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的高楼养殖与平地养殖孰优孰劣?

杨致运


随着我国科技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未来我国养猪业将会全部应用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目前已经看到互联网两位“大佬”,京东和阿里巴巴已经进军养猪行业,而随着5G时代的到来将会给养猪行业带来更多的变化,但是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养猪都是以大、中、小型规模化养殖场建设为主,还有更多养殖场没有真正的能够应用互联网代替人工,未来指日可待。


之所以说未来互联网可以取代人工养猪,主要是现在众多农牧企业公司中出现少部分建设楼房养猪,在很多人的想象中高楼更多是出现在城市里,那些高楼大厦的写字楼、CBD等都是住着高层次的白领和成功人士,想也不敢想,现在居然有建造高楼来养猪。


那么楼房养猪与平地一层养猪,它们到底有哪些优缺点呢?


一,楼房养猪

首先来介绍楼房养猪的特点,楼房养猪使用的更多的是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大数据、互联网融合养殖,整栋楼有8层,第一层主要有污水处理控制中心、控制整栋楼的机房;第二层至第七层,每层楼相当于一个中、大型平地一层规模化养殖场(1000头母猪),而每层楼都有配种舍、妊娠舍、受孕舍、产房;第八层是保育、育肥、后备层,二到七楼产的断奶仔猪全部转运到八楼进行饲养,然后在八楼饲养的后备猪可以对第二至第七层母猪淘汰进行补充,这样就可以很好的进行良性循环。


楼房养猪的优点:

第一,现在寸土寸金的时代,能够很好的利用空间,有效的利用土地资源,节省更多的场地费用;

第二,由于是楼房养猪,可以杜绝更多的传染源侵入,有效的做好生物安全防范措施,而平地一层养猪则是不能有效的做好这点;

第三,采用的是中央空调抽风系统和地暖供热系统,那么能够很好的解决温度和通风问题,做到随时通风与升温,这对于平地一层养猪来说是不能够实现的;

第四,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分析猪舍大环境的温度和空气质量,智能会做出调整方案,同时进行实时监控发现有打架或生重病的猪只,并及时反馈给工作人员。


楼房养猪的缺点:

第一,相对于平地一层养猪场,建造这样的楼房需要大量的资金成本;

第二,要求有强大的技术和现代科学支撑;

第三,设备维护成本相当高;

第四,猪群楼层之间的转运成本很高,因为猪只需要坐电梯进行转运,很多猪只不适应电梯的速度,从而会出现很大的应激现象;

第五,需要承担一到两年的亏损,因为猪群通过转运上到楼房进行饲养时,需要一个适应期和恢复期,而这段时间公司是属于亏损的。


二,平地一层养猪

现在在大多数农牧企业公司或者中小型规模化养殖场都是采用这样的建设模式养猪,因为这样的建设基本上符合现阶段我国养猪业养猪的模式,同时这也与地方的气候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在北方出现平地一层养猪的很多,是因为北方气候干燥,冬季严寒,假设建造高楼养猪,到冬季时保温的费用是相当高的,同时也不利于饲养和管理。


平地一层养猪的优点:

第一,相对于楼房养猪来说,一层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成本是比较低的;

第二,管理难度适中,不存在楼房养殖时,系统出现故障会给公司带来很大的损失;

第三,栋舍之间转群很方便,不会出现楼房转猪时,猪群出现后很大的应激;

第四,设备维护成本很低,因为很少使用昂贵的设备。


平地一层养猪的缺点:

第一,没有做到绝对的生物安全防范措施,因为在一层饲养很难控制住其他动物侵入和病毒细菌的传染;

第二,工作效率比较低,由于办公室与生产区有一定的距离,不能实现及时进入工作状态;

第三,不能实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由于办公室与生产区有一定的距离,如果监控发现有猪只打架或者生病时不能及时处理;

