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李逵负荆是场闹剧

李逵和燕青闹了东京,又离开四柳村,行到离山寨七八十里的地方,宿在一处大庄院里。庄院的刘太公、太婆夜里哭泣,李逵问他们为什么哭泣,吵得自己睡不着觉。原来他们的女儿被自称宋江的人抢走,伙同宋江来的还有一个小后生。李逵嫉恶如仇,哪里容得下这样的龌龊事?他跑到忠义堂,砍倒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得粉碎,又拿着大斧要砍宋江。众人夺下大斧,问明情况,李逵不肯原谅宋江。宋江让李逵搜大寨,李逵说寨里都是他的人,搜不到,他又是酒色之徒,东京养了李师师就是明证。宋江没法说清,就和他立了军令状,请铁面孔目裴宣写了状纸。随后宋江和被污为跟随他强抢民女的年轻后生柴进一起来到刘太公面前,让他老两口认人。不但老两口说不是,而且满庄的人凡是见过那两个强盗的人都说不是。宋江回了大寨,李逵就要掉脑袋。浪子燕青给他出主意,让他负荆请罪。他虽说负荆请罪有些惶恐,不如割了头爽快,但到底还是惜命,于是负荆请罪。宋江饶他不死,让他捉住冒充宋江的两个贼人,以此将功补过。莽汉李逵负荆请罪本身就很可笑,宋江饶恕他更是徇私情———— 一出闹剧就上演了。

为什么说李逵负荆是场闹剧

李逵本是宋江收买的打手,对宋江忠心耿耿,不曾有过丝毫怀疑,甚至愿意为他去死。江州劫法场时,李逵最卖力,豁出性命救出宋江和戴宗,谁要是敢反对宋江李逵第一个不答应。只是后来晁盖死后,宋江坐了第一把交椅,口口声声要接受朝廷招安,弄得李逵老大不痛快。李逵觉得做杀人放火的土匪就很痛快,何必仰人鼻息去做什么朝廷命官呢?如果宋江做皇帝李逵会举双手赞成,还会跟随他鞍前马后打天下哩。宋江认为李逵纯粹是胡说八道,甚至有点大逆不道。宋江从来没想过要当皇帝,谁要说他当皇帝谁就是反朝廷,就是乱臣贼子。而宋江是等着朝廷招安的忠义之士,是要替天行道的,反贪官不反皇帝,重振朝纲的,李逵说让他当皇帝本身就是反贼,弄得他老大不待见,碍着众人的面子又不好发作。这是日后宋江喝了御赐毒酒之后还要把李逵叫到身边,让他也喝毒酒的原因。宋江带重金到京城会见名妓李师师,让李逵把门,李逵老大不喜欢,杨太尉问他一句话,他就抡起椅子把杨太尉打倒在地,随即使开性子,大闹东京。他不近女色,把性欲压抑,转化为喝酒吃肉的口腹之欲以及杀人放火的泄愤之欲,他认为这样才是英雄好汉,因此最不能容忍那些奸夫淫妇之事,认为那些人都该杀,即使是大哥宋江有了男女之事的道德污点,也该受他两板斧!他不知道宋江被人假冒了,就轻易露出了本心,以至于为后来埋下了祸根。

为什么说李逵负荆是场闹剧

宋江明知道被人假冒了,就是说不明白。一个土匪头子,却要重视道德,整天把忠义挂在嘴边,岂不是笑话?事实上,即使宋江真的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李逵也不能把他怎么样。宋江会见李师师,李逵只是发怒,没有砍杏黄旗,也没有立军令状,只是不痛快,大闹东京。宋江会见李师师比强抢民女罪过和影响要大得多,因为是政治原因,宋江要李逵顾全大局,所以李逵不敢对着宋江胡闹。遇到假宋江强抢民女的事情了,李逵就义愤填膺,以为宋江真的成了抢夺民女的强盗。宋江为了证明自己清白就和李逵立军令状,其实他自己清楚他什么都没干,立军令状只是让众人看看,并不是真的要杀李逵。他看到李逵负荆之后,让他将功补过,其实已经修改了军令状内容,符合人情,但不符合军规。大家都知道,也都明白,只是谁也不说破,乐得看黑旋风上演闹剧。当然结局皆大欢喜,宋江洗清自己,李逵、燕青捉住贼人还抄了贼巢,为山寨得了很多金银和马匹。只是军令状就成玩笑了,只会对不是自己集团的人才有效,对自己的亲信就没效了,宋江当然懂得选择性执法的妙处。

为什么说李逵负荆是场闹剧

三国华容道同样上演了一出有关军令状的闹剧。诸葛亮和关羽立下军令状,如果关羽拿住曹操还则罢了,一旦关羽放走曹操,就要提头来见。果然关羽顾及当年情谊,私放曹操,在刘备的请求以及威胁下,诸葛亮放过了关羽,使军令状沦为废纸一张。刘备是掌权者,刘关张结义后,他要和关羽同年同月同日死,有此条件做铺垫,诸葛亮岂能杀得了关羽?同理,李逵是宋江的打手,也是出生入死的兄弟,岂能为了误会就让李逵死在自己人手里?那么军令状还有什么作用呢?答案很简单,就是演给旁人看的。

为什么说李逵负荆是场闹剧

军令状的起源和军队行军作战有密切关系,其目的是为了加强指挥官的责任感,确保战斗的胜利。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立军令状是有极大风险的,因为军中无戏言,白纸黑字,立下军令状是要严格兑现的。可惜,如此严格的“军中无戏言”规矩被裙带关系、帮派团伙关系轻易打破,一出李逵负荆的闹剧就让梁山军规土崩瓦解。那么,以后的梁山军马征战以及招安也就是闹剧中的悲剧了。说到底,水泊梁山的兴旺发达以及和强盗性质截然相反的忠义旗号本身就是不协调的,是让人笑话的大闹剧,只是人们不说破,乐得看热闹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