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不是一件任由人随意加身的褂子?

张公述史


所谓文化,是由一个人所处的生活环境、受教方式、和个人能力所综合影响之后的思维方式。有人把他简单的分为了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当面对事情的时候,一个人的第一选择,最直接的代表了他的文化属性,而且这种文化属性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

举个例子来说,面对同一件事,有的人作出的选择是有风险,我需要远离;有的人却是觉得这是个机会,可以尝试,这是拥有两种决然不同文化属性的人所作出的选择。这种选择不会因为别人的劝诫改变,这就是文化属性的本质,已经成型的模式,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强势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遵循事物的规律,沿着规律的方向前进,所有的一切都显得顺其自然;而弱势文化,也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现在所处的文化,是一种渴望被救赎的文化,我们的奋斗是为了被领导发现才能,从而改变自己的现状,这也就是渴望救世主的文化。

弱势文化下的人,在自己的生活中挣扎,努力奋斗,一步一步,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就能够得到相应的成功,可惜的是,在你不理解文化属性的时候,你的一切奋斗都是在等待别人的救赎,也就是更多人所说的机遇。之所以要奋斗,不过是被救赎的可能性更大一点而已。这就是我们最真实的生活,本质上来讲也是最懦弱的生存哲学。

而强势文化下的人,他们就像老子所说的那样“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他们掌握着事物发展的规律,甚至说引导者社会发展的方向,最明显的就是马云,他是强势文化的代表,他发现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借助这个规律成长,从而又掌握了事物发展的方向,这就是典型的强势文化。

浙南的老板没有马云那样伟大的成就,也可以说他们也没有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但是他们之间的努力改变了事物发展的方向。他们可以创造一个产业出来,这个产业又可以去影响其他人,这是文化属性的侵略,也是强势文化的一种代表。而我们弱势文化的生存,只能在这种强势文化的裹挟中,充当一个文化发展的打手。

弱势文化的人总在感叹,成功多么不易,那是因为我们的成功也只能是在强势文化的夹缝中生长,而这个夹缝可能还是强势文化的那些人的舍予。想要突破这种现状,首先要突破的便是自己的文化属性。大多数的弱势文化人群想要的不过是小富即安的生活,这是他的文化属性,给他的最大的成就。而那些成功的人,总是在这种基础上,打破原有的定式,从而形成新的世界观人生观。人们都懂得不破不立,又有多少人懂得,破的是什么,立的又是什么。现在站在这个角度来说,破的是文化属性,立的也是文化属性。打破自己原有的弱势文化思维方式,跨越一个阶段,跟随强势文化的脚步,创立一个最合适的生存空间,这才是一个人的发展。

生活中我们也听到很多鸡汤,比如我们要站在领导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一句话,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是因为什么,其实这就是我们在打破自己被安排的思维模式,进入独立思考的阶段,这就是弱势文化自我救赎的过程。只有改变自己的文化属性,脱离这种等待被发现被救赎的过程,提升这种境,才能有更高的成就。



早上烟火


人们常说:"没文化,真可怕"。可"文化"到底是什么呢?是学历,是经历,是阅历,非也。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很靠谱的解释,说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 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无需提醒的自觉; 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为别人着想的善良!从这个解释可以看出,文化不是一件任由人随意加身的褂子。

记得我上高中的时候,班里有个同学戴着个眼镜,给人感觉很有文化,可实际不是那么回事。他学习成绩很差,成天到处晃悠,不按时上课,班主任还骂了他,说别人戴眼镜是因为刻苦学习导致眼睛近视的,而他戴着眼镜不是因为学习造成近视的,给读书人丢脸,可能上网太多导致近视的。班主任认为他眼镜加身,不是文化多的象征,而是给文化人抹黑,当然班主任批评他的观点是不值得提倡的,只是他没有顺应大家普遍对戴眼镜人的认知罢了!从这个故事也可以看出文化不是一件任由人随意加身的褂子。

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大家看过中央电视台办的大型公益寻人栏目《等着我》吗?在《等着我》20160424这一期栏目中,有春花带着丈夫、二儿子找她的大儿子有明杰,有明杰是名牌大学毕业的,穿得很光鲜,但他出场的行为让人谴责,对自己的父母九年不闻不问,见面后依然高高在上的姿态,好像接见自己的父母一样,惹怒郁钧剑、张春蔚都纷纷指责他,而他依然不以为然,说得一些不痛不痒的话,可能感动了自己,我却没有任何反应。这种人就是不知恩图报的人,说他没良心那是轻了,戴着眼镜,穿得光鲜,名牌大学毕业,在我眼里,是没有任何“文化”的表现,因为有文化应该做一些跟文化相衔接的事情吧!而不是面对自己的父母没有任何愧意,没有任何交代,家里为他念书就剩瓦片了,可悲!


