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建築藝術的故鄉,背街小巷隱國寶,五嶽大帝合署辦公


山西省晉中市,小縣曾為三國邊界之地,燒造琉璃的歷史有1200多年,背街小巷隱國寶,五嶽大帝合署辦公。

山西省介休市,屬晉中市管轄,東接平遙縣,東南依沁源縣,西南連靈石縣,西北與孝義市、汾陽市相望。全市總人口38.20萬人,人口密度為504人/平方公里。市城區位於市境中部偏西,距晉中市政府所在地榆次112公里。

“界休”得名於秦始皇統一六國前,此為幾個國家的邊界,曾在此休整,故而得名“界休”。以今綿山為“界”,韓信嶺為“線”,當時屬於趙的今靈石北和屬於魏的靈石南、屬於韓的靈石東,正好為三國邊界之地。

秦統一六國後,以“界線”為準,劃分北屬太原郡,南屬河東郡,東屬上黨郡,三郡之中設“界休”。“界休”之意,其為限割之美也。“休”古意為“吉慶,美也”。所以在王莽篡漢後將此地更名為“界美縣”,東漢時候又改回界休縣。

司馬氏建立西晉後,司馬炎改界休為介休。介休市素有“建築琉璃藝術之鄉”的美譽,該市燒造並使用琉璃的歷史已有1200多年,建築琉璃藝術久負盛名,琉璃工藝源遠流長,現存后土廟、襖神樓、五嶽廟等明清時期古建築群,屬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介休五嶽廟位於市區東大街草市巷小學校園內,廟的山門、戲樓、鐘鼓樓三座建築屋面結構組合連接,為一座三位一體的混搭建築。

五嶽廟的建築頂部脊飾全部以孔雀藍為主調的琉璃飾件裝飾,色澤純正,造型優美,均為當地燒造。創建年代不詳,元、明、清歷代均有修葺,是一處建築宏偉的道教古建築群。廟坐北朝南,總面積為2158平方米。

五嶽廟供奉的是五嶽大帝,分別指東嶽大帝、南嶽大帝、西嶽大帝、北嶽大帝、中嶽大帝。這五位神仙也是古老的中國民間信仰。其信仰源於中國古代的山川崇拜,古人認為山清水秀,雲纏霧繞,地大物博,高峻雄偉,神秘莫測,令人敬佩又令人恐懼。於是人們祀之為神,頂禮膜拜。


五嶽諸神原本只是作為山川之神為人們所崇拜、祭祀,隨著時間推移,人們賦予其越來越多的情感因素,不同階層的人們出於不同的需要對其進行加工、修飾,五嶽諸神神譜日益龐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