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家里还有小麦吗?农民是否还有存粮食的习惯?

农村老俗话


关于现在农民家庭存不存粮食这个问题,是有两种人决定的,现在的年轻人,象70后,他们家中一般是不会存放粮食的,因为他们显放在屋内不美观和招来老鼠,所以一般粮食收回来以后都全部卖掉,吃时去买面粉吃。

可是做为经历过六十年代前后那次自然灾害的现在农村老农民,他不旦存的夠吃一年的粮食,什至更多,就象我现在存的小麦三年不收一粒照样夠吃,怕的是六十年代的自然灾害卷土再来,明知不可能,可是还是害怕,因为六十年代那次的自然灾害对农民没有粮食吃伤害太大了。所以现在只要是农村七十多岁的老人家中都存有最少夠吃两年的小麦。因为没有经历过六十年代自然灾害的年轻人,只要粮食收回来后,马上都会卖掉什至一斤不留,因为他吃面粉时就去买面粉。这就是农村家庭存粮食不存粮食的真实情况。


纯正农家蜂蜜


我的老家在关中农村,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农作物一年两熟。夏粮主要是冬小麦,中秋前播种,端午节前后收割;秋粮水田栽植水稻,旱地种植玉米、大豆等。早先,老家人均1.5亩耕地,村中多为土木结构瓦房,村民家家都有大板柜,用于储存粮食,以防鼠噬虫蛀。“家有余粮,心中不慌。”遭遇过饥荒的农民,知道粮食的珍贵,至少要储藏能够维系两年的粮食,以防饥谨;而且自家的粮食安全、放心、美味。

孩提时,经常把未完全成熟的水果,如桃子、杏、柿子等埋藏于麦柜中,三五天之后,就完全成熟可以享用啦!

前些年,修铁路、建火车站、设物流园占用了大部分耕地,人均只剩下了0.3亩,村民依靠土地不足以养家糊口,只得走上打工之路。当然,土木结构的瓦房早已被混砖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平房所代替,老鼠失去了藏身之地,不再担忧其作贱粮食,但农民手中已经没有了余粮;况且,为防止粮食回潮生虫变质,陈粮每年都必须重新晾晒,非常麻烦,留守老人、妇女也难以搬动。

现在,家乡已无水田,小麦、玉米收获之后,多数村民将其一次性卖到面粉厂、饲料厂,自己再出去打工,家中老人、妇女、儿童吃时,直接购买面粉、大米就得。这样虽然省事,但由于添加剂的作用,失去了食物的本味,实为一大缺憾。


北大屠夫陆步轩


这个农民工不管到什么时候都储存粮食的习惯,每家不管多少都是要存点粮的。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31d000cc74359780865\


致85后的我们


现在年轻人存粮的一个也没有,很多都是地头直接卖了,存粮的都是我们的父辈、爷爷辈,他们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和大饥荒,所以在他们眼里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即使大丰收他们必须存粮,很多老人一点也舍不得卖,一般都是第二年收获的时候卖上一年的粮食,只有看到新粮食他们心里才踏实。

存粮也是我们的传统,以前家家户户都存,很早以前家里有两囤粮食都可以找个媳妇,那时候粮食就是尚方宝剑,那个年代粮食就是财富,谁家有粮食谁家就是富裕户,在那个缺衣少穿的年代粮食就是宝贝。

现在吃不愁,穿不愁,没有谁在意粮食了,大家都是花钱买,打面的一个也没有,粮食收下来就买,很多都是根本不进家直接地头卖掉,年轻人存粮食的一个也没有,存粮的都是老人,他们饿怕了。

现在存粮的都是一些老人,我爸爸每年都存,一般都是第二年收获的时候卖掉前年的,他说这样心里踏实,万一减产怎么办,我说现在根本不会出现绝收,现在水利设施这么齐全,怎么会绝收呢?爸爸说还是存起来安心,这就是老人的观点。

现在年轻人一个存粮的也没有,他们是怎么省事怎么来,只要不出力就行,现在的人都懒,会享受,恐怕以后存粮的会越来越少,这就是时代的发展。


大海传媒


粮食是什么,粮食就是命,国以粮为本,民以食为天,如果一个国家没有粮食,全部靠进口,随时都会完蛋。其他地方可能都不存粮,但是在我们这里,谁家没有三二千斤麦子,就是现在不种粮食,最起码也会保证二到三年有粮吃,不为啥,以前的人都饿怕了,到最后都人吃人了,现在不能说家家都存有那么多,但是最少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家都有,电视上演的一九四二就最真实,为了不被饿死,两碗小米就把人卖了。也许有的人会说,那都是老黄历了,现在肯定不会出现那种情况,但是谁又敢百分百保证不会出现那种情况呢?居安思危,不能说现在刚刚生活好了,就不种地了,如果现在大面积土地撂荒,都不种地,长此以往,中国的农业必受严重破坏,我们的周边国家对中国也是虎视眈眈,万一哪天擦枪走火发生战争,西方各国对我们实施禁运,中国必将发生粮荒,到时就悔之晚矣,所以还是毛主席说过的那句话,家有余粮心中不慌,不管国家发达到啥时候,都不能丢掉农业,丢掉粮食,否则国家必乱,百姓一定倒霉。


