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娘家待着不习惯,在婆家也不习惯,感觉自己好像没有家?在哪里都没有家的感觉?

A何一诺


本能反应:老公不体贴。

刚刚到一个新家,一切都不熟悉,关键是还有很多无法适应的地方,除了爱情,你无所依仗。这时候,老公应该多陪在身边,做好协调工作,多解释,两边劝解,让你慢慢适应并且融入他们家!


空谷幽


我都45岁了,还是有这样的感觉,娘家妈妈生我和哥哥俩兄妹,爸爸很善良妈妈人缘很好,从小虽然家里条件不好,但我一直很幸福,20岁前常听人说我好笑相、内秀、人品好。后来哥哥取了嫂子,记得嫂子怀孕期间的某个下午我烧饭,我说晚上煮稀饭吃,大家都说好,其实我是把中午剩的饭煮的泡饭,端上桌哥哥当场发火了,说早知道你煮的是这样的稀饭就不要你煮了,类似的事情偶有发生,我从小幸福的家再不是那样了。结婚后,公公婆婆很勤劳节约,以前吃过很多苦的人,公公爱占小便宜,婆婆非常不理解人,他们和隔壁同姓邻居几十年都不说话,老公常说他家舅舅、姨、叔叔等都不好,后来发现主要是婆婆经常把家里过期发霉的东西拿去亲戚家礼尚往来,长此以往亲戚也不拿好东西到老公家了。我到现在结婚20年看到邻居都是微笑着打个招呼,不敢去串门,怕婆婆会多心。他家舅舅、姨对我还行。我生女儿在婆家呆了不到一年吧,婆婆真心难相处,我和婆婆处不到10天就会抑郁,不由自主的掉眼泪,以前做女孩的时候有个邻镇的男孩追我,我当时觉得离家太远了不行,现在我把房子买到外省了(老公家和我娘家一个村)每年过年没办法陪老公到他家过年,一般都很难开心,遇到公婆吵架我们回家没饭吃没水喝等等。我只生了一个女儿没生了,不想她像我当年那样无助。


梧桐抒春秋


刚结婚的头几年,我也是特别难过,婆家没有家的感觉,娘家也不是自己的家了,每年回家过年,都感觉特别孤独,在婆家不知道要干什么,不是自己做主,在娘家,也没有了家的感觉,记得当初正怀着大儿子时,回娘家小住几天,不知何原因,有些出血,然后和我妈说这种情况,不知如何是好?我妈就第反应不是要如何处理,而是让我赶快回自己的家,说我是别人的人了,不能在娘家有啥,赶紧回自己的家去。听到自己的妈这样子说,那时候的心情真的很失落。

后来,婆家慢慢熟悉了,孩子也慢慢长大了,但仍是找不到家的感觉。每年回家过年,除了闷头干活,好像也没有什么了。


漫漫江影儿


关于这个问题,我说说我自己的亲生经历吧!

刚结婚的时候,到婆家真的是各种的不习惯,不习惯婆家人的生活习惯,也吃不习惯婆婆做的饭菜,我吃饭的口味计较重,没办法,只有自己下手亲自做了,可是做了婆家人又吃不习惯。各种的难为情。跟公公婆婆也你熟悉,经常是他们在一起说话,我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有的时候只是附和着“呵呵”几声。

刚结婚回门的时候,特别的激动,想着终于可以回自己家了。但是回去之后,我妈做了一桌子的饭菜,鸡鸭鱼肉,我以前从来都没有过这样的待遇。我爸不断的给我老公端茶,倒水,吃饭的时候不停的招呼着,自己才走了两天回家就成了尊贵的客人了。也是各种的不习惯。

结婚之后,我经常是在外边租房子住,虽然条件是艰苦一些,但好歹自己感觉像自己的地方,自自己可以做主,有自己的自由,偶尔回婆家住几天,也许是时间长了,跟公婆慢慢的熟悉,也没有了以前那种陌生的感觉。反倒回娘家自己也不喜欢住了,因为娘家已经没有自己的房间。住的时候还是跟爸妈一起挤,再加上弟弟也结婚了,有了弟媳,自己就更是觉得很不自在,去了也很少在娘家过夜!

所以说,嫁出去的女儿,想要有自己真正的家,就得自己赶快买属于自己的房子,跟老公和孩子在一起。实在不行,就要强迫自己尽快的融入婆家的生活,很快的适应在婆家的日子,因为娘家真的已经不是自己的家了,如果自己的独生子女还好点,要是有哥哥或者弟弟,等他们结婚了,你就更觉得那个家不是自己的家了!


陕西赵姐


我想有这种感觉的女人应该不在少数,我也会有。女人结婚后,成立了自己的家,一边是离开生活了二三十年的娘家,一边是不熟悉的婆家,最初的几年是最没有归属感的。可能只有在自己的小家里才会最没约束,最有家的感觉。

一、在娘家呆着不习惯。

娘家虽然是我们成长的地方,但一旦出嫁,娘家人就立即变成了客气的亲戚(独生子女的家庭可能要好点)。比如我每次回娘家,我妈就会想尽办法提供好吃好喝的招待我,家里的活不让我做,房间也提前给我准备得舒舒服服的,还会询问关心老公、孩子、婆婆家的情况。妈妈的这种热情和客气就会让我有回娘家只是做客的感觉,我不能随意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可能在妈妈心里并没有什么别的想法,只是尽力想要照顾好出嫁了的女儿,让女儿回来仍然能感受到一个温暖的家的感觉。

