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全民抗“疫”!你知道多少抗疫故事?

老马游天下


虽然这次我有了抗击非典的经验。但是,我们仍没有抓住最有利的时机,把疫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在疫情面前,我们宁可信其有,把困难想大一点,也不能麻痹大意。


剑歌66


我不是医护工作者,但是我是医护工作者的家属。

我老婆是医院的护士,从疫情开始,我就在一步步的感受着他们医院的变化。

每天除了正常的工作时间,所有人都在了解本次疫情的新情况,巩固防疫知识,时刻为冲到第一线做准备。

好多人报名了,没有我老婆,因为她怀孕了。

第一批出发了,没有她们科室的;

第二批出发了,没有她们科室的;

第三批有了!

四个朝夕相处的同事就要上战场了,但是她那种不舍的心情反而更加的沉重。

同事出发的前一天,老婆就一直给我说着这些同事的情况。

这个同事两个娃,那个同事身体弱,这个同事没结婚,那个同事还没孩子。

说着说着,眼泪就哗哗流,反过来问我:“你让不让我去?”

虽然咱没有她们的那种感情,但是还是知道那种大爱情怀的,如果用的上,我同意她去。

第二天,同事们出发了,满城市都是在为他们壮行。

警察开路,路上偶尔几个行人也停下注目,拿出手机记录下这一伟大的时刻。

朋友圈,新闻报道扑面而来,那种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一瞬间我都想说:“若我有医技之长,定当冲在前方!”

如今只能默默地祈祷: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现在在医院妇科,孩子不准备要了,若是用得着,我尊重我老婆的选择!)


星尘的夜空


我有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医院的工作人员并非是医护人员,只是一个普普通通食堂大妈。

她做的事很普通,就是在食堂后面一个小房间里每天烧饭,每天受着蒸汽的熏陶,身体渐渐浮肿。

她原可以放下,在家好好休养身体。

但在疫情爆发的时候,她没有停止过脚步,每日都要去食堂工作,从不间断。

她为此有一个本领,能准确测量出多少米多少水,能够将饭做得更加的饱满,更加诱人。

她为的是能让辛苦的医护人员能吃上热腾腾的饭,为的是让被隔离的病人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曾在疫情最严隔离期间,她所住的小区被封锁,不允许进出,她冒着大雨偷偷翻了出去,跑去医院,因为疫情,这是她第一次不听指挥,直到隔天工作证明下来,她才拍着胸脯说:“昨天差点饭下不来,一群人吃什么呀,幸亏今日这证下来了,再也不敢做爬护栏这么危险的事了。”

她是疫情期间最平凡的人,做的也是最平凡的工作,但她心怀大众,让我觉得她是最不平凡的人!

最后,翻跃护栏很危险,提醒读者们千万别学习,主人公幸亏是身体健康之人,并已做了深刻检讨。



施抒故事


我的父亲是县疾控中心的医师,母亲是县人民医院的护师,都是抗疫一线人员,我因为他们的关系也知道了一些县级一线抗疫的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我记忆尤深的是非典那一年,当时我还在读初中,学校突然宣布放假,因为我们学校离我妈医院很近,所以懵懂的我直接骑车就冲进医院去找我妈去了,想等她一起下班回家。去了医院才发现短短几天,原来医院的停车棚已经还成发热门诊了,两位全副武装穿着防护衣护目镜口罩的医护人员守在两边。医院大厅里所有的医护人员都是这种装扮,当时还没有人守着医院大厅的门,人人都是匆匆忙忙的。我心里面特别慌,还是硬着头皮找去了我妈的科室,结果我妈那天不值班,没去[捂脸],我妈的同事看见我,都吓了一跳,都说,闺女,你咋跑这来了?人们都吓得往回溜呢,你还来这感染病毒了?你不看姨姨们穿的这里三层外三层的?快回家去吧…