第四,对于冬季到来产房和保育舍需要通风和温度进行协调,但是普通的平地一层猪舍是不能实现及时通风和保温。



汇聚会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的猪场拆迁、搬迁、关闭进行如火如荼,对现在的既想养殖达到自己理想的规模,又能有足够土地养殖户来说,有一块满足自己的养猪之地该是多么令人开心的事。

高楼养猪,我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出现了,当时哈尔滨有一个大型猪场,就用一栋二层楼来养猪,但是在那个人都难住楼房的年代,当时争论很大,遇到困难也很多,后来这个猪场下马了,但这可以说是楼房养猪的雏形。这些年全国各地都有高楼养猪,也出现了很多模式,在福建、广西、江西等都有猪场在进行各种模式的尝试。其中福建的松溪科城、尤溪光华、建瓯华峰、延平福源等猪场进行了规模化尝试,总结了不少经验。

楼层养猪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节约土地,符合节约型农业的要求,使用高度自动机械化,可以极大降低了饲养人工成本;缺点是存在疾病互相感染风险更高。

现如今,很多养猪从业人员,由于家里土地面积不是很多,没有很多资金去租地建设猪场,一直在探寻既省地又高效率的养猪办法。

既要节省土地,又要符合环保要求,很多人开始考虑“楼层式养猪”。这几年广西推广的高架网床养猪模式,而楼房立体养猪模式将可能代替高架网床养猪模式,结合广西“微生物+”,可能达到一个更高层次的养猪新模式。

一、楼层养猪好在哪里?

楼层养猪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节约土地,符合节约型农业的要求,使用高度自动机械化,可以极大降低了饲养人工成本。

1、集约用地

建一个万头规模猪场(即24头基本公猪,600头基本母猪,每年提供万头左右仔猪或肉猪),按传统方式建需要70亩的用地;按国产型工厂化养猪也需要30亩用地;而搞楼房养猪,只需要约10亩用地,节省用地非常明显。

2、有利处理粪污

现在的高楼养猪一般采用自动刮粪与人工清粪相结合,控制冲水(一般在出栏后进行一次),在楼内管道行程短,与沼气池、过滤池、沉降池、发酵池等,通过专业微生物处理后与鱼池、稻田等有机结合起来,就可形成现代型的生态养殖场。

3、通风、采光好、冷暖调节容易

采用全系列水帘降温与地热加温(主要针对仔猪小猪)封闭系统,但在温度适宜的时候,可以门窗全开,高层通风、透光,空气清新、凉爽。在北方,冬季门窗或转帘扣严封闭,及时清粪并控制冲水,顶棚防寒,加强保暖,比不采暖平房要好很多。

4、机械化程度高

猪舍内安装粪尿分离的排尿专用管和排粪专用管,可以使源头的粪尿自动分离。还安装机械自动刮粪设备,运用机械来自动清粪,减少人工的劳动力。

5、让一个饲养员养10000头猪成为可能

目前楼层式猪舍已经成功尝试了肥育舍、妊娠舍、分娩舍、仔猪保育舍等养殖,满足各类猪群的饲养需求。而且使用机械化模式饲养,可以自动喂料、粪尿自动分离、自动清粪、自动温控、自动通风,使一个饲养员可能可以养一万头猪的高效率。

二、造价多少?

对于楼层养猪场的造价,因为有漏缝地面、粪尿自动分离、楼层猪舍和能够实现机械清粪、机械通风、机械喂料的养猪场,土建造价大约在500元/平方米。土建指的是浇筑框架和楼板。全部造价是土建造价的两倍以上。

我国养猪历史悠久,但是没多少楼层模式养猪,这里面肯定有很难解决的问题,问题是什么呢?

