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每一個人,都能選擇成為善的人

韓國2013年的一部電影《流感》,講述的是一群偷渡者,裝在集裝箱偷渡來韓國,到達時只有一人活著,他們的到達,順便給這個地區帶來了流感。

《流感》:每一個人,都能選擇成為善的人

在人們不知情的情況下,流感迅速傳染,沒有潛伏期,人一旦染上,36小時後就會病發身亡,這種狀況,一下讓人們陷入了恐慌之中。《流感》不僅僅有激動人心的劇情,從中也看到了災難中的人性。

人之初,性本惡

影片《流感》中的女主,身為一名醫生,同時也是一位單親媽媽。在看到自己的女兒美日染上流感後,選擇隱瞞,甚至要帶著女兒一起坐飛機離開。因為女兒咳嗽,被檢查人員攔下,女主據理力爭,還是沒能登上逃離的飛機,轉而帶著孩子一起去隔離區。為了救女兒的命,女主冒著未經檢驗的做法,讓偷渡者的血輸入女兒的身體,最終這一賭博性的做法,救下了孩子的命。

《流感》:每一個人,都能選擇成為善的人

在《流感》中,女主在職責與母親的身份中,選擇的是母親,即使她知道女兒染病之後,會傳染,但她只想和女兒待在一起。當男主問她,“你怎麼這麼自私?”她覺得自己身為母親,愧對女兒,此時此刻,必須和孩子在一起。女主雖然違背了作為醫生的職責,卻是身為母親,作為媽媽的一種選擇。

而《流感》中的作戰長官,卻將人性的惡,體現地淋漓盡致。作戰長官知道自己被傳染,同樣的,也是選擇了隱瞞,甚至想著逃出隔離區。看到逃離無望之後,作戰長官鼓動群眾,讓大家一起衝出隔離區,將更多的人感染起來,這樣政府就會救大家,而不會放棄他們。作戰長官抱著的,是自己一個人死不夠,還要拉一大批人陪葬的心態。

《流感》:每一個人,都能選擇成為善的人

這位作戰長官,在看到女主用抽血的方法救了女兒,他不管自己是否專業,拉過女孩就要割血救自己。

有的人,處在絕望之中,只是獨自默默承受;而有的人,會做出傷害別人的事。當一群人處在絕望情緒中,卻很容易被人利用。

人之初,性本善

《流感》的男主,職業是一名救助員,平時的工作就是處理緊急情況,比如小貓掉在下水道,幫忙把小貓救出來;小孩迷路了,送小孩回家等等。就像女主說的,這只是他的職業而已。

在阿比蓋爾·馬什《人性中的善與惡》一書中,將人做好事的行為,分為普通利他行為和非凡利他行為。

所謂的普通利他行為,舉個簡單的例子,就是看到路邊有乞討者,會給錢,又或者像《流感》中的女孩美日,看到偷渡者孟瑟,給他麵包,看他咳嗽,找人幫忙;孟瑟看到美日差點被車撞,會奮不顧身救她一命。這些事情,可以歸結為”普通利他行為“。而非凡利他行為,則有三個標準:

  1. 受益者跟他沒有關係、素昧平生
  2. 行為將給利他者造成巨大風險或損失
  3. 超過日常行為規範要求

如果說,男主一開始幫助女主,是因為職責。那麼後來當超市因為有傳染者被封鎖,男主原本可以跟著女主坐飛機,卻還是留下來,救被困的人們。此時,男主並非在上班時間,女主勸他離開,並且告訴他,這裡沒人知道他是一名救助者。男主的回答,令人動容,他說“我知道啊”。當因為流感被隔離的群眾,與鎮壓的一方發生槍戰時,男主放下女孩,去救有生命危險的人們。

他把“救助者”三個字,不僅當成一種職業,更是刻在心間,當成自己的信仰。男主的行為,符合非凡利他行為的三個標準,他救的人,和他沒有關係;他救別人,意味著會失去自己活著的機會;這些行為都超過了他日常的行為規範要求。

《流感》:每一個人,都能選擇成為善的人

如果說,這僅僅是電影情節,那麼,現實生活中,存在非凡利他行為的人嗎?很多時候重大事件中的逆行者,他們身上就具備著非凡利他的精神。都說災難是一面照妖鏡,有人會像女主那樣,為了私心,選擇隱瞞;也有人會像作戰長官那樣鼓動他人,給社會造成更大的危害;但是,依然會有人展現出人性的光輝,為了拯救更多的人,不顧自己的安危逆行奮戰。

利他只是一種被稱讚的美德嗎?不是,利他是一種天性。在《人性中的善與惡》中,有非凡利他行為的人,有兩個關鍵因素:一個是他們大腦的杏仁體比普通人的大;另一方面是他們具有更高的共情能力。

普通人該如何修煉自己的“利他”精神?《人性中的善與惡》提供了一種方法:多讀書,多讀好書,用書中的力量,滋養自己的精神世界

並非人人都具備非凡利他精神,但是做到普通利他行為並不是很難。每一個人發出一點善心,一點點的善心匯聚到一起,也能照亮天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