真吓得我拔腿就跑,回家的路上鼻子酸酸的都想哭,以为自己活不长了。回家后还被我妈狠狠的训了一顿,被骂缺心眼子…

扯的有点远,再说今年,新冠爆发的时候,我正好回家过年,每天看着父母忙忙碌碌的身影,真是心疼又无助,感觉自己帮不了什么忙。县里的防疫工作很累,我的父亲冲在了一线。一个在跑出租的司机,在春运的时候去了市里面火车站接送人,其中一个就是新冠确认患者。这名司机之后又回到我们县里接送人。我爸他们接到消息后,配合公安,在这个司机又去拉单,客人刚上车的时候把司机找见控制住了。之后,这个客人和司机都被隔离检测了。司机被确认是新冠患者,客人很幸运,被送到离县半小时车程的定点医院隔离了14天后确认不是。当天出来的信息是我县确认一例,不过后期调查,司机户籍是隔壁县的,又改成了xx县一例。这个信息更迭也很快,要不是我一直密切关注,是不可能看到前期错误信息的。我们县的防疫工作做得真的很好,这个司机发现的很早,到现在,我们都只是有疑似病例,没有确诊病例。我爸每天不是开会研究就是去疑似病例家里喷洒消毒药水。我妈的科室和其他几个科室轮班给进医院的人测体温…疫情来临,不仅武汉一线的医护人员辛苦,我父母这样默默守在基层的医护人员也很辛苦。每天早上八点之前就都走了,中午有时候等到一两点都顾不上回来吃饭。我爸最近吃的最多的晚饭是泡面,因为要在单位值班。他们都是高级职称,被返聘回去的,本该退休的年纪却还比我们年轻的忙碌,不是为了那点微薄的工资,真的是赤子医者心。我想对我的父母说,你们辛苦了,我为我有这样的父母自豪。

这场疫情来的迅猛突然,前期,市医院已经组织了医护人员奔赴武汉支援,据我所知,走的特别急,很多同事想去送行,接到消息的时候人都已经坐大巴走了。其中市五医院的一名护士,两个星期前刚刚经历了小产,就自愿报名参加了医疗队,真是令人敬佩!这是从我妈朋友圈里面得知的,当时真是感动的流泪啊!多少普通人在这场疫情面前变成了英雄,变成了战士,勇敢的为了生命去奋斗!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配合?我是山西人,我们大山西为了支援武汉真的是默默做贡献,后期医疗资源紧张的时候,我们县医院,也有医护人员奔赴武汉支援了,为他们祈祷,但愿他们都能够健康归来!但愿这场疫情能够早点结束!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古风醉


网络上看到太多故事!但是我想说说我身边的故事!就发生在我家的家里我的亲人,我的老父亲1954年的今年66岁,它是一位在医院🏥工作的清洁工人,在疫情中他们医院也就是南山人民医院被定为定点医院,而且老爸打扫卫生的科室放射科定为发烧门诊,老父亲不畏惧病毒坚持做好卫生,一天也不拉工,说实话我为老父亲感到骄傲!他也是一位共产党员!老父亲年轻时候还是一名军人,后来退伍回乡务农,后来为了帮助我们儿女带孩子随深,老母亲在家带孩子,老父亲闲不住就找活干,一直干就是10年!从黑发到变化,看着老父亲老母亲的变化真的心里不是滋味,这么大年纪了还在为儿女操心!今天先说这里,带孩子去了


Zdh1253


1.在抗疫前线有一对情侣,女孩是医护人员,她驰援武汉之前和男友告别时,男友含泪向她承诺“你回来,我娶你!”。这句话成了她奔赴前线的动力,也成为了苦涩生活中的一丝甜蜜。

当情人节她男友来看她时,他们隔着玻璃只亲吻了十二秒刘匆匆告别,女孩说“你放心,我没事!”这是抗疫逆行者们最暖的情话!

