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被“宠着”,让人安心,也让人惭愧

摘要:但愿这一次社会能够超越健忘,真正地长记性。尤其是上上下下对医护人员的尊重,应该成为抗疫的宝贵遗产。不需要格外的宠,只需要寻常的爱,平等的尊重。那样的话,无论是慰问金,还是那些热饭、那些门票、那些颂扬医护的诗歌,才更有意义。灾难是医生和人们都无法承受之重,不要让危机和生死去教会人们学会尊重医生。


医生被“宠着”,让人安心,也让人惭愧


 曹林|文


“特殊待遇”总会引起普通人的不平感,但这样针对医生的“特殊待遇”,没有人会觉得不平,而且总觉得还“特殊”得不够!桂林79家旅游景区向全国医务人员免费开放一年,安徽黄山49家旅游景区面向全国医护工作者免门票,江苏多地景区对医护工作者免费开放,美团公益基金会捐赠2亿元人民币,第一期2500万元已定向支持多省援鄂医疗队,对已派出成员账户发放5000元慰问金,一个都不能少。除了定向捐赠外,美团还联合真功夫、麦当劳、如意馄饨等商家,至今己为一线医护人员免费送餐几万份。企业捐助,社会关怀,商家服务,热情向潮水一样涌向医护人员。


没有人会觉得这是什么“特殊待遇”,他们离开妻子、丈夫、孩子、父母,穿上白袍在没有硝烟的战场成为战士,用生命在最危险的地方战疫。——这真是在拼命啊,残酷的数字见证着这个职业的危险:截至2月11日,全国报告感染新冠病毒的医务人员1716人,其中6位不幸殉职,仅武汉一地医务人员就有1102人感染。截至14日,25633名医疗队员驰援湖北,超过汶川大地震救援规模。拿什么才能表达出人们的敬意,做些什么人们才能觉得心安?真的,再多的“报答”与医生的付出相比,都微不足道,人们只能尽自己一点微薄努力去为医生做点什么,才觉得心安。


给医护人员发慰问金,送热饭,一个都不能少,旅游景点免门票,网约车司机免费送医护人员上下班,有网友说,看到医生像这样被“宠着”,才觉得安心。这时候,没有什么比看到作为抗疫中流砥柱的医护人员在一线哭诉“不是告急,是没有了”,更让人感到痛心。也没有什么比看到物资紧缺后医护无防护“裸奔”的场景,更让人心酸心疼。医护人员这时就是人心安稳的定心丸,他们面色严峻,公众就无法放松。他们保持微笑,人们就会感到事情糟糕不到哪里去。母亲突然去世,火神山医院护士泪奔朝着家的方向三鞠躬。浙江掏空家底,多家医院医护人员出征前集体剃长发明志“不胜不归”,这些抗疫群像如雕塑一般刻在人们心中。


院长们送行含泪说的“一个都不能少”,与企业和公众在关怀医护人员所说的“一个都不能少”,心意相通。5000元的慰问金不算多,送份热饭,免个门票,开车接送,都算不了什么,但这代表了社会对这个群体“不表达一下就觉得有着巨大亏歉”的敬意。人们的种种心意,背后都有着这种“何以为报”的亏歉心理,只能有钱出钱,有物资出物资,有车出车,哪怕只是为他们提供一辆免费骑行的共享单车,也觉得稍稍安心一点。医护人员付出了那么多,我们怎么能不做一点事情呢?这些表达,不只是解燃眉之急和保障基本服务,也是危机所驱动的一次尊医教育。


一个医生朋友在转发社会关爱新闻时,说了一句,好久没有这种被“宠”着的感觉了。——这话真让人难过,也让人惭愧。这点社会回应,根本算不上什么“宠”着。如果这也叫“宠”着,只能说过去对这个群体的关怀和尊重太少了。一个救死扶伤的高尚职业,一个付出了比普通职业多很多努力才能执业的专业(医学院毕业要比一般专业难得多),一个在这种最危险的时候必须逆行冲在一线的群体,理应受到更多尊重。如果有一个职业是这个社会每个人必须打交道的,除了教师,就是医生,我们终将有一天会把自己的生死托付给医生,在医院里出生,在医院中等着医生的拯救,在像新冠疫情这样的危机时刻无比依赖。生命相托,生死之交,社会难道不应该多点感恩回应。


有人可能会觉得,这时候才知道应该“宠”着医生,对医生好一点儿,是不是有点儿功利?我觉得这不是功利,而是基本的服务保障和应有的感恩与补偿,人们这时候对医护人员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些了。医生也可以自己叫网约车,在网上订餐,医生并不缺慰问金,景点免去的门票,他们多数人都没有时间去旅游。——公众从表达中获得的心安,可能比医生获得的更多。平常的时候,虽然也有生老病死,人们并没有感到对这个群体的迫切依赖,危机让人们对医护“超出其所得的贡献和担当”看得更清楚,所以总想带着愧疚去做点什么。


应该记住疫情中的这些场景,记住医护人员的大义付出,不要再让这个群体寒心。火线中的关爱当然重要,医护们最需要的可能不是什么“特别待遇”,而是日常的尊重。他们愿意跟其他人一样花钱买门票,一样排队等网约车,而不愿看到骂医、仇医、伤医的事情发生,不愿看到甚至在疫情中还出现恶对医护的事情。危机不久可能就会过去,人们很快会回到生活的常态,医生不担心这些“特殊对待”的失去,担心的是,因为疫情生死之交而改善的医患关系,会重归让人尴尬的常态。


非典有过的教训,已经在这次疫情中重复了很多,让全民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愿这一次社会能够超越健忘,真正地长记性。尤其是上上下下对医护人员的尊重,应该成为抗疫的宝贵遗产,不能像潮水一样地退去。不需要格外的宠,只需要寻常的爱,平等的尊重。那样的话,无论是慰问金,还是那些热饭、那些门票、那些颂扬医护的诗歌,才更有意义。灾难是医生和人们都无法承受之重,不要让危机和生死去教会人们学会尊重医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