他的和汉人皇帝没啥区别了。


看颜色行事


满族发家于东北黑土地,之后入主中原。作为少数民族政权,他接受了中国的观念,那他是用什么方法确立了中国观呢?

第一个方法: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满族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以本民族较低文化统治较高文化的中原人。他们想要统治的好,那便需要接受中华文化。再加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为了统治的需要,要学习汉语,四书五经,各种诸子百学。

他们既保留了本民族的风俗习惯,也海纳百川接受中原文化。比如清朝时期,男子要蓄头发,服饰也是很华丽,比如冬季要穿棉旗袍,夏季可能要穿旗袍。保留皇子们的血性,有骑马打猎的习惯。



接受中国的饮食,创造了满汉全席,在文化上,清朝皇帝以捍卫者的身份来保护儒家文化。比如西方传教士来传播与中国传统相悖的基督教文化,这时候皇帝是文化的坚定捍卫者。

又比如在一幅清代皇帝的画像中,雍正皇帝完全以一幅中原文人的形象出现,抚琴在竹林中净生,所以满族人是认可中原文化的。

第二个方法:统治的艺术

清朝的统治艺术十分高超,他是继承了元朝蒙古人的统治艺术,再加上结合各地的特色,制造了一种独特高超的统治艺术。

在这一套统治艺术中,中原的地位是最为重要的。

清朝是以中原富饶地区进行收税,清朝皇帝在拿着这些钱,去贿赂蒙古高原上蒙古游牧首领。

用游牧首领强大的战斗力来威慑中原,不让中原造反。

但是蒙古人的力量是用什么来制约呢?这就用到了雪域高原上的藏传佛教,使蒙古人信教。修建固定的寺院,那么蒙古人就跑不远。



清朝皇帝是中原地区的皇帝,是蒙古地区的大汗,是雪域高原的文殊菩萨。

第三个方法:中原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康熙皇帝可称得上是一代伟君,说他在中原干的几件大事就是很了不起,说明当时清朝已经将中原当成是自己的了。

第一件事,平定吴三桂,当时清朝刚建立不久,内忧外患,云南的吴三桂就是个大麻烦,如何进行削藩,不造成大乱?这就得靠康熙的智慧了。

清朝满人,既保留自己的文化,也吸收中原文化,以这种态度来统治中国,之后进而融入中国,融入中华民族大家族。

第二件事,收复台湾,康熙想要做成大事,就必须要东南富饶地区的财政税收,但是台湾政权却经常侵扰东南地区,是东南沿海不安宁,康熙大帝又使用方法将台湾收回。



清朝皇帝是一幅当家人的样子,完全将中原当成自己的。

清朝满人,既保留自己的文化,也吸收中原文化,以这种态度来统治中国,使自己融入中原文明,中华文明大家族。


经济战略


满清入主中原之后,剃发易服,不是满族被同化了,实际上是汉人被同化了,明白吗?

汉民族蓄发了几千年,结果一夜之间变成了金钱鼠尾,宽袍大袖变成黄袍马褂,你真以为是汉族把满族同化了哦?

所谓的中国观,其实是一个地里概念。占据中原就是占据中国。同样,如果丰成秀吉入侵成功,占据北京,一样会有这样的观念。

东北亚大陆最好的地方就是咱们中国,风调雨顺四季分明,所以所谓的中国观是地理概念的。

后来为了避免溥仪分裂东北,蒙古、西藏、西北被割裂,所以提出五族共和,才确立了现代的中国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