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每一个人,都能选择成为善的人

韩国2013年的一部电影《流感》,讲述的是一群偷渡者,装在集装箱偷渡来韩国,到达时只有一人活着,他们的到达,顺便给这个地区带来了流感。

《流感》:每一个人,都能选择成为善的人

在人们不知情的情况下,流感迅速传染,没有潜伏期,人一旦染上,36小时后就会病发身亡,这种状况,一下让人们陷入了恐慌之中。《流感》不仅仅有激动人心的剧情,从中也看到了灾难中的人性。

人之初,性本恶

影片《流感》中的女主,身为一名医生,同时也是一位单亲妈妈。在看到自己的女儿美日染上流感后,选择隐瞒,甚至要带着女儿一起坐飞机离开。因为女儿咳嗽,被检查人员拦下,女主据理力争,还是没能登上逃离的飞机,转而带着孩子一起去隔离区。为了救女儿的命,女主冒着未经检验的做法,让偷渡者的血输入女儿的身体,最终这一赌博性的做法,救下了孩子的命。

《流感》:每一个人,都能选择成为善的人

在《流感》中,女主在职责与母亲的身份中,选择的是母亲,即使她知道女儿染病之后,会传染,但她只想和女儿待在一起。当男主问她,“你怎么这么自私?”她觉得自己身为母亲,愧对女儿,此时此刻,必须和孩子在一起。女主虽然违背了作为医生的职责,却是身为母亲,作为妈妈的一种选择。

而《流感》中的作战长官,却将人性的恶,体现地淋漓尽致。作战长官知道自己被传染,同样的,也是选择了隐瞒,甚至想着逃出隔离区。看到逃离无望之后,作战长官鼓动群众,让大家一起冲出隔离区,将更多的人感染起来,这样政府就会救大家,而不会放弃他们。作战长官抱着的,是自己一个人死不够,还要拉一大批人陪葬的心态。

《流感》:每一个人,都能选择成为善的人

这位作战长官,在看到女主用抽血的方法救了女儿,他不管自己是否专业,拉过女孩就要割血救自己。

有的人,处在绝望之中,只是独自默默承受;而有的人,会做出伤害别人的事。当一群人处在绝望情绪中,却很容易被人利用。

人之初,性本善

《流感》的男主,职业是一名救助员,平时的工作就是处理紧急情况,比如小猫掉在下水道,帮忙把小猫救出来;小孩迷路了,送小孩回家等等。就像女主说的,这只是他的职业而已。

在阿比盖尔·马什《人性中的善与恶》一书中,将人做好事的行为,分为普通利他行为和非凡利他行为。

所谓的普通利他行为,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看到路边有乞讨者,会给钱,又或者像《流感》中的女孩美日,看到偷渡者孟瑟,给他面包,看他咳嗽,找人帮忙;孟瑟看到美日差点被车撞,会奋不顾身救她一命。这些事情,可以归结为”普通利他行为“。而非凡利他行为,则有三个标准:

  1. 受益者跟他没有关系、素昧平生
  2. 行为将给利他者造成巨大风险或损失
  3. 超过日常行为规范要求

如果说,男主一开始帮助女主,是因为职责。那么后来当超市因为有传染者被封锁,男主原本可以跟着女主坐飞机,却还是留下来,救被困的人们。此时,男主并非在上班时间,女主劝他离开,并且告诉他,这里没人知道他是一名救助者。男主的回答,令人动容,他说“我知道啊”。当因为流感被隔离的群众,与镇压的一方发生枪战时,男主放下女孩,去救有生命危险的人们。

他把“救助者”三个字,不仅当成一种职业,更是刻在心间,当成自己的信仰。男主的行为,符合非凡利他行为的三个标准,他救的人,和他没有关系;他救别人,意味着会失去自己活着的机会;这些行为都超过了他日常的行为规范要求。

《流感》:每一个人,都能选择成为善的人

如果说,这仅仅是电影情节,那么,现实生活中,存在非凡利他行为的人吗?很多时候重大事件中的逆行者,他们身上就具备着非凡利他的精神。都说灾难是一面照妖镜,有人会像女主那样,为了私心,选择隐瞒;也有人会像作战长官那样鼓动他人,给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但是,依然会有人展现出人性的光辉,为了拯救更多的人,不顾自己的安危逆行奋战。

利他只是一种被称赞的美德吗?不是,利他是一种天性。在《人性中的善与恶》中,有非凡利他行为的人,有两个关键因素:一个是他们大脑的杏仁体比普通人的大;另一方面是他们具有更高的共情能力。

普通人该如何修炼自己的“利他”精神?《人性中的善与恶》提供了一种方法:多读书,多读好书,用书中的力量,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并非人人都具备非凡利他精神,但是做到普通利他行为并不是很难。每一个人发出一点善心,一点点的善心汇聚到一起,也能照亮天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