2.感谢你们为防控疫情所做的大量工作。”1月29日下午3时许,海口市民苏荣贵女士将一整箱一次性防护口罩、一万元现金和4箱饮品送到海口市龙华区龙桥镇政府:“我能捐的物资也不多,只是出一小份力量罢了。”

代表镇政府收下了这份特别的“礼物”,龙桥镇镇委书记刘欣感动不已:“口罩是我们当前工作中最紧缺的东西,感谢您的雪中送炭!我们承诺一定会把防范疫情工作做好做细,不辜负您的期望。”

为了送这2000个口罩等物资,苏荣贵自己驱车从海甸岛一路开到了龙桥镇政府门口。

刘欣表示,苏女士捐赠的这2000只口罩,将全部发放给老人、病患等免疫力较弱的人,包括敬老院里的87位老人,“目前镇政府还剩余四千多只口罩,足够支撑工作人员一阵子的工作,所以这批口罩就先给群众用”。

“我不会说什么好听的话。”面对镇政府工作人员的不断感谢,苏荣贵紧扣双手,有些不知所措:“感谢党和政府的辛苦工作,相信在我们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下,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仗!




颜故事


民族大义面前,你也可能是一个平民英雄!

在这场全民抗议的过程当中,涌现了一系列感人肺腑的故事,也见证了无数普通人的英雄事迹,在此我想用6张照片,讲述6个故事,来致敬抗疫一线上无数的无名英雄,向他们致敬!

故事1: 主人公无名护士,暂且叫她天使吧

她们连续工作9个小时期间不吃不喝,脱下防护口罩的那一刻,护士们的脸都磨破了,两颊都是红红的印子。口罩与皮肤早就粘在一起,很多护士留着眼泪说:不疼!像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她们说很多人等着她们去救助,所以已经顾不上去想那么多了。

故事2: 主人公无名工人,暂且叫他火神

7500多名火神山医院的施工者之一,也是大多数,昼夜赶建,整个春节期间他们都在工地上度过,他们甚至20个小时不合眼,扛不住了就在工地里席地休息...

故事3: 主人公晏乃军

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槐店乡晏岗村党支部书记,瘫坐在地上睡着的图片,他今年57岁,自疫情暴发后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每天睡眠不到5个小时。只有在扛不住的时候,走在哪就在那休息一会。

故事4:解放军战士,大家都说他们是火神山医院天将雄师。

实际上他们只是来自各部队医院的年轻医生,明知这趟可能是有来无回,却依然骄傲的告诉大家“首战用我,用我必胜”

故事5: 交警三大队大队长陈绪平,住着双拐坚持一线,维护这社会平安运行。

妈妈流着泪问他为何,她说“疫情当前,我不能缺席”,共产党员连死都不怕,还怕这点伤?这是千千万万疫情一线维护治安的普通交警,用生命书写了忠诚,诠释了入党时的铮铮誓言!

故事6: 主人公段巧,33岁,是湘潭天易示范区一餐馆老板。

鉴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果断闭店停业,从大年初四开始,她每天准时给湘潭县的医护人员、公安、交警、志愿者等防疫一线人员送爱心盒饭,用实际行动为疫情一线的“战士”加油助力。

……

点滴星光照亮夜空,这些可敬、可爱的平民英雄,抛家舍业,不顾生死的,奋勇在前,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民族精神,大义面前,毫不含糊。

讲述这世界上真实的故事,每一个原形,可能就是你。


天南故事


我是贵州的,就先说说我们省内的,之后再是省外的。

1.我们六盘水市和遵义市的两个民警故事。六盘水民警万瑶和赤水民警王银本来计划今年2月2日登记结婚,但面对疫情他们推迟婚期,奔赴各自岗位,相隔几百公里,共同坚守一线。这个故事还在2月6日央视一套《晚间新闻》播出《相隔五百公里 坚守岗位就是对你的告白》,我很感动,我想他们爱情可能也会因为这次的疫情而变得更加牢不可摧。

2.我所在乡的一个暖心故事。我是一个乡镇工作人员,由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每个乡镇或村主干道都设置有卡点,主要进行的是对过往的车辆或人员进行排查、消杀、体温检测等工作。由于筹备仓促,卡点工作人员的后勤并没有及时得到有效保障,我们乡的村民(一对夫妇)了解情况后,主动购买物资到卡点对工作人员进行慰问。当时真正感受到了鱼水情深。我相信,群众如此支持工作,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一定能够获得胜利。

