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上海中小學用自編教材而不用全國統一版?

三國志英傑傳


就說英語吧,某民辦學校初二暑假要求。

師大二附中初三開始上覆變函數。

和外地學生最大差距不是在你做了多難的數學題,而是上海學生的眼界格局。



手機用戶76284676797


我個人覺得這個做法其實有很多弊端。

我不是上海人,但是我平時在課餘時間做了點家教。所以在這個方面我還是有點自己的看法的。

首先我擺明我的觀點,我覺得理科方面,上海的教材是有點問題的。

就初中物理化學來說,上海的深度是要比其他地方深的。就比如

化學,上海的孩子在初中就使用物質的量,阿伏加德羅常數這些。甚至大量的離子反應的概念灌輸到酸鹼鹽計算中。相對其它的地方的純粹的質量守恆計算,無疑上海的難度更大,相對於初中孩子來說,這些東西還是比較抽象的。所以上海的家教市場是相當的火熱。僅僅是靠上課來聽是比較困難的。高中有很多氧化性還原性的道理,都是需要依靠元素週期表原子結構來拓展開來的。可是上海的初中生很多都是聽家教講過的,並把這些運用到考試,學習中。這無疑加大了加深了考試難度。

物理方面,上海的教材把電場,磁場的概念都是有一定講解的。甚至有的老師會講一點電場力和洛倫茲力的概念給學生。我仔細想想,我的初中真是太幸福了。

問題不僅僅是在中學。很多的我的同學是經過走班制度上來的。既然有了這樣的制度,但是又沒有大學根據這個進行改革。所以我們工科專業有很多上海學生是沒學過物理的。這對於學生來說,你可以想像難度有多大。讓連牛頓第二定律都沒聽過的學生,一下子接入更多更深的物理題沼澤。每到考試周,都是要他們的命。😹


視覺韓國


很巧我家孩子在上海讀小學一年級,語文確實是用全國統一的部編版教材,也是這兩年才開始用的,數學是少年兒童出版社的,英語是牛津上海版,都是上海本地教材。孩子在一所普通的公立小學,英語有兩個老師教,一個是本土老師,一週兩節課,一個是外教,一週一節課,學的主要是英式英語,不像我們以前以美式英語為主。本土老師教的我想是為了打基礎應付考試吧,外教的英語課應該是練習標準發音的。數學個人感覺上海用的比人教版的要簡單些。至於利弊也不好說,對於外地在滬借讀的學生將來要回戶籍地中高考的會有點影響,對於本地學生則影響不大了。下面幾張圖一是上海一年級下學期英語目錄,一是上海一年級下學期數學目錄,給大家參考看看。






小清新的學習日記


你提這個問題的時候做過調查嗎?如果調查了再提這樣的問題,是對上海赤裸裸的惡意!我女兒今年兩年級,從一年級開始就用部教版了!我個人贊成全國統一教材!省的外地人天天犬吠上海卷比他們容易?現女兒上學去了,課本不在!這是在家輔導的一課一練。已走進英國課堂了,卻被外地人詬病。外地人對上海的打壓抹黑無以復加!



米雪雨


目前上海的中小學語文教材、歷史教材、道德與法治教材都是採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全國統編教材。

英語方面,上海採用的是牛津版教材。

其實這樣的教材是因地制宜的,有的城市國際化程度高一點,英語等方面需要與國際接軌,並無不妥。

而在涉及國家意識自我認同方面,語文教材、歷史教材、道德與法治教材必須維持統一。


天袁地訪


本人現在國外教授中文學校一年級語文和數學,用的是人教版,真想好好吐槽這個教材!就拿拼音來說吧,聽說國內都是幼兒園就學了,小學則是簡單的學一學,那麼我們暫且不論這樣的安排是否合理,我只說說對語文拼音教學的看法。我們以前先學單韻母,再學聲母,聲母是按照順序學的,學完聲母,孩子自然就把聲母的順序給背下來了。現在呢?在學習iuü的時候為了體現它們的讀音和整體認讀音節yi wu yu是一樣的,就把整體認讀音節和聲母y w一併學了。在學習聲母b的時候依然用我們以前聽廣播的b來引導,字形也是一個收音機,這是不是太落後了???別說現在的孩子沒有看到過收音機,連聽廣播都不知道,我還要對這個做一番解說![我想靜靜][我想靜靜][我想靜靜]另外,平舌音翹舌音的學習順序現在和以前也相反了,變成先學平舌音了,但是23個聲母的自然順序卻還是以前的先翹舌音再平舌音,最後是YW,各種配套練習都是如此,因此,在上完聲母的複習課上,我還要給學生重新排聲母的順序,因為習題和學習的順序不一樣,對於幼兒園和一年級的孩子來說要搞清楚還是有難度的,特別是在國外出生的孩子。反正對於這和教材,我只能說編寫教材的人沒有從孩子的角度出發,他們只是想當然……[我想靜靜][我想靜靜][我想靜靜]