三、楼房养猪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楼房养猪由于建筑紧凑,容易造成净道和污道的混淆,造成污染。解决的办法是在设计的时候尽量避开,并防止污道渗漏到净道中。

2、猪呼吸道疾病严重。由于楼房养猪密度过大,猪群过于集中,猪舍内有害气体比较浓度太大,猪只在不良环境下生存,容易造成猪呼吸道疾病。解决的办法是:注射呼吸系统的疫苗,并要求长期在饲料中添加专业的猪用益生菌产品(如广西助农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养猪专用复合益生菌”),实践证明,每吨饲料中投资十几元“养猪专用复合益生菌”,由于使用后臭味氨气下降70%以上,不仅呼吸系统疾病大大减少几乎可以忽略,而且降低料耗0.3左右,在广西数千高密度猪场进行了验证和肯定。

3、消毒防疫带来的问题。由于过于集中,如果采用传统模式大量使用化学消毒剂将会严重影响粪污的处理,甚至导致粪污无法处理。解决办法是采用生物消毒剂(如“高效持久生物除臭消毒剂”),只有确保粪污能够处理,才是一条完整的生态模式,否则带来的环保问题严重将会导致猪场被关闭。

4、疾病控制比较困难一些,当发生重大传染病的时候,互相感染比较重。解决办法是尽量做到免疫全面,尽量每栋全进全出或者杜绝外来污染等问题;采用微生物技术在饲料、环境消毒、粪污处理进行运用。根据广西“微生物+”模式数千猪场的经验,这种模式能够显著提高猪的抗病力,只要做好免疫和防寒保暖问题,猪病与死亡率极少,料耗降低,粪污处理很容易。

虽然存在问题,但好处是占地少,好管理,卫生容易控制:尽管造价是土建造价的两倍左右,但配备自动化机械后能使一个饲养员可能可以养一万头猪,极大的提高了养殖高效率。

四、楼房养猪选址要求

1、交通方便,远离交通要道,距公路1000米以上。

2、距铁路、交通干线、居民点、其他牧场2000米以上:不要在旅游地区,畜禽疫病、屠宰加工和工业污染严重地区建场(具体参照各地禁养区和限养区的政策)。

3、工程地质条件良好。一般应选择地基的地耐力R≥12t/m2以上的地质,以防止滑坡、断层。

4、地势高燥,通风良好。

5、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5027-2001。

6、电源较近,电力充足。

7、符合其他国家和地方的各种政策。

五、楼房猪舍设计要求

1、根据尽量节省土地的原则,楼层就高不就低,尽量建5-7层的高楼。少建或不建3层以下的猪舍。

2、楼房猪舍的朝向主要考虑日照和通风效果。根据畜舍纵墙和屋顶在冬季多接受日照、夏季少接受日照的原则,以改善舍内温度状况,取得冬暖夏凉的效果。

3、楼房上下空间要对温度、湿度、光照和环境卫生等进行有效控制,创造舒适的小环境,更好、更合理地满足和保证所养阶段猪群的生理及生长要求,提高生长率和出栏率。(楼房猪舍的高度:南方防暑地区:2.8~3.2m,防寒兼防暑:2.7~3.0m,北方防寒:2.5~2.7m。)

4、楼层之间的生产流程考虑到养猪生产流程的需要,合理利用空间,减少空间浪费,同时又要最大限度满足生产的需要。

5、楼房养猪,是一次投资、多年受益,在设计上既要经济实用,又要能保证长期利用。楼房的基础、墙、屋顶和立柱要根据载荷、地基承载力、地下水位、生产流程等进行合理安排。保证坚固耐用,抗震、抗暴风雨和暴风雪。

6、排粪和排尿等相关设施关系到猪舍的干燥、温度和湿度,二楼以上的设施还将考验高层地面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安全。建议采用全漏缝+自动刮粪、半漏缝+自动刮粪模式。