二、在婆家呆着不习惯。

这种情况一般是不和婆婆住一起,如果每天生活在一起这种不习惯肯定会渐渐消失的。像我这种既远离娘家又远离婆家的,一般只有寒暑假回去一趟,回婆家也像回去做客似的。并且因为南方北方很多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的不同,每次回婆家都有很多不习惯。而且因为与婆家人相处得少,感情方便可能也没有特别深厚,这样回婆婆家就更像个外人了,也就更没有家的感觉。不过我和婆婆相处得还是挺融洽的,我们都会为了彼此适应一些不同的习惯。

所以也不用太纠结回娘家、婆家没有家的感觉,只要在自己的小家有归属感,有家的感觉就好。毕竟我们长时间生活的地方是在自己的小家,娘家和婆家作为小家以外的地方,让我们累了倦了还有两个别处的家可以回去住住,不也挺好的吗?


米俪米


有一部分女人婚后在娘家和婆家呆着不习惯。给自己感觉就是哪儿都不是自己的家,这种情况最好还是自己单独有个小家,老公,孩子,自己,哪怕是在外面租房,一家三口也会让你比在娘家和婆家有家的感觉。

部分女人婚后特别是刚结婚,回娘家,自己的亲生父母那里的时候,只是出了个嫁,怎么自己好像客人一样了,进门端茶递水的,想给父母做点什么的时候,却让歇着去,满满的去亲戚家做客的感觉,这哪里像生我养我几十年的亲爹亲妈啊。

刚到婆家,更容易产生没有家的感觉,面对新的家庭环境,虽然以后是一家人了,但是让公婆从不熟悉的人变成家人,这是一个很久的过程。特别是遇到婆媳关系不好的时候,更加会有这种想法。

自己单独买套房子,打造自己的小家,一来可以避免婆媳关系,二来你会觉得有种归属感。哪怕条件不好,在外面租房住,你的租房也能给你一种家的感觉

结婚后,娘家的态度转变,婆家的陌生环境,让女人会突然觉得哪儿都不是自己的家,


琴姑娘谈情感


我恰恰相反,我这个嫁出去的女儿反而习以为常把自己的娘家当成了主人,而我哥哥每年过年回来,却变成了客人,是什么造成主客反串呢?

原因就是我这人特念家,又嫁得近,而我哥哥常年在外工作,理所当然也在外面买了房安了家,所以我常在娘家,也不会有大众以为姑嫂矛盾,再加上父母也希望我能常伴左右,来慰藉他们孤独的心。

按传统观念,陪伴父母左右的应该是儿子,但是,有父母陪伴的家没事业,所以,我们不得不隐忍心中的那份孤独与不舍,继续着拼搏生涯,不管是儿子女儿,父母给我们的家都是一个遮风避雨的港湾,家让我们有无限的牵挂与眷念,很庆幸嫁出去的我娘家依然是我的家!





忘忧草闲聊情感生活


我也有同感,因为我从小是抱养的孩子,弟弟是养母亲生的,所以从小到大我就感觉不是自己的家,做什么都是小心翼翼,深怕哪里养母不高兴,所以也导致了我现在的性格,比较敏感和自卑,会特别在意别人的脸色,只要别人不高兴了,就会觉得自己是不是自己哪里做的不好得罪别人了,也就是大家心目中的老实人!因为从小到大没有受到过宠爱,一直都是察言观色的活着,其实真的好累!

现在嫁人了,在娘家的地位就更加的低了,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嫁了就不是娘家人了,回娘家如果不花钱的花,父母难免会没有好脸色!如果我是独生养女的话,也许养母会把我当宝贝一样珍惜,可是养母偏偏生了我弟弟!

女人嫁人到婆家,虽然有丈夫爱,但是只要跟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女人的位置永远是最后一位。因为老公心中他的父母永远排第一,孩子排第二,老婆永远排最后,女人太不容易了,嫁人娘家不是嫁,婆家也不是家。唯独自己和丈夫才是一个家,可是现在妈宝男太多了,很多都不愿意跟自己的母亲分开,这样女人的地位一直被公公婆婆压着,真的太压抑,好累!


大艳的日常生活


我不一样,老妈家永远是家与爱的港湾。我爱他们,他们也爱我。80的老妈,天天打电话关心着我家,少出门,不用担心她,她有吃有喝,一个人不用操心。因为疫情,有10天没去看她。

过年,我们一家陪老人过年。女儿过小年就陪姥姥住。弟弟、妹妹全在老妈家过年,其乐融融 ……

因为可恶的病毒,但是,春天来了,一切都会过去。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祝福大家平安度疫情,快乐度春秋……

我们兄弟姐妹四人,都喜欢往老妈家跑,每周、节、假日,平时也是,包括孙辈,都非常爱奶奶、姥姥,因为,老妈的爱给了我们,这种关爱在传承……


冰清韵a


同感。我的婆家和娘家在一个村子。自己的小家在老家所属的县城。每次回婆家,公婆、老公的几个兄弟姐妹在一起说话,我总感觉与自己隔着一层,我性格随和,也努力想融入其中,随着时间推移,虽然现在比刚结婚时候好多了,但仍然没有达到我认为的舒服的状态。在娘家,父母都不在了以后,只剩小弟一家。每次回老家,都想回娘家去坐坐说说话,虽然弟弟弟妹都很热情,我的心也与他们一家贴的很近,但是能不在娘家吃饭就不在哪儿吃饭,是不想给他们添麻烦,现在有车了,20多分钟就回自己县城的家了。还是感觉在自己的小家最舒服自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