報廢的貓貓


我就服人教版五年級上語文教材,今年上海公辦學校改用人教版語文教材。課文中有兩篇是七仙女和董永,還有牛郎和織女。整篇的愛情,夫妻,偷看洗澡這種情節。編選教材的大師們的思路清奇的很,孩子回來問偷看洗澡不是流氓麼。


憶笙笙


從提問來看,題主對當前我國中小學教材的編寫和使用情況不是很瞭解。我是一名中學教師,依據我所瞭解的情況,談談我的看法。

自編教材只要是經國家審定準許發行的,各地中小學均可選用。圖書市場眾多版本的教材,只有選擇的多樣性,不存在全國統一指定的唯一性。無論是人教版,北師大版,蘇教版,滬教版,湘教版,魯教版等,都是供全國各地中小學選用,不存在全國統一指定版本。當然,這種情況是自2001年國家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後才出現的新情況,這是一個好事情!

課改前,編寫教材的依據是《教學大綱》,編寫教材的單位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全國中小學使用的教材都是人教版的,俗稱統編教材。這一現象在課改史上被稱為“一綱一本”。即一部教學大綱,一本統編教材。

課改後,《教學大綱》退出歷史舞臺,國家頒佈實施《國家課程標準》。《國家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一綱多本“成為新課改的重要標誌之一,即一部《課程標準》,多種依據《課程標準》編寫的教材供各地選用。這樣就出現全國各地中小學選用的教材版本不盡相同的情況。據筆者粗略統計,目前全國中小學各科使用的教材版本至少十種以上。各版本的教材側重點,知識結構編排的順序,習題安排等不盡相同,都有各自的特點。但這些版本的教材都是依據《國家課程標準》編寫,經國家審定準許發行的,所以沒有優劣之分,只有是否合適本地之分。

《國家課程標準》頒佈實施後,根據我國《中小學教材編寫審定管理暫行辦法》(2001年6月7日教育部令第11號發佈)《總則》第三條規定:國家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單位、團體和個人編寫符合中小學教學改革需要的高質量、有特色的教材,特別是適合農村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使用的教材。

根據這一規定,符合條件的相關單位依據《國家課程標準》編寫各種版本的教材,經審定後進入圖書發行市場,供各地中小學校選用。但現實實際情況是教材版本的選擇權並不在學校,一般教師更沒有選擇權,教材選擇權在當地教育主管部門。所以上海市選用經國家審定的自編教材是沒有問題的,但可能給一些在上海讀書回原籍參加中考的學生帶來一些不便。因為原籍可能與上海使用的教材不是同一個版本,存在教材匹配的問題,需要相關家長在選擇孩子在原籍還是來滬讀書時考慮到這一點。

我是“中考數學當百薈”,希望我的解答幫助到您。如認同,請點贊。點贊如贈花,舉手之勞,手留餘香。


中考數學當百薈


我個人喜歡滬教版的語文,比較過後認為是比部編版語文程度深的 但並非很深 屬於該年段學生可以理解的範疇內。可惜下學期要被部編版給統收了 遺憾…… 就我所知 從部編進入滬校開始 很多學校就準備了自編校本作為教學補充的,畢竟部編版真的是簡單啊😂😂

數學課本上的知識點很淺,但不少學校會補充校編的邏輯思維練習或讓學生補充購買邏輯思維類輔材,和課本搭配教學的。

英語是用牛津滬教版,這本書的知識點很淺,也是有不少學校額外配套一本朗文或培生之類的英語教材來補充教學。確實上海的小學生們大多是可以和老外們做日常的語言溝通,沒辦法,大都是從小就開始學英語了😂😂


39994747


為啥不能承認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因材施教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