7、猪舍地面要求坚实、不透水、不滑、易清洗消毒、平坦而有一定坡度、有一定保温隔热性能和弹性。

8、规模养殖必须做自动供料系统,由于楼层高,粉状或者颗粒自动供料系统成本相对要高一些,如果规模较少,可以选择液态自动供料系统,这个成本相对较低。

六、楼房养猪防疫制度要求

1、对内:楼房猪群密度大、转群频繁,楼层相连,人员易窜层,因此内防要严。需严格加强防疫、检疫、免疫制度。

2、对外:有防疫壕、墙、林带,原则上谢绝参观。

3、特殊的检查、指导设三道防线。进入场区需换鞋、消毒、洗手。进养猪区要更衣、换鞋、淋浴、消毒。车辆里不出,外不进。

4、不到疫区购料、购猪。

5、建隔离舍、售猪舍。

6、如有病猪及时隔离,化验、确诊、治疗或淘杀。死亡、淘汰猪高温蒸煮消毒。

7、职工家属禁养猪、牛、羊等偶蹄兽,各种肉食由场供应。

8、必要时采用升降机专运猪、料,干粪专设通道。

9、要专设防疫组织,定期和不定期检查、评比、严厉奖罚。

10、运用微生物技术到养殖的饲料、环境、粪污治理各个环境中。

七、楼房养猪的发展空间

过去楼房养猪只考虑节省土地资源,建设比较简单,存在一定问题,未来楼房养猪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1、坚持"全进、全出"的生产工艺。

2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全进、全出"的生产工艺是阻断疾病的最好形式。"全进、全出"的生产工艺有利用组织养猪生产,因此,在实施楼房养猪方面要体现"全进、全出"的生产工艺,实现单元化管理。

2、在楼房养猪中要强化"自动化和数字化"

"自动化和数字化"从表面上看,一次性投入教大,供料自动化可以节省人力,猪舍温度、湿度容易控制,猪舍消毒、空气净化,给猪只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养猪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在自动化和信息化方面,我们都可以采用变频技术,也可以节省很多能源。

3、坚持用新型材料建设楼房猪场

现代社会发展很快,要打破传统,勇于创新,大胆使用新型建筑材料和新技术去建设楼房猪场。

4、以“微生物+”模式运用到几个环节

楼房养猪空间小,如何在小空间做到生态养殖模式,广西现代“微生物+”模式值得引入其中,广西数千规模集约化养猪场证明,“微生物+”模式是目前唯一能够解决规模集约化养猪带来的环境、疾病高发、从源头控制污染物等问题模式,具体操作是:长期在饲料中运用微生物+酶制剂;不使用化学消毒剂改为生物消毒剂;使用专业微生物处理粪污。

5、坚持生态循环原则建设楼房猪场

楼房养猪要走生态发展的道路,楼房养猪将粪便集中,容易处理,发挥有时,楼房养猪要与农村沼气等模式相结合,实现养猪-沼气-沼渣-种菜-种果,走循环经济之路。

楼房养猪的确可以解决土地争端的大问题,但养猪也是一项长期投资,在设计、地基、立柱、横梁、材料、施工和设备等方面都要有所注意。



乡村大雪日记


高楼养殖

高楼养猪模式最早出现在浙江,十年前福建泉州的晋江市也有类似的养猪模式,但当时多依地势而建,目前以南平市、泉州市较多。福建南平五福猪业专业合作社总经理陈晓建回忆,上世纪80年代他在湖北省看到过高楼养猪,多数依山而建。在两广地区也早有楼房养猪模式。在养猪密集的茂名湛江地区,楼房养猪并不少见。

福建的高楼养猪模式较早出现在泉州市,都是自发形成的。近三年在南平市兴盛起来,但主要还是有资金实力的规模猪场在投资建设。

有专家认为高楼养猪首先是集约用地。建一个万头规模猪场(即24头基本公猪,600头基本母猪,每年提供万头左右仔猪或肉猪),按传统方式建需要4.67公顷用地;按国产型工厂化养猪也需2.0公顷;而楼房养猪,只需0.7公顷,节省用地60%左右。

其次,高楼通风、采光好,能有效防止病菌传播。在夏季,门窗全开,高层通风、透光,空气清新、凉爽。在北方,冬季门窗封闭、薄膜扣严,及时清粪并控制冲水,顶棚防寒,加强保暖,比不采暖平房要好很多。

