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上海中小学用自编教材而不用全国统一版?

三国志英杰传


就说英语吧,某民办学校初二暑假要求。

师大二附中初三开始上复变函数。

和外地学生最大差距不是在你做了多难的数学题,而是上海学生的眼界格局。



手机用户76284676797


我个人觉得这个做法其实有很多弊端。

我不是上海人,但是我平时在课余时间做了点家教。所以在这个方面我还是有点自己的看法的。

首先我摆明我的观点,我觉得理科方面,上海的教材是有点问题的。

就初中物理化学来说,上海的深度是要比其他地方深的。就比如

化学,上海的孩子在初中就使用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这些。甚至大量的离子反应的概念灌输到酸碱盐计算中。相对其它的地方的纯粹的质量守恒计算,无疑上海的难度更大,相对于初中孩子来说,这些东西还是比较抽象的。所以上海的家教市场是相当的火热。仅仅是靠上课来听是比较困难的。高中有很多氧化性还原性的道理,都是需要依靠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来拓展开来的。可是上海的初中生很多都是听家教讲过的,并把这些运用到考试,学习中。这无疑加大了加深了考试难度。

物理方面,上海的教材把电场,磁场的概念都是有一定讲解的。甚至有的老师会讲一点电场力和洛伦兹力的概念给学生。我仔细想想,我的初中真是太幸福了。

问题不仅仅是在中学。很多的我的同学是经过走班制度上来的。既然有了这样的制度,但是又没有大学根据这个进行改革。所以我们工科专业有很多上海学生是没学过物理的。这对于学生来说,你可以想像难度有多大。让连牛顿第二定律都没听过的学生,一下子接入更多更深的物理题沼泽。每到考试周,都是要他们的命。😹


视觉韩国


很巧我家孩子在上海读小学一年级,语文确实是用全国统一的部编版教材,也是这两年才开始用的,数学是少年儿童出版社的,英语是牛津上海版,都是上海本地教材。孩子在一所普通的公立小学,英语有两个老师教,一个是本土老师,一周两节课,一个是外教,一周一节课,学的主要是英式英语,不像我们以前以美式英语为主。本土老师教的我想是为了打基础应付考试吧,外教的英语课应该是练习标准发音的。数学个人感觉上海用的比人教版的要简单些。至于利弊也不好说,对于外地在沪借读的学生将来要回户籍地中高考的会有点影响,对于本地学生则影响不大了。下面几张图一是上海一年级下学期英语目录,一是上海一年级下学期数学目录,给大家参考看看。






小清新的学习日记


你提这个问题的时候做过调查吗?如果调查了再提这样的问题,是对上海赤裸裸的恶意!我女儿今年两年级,从一年级开始就用部教版了!我个人赞成全国统一教材!省的外地人天天犬吠上海卷比他们容易?现女儿上学去了,课本不在!这是在家辅导的一课一练。已走进英国课堂了,却被外地人诟病。外地人对上海的打压抹黑无以复加!



米雪雨


目前上海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历史教材、道德与法治教材都是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全国统编教材。

英语方面,上海采用的是牛津版教材。

其实这样的教材是因地制宜的,有的城市国际化程度高一点,英语等方面需要与国际接轨,并无不妥。

而在涉及国家意识自我认同方面,语文教材、历史教材、道德与法治教材必须维持统一。


天袁地访


本人现在国外教授中文学校一年级语文和数学,用的是人教版,真想好好吐槽这个教材!就拿拼音来说吧,听说国内都是幼儿园就学了,小学则是简单的学一学,那么我们暂且不论这样的安排是否合理,我只说说对语文拼音教学的看法。我们以前先学单韵母,再学声母,声母是按照顺序学的,学完声母,孩子自然就把声母的顺序给背下来了。现在呢?在学习iuü的时候为了体现它们的读音和整体认读音节yi wu yu是一样的,就把整体认读音节和声母y w一并学了。在学习声母b的时候依然用我们以前听广播的b来引导,字形也是一个收音机,这是不是太落后了???别说现在的孩子没有看到过收音机,连听广播都不知道,我还要对这个做一番解说![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想静静]另外,平舌音翘舌音的学习顺序现在和以前也相反了,变成先学平舌音了,但是23个声母的自然顺序却还是以前的先翘舌音再平舌音,最后是YW,各种配套练习都是如此,因此,在上完声母的复习课上,我还要给学生重新排声母的顺序,因为习题和学习的顺序不一样,对于幼儿园和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要搞清楚还是有难度的,特别是在国外出生的孩子。反正对于这和教材,我只能说编写教材的人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他们只是想当然……[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想静静]