流年3128


什么是文化?内化了广泛的知识并能活学活用和植根于内心的修养。

是一种变成习惯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最后形成一群人的集体意识。

文化包含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意识形态,也包含科学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那么对于这种内化为人的本质的文化,怎么能做为一件外袍随意技在人的身上和脱下呢?

对于一个人,内化了的广博的知识已经成为自身的血肉和素养,绝不是用一件外袍就能化妆的。

对于一个企业,文化是一种把集体主义和对企业的爱变成一种深沉旳奋斗精神,这也不是能装样子的。

对于我们有五千年历史的祖国,悬我们的母亲,是我们的根。而爱祖国,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中华崛起而奋斗,就是我们的文化核心,我们披什么外袍?

随时可见的只是中华儿女的赤子之心。


旁观者岚


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没文化,真可怕"。

"文化"到底是什么?是学历?经历?阅历?文化是一个人受家庭、成长环境、经历、阅历等长时间沉淀下来的思维和行为惯性。家庭有家庭文化,企业有企业文化,校园有校园文化,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所以说,每个人身上都被不同文化印上烙印。从这个角度说,文化是一件任由人随意加身褂子。

文化是一种现象。

文化往往与教养联系在一起,人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无不是一个人文化修养的表现,有知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没知识的人不一定没文化,人的自我修养就是一个人是否有文化的表现。

一个女人胆大妄为地抢正在行驶的公交车方向盘;一位局长违犯交通规则,不服从处罚,还谩骂交警;一位老者扬手扇了不给他让座人一巴掌等等,这些行为就是没文化,没教养的表现,这和他是不是局长、是不是老年人没有关系,是和他所受教育、善良、尊重他人和自我约束等有关系。

我很赞同作家梁晓声对文化的概括: 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无需提醒的自觉; 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雨倩有约


对于提问“文化是不是一件任由人随意加身的褂子”的问题,为了慎重起见,我查了一下《百度》关于文化的解释。

关于“文化”二字,《百度》是这样解释的:文化是一个汉语词语,文化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非常广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简单来说文化就是地区人类的生活要素形态的统称: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给文化下一个准确或精确的定义,的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对于文化这个概念解读,人类也一直众说不一。但东西方的辞书或百科中有一个较为共同的解释和理解: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活动产品。

从上面的最后解读可以看出,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活动产品,这就意味着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活动产品要“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

所以说,文化并不是一件任由人随意加身的褂子,它要有政治、经济内涵。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什么叫做文化。文化,是非常广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简单来说文化就是地区人类的生活要素形态的统称: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给文化下一个准确或精确的定义,的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其中中国文化烙印着民族与时代的特点,既有传承又有发展,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是新时代的儒学思想。

关于文化的解释太复杂,也需要非常专业的理论,这里说没有实际意义。

作家梁晓声: 文化就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无需提醒的自觉; 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不管是谁,不管你读了多少书,做了多少学问,职位有多高,名望有多大,如果不懂得与人为善,不知道豁达透亮,上不能为国家民族服务,下不懂修身齐家,就算是披上一件华丽的文化外衣,其实,本质上也不过是把一件蜀锦覆盖于垃圾之上,看着不错,其实臭气熏天罢了。




五哥是哥


什么是文化?文化乃是人文化成,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简单来说,就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们衣食住行等生活要素形态的统称,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持有的。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概括得很经典: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他主张文化回归质朴、知足、正义的人性,摒弃那冷冰冰的理性、那装饰得漂亮的诺言。


以进为文

开口闭口即是文化,在国人勒紧裤腰带的年代,或被讥为地道的侈讪。然时过境迁,风景殊异,在全民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奔小康的当下,不学习的人注定会被社会所淘汰,文化已炒成了一个发烫的词语,这或许就是富而求雅的时代特征吧。

什么是褂子?褂子亦是除背心、棉袄等冬衣以外的统称,或指上衣外套,或为身份标志。急于求医的人,碰见身穿白大褂的第一时间,不免心生几分敬慕,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真乃万民健康之保护神也。