晴空万里王庆生


“存粮”;

我的家乡渭北平原,它的农作物主要是:冬小麦、秋玉米,一年两熟。冬小麦与先年白露节气前后塬区开始播种。而平原地区与寒露节气左右播种冬小麦。你不能播种过早,播种过早的话,它很可能会生长过旺。农谚有:“麦无二旺,冬旺春不旺”,它是农人千百年来总结的经验。当你播种过迟,麦苗生长细弱,不利于越冬。

第二年芒种前后,开镰收割小麦,紧接着播种秋玉米。好的收成,丰收年份,两茬庄稼产量基本上,过“吨”。

老百姓在播种冬小麦时:播种两个品质的小麦,“粉质粒、角质粒”。粉质粒主要留做自己的口粮,它的播种面积在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自留的粉质粒小麦,它面白、面筋质含量中等,做“拉面”、做馒头都合适。最主要的因素:农户自留小麦加工成面粉,它沒有任何微量元素添加剂,食用时安全、放心,当你吃到嘴里时,它有一股原质原味的麦香味。播种占总面积三分之二的角质小麦,它的产量高,用来当作商品粮投放市场,变成现金。不是说:角质粒的小麦品质不好,它依然是高质量的小麦。因为:乡下面粉加工,一般都是小作仿的加工经营模式,对角质小麦加工的工艺不到位,导致面粉质量差。

在我生活的地域:有百分之六七十的农户,他们都有二至三年的存粮,以防天灾。因为:他们手中有存粮,心中不慌。


松鹤延年5016


刚分田到户那会儿,人都缺粮挨饿害怕了,家家打了粮食都存下来,存几年以后,大部分家庭存的粮食能吃十多年,这几年粮食产量高了,不值钱了,光种粮食也不挣钱,日子没法过,所以,年轻人都出门挣钱,留在家里的都是老弱病残,种一点点地,自己够吃也就行了,慢慢的,家家户户也就没存粮了。


手机用户51503142924


“为什么会觉得家里没有小麦呢?为什么何必还要去存粮食呢?”

农村家庭只要还在种植小麦的,肯定或多或少的储备着一些小麦。



就拿我爷爷奶奶为例吧!

他(她)俩老人家,在老家每年就守着那一亩田,每次到了播种的季节就准时叫来了播种机,收获的季节呢!也是同样的。

每年能收获八九百斤左右的小麦,这里呢?就要留下几麻袋的小麦。



农村嘛,难免要养一些鸡呀!鸭呀!鹅呀!一般都要留下一些作为它们的口粮,所以考虑到这方面,难免的要在家里储备一些。

完全没必要,储备粮食。

外边县城买的小米它不香吗?

想必,大家都知道,每到收获的季节,随即迎来的是,各个地方收购“果实”的米贩,只要价钱合理,一般的人都会卖给的。



因为往往一堆成熟的农作物,没有一叠一叠的钱来的实惠。

钱可以买到你日常的衣食住行,而储备的粮食仅仅只能填饱你的肚子。



虽然买到的小米贵是贵了点,但它方便省事呀!不需要你出去进行加工筛选。如果离米厂近的话,还可以买到刚刚加工出来的小米,价格方面也普遍容易接受。



还有再说了,国家实行机械化的今天,各个大平原成千上万亩的农作物,完全可以保障全国人民一年的需求。

相信,大家应该没听过,大米被哄抢一空的新闻吧。

再说了如果国家保证不了国民的温饱问题,还怎么大力发展经济呢?

至此

以上见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初白种植农业解答专区


当然有存粮的习惯了,我们现在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都经历过以前缺粮的年代,有粮心里就安稳,有后盾。

我身边的每户家庭都有存粮,包括我家也是。自己种的小麦去打面,这是纯天然的原味面粉,最安全的食品。打面剩余的麸皮用来喂小鸡小鸭,是纯天然的饲料,这样喂养的小鸡小鸭就是农村的土鸡,比饲养场的鸡好吃多了,当然价格也贵多了。

所以民以食为天,中国几千年来都是农业社会,存粮是农民的本能,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家中有粮,心中不慌!


乡村小二黑


谁说农民不存粮。我们哪里农民家家户户都存粮的,但是存的都是口粮。比如我家,每年也就千把斤稻谷,刚刚够吃到新粮上市。今年存的多点,新旧加起来也不过二千斤。因为我发现家里的粮食比买的好吃些。所以现在没有在外面买粮食,都是一两个月回家一趟带点粮食出来。随便也回家看看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