“高楼养猪当然不比平房好,但总比没地养好。”张佳认为,目前不少地方出现高楼养猪,虽然给当地造成环保压力,但当今养猪批地难扩建难,高楼养猪便成了擦边球。说到高楼养猪的优势,陈晓建也对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苦笑:“除了省地,甚至相应的技术成本将更高,好像也没什么优势。”吴川伟林农牧有限公司老板宁亚林也表示猪舍的平均建设成本是比一层的略低,毕竟平摊了打地基的成本,但如果算上修建楼梯、斜坡通道等,其实总成本还略高了一点。

  技术要求高,前期投入大

高楼养猪的具体做法也是颇有讲究。陈晓建表示,首先猪舍选址就要尽量选有地势的,依山而建或有一定坡度,这样赶猪通道、供料系统都比较好做,方便流通运输,也方便粪污处理。传统的高楼养猪模式多是顺着山坡而建,现在因为土地问题,多数猪场也就“平地起高楼”。

陈晓建向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介绍,如果是在平地建设高楼,应该考虑三个主要因素。一是自动供料系统的规模和安装,二是赶猪通道的设计,三就是粪便的处理,可以通过管线来集中处理。

就陈晓建的猪场而言,也是以高楼养猪模式的设计而打造的地基,后来因为成本太高,目前只建造成两层的猪舍,一层的占地面积有1100多平方米,商品猪密度可达1.2m2/头。基础建设平均造价500多元/m2.据介绍,目前高楼养猪多数以养肉猪为主,“不建议养母猪,因为猪群流通难”。当然,也有人采用母猪、生猪集中在一栋高楼养殖的,那就需要更好的规划设计,关键看个人的资金实力。

化州养殖户郭超伦则认为,打地基非常重要。他第一次建的猪舍,因为建在鱼塘边的田基上,没过多久猪场的墙壁就出现开裂,最大的裂缝达5厘米。这回几百平米就花了6万块认真打好地基。他算了笔账,如果本身土地地质好,建一层和建两层打地基成本差不多,但如果本身地质软,建两层就得多花大概三分之一的打地基成本。

在南平市养殖户看来,达到5层高楼的猪舍才算高楼养猪模式。郑新平告诉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目前南平市至少有10个规模猪场有采用高楼养猪模式。设施设备方面与普通猪舍一样,主要是技术上的要求高,基础要打好,框架要搭好,前期投入更高。

郑新平自己在建瓯市东峰镇的猪场也采用了5层高楼养猪的模式,1600m2/层,一栋高楼的建设投资就花费700多万。一楼采用三列式定位栏,中间过道低两边高,可饲养700多头母猪。上面四层保育舍,约2000头/层,一批可饲养保育猪8000多头。楼层式养猪太高,直接用供料系统输送不了,就通过提升机将饲料提到楼层上面再通过供料系统输送来喂料。采用漏缝地面、尿粪分离、自动刮粪系统,“从猪粪拉出来到输送到储粪池,全部采用机械设备,无需人工操作。”此外,郑新平在东峰镇的猪场还建设了1万立方的沼气池来处理猪粪,冬天用来烧热水做地暖保温,夏天发电,一天可以发电1000多度。

问题不少却无人解答

目前,高楼养猪不断挖掘出新工艺,从技术上、管理上不断完善,政府对此也难以表态肯定与否。毕竟是个新事物。宁亚林倒是表示,当地政府、畜牧局、发改委都来看过他的猪场,他的猪场还拿到过规模化建设的补贴,至少政府应该不反对。

不过,不少行业人士认为,高楼养猪是个新模式,尚属于法规政策的模糊区域,但这种高密度养殖模式造成了更大的环保压力。因此,高楼养猪将面临更多的技术问题。

不过相比技术问题,更大的问题是现在可能根本找不到能解决这些问题的专家。“学畜牧兽医的没学建筑,学建筑的没学畜牧兽医。现在我国就是缺少猪舍建设的建筑专家。”郑新平感慨,我国养猪专家很多,但专业的猪场设计专家还没遇上一个。