文化和褂子本无瓜葛,服饰成为文化另当别论,文化若被用以自标自饰,或借以吓人时,与一件随可着身的褂子就没什么差异矣。文化这件大褂,备之不难,着之光鲜,走之出来,颇有些人模人样了。

其实,把文化当作一件褂子披在身上,原也无可厚非,有之总胜于无也。早期的文化,也许就是少数聪明的猿人给自己套上了一件褂子,或几片树叶,或几块兽皮,聊可遮羞,如此而已。有了这件褂子,于彼时就升格为最初的人类了,否则仍旧落在未开化的兽类,或被唤作野人。

人类最早的褂子,原本就是一种文化。然自有了人类社会诞生,文化渐离人间烟火,成为稀缺资源,长期被少数人垄断和自封。所谓书香门第、儒化之邦,并非针对全体国民而言;历朝历代,无数匍匐在黑暗和屈辱中的小民,贱如草、弱似蚁,衣衫褴褛、食不果腹,焉有享受文化的权利与福祉?

以文教化

旧时身穿青布长衫的识字先生,打着幌子,吆喝着走街串巷,给目不识丁的民众代写家书、招牌、契约等等,而高端的文化作为一种奢侈品,则是王公贵族、各式名流、富人老总的专享专供。自古豪族多贵子,从来寒门少礼仪,灾区的饥民不是不想种兰花,委实是兰花没有馒头更需要。于广大饥寒中煎熬的小民而言,文化就像一位香艳美人,纵然偶见其酥胸翘臀,又岂生亵玩之意哉?

在身着文化大褂的人看来,没有文化悲则悲矣,或可怪讶其何以如此?犹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思想解禁,学人平反,文化如经冬后的春草,返青回绿,有主讲人曾提问台下的某培训班学员:什么是美学?答曰:美学是关于美国的学问;又有爱诗的少年去书店购买艾青诗选,售书的阿姨拉长着脸,斥曰:小小年纪,早熟三号,都想谈情说爱了。呜呼,如此没文化,可笑亦可叹。

盛世呈祥,泽被万民,文化的发展繁荣为政府所倡导、为民心所向之,文化产业无往而不得其所矣,借着强劲的东风,各界大咖、推手披褂上阵,致使文化的大潮奔涌不息。然泥沙俱下,人多手乱,让一般单纯善良小民辨识不清,其暴发者、走红者,或终于提拔上位者,得势之余,每每有所顾忌。何也?无非顾忌自家的墨水不足,被视为没文化、一介草夫而已。

于是乎,主持的纷纷出书,唱歌的炮制自传,做官的摇身成博导,各行各业也竞相推出本土文化,以内提品位、外树形象。嗟乎,当附庸风雅成为时尚、花拳绣腿代替真功,还有文化的本真与复兴吗?

当下,文化受追捧、被热炒,文化的饭好吃、文化的水太深,已为不争的事实,故而做足文化的文章,宁可过之、唯恐不及。再者,披上文化的褂子,做个江湖专家也不算难事,揣着笔记本,走州过县,或出入各种镁光灯下,你方唱罢我登场,光环闪烁,头衔和银子照单全收,无怪乎有忧时论者纷纷感叹:所谓有文化,所谓专家,就是哇啦哇啦说一通你压根儿听不分明的话,就是搬一大堆你没听说过的新名词,但不知到底是一条小溪还是一块烂泥塘。

1920年,胡适在南京大学暑期学校讲学时叹曰:现在所谓新文化运动,实在说得痛快一点,就是新名词运动,拿着几个半生不熟的名词,你递给我,我递给你。以前看某位文化散记作家,或某位国学美女教授,受邀为文化学者,频频在媒体亮相,惊羡他们太有范儿了,不但出口成章,而且把古今天地、世态人性说得淋漓通透,不禁汗颜咱自个的浅陋渺小,两股颤颤欲钻地缝去。

近来,又见各类文化专家扯出各式大旗,什么“高端文化之顶层设计”、“重温经典的心灵悦读”、“文化生态与文化旅行”之类,惊绝世眼。当某类所谓的文化,遍地泛滥的时候,随便什么,粉粉刷刷,略一包装,便成精品,让不明就里的广大小民眼花缭乱,无以适从,一次次两腿发软。呜呼,文化如此推行,庶民百姓之所获,能几何矣?


