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足联重罚曼城,会给中国足球带来哪些启示?

据国内权威媒体报道,北京时间2020年2月15,欧足联通过官网宣布,由于英超球队曼城违反了财务公平原则,被禁止连续两年参加欧战的资格,同时罚款3000万欧元。

曼城违反了什么财务原则呢?据欧足联透露,他们发现曼城严重夸大了赞助收入。欧足联的财政公平原则规定,每个俱乐部在过去两年的经营过程中,亏损不能超过3700万英镑,而曼城在2012年亏损达到9790万英镑,2013年亏损了5160万英镑。经过调查,欧足联认为,曼城有意夸大赞助协议价值,对欧足联有误导,因此决定对曼城做出处罚。

据媒体透露,曼城已经就此向欧足联纪律组织进行投诉。此前,曼城已经连续九次征战欧战比赛,两年不能参赛,对俱乐部形象和经营都将带来巨大影响。

欧足联对曼城的处罚,对中国足球有什么启示呢?

欧足联调查了曼城8年前的财务,中国足协能实施吗?

答案是不能。

因为别说八年前,就是现在的财务,各个俱乐部似乎都禁不起调查。而且,在此之前,我们没有对俱乐部的盈亏有明文规定。我们十分幼稚的认为:只要俱乐部把球员工资开了,就算是有能力经营了,就合法。

欧足联重罚曼城,会给中国足球带来哪些启示?

现在,中国足协正在出台新政,新政中或许会规定俱乐部的盈利亏损底线,但是我们是否能执行好监督职责,就不好说了。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九家俱乐部倒在了球员工资申报方面,倒在了足协所谓的资格审查重要节点,现在,据说辽足也有可能因此解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国足球走到今天,绝非偶然。

“乱世用重典”,中国足球现在就处在“乱”的时期,需要重拳出击。我们要向欧足联学习,加强对球队的财务监督,不是8年才查出问题,是每年每个月都要调查监督。当然,对之前的财务问题,我们也要“算旧账”,让俱乐部时刻警惕,少做违规的事情。笔者之前说过:

退潮之后,我们其实看到了“裸泳”的中国足球——绝对不只有这几支队伍,大家其实几乎都在“裸泳”,只是有的伪装得好一点,有的跟着潮流极力进退。我们早该清醒认识到中国足球的虚假繁荣,早该看到中国足球的“泡沫”。

欧足联重罚曼城,会给中国足球带来哪些启示?

中国足球,能否借鉴欧足联的亏损限额?

答案是可以,但是很难

因为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几家中国俱乐部是盈利的,亏损得看怎么计算。如果我们借鉴欧足联的允许3700万欧元,那就是合计人民币近2.8亿。何况我们的足球水平,怎么能跟欧足联比呢?我们似乎应该起码打个五折,也就是说,我们合理的控制应该在允许俱乐部亏损1.4亿以下——我们的俱乐部能做到吗?

欧足联重罚曼城,会给中国足球带来哪些启示?

有媒体报道,上个赛季,上港集团足球俱乐部,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10.41亿元,营业利润1个多亿,归属母公司利润7779万元。

我们回头再看看笔者整理的各个俱乐部的球员身价榜:

上港8703万欧元排名第一、广州恒大8633万欧元第二、大连一方6815万欧元第三、国安4703万欧元第四……

这其中,上港球员身价达到了8700万欧元以上,买球员和球员、教练工资,加上其他经营费用,笔者估计,上港一年的投资,起码要达到接近20亿元人民币。

欧足联重罚曼城,会给中国足球带来哪些启示?

那上港是怎么盈利的呢?笔者分析,是上港足球俱乐部把上港集团的投资,当作了俱乐部的财政收入——这不是左右手倒腾玩吗?明显是“老子”出钱给“儿子”玩儿,怎么能称得上盈利呢?

笔者不太懂财务,说得不一定对。

如果中国足球联赛也设置俱乐部亏损底线,或许马上联赛就停摆。

笔者相信,在中国做足球,暂时根本没有真正盈利的。如果足协设置亏损上限,即使是1亿人民币,那能通过审核的,没有一家俱乐部。

当然,母公司给子公司的钱怎么算?这需要严格规定。关联公司之间的赞助,到底算不算营收?还是需要借鉴高水平联赛的标准和制度。

欧足联重罚曼城,会给中国足球带来哪些启示?

总之,欧足联对曼城的处罚,给我们的足球敲响了警钟,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俱乐部的财务需要监管,是长期监管,不是资格审查时候的一纸工资报表;我们需要设置合理的亏损底线,“金元”足球时代必须结束。问题是,我们真的实行了亏损底线限制、财务审核制度,我们的联赛,或许将不复存在,那就等吧,等我们什么时候真正有能力的时候,再开展职业联赛,也不晚。

结束语:曼城被处罚,欧足联下手够狠,恰逢中国足球出了“工资表”闹剧——中国足球该醒醒了,我们玩的真不是“职业足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