平地养殖

一、生产肥猪型

这种生产模式是指养猪户到仔猪专业市场或专业生产仔猪的猪场购买断奶仔猪进行育肥,直到90~100公斤时出栏销售。

优点:

1.经营方式简单,易于起步,而且可根据市场行情的波动,随时上马或下马。如果能摸准市场脉搏,不但可以赚取养猪本身的利润,还可赚取差价。

2.猪群全进全出,猪舍结构要求相对简单,设备要求不高。

3.饲养周期短,资金周转快,从投入到产出最多4个月。

4.固定资产投入少,栏舍周转快,每个栏舍每年至少可饲养3批。

缺点:

1.仔猪供应不稳定,很难买到品种、质量、规格一致的仔猪。

2.对仔猪疫病和免疫情况不可能了解得很清楚,易将疫病带到猪场,有引发疫病的危险。

3.流动资金较大,收益易受市场波动的冲击,利润随仔猪和大猪的市场价格变化而变化。

二、生产仔猪型

这种方式是指养猪户饲养母猪生产仔猪,待仔猪断奶后到一定体重时销售给育肥猪的饲养户。

优点:

1.流动资金投入较少。

2.开始周转慢,一旦种猪投入正常生产后,资金周转就会加快。

3.每头猪的采食和排泄都较少,每天投入喂料和清粪的劳动力相对较少。

4.种猪一旦固定,就很少到场外购猪,从外界带入疫病的机率减少,因而能保证良好的安全卫生和健康状态。

缺点:

1.固定资产投入较高,不但要建造怀孕母猪舍、哺乳母猪舍和仔猪保育舍,还要花较多的资金购买种猪。

2.猪舍结构是产房、哺乳母猪舍和保育舍,不但需要较科学的猪舍结构,还要有防暑保暖及通风等设备。

3.收益受仔猪市场价格的影响较大,每头猪的利润较小,因为另一部分利润分摊到育肥猪上了。

4.种猪饲养和仔猪培育都要求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既要求有较高的产仔指数和初生窝重,还要求有较高的哺育率。

三、全程饲养型

这种模式是指养猪户要历经从种猪生产、仔猪培育、肉猪育肥直到90公斤~100公斤出栏销售的整个生产、经营、管理过程。是第一种模式和第二种模式的综合。

优点:

1.从场外购猪的机率小,因此带入疾病的机会减少,猪场安全卫生有保障。

2.可获得仔猪和育肥两部分收益,因而每头猪的利润高。

3.自繁自养,有利于均衡生产。

缺点:

1.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投入高。

2.生产周期长,从母猪培育到肥猪出售需10个月以上,因而前10个月没有收入。

3.技术要求高、管理难度大,需要掌握各个环节的科学饲养、管理技术。

4.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劳动力。

5.收益受育肥市场的冲击较大。

四、生产种猪型

这种模式是生产种猪出售给其他的养猪户。饲养的种猪既可以是纯种也可以是杂交种。种猪饲养是一种非常专业的饲养类型。特别是饲养者在育肥技术、种猪系谱和晶系发展等方面需要有较好的把握。

优点:

1.种猪售价无一标准,往往大大高出肉猪价格,因而利润一般会较高。

2.具有全程饲养的所有优点。

缺点:

1.由于缺少杂种优势,纯种种猪生产的仔猪不及杂种猪生产的仔猪,因而出售的总数可能较少。

2.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保存系谱和作祥细的性能记录。

3.要增加选种、育种方面的时间和费用。

4.种猪销售需要市场中的众多其他饲养商来察看选购猪群,这将会带来安全卫生风险。


农村小范的日常


很多朋友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要用楼房来喂猪勒?那多麻烦啊!那现实中为什么还是有人用楼房来养猪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打破这个疑问吧。