万物化生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真正继承并弘扬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我们民族的基因。如何建立文化自信、助推文化之兴国?其要务在于去伪存真、摈虚务实,难者从易、巨者从细,扭转文化推行中碎片化、扁平化、低俗化的倾向,让那些只是喊于口号、录于视频、写于横幅、举于牌匾、贴于墙壁、刻于石碑、展于橱窗、印于书册的各类形式主义的文化粉饰,各自收场。

文化的核心,是人,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其创建文化的核心,是服务于大众,是直面、熏陶、提升人的心灵,表现出一种“自信不自负、自豪不自满、自尊不自傲”的新格局。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未庄,阿Q就像一个漂荡在文化断代上的游魂,始终都没有能够找到可以能容纳他的文化共同体,革命党的银桃子被赵秀才和假洋鬼子挂在了胸前,这革命与革命党全然沦为一件褂子。在鸦片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第一次被列强敲开了大门,觉得中国是世界的中心,其余者皆为蛮夷。现如今,崇尚外国文化,自己本民族曾经骄傲的东西却被认为土,这是怎样的一种未庄人姿态?在将目光聚焦于文化糟粕之时,传统文化的精华应该得到继承、创造、发展。

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几千年来传承的理念已浸润于每个国人的心中,成为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积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以追求理想的社会状态。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民,虽然终日为生计奔波,但却享受着精神生活上的充实。

成就了清华园里最大家的梅贻琦先生曾感叹道: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文化的繁荣,呼唤真正的文化人和文化大师。如果文化沦为一件件外表漂亮的褂子,那罩着的只能是处处骨感的躯体,没了丰盈、少了温厚、淡了生息,民众之所望,则落得“只见大楼不见大师”了。

新时代所期待的文化人,学养丰厚,襟怀坦白,中和融通,既扎根本土、吸纳民族传统之精髓,又放眼世界、博采人类文明的成果。他们上承天命、下接地气,不怀揣利心,不掺带水货,不兜售私货,尊雅正以为本、奉明达以为宗,以文化的薪火洞照乾坤、教化性灵。

文化就是文化,褂子只是褂子;文化不是一件褂子,不是任由人随意加身的。中华文化之花,何以绽放凡间、遍地开花、布泽大众,其有赖于一大批真正的文化人务实推进,他们要有一颗向善无私奉献的心,一股坐得板凳十年冷的韧劲,一副正己以正人的大胸怀,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重启责任担当的文化自觉,重塑深厚根基的文化自信。诚如是,则文化之幸,则国民之幸也!


挥弓探赜


文化是知识沉淀与积累的自然流露,绝非随意加身的褂子,就象成年老酒,有没有华丽的包装都一样醇香四溢。

鲁迅用“孔乙已的长衫”来讽刺旧文人的迂腐,那是人的不堪,跟文化无关。如果硬要拿文化比喻一件时髦的褂子。那么这件褂子,花开花落见玄机,跌荡浮沉有飘逸,岂能任由加身?文化如诗酒,越久越好。中华文化传承几千年,价值认同几成信仰,文化怀抱与家国情怀已成一体,岂能随意加身!

文化不是一件任由随意加身的褂子,文化需要长期修养,沉溺其中时间久了,文化会化为个人气质,无论身居何处,都会“一室皆春气矣”!

如果你有文化,一灯一卷一茶盏,皆是文化。








邮都老梁


文化不是一件任由人随意加身的褂子。也不是学历越高的人文化越高,文化可以在学校里学到,也可以自修获取。文化不等同于知识,文化惠顾品德高尚的人。明太祖朱元璋没有上过正规的学校,你不能说他是个没有文化的人。有的人虽然读到了博士后,仍然谈吐粗野,品行不端,这种人能算有文化吗?因此,文化不是任由人随意加身的褂子。


猪笼草98710081


应该不行。要有文化,至少还是要读过一些书,受过教育。同时有一定的个人修养。有文化当然好。有些人没什么文化,但性格质朴率真,情商高,同样很有生活的智慧,不比很多所谓有文化的人差。

有些人没什么文化,却喜欢附弄风雅,就容易闹出很多笑话。比如以下有,民国军阀张宗昌的三首诗,以供参考。

《咏闪电》

忽见天上一火镰,疑是玉皇要抽烟;

如果玉皇不抽烟,为何又是一火镰。

《咏雪》

什么东西天上飞?东一堆来西一堆;

莫非玉皇盖金殿?筛石灰呀筛石灰。

《大风歌》

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故乡;

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由此可见,文化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随意玩弄和驾驭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