3. 宜昌籍空姐高锦花含泪播报的故事。以下是她在飞机上的播报内容:你们好!我是厦门航空一名来自湖北宜昌的乘务员高锦花,疫情爆发以来,我无时无刻不在关注新闻,担忧着我的家乡和亲人。今天,我接到要保障这个航班到宜昌,我非常非常的激动,心中也是充满感恩,能护送福建省医疗队支援我的家乡,为宜昌人民带去希望,这是我的荣耀!中午我打电话给妈妈,妈妈说:“要不是封路了,我一定给医疗队做好多好吃的宜昌特色菜送过来,不能让客人饿肚子!”妈妈也再三嘱咐我,一定要好好感谢大家。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家乡的父老乡亲向福建省委省政府以及各位白衣天使道一声感谢: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在宜昌,你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保重好身体!期待你们的凯旋归来!到时候我再来接大家回家,我们一起加油!

说实话,看完这则新闻,我流泪了。我流泪于空姐的真情流露,流泪于她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乡人民的关心,流泪于她是一个懂感恩、会报恩的普通人。我为宜昌骄傲,为我们国家自豪。


志慧根果


今年春节,我们的心一直被疫情牵动着......

经历着很多内心变化

有焦虑,有担忧,也有不安......

在短短不到1个月的时间

感受到生命的无常

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感人故事上演

更感受到每个人心中的坚强与勇敢

既有明星的故事,也有大众的故事

既有个人的故事,也有企业的故事

给我们内心更多的善意与爱

中国故事汇聚成伟大的中国力量

故事01

除夕出发,生死别离,最美逆行者防卫这个国家的安全!

在阖家团聚的除夕

一群最美的“逆行者”

在万家团圆的夜晚

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武汉救援

他们是白衣天使,他们是母亲,

是父亲是儿子,是女儿,或者正在热恋......

可是,他们是白衣战士,

必须与时间赛跑,与病毒决战

他们来自广东、上海,北京、西安......

他们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队!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他们是勇敢的医疗队员

他们“逆向而行”进军阻击疫情的前线

一名医护人员抱住即将前往武汉的队员哭着"放狠话"道:

"那么多姑娘,我都把她们交给你们了!你们不带回来的话,我一定不饶你们!"

妻子即将前往武汉,

一位丈夫趴在大巴车窗上哭着大声喊道"你平安回来,老子包一年家务!"

这是一个丈夫在妻子涉险前能说出最动人的情话,和最无奈的鼓励!

每个前往武汉支援的医护人员都有亲人和朋友,

可责任当前,他们无畏踏上征程,

可被留在原地的亲人朋友们,叫他们如何放下心来!

千万个担心最后汇聚成一句"保重!"

故事02

钟南山:抗疫老将,壮心不已

17年前的2003年,在非典型肺炎(SARS)疫情猖獗的非常时期,

钟南山院士始终战斗在疫情防疫、救死扶伤的最前线,

这次疫情,南山教授再次临危受命,

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

疫情爆发后,以84岁的高龄一边呼吁大家“尽量不要去武汉”,

一边自己“逆行”登上去武汉的高铁。

连日来,从广州到武汉再到北京,

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上发布会、

连线媒体直播、解读最新情况……

对于一位84岁的老人来说,

这样的勇担大任,这样的长途跋涉,

这样的工作量,对其精力与体力肯定会是一个考验

故事03

韩红:只为做一件事,如今她几乎倾家荡产,这次身体也倒下了

韩红作为老牌歌手,在拥有完美嗓音的同时,

做善事也从不马虎,甚至已经爆出捐款已经捐破产的消息,

自韩红出名之后一直不忘回馈社会的初衷,

以前韩红捐款都是捐款给红十字会,

但是后来爆出红十字会的一些列丑闻,

韩红也不敢相信了,所以自己成立了基金会,

只为了将所捐款项能如数如实送到有需要的人手中,

以至于爆出已经快捐破产的消息。

韩红在一档节目里说过,

其实自身的存款已经捐差不多了,

只要有合作都愿意去,希望多赚一点钱。

而韩红是很恪守底线的人,

她说不敢接广告代言,

因为怕产品不好害了国人。

截止到2月1日,目前她的基金会已经收到了超过2.78亿善款,

还有大量的消毒巾、免洗洗手液、防护服……

为这次疫情使得韩红也耗空了自己的身体……

故事04

4000多名民营企业工人同时施工,在10天内建成这样规模的医院,外国网友惊叫奇迹!