首先,高楼养殖的缺点就是前期的资金投入比较大。一旦建成,将成为现代化养殖的一个特点。占地面积少,环境通风效果良好,便于管理。

但是相对而言,就目前的养殖模式,还不能普及高楼养殖,养殖业发展的今天,大集团养猪,他们对成本的预算比较高,然后风险受控能力比较强,但是对于小型养殖户他们的承受力比较弱。在风险控制的严格程度上还不是很高,所以考虑成本普遍采取平楼养殖。所以说现在占优势的还是平地养殖。而高楼养殖,将是养殖技术越来越完善,设备更先进,对系统养殖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以上是个人观点,也可以在下边留言,我们一起相互交流哦。







我是鸿姐


首先说一说现在普遍地生猪平地养殖场,由于我国的生猪产能绝大部分的还是由散户供应的,由于散户手里的资金有限,那么他的养殖场,其本上都是平地养殖场,平地养殖场,建筑预算低,布局比较散乱,或者说布局比较简单,占地多,机械化程度比较低,但是他的项目投产快,猪场的生物安全做的不是很标准,不容易防控。就算是大集团的大养猪场也普遍存在的以上的问题。

这几年说的比较火的高楼养殖场,都是一些大集团提出来的,扬翔公司就做得很优秀,高楼养殖,因为建筑预算比较高,不是普通养殖户能接受的,但它应该是未来养殖的大趋势, 首先它占地面积小,如果能做到九楼到15楼,他的占地面积只是平地养殖场的1/10左右,而且高楼养殖是经过,专业设计的,布局和理,机械化程度就越高,空气也好,容易防控,相信会经过未来几年的发展,大的养殖集团,会把高楼养殖做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全面。


古色侗寨


生猪的高楼养殖与传统的平地养殖究竟孰优孰劣?

其实在目前看来两种养殖模式应该是在伯仲之间,很难分出个好坏,不过高楼养殖应该是今后的大趋势,传统的平地养殖模式可能只会保留一小部分,其他大部分都会被不管是政策还是市场慢慢淘汰


所谓的生猪高楼养殖,就是将传统的平地养殖变成立体养殖,说得简单直白点就是让猪住进楼房,这个养殖模式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早在几十年前就有人提出来过,只不过因为一些原因一直没有发展起来推广开罢了,直到最近农业农村部和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这份文件,高楼养猪这个事才又重新受到大家的关注

《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指出:养殖设施允许建设多层建筑物,就是这短短的几个字,其背后包含的内容在广大养殖户看来可就不一般了,因为关于建设楼房用于养猪这一块以前在政策上是完全空白的,有实力的养殖户哪怕是想干这个事,最终也会因为没有政策解读与政策支持而放弃,这份《通知》的出台,养殖行业内普遍都理解为这是在政策层面上已经为高楼养猪开了绿灯


一直以来我们传统印象中的生猪养殖都是在平地上进行,无非就是要么圈养,要么散养,高楼养猪这个概念在这个时间点上又被重新提出,并且还印发了《通知》,个中原因按我的理解可能有这么几个:

【1】,土地紧张

我们国家960万平方公里的疆域面积,在世界上也是排的上号的大国了,但是不要以为我们的国土面积大,以我们现在十多亿人口的基数来算,真正人均所分得的土地其实很少,要养活这个一个庞大的人群,我们国家早就已经划定了农村耕地的红线,要养猪就得有土地,但现在耕地不能动,各种保护区越来越多,林地也不能随便砍,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又要预留一部分土地储备,所以真正能够用来养猪的土地并不多,而且可以说以后会越来越紧张


【2】,环保压力

客观的说,传统生猪养殖的确是高污染的一个行业,不管是废水废渣还是废气和噪声,传统生猪养殖好像每一样污染都沾了点边,一方面整个居民社会都需要养猪场提供猪肉来保障肉食供应,以确保社会稳定,另一方面养猪场的污染又与当下的环保政策相抵触,显得格格不入,所以就希望能够有一种新型的养殖模式能够出现