報廢的貓貓


我就服人教版五年级上语文教材,今年上海公办学校改用人教版语文教材。课文中有两篇是七仙女和董永,还有牛郎和织女。整篇的爱情,夫妻,偷看洗澡这种情节。编选教材的大师们的思路清奇的很,孩子回来问偷看洗澡不是流氓么。


忆笙笙


从提问来看,题主对当前我国中小学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情况不是很了解。我是一名中学教师,依据我所了解的情况,谈谈我的看法。

自编教材只要是经国家审定准许发行的,各地中小学均可选用。图书市场众多版本的教材,只有选择的多样性,不存在全国统一指定的唯一性。无论是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沪教版,湘教版,鲁教版等,都是供全国各地中小学选用,不存在全国统一指定版本。当然,这种情况是自2001年国家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后才出现的新情况,这是一个好事情!

课改前,编写教材的依据是《教学大纲》,编写教材的单位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全国中小学使用的教材都是人教版的,俗称统编教材。这一现象在课改史上被称为“一纲一本”。即一部教学大纲,一本统编教材。

课改后,《教学大纲》退出历史舞台,国家颁布实施《国家课程标准》。《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一纲多本“成为新课改的重要标志之一,即一部《课程标准》,多种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供各地选用。这样就出现全国各地中小学选用的教材版本不尽相同的情况。据笔者粗略统计,目前全国中小学各科使用的教材版本至少十种以上。各版本的教材侧重点,知识结构编排的顺序,习题安排等不尽相同,都有各自的特点。但这些版本的教材都是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编写,经国家审定准许发行的,所以没有优劣之分,只有是否合适本地之分。

《国家课程标准》颁布实施后,根据我国《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2001年6月7日教育部令第11号发布)《总则》第三条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团体和个人编写符合中小学教学改革需要的高质量、有特色的教材,特别是适合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使用的教材。

根据这一规定,符合条件的相关单位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编写各种版本的教材,经审定后进入图书发行市场,供各地中小学校选用。但现实实际情况是教材版本的选择权并不在学校,一般教师更没有选择权,教材选择权在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所以上海市选用经国家审定的自编教材是没有问题的,但可能给一些在上海读书回原籍参加中考的学生带来一些不便。因为原籍可能与上海使用的教材不是同一个版本,存在教材匹配的问题,需要相关家长在选择孩子在原籍还是来沪读书时考虑到这一点。

我是“中考数学当百荟”,希望我的解答帮助到您。如认同,请点赞。点赞如赠花,举手之劳,手留余香。


中考数学当百荟


我个人喜欢沪教版的语文,比较过后认为是比部编版语文程度深的 但并非很深 属于该年段学生可以理解的范畴内。可惜下学期要被部编版给统收了 遗憾…… 就我所知 从部编进入沪校开始 很多学校就准备了自编校本作为教学补充的,毕竟部编版真的是简单啊😂😂

数学课本上的知识点很浅,但不少学校会补充校编的逻辑思维练习或让学生补充购买逻辑思维类辅材,和课本搭配教学的。

英语是用牛津沪教版,这本书的知识点很浅,也是有不少学校额外配套一本朗文或培生之类的英语教材来补充教学。确实上海的小学生们大多是可以和老外们做日常的语言沟通,没办法,大都是从小就开始学英语了😂😂


39994747


为啥不能承认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因材施教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