中国人工作效率高

他们不懒惰,没有休闲观念,愿意加班。

风雨无阻,昼夜不停。

工地上,一碗白米饭,一碗漂着几滴油的菜就足以生存与满足。

超过4000万人在线"监工" 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建设直播火遍全网

这两座医院取名“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

取之于《易经》,火雷噬嗑卦,用雷火之卦像,来驱赶瘟疫邪神。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包括近1000名国企,4000多名民营企业

组成的千人工程人在疫情区“逆行”,临危受命,与时间赛跑,

争分夺秒的建设武汉蔡甸火神山医院,用于集中收治新型肺炎患者

火神山医院,今天交付使用,汇聚不可战胜的中国力量

有英国网友感慨到“只有中国才能在7天内建成容纳1000张床位的医院。

在英国前期决策就得7年”。

“中国人6天能建成一座医院,在加拿大得4年”。

故事05

"国家有难,我就出一份力,不要写我的名字!"

一位环卫工人老人来到派出所户籍室,

在柜台上放下一个纸包,工作人员起身询问,

老人只匆匆说了一句"在那个纸包里包着"便匆匆离开。

工作人员打开纸包只见到一万两千元现金。

老人随后被记者找到,面对采访他只说道

"国家有困难,我就出一份力,不要写我的名字,也不要报道我。"

我们不知道这一万两千元钱对于这个衣着朴素的老人意味着什么,

我们只知道当国家遭遇困难时,

我们之中总会涌现出无数像这位老人这样,甘愿付出不求回报的人!

故事06

男子冲进派出所:“我要捐款!”扔下十万港币就跑了

2月4日中午12点半,派出所教导员胡斌正在派出所院子里指挥工作。

突然,门口来了车,下来一男子,径直跟他说,“警官你好,我要捐款。”

“怎么回事?你要么进大厅登记下,毕竟是好人好事。”胡斌想领他进大门,没想到男子反而准备往外走。

“我不方便去医院,麻烦你捐给西溪医院,现在他们都在收治肺炎病人,麻烦你啊!”男子边说边往后退。

一捆现金直接掉在了胡斌的怀里!胡斌一脸懵。

打开男子送来的成捆大钞都是港币,每张1000大额,厚厚一叠。

清点后确定是10万港币现金!对方也提供了一个捐款通道,

会在第一时间将这位神秘的热心市民心意转交出去。

故事的力量07

确诊患者孕妈妈施剖宫产手术,安全产下新生儿

在这场战役中,有一群特殊的病人,她们是孕妈妈。

1月30日,哈尔滨市卫健委接到报告,

有1例孕38周+3,发热37.3℃,

与武汉返哈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的孕妇,

经核酸检测和专家会诊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人,

为确保母婴安全,决定——尽快实施剖宫产手术,终止妊娠;

连夜实施剖宫产手术,1月30日23时32分,

顺利剖出1女婴,体重6斤1两,新生儿APgar评分10分

产后,母女分别于独立隔离间隔离观察和诊疗,

由1名新生儿科医生带3名新生儿科护士、

1名产科医生带4名产科护士组成两个专业团队,

分别对新生儿和产妇进行监护,与呼吸、感染科医疗团队配合诊治。

至2月2日,产妇体温36.2℃,恢复正常,状态良好。

故事的力量08

农民奔波40公里给医疗队送菜,一分钱不要

1月27日,45岁的秦师傅听说来自上海等地的援助医生在40公里外工作。

他筹措了24箱蔬菜,骑着三轮车边问路边出发,

从白天找到黑夜,奔赴几十公里,

终于在傍晚找到了医疗队住宿的武汉某酒店。

秦师傅告诉酒店工作人员,这24箱菜不要钱,

虽然不好看,但很甜,都是最新鲜的。

尽管当天秦师傅20点到家时快冻僵了,

但他还在打听其他医生住在哪儿,准备继续送菜。

酒店方面留下了秦师傅的电话号码,

表示将在疫情过去之后,要秦师傅继续送菜,成为酒店的供应商。

故事的力量09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日本捐赠武汉的医疗用品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这是近日一批来自日本捐赠武汉的医疗用品上所题的字,

在这些装满医疗用品的纸箱上,除了“中国加油”四字以外,

就数这八个字最引人注目了。

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还会发现,

这批纸箱是日本汉语水平考试(HSK)事务局捐赠给湖北高校的物资,其中包括有两万个口罩和一批红外体温计。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阿弥陀佛!