【3】传统养殖抗风险能力差

这里指的风险主要是指瘟疫,特别是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的非洲猪瘟疫情,摧枯拉朽般席卷了无数的传统养猪场,很多养殖户血本无归,一夜回到解放前,这场瘟疫来势汹汹,蔓延速度极快,传统养猪场根本无力抵挡和补救,一夜猪死光的养殖场比比皆是,很多养殖户被侧底击垮,留下严重的心理阴影,极大的打击了养殖户的养猪积极性,所以就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能够有效防范和抵御瘟疫的养殖模式


高楼养猪模式在以前不受重视,没有在养殖户中大力推广,但是把它放到现如今这个局面来看,它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就体现出来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节约土地

根据专家测算,相同生猪数量的前提下,采用高楼养猪所需要的土地只是平地养猪的十分之一左右,高楼养猪只需要很少的土地就能够修建很多层的猪圈,同时饲养几万几十万头猪都没有问题,比起传统养殖来说最大限度的节约了土地资源

二,方便管理

将平时分散平铺养殖的生猪集中起来上楼立体养殖,带来的改变肯定就是管理更加集中高效并且更加方便了,高楼养猪一般都是封闭式管理,大多采用机械化加智能化,在生猪的日常喂食,供水,温度,湿度,清洁以及疫病防控方面都有一套标准的流程,只需要少量的人工辅助即可完成


三,降低风险

比如今年非洲猪瘟肆掠的时候,沿海某一个地方的养猪场就是采用的高楼养猪,周围别的村子猪都死绝了,这家养猪场却一点事都没有,因为高楼养猪都会有空气通风和净化设备,养殖场也严格人员及车辆的进出消毒,最终抗住了猪瘟,在猪价飙升的那段时间有猪卖,也卖了一个非常好的价钱

四,降低成本

高楼养猪有一个特点就是高投入高回报,前期投入建造楼房,配套各种设施等等投入较大,但是一旦大楼建成,其综合成本就会下降,比如像饲料的集中采购,集中供水,集中恒温,粪便废水的集中处理等等全部集中起来运作,再加上封闭式管理带来的生猪高度安全性,整体算下来其成本是要比传统养殖低的

高楼养猪模式好处多多,那么它又没用缺点呢?这个肯定是有的,目前来说主要有两点:

a, 前期投资巨大,高楼养猪最理想的楼层高度一般是在13至15层,修建一栋十多层的大楼加上一些附属办公用房,大楼里面的各种设施设备,接通水电,修建道路,污水处理设施等等这些加起来,没有一点实力是根本办不到的,所以虽然说高楼养猪模式回报丰厚,但是前期投入还是会比较大,门槛比较高



b, 高楼养猪可能会被某些伪动保分子污蔑为不人道的养殖方式,这样的例子国外经常发生

总结:就跟房地产用地一样,能够被允许用来养猪的地方只会越来越少,今后的生猪养殖业肯定是会淘汰掉那些养殖散户的,高楼养殖很有可能会成为主流,由有实力以及资质的人来专业干这个事情,今后的养殖业只会往节约化和集约化的方向发展

所以我的观点就是☞高楼养猪才起步,今后会成为主流;传统养殖短时间内会维持现状,不过以后逐渐会被淘汰


玩味乡村


高楼养殖是一种新兴奋养殖方式,国内不乏有先行者,首先高楼养殖可以大大的节约土地资源,能在有效的土地资源上养殖更多的生猪,如果配套合理的排污,消毒,喂养设施,总体操作起来会比平地养殖高效,方便。

平地养殖不需要过多的基础设施建设,简单的养殖场所就可以实现养殖,配套设施相对少点,人工成本会高一点。

总得来说,高楼养殖前期投资比较大,但是后期收益大,平地养殖前期投资低于高楼养殖,不如高楼养殖收益大


張槐安


各有利弊,资金充足就高楼养。


jzd在农村


各有各的好处,我个人认为平地好。


农村人阿彬


管理到位怎么养殖都是一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