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老兵一面黨旗

——記平輿縣清河街道陳蕃社區黨支部書記李留栓

通訊員 劉 舸

頭戴瓜皮帽,中等身量而略顯佝僂,被口罩遮著的臉龐有些浮腫,嗓音嘶啞卻透著令人無法抗拒的堅定與執著——連日來,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鬥爭中,在平輿縣清河街道陳蕃社區,人們每天總能看到這樣一個忙碌的身影:一大早,他便駕著一輛簡易電動四輪車到各卡點進行查看,對值班人員反覆叮嚀;下午,他又準時出現在各卡點,收集當日出入人員登記表,詳細瞭解有無從重點疫區返回人員等疫情信息。直到黃昏時分,他仍馬不停蹄地奔走在街巷、小區,向群眾宣傳防疫知識、解讀政策措施、回應社會關切。晚上,他又召開社區幹部碰頭會,“盤點”一天情況、作出工作安排,還和年輕人一樣輪流值班守夜,隨時應對突發情況、趕赴事發現場……

人們都熟悉,他就是清河街道陳蕃社區黨支部書記、現年66歲的李留栓。但很少有人知道,每天奮戰在抗疫一線的他,竟又是一位連續接受了6次化療、目前仍需定期去縣醫院接受觀察治療的肺癌患者!平輿縣清河街道黨工委書記代向陽飽含深情地告訴筆者:“在疫情防控一線,留栓同志就是一名衝鋒在前的老兵,就是一面獵獵飄揚的黨旗!”

2020年1月24日,大年除夕上午,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會議剛一結束,李留栓當即趕回社區召開班子會,研究本轄區疫情防控工作。陳蕃社區不僅有老居民350戶、近1300人,還有多達20個居民小區,其中單位家屬院8個、無主小區2個、物業管理小區10個,點多面廣、情況複雜,而社區工作人員總共才5人,且其中有一位女同志分娩不久,不能安排上班。艱鉅繁重的疫情防控任務,一下子落在了包括李書記在內的4名社區幹部肩上。

分工時,也已年過五旬的居委會主任焦瑞華懇切地向大家建議:“李書記年歲大了又身體不好,讓他挑個頭,具體工作咱們來做吧。”大家都很同意,而李書記則明確表示:“緊要關頭,我這當書記的,幹在前頭才對哩!”他不僅親自擔任了社區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組長,肩負起第一責任人的責任,而且和其他同志一樣,“領受”了分片包乾任務,並承擔了多項具體分工。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從大年除夕開始,李留栓,就像一匹不知疲倦的戰馬,始終馳騁在抗疫戰場上!

為確保疫情防控全覆蓋,他逐一同8個單位家屬院、10個物業管理小區進行溝通協調,落實屬地管理、商定設卡布控,對另外2個無主小區,則動員組織幹部群眾進行群防群治,協商確定一個出入口、封堵其他路口,並由街道、社區投入資金、物資建卡點,使整個轄區迅速形成規範嚴密的防控體系。為搞好疫情排查,他親自帶領社區幹部,逐樓、逐戶瞭解情況,調查登記、澄清底數,及時、全面掌握轄區人員基本信息。

1月25日,在瞭解到紅專路一對夫婦系近期從武漢返鄉人員後,李留栓一邊向街道衛生院通報情況,一邊親自登門為該夫婦測量體溫、宣講政策,叮囑他們一定按要求自覺留家中進行自我隔離。之後,堅持每天與他們聯繫,詢問情況、噓寒問暖,讓這對夫婦很受感動,十分配合。直到他們日前結束了14天的隔離、未出現發熱等症狀後,李書記才放心,並及時向周圍居民反饋了情況,讓大家都安了心。

1月29日深夜,正在值班的李留栓接到群眾電話:反映雅居樂小區11號樓下停著一輛鄂A牌照的麵包車,懷疑車主系當天從武漢返回人員。他當即帶上社區幹部李東昇趕赴現場,此時那輛車已不見蹤跡。夜色蒼茫,寒風瑟瑟。看到老書記兩眼血絲、又冷又累的樣子,東昇很心疼:“李書記,我先送您回值班室吧!”李留栓堅定地說:“不行,咱一定得找到這輛車!”終於,他們連夜在華祥路附近找到了那輛鄂A牌照面包車。通過核實,確認這輛車並非近期從疫區來平輿車輛,李書記這才放心地返回。

連續多日的奔波操勞,讓身患重症的李留栓常常感到雙腿疼痛,吃飯總沒胃口,甚至連去縣醫院做例行觀察治療也騰不出時間。而他,卻始終忍著病痛和勞累,在老伴一番番抱怨聲中走出家門、在家人和同事一次次真情勸阻下衝向一線,就像一面黨旗——始終高高飄揚在抗疫陣地,給人們帶去戰勝疫情的信心與力量!

在李留栓的率先垂範、團結帶領下,截至2月4日夜晚,清河街道陳蕃社區共排查和實施相應防控措施29人,未發現一例疑似患者,未出現一例確診患者,各卡點工作人員嚴陣以待、嚴防死守,廣大居民全力配合、情緒穩定,疫情防控工作在這裡始終保持著嚴肅而火熱的戰鬥態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