故事10

快递站现盲投援助物资

“请交任何医务人员”,大年初四上午,

一批援助物资送达武汉市宝丰路京东配送站,

与普通订单不同的是它们的收件人是

“协和医院的医护天使”、“隔离护士姐姐”、“白衣天使们”……

有的订单还写下了留言:“能做的不多,希望你们能够多保重,谢谢你们!致敬!”

原来这些快递是爱心人士通过京东下单,

因不知医护人员姓名才选择定向“盲投”的。

快递站工作人员马上协调好车辆,

穿戴好防护设备,优先将这批物资送往了协和医院。

京东物流宝丰营业部负责人介绍,

最近几天陆续有市民下单将口罩、泡面、鸡蛋、零食

等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送给同济、协和等医院的医务工作者,

快递都会第一时间配送到位。

危机必将过去,病毒必被消灭!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别怕,这个难关,我们很快就会过去

过去之后,我们一定会更好!

无论个人,企业,组织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

疫情当前,让我们将抗击疫情的正能量故事传递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让每一份无声又有力的“使命感”荡漾在每个人的心中。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危机必将过去,病毒必被消灭!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修真风水师孟豫


疫情发生之后,我所在的社区立即进行了封闭,车辆出行禁止,居民按时出入,一切都按照战时管制,虽然不习惯,但也明白都是为了小区居民的生命健康着想,大家在社区群里互相打气,为湖北分忧,为武汉加油!并且积极捐款奉献爱心。

因为不能及时外出采购生活用品,很多居民选择从网上购买,由专人送到社区的保安室,由保安通知自提,今天说的就是门卫张大爷的事,张大爷约六十多岁,年轻时因为工伤失去了右手四个手指,唯一能活动的就是大拇指,平时都是用左手为主,今天保安室送来的有个大箱子,里面是台按摩仪,是送给12棟601的王奶奶的,王奶奶腿脚不好,只有给她送去,值班室的有三名值班的同事,一个负责测温,一个登记,张大爷眼镜不好,看不清字,只有负责门口大门开关,因为此,张大爷只有自己去送这个给王奶奶了,同事让他等会,等他们有空再送去,张大爷想大家都在为抗疫辛苦工作,他也应该做点事,于是不顾同事劝说自己找了根塑料绳,用左手提着,斜背着向小区内走去,因为天气不好,阴雨不断,很快雨水淋湿了无法打伞的张大爷,裤脚也很湿透,鞋子也进了水,因为箱子比较重,张大爷走的不快,在雨里淋了二十分钟才走到王奶奶的住宅楼,这个小区是建成较早的没有配置电梯,张大爷又一层层的往上挪,单手吃力,就用右手残存的大拇指勾着扎带助力,在楼道拐角处,因为箱子挡住视线,一脚踩空,张大爷连人带箱倒在地上,右手大拇指被扎带割破了,血很快流了出来,人也起不来,被箱子压住,正在此时,不放心赶来的同事们看到了,赶紧帮忙挪开箱子,把张大爷扶了起来,并把箱子送到六楼王奶奶处,另外的同事把张大爷送到医院包扎止血,在医院,张大爷接到王奶奶的电话,王奶奶连声道谢并表示歉意,张大爷笑着说:平时大家伙都照顾我不少,这个时候,也该我给大家伙做点事,应该的!

其实这个故事很平淡,并没有精彩的情节,但正是这无数平凡的小事汇集成大爱的海洋,让我们众志成城,一砖一瓦打造我们不败的钢铁长城!战疫有我,必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